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风云-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悉的领域,不由的来了精神,而且来之前他也已经做足了准备。
“至于火炮的穿透力,我们使用了自己生产的120mm半钢套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就是所谓的120I型穿甲弹进行了实验,可以在2000m的距离山个穿透460mm的均质装甲。而您所说的新式钨合金脱壳穿甲弹,我们还没有见到,也没有实验过,不知道性能如何。”
“这个您不用担心,新式炮弹至少可以让穿深提高200mm。”刘明笑了笑说道,“那么130炮的情况如何,是否有应用的可能?”
“130炮我们也进行了实验,120mm口径火炮初速为1740米每秒,130mm口径火炮的初速为1780米每秒。虽然后者较前者初速高40米每秒,但是火炮身管质量增加180千克,弹药重量和长度超标,这些代价是比较大的。”
刘明自然知道,现代坦克炮使用的长杆动能穿甲弹的穿甲深度取决于穿甲弹的比动能。也就是弹芯的动能与弹芯直径平方之比在乘以一个特定的比例系数。这个比例系数和甲与弹的结构、材料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口径越大,穿甲弹被火药作用的面积就越大,自然穿甲的威力就越大。
所以让他舍弃整整高40米每秒的初速度和10mm的口径优势是有些困难啊。130mm火炮如果继续提高膛压发展下去的话,到58倍口径时,使用新式发射药的穿甲弹威力将更上一层楼。那时就是RH120/L55也不是这种新式的130坦克炮的对手。有点问题算什么?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只要有钱,把实验维持下去就可以,刘明想到这里,已经决定继续维持130坦克炮计划。
“130炮我准备继续发展。120炮您确定能按照我的要求配装坦克了?”刘明问道。
苏志昕一听,心中非常兴奋,这个库塞将军真是477厂的大救星啊!现在整个国防工业都缺钱,有了这位将军的保证,130炮的研究就会继续下去,很多他们已有的成果和课题都可以应用到这上面,借助这个项目继续进行研究,上百名同事将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啊!他连忙说道:“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将军您的期望!120炮我保证绝对可以配装了,就是身管镀铬技术我们还有点差距。”
刘明微笑着点点头,说:“没什么,这个我会解决的!”
身管镀铬技术是延长炮管寿命的重要方式,刘明暗道:莱因金属公司不卖给我火炮技术?这下你们可亏大了,没想到我从中国搞到了先进的坦克炮吧?至于镀铬自动化技术——德国不卖?咱不是还有奥地利嘛,斯太尔生产的火炮镀铬时可全都是地道的德国技术。斯太尔的厂里,咱人头熟的很啊……
第二十三章 神秘的会晤
合作有什么用,合作就是通过多个人的联合,来增强单个人的战斗力量,使成功的机会增大,通过合作的战斗力量,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什么是合作双赢?》。
※※※※
第二天一早,刘明在沪海大厦的餐厅中吃过早饭,就带手下的军官和官员们去逛沪海的城隍庙和外滩。上次参观飞机制造厂后时间太紧,没有来得及游览,而今天下午他们就将乘飞机赶赴下一个城市。因此刘明用这短短的一上午时间,带这些军官们买点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回去送给妻子儿女。
刚出沪海大厦,刘明就看到了中方的陪同人员中有两个亭亭玉立的女孩,仔细一看,正是林若兮和程清扬。她们怎么来了?刘明微微一笑,有两个美女陪同是一件好事!随着他一笑,伊拉克的年轻军官们立刻就象蜜蜂一样向两个美女围了过去。
这些军官们大部分年纪都不大,好多都是还没有结婚成家的,看到这样两个春兰秋菊一般的漂亮女孩早都蠢蠢欲动了。不过库塞·阿卜杜拉将军的军法可不是玩笑,严厉的军法让所有伊拉克军官噤若寒蝉,不敢有一点越轨的行动。不过此时看来,库塞将军的表情明显就是对他们去追求异国情缘非常支持嘛——这些伊拉克军人纷纷冲到了林若兮和程清扬身前,摆出最绅士的样子开始大献殷勤。刘明哈哈一笑,跟着沪海方面的官员向汽车走去。林若兮经久考验,对付这种场面举重若轻,顾盼微笑,应付自如。
但小美女程清扬就苦了,她在学校中虽然追求者不少,但学生哪里有这些军官脸皮厚——哪有还不知道名字,上来就说:“你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女孩,是真主赐予世间的杰作,请你和我约会吧……”,“真正的爱情,令人时时想起死,在战场上我不畏惧死亡,但在你面前——美丽的小姐,我却害怕了……”直说的可怜的小女孩脸红心跳,意乱情迷。
伊拉克陆军的军服在刘明上任后经过重新设计,访问中国的这些军官都穿着礼服,它的色彩以低明度、低纯度的冷色调为主,陆军军服颜色采用松枝绿,海军为全白色,并采用了现代猎装式的造型。加上光芒闪烁的徽章和扣子,所有的军官都显得英武而冷峻,这套在刘明的指点下,带着浓厚的九十年代后期时尚军装特点的军服,比照同时期的中国绿军装帅了十万八千里。
看着一个个帅气英挺的外国军官围在自己身边,说着恭维话,小美女程清扬不由的有点迷迷糊糊了,心里是既害怕又得意。直到到了外滩下了车被江风一吹,她才稍微有点清醒。而林若兮下了车,一边和身旁的军官们谈着话,一边向远处看去,只见刘明默默的站在外滩上,看着对面的大上海。
刘明站立的位置,是他以前曾经多次从两张照片上看过的,一是53年前的一二八事变,一个日本兵单手拄着步枪在这里照了一张照片,他的面前就是英勇抵抗,决不屈服的沪海;另一张是36年前,一个解放军战士平端步枪,守卫着人民手中的大沪海的经典一刻……
这里就是历史!
江风吹拂着军服,刘明负手傲立当前,心中百感交集,自己竟然也在这么一个时刻来到了这里。他和对面城市那宏伟的气势隔江相望,一时间感觉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严肃。
“这气魄……”林若兮看着心中不由一惊,看着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看过的几句诗: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城隍庙和外滩附近游人众多,很多休闲的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惊讶的看着一帮身穿军服的外国人走了过来。这些人的军服真好看,不少市民都目不转睛的他们,当然队伍中的两个漂亮的中国女孩也是很吸引人的。
林若兮紧走几步,走到刘明身前,俏皮的问道:“将军,您觉得这里怎么样?有什么心得体会吗?”刘明微微一笑,说:“这里风景很不错,这儿会很有发展前途的。”
林若兮当然知道这位将军隐瞒了自己的想法,刚才他傲立江风之中,睥睨四顾的气势有如傲啸天空的雄鹰一般,显然是这场景激发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只不过这就不是自己这个跟他只有点小小的私交的工作人员所能揣摩的了。林若兮的一对明眸左右顾盼一转,人迅速凑近了刘明,两人间的距离已经很近了。
刘明甚至可以闻到她身上的淡淡的清香,只听林若兮声音压的很低,说:“将军,有个人在前面等您,他希望和您谈谈。不过为了某些原因,我们只好选择了这种偶然遇到的方式,省得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炒作。”
刘明眼神一亮,随即点头说:“好的,请你带路,林小姐!”
林若兮嫣然一笑,当先领路,江风吹着她的秀发,端的是风姿卓越。但刘明心中却暗自警惕:这个林若兮到底是什么人?每次自己见她,她的身份都发生变化,现在竟然成了中国高层人物的传声筒。这个女人啊——可真是不简单……刘明突然想到了当年让自己头疼不已的另一个女人,苏联的燕子伊莲娜,也是这么美丽雅致,却着实阴狠毒辣……
林若兮将刘明带到了码头,上了一条游船,而尤尼斯和四个护卫也全都上了船,其余的人刘明挥手示意他们自行活动。看着一众年轻军官们众星捧月一般的围着小美女程清扬,刘明不由的都暗暗好笑。林若兮对刘明轻声说:“将军,请您稍等,我去通报一下。”说着就进了船舱。
刘明点点头,抬头看去,只见船上有十几个身穿便装的中国汉子。只是这些人个个龙精虎猛,杀气内敛,一看就是上过战场的军人。
“林若兮究竟带自己来见谁?”刘明不由的微皱了一下眉头,游船很快离岸,向江心驶去。水波汩汩,刘明站在船头默默等待,尤尼斯和四个护卫站在他身旁和那些便衣军人对峙着,而林若兮进入了船舱后就再没出来。
“库塞将军,久仰大名,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突然洪亮的声音传来,一个气质儒雅,身形消瘦的老人出现在了游船的舱门口,他面带笑容对刘明说:“实在不好意思,沪海这个地方人太杂,我有些失礼了!”
刘明一看,呵——真是吃了一惊啊,来人他认识,当年刘明买了一本叫做《水兵》的杂志,第一篇文章就介绍了中国海军的创建人,正是面前的这位——中国国防部长张续平将军。
张续平,四川省达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1939年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8年底,他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他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他的事迹刘明自然知道的很多,这位将军生平有四大得意之作,件件都是惊天动地,影响深远。
第一件自然就是一手创建了华东海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海军,可谓是新中国海军之父,这一点就足以辉耀千古了。
第二件是1955年1月,他组织指挥了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这是PLA建军以来,一直到今天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战果最辉煌的渡海登陆战役。(只算实战,演习不算!)第三件更是了得,他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并成功地组织了中国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实验,是两弹一星工程的执行总指挥。
第四件就是1965年6月,他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得到军委批准。然后他一手领导,建立了PLA历史上最为强大的部队——第二炮兵。
除了这四件,其他的张续平领导研制了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银河计算机之类的,就不一一细说了。
不说国防部长的身份,单单是这位将军的历史,就让刘明肃然起敬。同时刘明也敏锐的感觉道,这位从事国防科技工业长达30年的大佬来找自己,说明自己做一笔大生意的机会来了!
第二十四章 无米炊难成
科研项目有连续性,不能随便中断,研究队伍运作和经验需要长期积累过程。科研团队需要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的锻炼和磨合,一旦骨干散失,就再难成气候。——张爱萍。
※※※※
“张将军您好,我是库塞·阿卜杜拉,十分荣幸见到将军同志。”刘明用力与张续平将军握手。
张续平爽朗的一笑,说道:“伊拉克和中国都是老朋友了,我们就不用继续客气了。我到南京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