伊拉克风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了下来,说:“明天将是关键的一天,霍拉姆沙赫尔方向的伊拉克军队已经不及阻止我们,我们最大敌人恐怕还是在那里!”他用手指了指黝黑的天空。
“伊拉克的空军?的确是个问题!”阿齐滋参谋长的话让法尔哈德·马吉迪师长的思路重新回到了现实的问题之中,说:“据我们事先的预案,明天空军将出动掩护我们的作战行动!”
“空军?他们早在战争初期就已经损失惨重了!在这种沙漠开阔环境上,如果没有空军掩护,那可真是——”阿齐滋艰难地摇了摇头。
“希望我们的雄鹰明天能够给我们支持,我只需要两天,两天——”法尔哈德·宰曼的拳头紧握了起来。
……
同一时间,波斯湾上碧涛万顷,波浪起伏。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CVN…69)航空母舰上,一架F…14雄猫式战斗机正在着陆,尽管夜间降落是极为危险的科目,但这架战机的驾驶员似乎毫不在意,他控制着飞机笔直的对着航道降落了下来,起落架着地时准确的压上了甲板中间的黄线,而尾钩放下也准确的挂到了第二根阻拦索,他精巧准确的动作引起了在甲板上值日的士官们一阵赞叹。不少人都认识这架飞机的驾驶员——这条航母上最出色,也是美国海军最出色的飞行员——阿兰。凯瑞少校。
战机停稳,机舱盖打开,阿兰。凯瑞拿下了头盔,露出了一头金色的短发和一张英俊的面孔,他转过头,对着身后的搭档安德森上尉嬉笑的脸严肃的说:“老伙计,刚才你说阿拉伯人都不会开飞机,我绝不赞成你的观点!伊朗人当中就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家伙,他叫侯赛因。卡拉巴里!”
第二十章 空袭
1982年2月底,两伊战争进入了一个焦点时刻,伊朗第4装甲师和第15装甲旅进入了苏桑吉尔德大沼泽。一旦突破这片沼泽地,这支部队就会立刻成为指在伊拉克心腹上的一把利剑,严重威胁伊拉克军队和国土的安全,左右整个两伊战争的局势。
但这支部队突破沼泽需要时间,苏桑吉尔德沼泽面积广阔,地形复杂,非常不利于大规模装甲集群的作战,虽然伊朗通过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当地人找到了几条坦克能够通行的道路,但这些小道路况极差,伊朗的重型坦克和装备行动起来极为不利。伊拉克第35装甲旅的抵抗进一步拖慢了他们的前进速度。
伊朗人很着急,因为伊拉克的增援部队正在路上,如果这支伊朗目前最强大的装甲部队被堵在沼泽地上决战,那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伊朗武装部队总指挥拉夫桑贾尼亲自打电话严令法尔哈德·宰曼的第4装甲师3日内必须突破苏桑吉尔德沼泽。在严峻的局势和上级的严令下,法尔哈德少将下令部队动用全部火力,全力向前突击。
伊拉克方面的态势则更是到了风头浪尖之时,得知伊朗人进入苏桑吉尔德沼泽的消息,萨达姆总统大为震怒,一天三次打电话给南方军区司令易卜拉欣中将,声色俱厉的严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堵住伊朗人的进攻。
但易卜拉欣中将身边已经没有强有力的预备队可供调遣了,守卫巴士拉的是伊拉克第十人民步兵师和第19步兵旅,都是没有足够反坦克武器的轻步兵部队。而离苏桑吉尔德沼泽最近的装甲部队是塔哈·加纳姆少将的第13装甲师,但将一个已经展开成进攻态势,在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面展开的装甲师全部收拢,原地进行180度的转弯,再去增援苏桑吉尔德方向的作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历史上阿登战役时,巴顿将军的美国第3集团军进行过这种临时改变攻击方向的行动,花了四天的时间(12。19日…12。22日)已经被称为“闪电速度”。虽然没有美国第3集团军的规模大,但3天内赶到苏桑吉尔德沼泽,这对伊拉克的第13装甲师谈何容易……
世界都把目光投到了两伊战场上,而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就是这场战役。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则是时间。
时间!如果伊朗人突破沼泽,伊朗人就获胜。如果伊拉克人将伊朗人堵在沼泽,伊拉克人获胜;整个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前进的速度。
自23日白天开始,为了延迟伊朗军队的前进速度,伊拉克空军在萨达姆的亲自命令下开始持续不断的对伊朗装甲部队进行空中打击。从巴格达、基尔库克、巴士拉、纳西里耶等地起飞的伊拉克空军战机逐批飞抵战区上空。
首批抵达战区上空的是十六架苏制米格…23“鞭挞者”战斗机,这种飞机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继米格…21之后研制的一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原型机于1967年5月首飞,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曾是整个70年代苏军及苏联友好国家空军的主力装备。它可携带1门23毫米Gsh…23L双管航炮,挂载空对空导弹、航炮吊舱、火箭发射装置吊舱、大口径火箭和炸弹等,可用于对空和对地双重作战任务。此时伊拉克空军将其主要执行滞空作战的任务,用于争夺战区的制空权。
当米格…23迅速爬升至6000米高空,开始巡逻时,第二批24架苏…20式战斗轰炸机进入了战区(既苏…17“装配匠”的出口简化型,两者其实是一种飞机)。这种飞机1966年研制成功,1971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的前线航空兵,主要担负空对地攻击任务,在必要的时候能进行空战。它的机翼外侧挂副油箱和2000千克武器载重,执行前线支援打击任务时,作战半径约为435公里。它和即将飞临战场上空的图…16獾式中型轰炸机将是今天对伊朗军队空袭的主力。
在伊拉克空军的战机接近战区时,伊朗装甲集群的防空部队的雷达已经发现了来袭敌机,工作于J波段的美制AN/MPQ39搜索雷达迅速锁定了来袭目标。随着“霍克”防空导弹连连长一系列命令的下达,一个导弹连中的3套发射装置,迅速从行军状态转为战斗状态,每部发射装置在一个100×200平方米的场地上部署展开。几分钟内,3套发射装置就布成了相距约60m的等腰三角型配置。当伊拉克的苏…17攻击机进入战场时,前线已经有三个“霍克”防空导弹连严阵已待。
“霍克”导弹是一种主要用于要地防空,也可用于野战防御的防空导弹,是美国雷达与导弹业巨头雷神公司的杰作。早在50年代时,美国陆军提出要研制一种新的自行化的防空导弹,能够伴随装甲部队行进,及时为快速推进的装甲部队撑开防空伞。于是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司令部受美国国防部委托在1951年提出了研制一种机动性能好,能在中、低空作战的防空导弹,用于为“奈基…1”填补低空盲区,代号为HomingAll…the…WayKiller,意思是“全程导向杀手”,缩写为“HAWK”。这种导弹于1956年6月试射成功,1958年初基本定型投产,并于1960年初开始装备部队。后又不断加以改进,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仍然在包括以色列和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服役。
这种导弹在“爱国者”导弹出现前一直是美国陆军防空的主力装备,大量出口以色列并在中东战争中经过了实战的检验,曾经“一箭双雕”——一枚导弹击落了两架阿拉伯战机。
当米格…23战机进入导弹射程后,经验丰富的伊朗导弹指挥官通过战机的高度变化判断出这些是制空战机,无法对地面目标构成威胁,因此他并未下令开火,而是进一步的等待。直到苏…17机群从4000米高度进入战区时,才下达准备发射的命令。随着命令下达,霍克导弹发射群的大功率照射雷达瞬间开机,根据搜索雷达的数据死死锁住了目标。
“发射——”命令传达,一道道火龙腾空而起,9枚导弹向伊拉克机群扑去。伊拉克空军的战机很快听到了地面指挥所紧张的呼叫:“敌导弹来袭,马上规避!敌导弹来袭,马上规避!”
伊拉克飞行员连忙驾驶苏…17战机开始作蛇行规避动作,同时撒下了铝箔条干扰,但苏…17毕竟是一种老式飞机,雷达连基本的对空搜索功能都没有(直到苏…22早期的出口型,其雷达仍然不能对空搜索,空战只能靠目测,飞行员郁闷啊!)根本不能准确的判断来袭导弹的方向,因此大家慌乱之下将铝箔条乱洒一气,根本没什么效果。
而来袭的霍克导弹则加装了60年代才出现的倒置接收机,极大的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对多普勒频率的分辨能力,因此根本不会被简单铝箔条所干扰,在地面照射雷达的指导下,导弹很快以自身的导引装置锁定了目标,9条火龙向伊拉克战机猛扑过去。
正在驾驶着战机进行蛇行机动的伊拉克飞行员看到了远方的天空上划出了数道淡淡的白烟,不由的惊慌起来,纷纷驾驶战机四散奔逃,开始作起了各种规避动作,挂载着2吨弹药的苏…17就象背着沉重包袱的老大妈一样艰难笨拙的机动着。
眨眼间,霍克导弹已经飞到了眼前,只听“轰——”一声巨响,天空中闪过一个橘红色的火球,装着约50公斤烈性炸药的XMS型破片杀伤式战斗部的3000块钢片与战机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道道闪光过后,伊拉克机群中几架飞机不见了。9枚导弹击中了8架伊拉克战斗机,并没有导弹打失,而是其中的两枚击中了同一架飞机,后者将前者击毁的敌机残骸又打了个凌空开花。
伊拉克空军的其余战机见状仓促扔下炸弹,迅速离开了战区,连米格…23战机也迅速拔高,加速向战区外逃跑。
看到伊拉克战机仓皇逃走,乱扔炸弹的样子,地面上的伊朗士兵兴奋的欢呼起来,一时间,“伊朗万岁——”的声音响彻四野……
同一时间,“快,快快——加油啊!真主在上,胜利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堵住伊朗人,保卫我们的国家!”刘明站在路旁,冲第九人民师的士兵大吼着。他不好的预感果然实现了,伊朗人到底是从苏桑吉尔德沼泽杀过来了。他不知道原来的时空伊拉克是如何挡住伊朗进攻的,但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应该竭尽全力去挡住敌人。
一排排第九人民师的士兵背着各种装备,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奔跑着,他们选取了距离敌人最近的道路,而霍拉姆沙赫尔前线的大部分运输力量都已经调去为第13装甲师服务,因此他们只能靠少量的汽车运送装备,大部分人只能靠步行前进。
“上尉!师长叫你过去,他要召开紧急会议!”一个传令兵骑着一辆摩托车停到刘明身前喊到。
刘明立刻跨上摩托向师部奔去,看着路上大步奔跑的部队,他此时心中焦急如焚,最新传来的消息,第35机步旅已经崩溃了,如果第九师在明天之前不能赶到预定位置狙击伊朗人,那么这场战斗的结局可就危险了。
第二十一章 进攻
师指位于路边的一座迷彩帐篷内,刘明赶到那里时,师长巴赫尔大校正和几位师级指挥官讨论着当前局势。巴赫尔大校说:“现在伊朗人已经越过了半个苏桑吉尔德沼泽,形势已经非常危急,如果我们抄近路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可以在明天早上在这里——”他伸手在地图上标了一下,“在这里堵住伊朗人的主力,但时间会很仓促,恐怕来不及构筑工事。”
副师长奥姆克担忧的说:“部队的体力已经快到极限了,再经过一夜的行军,没有工事如何去对抗敌人那么多的坦克。”
他的话让师部的人都沉默了,第九人民师现在的状况非常的不好。经过连续的行军,部队的体力已经透支,很多士兵是在战友的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