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李诚的孤岛余生 >

第115章

李诚的孤岛余生-第115章

小说: 李诚的孤岛余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消息:整个地球上的陆地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地陷,可能是大地震和火山爆发引起的地质变动,不久的将来全球地貌可能有全新的改变。这个消息对人类来说可是糟透了。
  龙副主席问王申:“你是说桑田会变成苍海,反过来了?”王申很是严肃地道:“据我们的研究,这样的情景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内出现。我们现在要赶紧做出决策了!”李诚默不作声,从口袋里掏出烟来准备点上,看了龙副主席一眼,又把烟放了下来。
  龙副主席向李诚伸出手道:“李诚,也给我一根,最近烟瘾好像又起来了!”李诚道:”龙副主席,到时可不要怪我喔。王叔重抽烟后,我婶婶可没把我骂死!”龙副主席打趣道:“你这语气,跟我那孙女差不多,不如回去后我把我那小孙女也弄到这里来,让她也跟着你?”
  李诚大汗,差点没被烟呛死,咳得眼泪都出来了,埋怨道:“副主席,你怎么和王叔一样啊,哪壶不开拎哪壶。不过,嘿嘿,您孙女儿如果来了,老衲。。不是,我认个妹妹还是可以的了。”王申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啊,副主席的孙女只有10岁呢,够你头痛的了。”
  李诚忍不住脱口而出:“副主席,您这么大年纪了,孙女还只有10岁啊?结婚有点迟啊。您看我王叔。。”王申头上冒汗,骂道:“你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胡说八道啥啊。副主席,这小子和我没大没小惯了,您别见怪。”
  李诚知道过了,摸着光头讪讪笑着。龙副主席饶有兴趣地看着李诚,摆了摆手,说道:“没事儿,这小子快人快语,我喜欢。这事儿就么说定了!”
  “哦”,“啊?”李诚和王申颇感意久,副主席还真答应了。三人说了一会无关紧要的话,心情稍为放松了一些。接下来,王申把冰火岛柳叶岛台湾岛三岛的建设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王申建议尽量把外国人安排在台湾岛居住,把柳叶岛和冰火岛作为华夏的核心区域。随着研究的进展展开,台湾全岛也会被阳光覆盖,这也不算食言。
  “天眼计划”的研究成果全世界分享,人们不得不修正原来的定居计划,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和肯尼亚山,成了非洲人的最新目标,但这两地区没有阳光,终年积雪。伊朗德黑兰也是一样,虽处在伊朗高原上,但太过靠近里海,现在的科学研究也没有说明这块地方倒底会不会沉降,海啸过后,人们只是本能地想远离大海。在阳光地区和新的居住地的选择中,人们陷入两难的局面。
  “天眼计划”及时给了人们提示,也造成了新的动乱。这时候地球上的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像小娘子生小孩一样,须得经过分娩的阵痛,才能获得新生。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下沉
更新时间2012…3…1 20:24:13  字数:2132

 正如预测的那样,世界各大陆都在缓慢下沉,海水吞没了陆地,海平面下降导致复活岛和华夏东部三大岛露出水面的面积越来越多。柳叶岛露出海面的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10倍,现在长度达到150多公里,宽有30多公里,岛上最高处离海平面有了1000多米。
  冰火岛面积也扩大了10倍,露出水面冰冷的岩石和岛尖的生机盎然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柳叶岛的推挤,冰火岛距离台湾岛只有100多海里了。令人失望的是,台湾东西两侧的平原有些反倒在下沉,但总体上面积也在扩大之中,现在的规模巳有原来的一半大小。
  陆地下沉伴随着大小不一的地震同时进行,青藏高原整个地势都有下降,但整块大陆还结实,没有分裂成若干块,不然就悲剧了。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华夏的陆地领土分为了三块,东北辽宁吉林两省一部分连着蒙古到西北青藏高原是一块,伊朗高原上的巴基斯坦是一块,再就是冰火三岛了。
  大陆下沉其实有前兆。大灾之前,世界各处都曾出现地陷的新闻,闹市出现地陷,新闻报纸都有报道。有些偏远地区更为严重,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有些地区人们为了当地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根本就是隐瞒不报,世人一点都不知情。
  全球大地震加速了恶果显现,整个华南和大半华中地区正加速下沉,重庆既将成为长江河道入海口。东北黑龙江省和朝鲜半岛慢慢沉入海底,黑龙江以南和蒙古成了无人区,这地区上的有用物资都被运走。其它地区的物资在沉入海底之前都进行了抢救性拆除,运送到青藏高原,和冰火三岛。
  其它大陆也在一片惊恐声中下沉。整个非洲除了分离出去的东非大陆外,全部沉入大西洋中,连个岛屿也没有留下。南北美洲成了超大型的群岛。欧洲己不复存在,大部分民众逃到了伊朗,华夏和俄罗斯。俄罗斯国土一半巳沉入北冰洋,幸存的大陆也是苦寒之地,就算不是大灾之年也无法居住。伊朗高原沙漠地带居多,东非早巳不堪重荷,华夏包括巴基坦成了人们首选之地。很多人通过亚欧铁路长途跋涉,希望能在遥远的东方找到栖身之地。
  海平面下降,导致印度岛屿有扩大。印度大陆上的人们贫富差距很大。大灾之前印度政府还在像华夏一样不遗余力地消感贫困人口,解决相当一部人的温饱问题。大灾之年,自私自利伴随着人间大爱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这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根本就看不到希望。周围全是大海,日益减少的资源,让住在这块大陆上的人们像被囚禁在笼子里的老鼠生不如死,日复一日期待着奇迹发生。
  涌入华夏的人们都参与到聚居地建设中。青藏高原的住所修建与往不同,是朝地下挖掘修建的。地面上只一层,屋顶是圆孤型,住所外墙全用厚厚的钢板加混凝土浇筑而成,据说能防核打击。为了解决供电问题,四川涪陵和重庆三坝核电站扩大了建设规模,现在正在收尾验收。
  现在的冰火岛像个超级圆锥体。露出水面的部分,一点都没有浪费,就地取材辅以运送过来的钢筋水泥,以阶梯的形式修建住所。远远望去,就像大小圆环叠垒起来一样。冰火岛从上到下有环岛公路蜿蜒而下,直达新的海滩。为了能进驻更多的人,冰火岛的房子都是10层以上,地势越低,楼层越高。岛内的楼层也加高了好几层,好在以前的地基打得深,现在加高也没有什么问题。
  柳叶岛上的建筑群随着岛的扩大也在延伸。为了加快物质运送,各港口进行了扩建,还增加了几个新港口,柳叶岛上没有商业区,没有步行街,没有喧嚣的娱乐场所。岛上只有摩天大楼和林荫道。岛上的人出门既剩车。岛上的交通工具只有电车,电车分为载人和载物两种。在雨季到来之前,岛上各处的矗立水塔巳作好了准备。岛上分段修建了大型的地下仓库,粮食衣物等正在世界各地运送过来。另外柳叶岛上还专门划了一块地,把冰火岛上的牲蓄分流到此喂养。
  作为最大的海上聚居地,台湾岛的建设也进入了高潮。无数高山被挖空,用来贮存粮食原油等战略物质。华夏最大的核电站巳在台湾建成。核电站的建造参与国之广,技术人员之多,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调式时间之短,都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核电站马上就能给全岛供电,通过海底电缆,冰火岛和柳叶岛上日益紧张的供电紧张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复活岛,伊朗高原和东非的聚居也在建设中。全球的物质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运送到这几处。复活岛面积没有扩大多少,整个岛屿露出水面部分直上直下,没有坡度,得以利用的空间不是很大。复活岛整座岛建成了一座超大型建筑,整座岛就只有一幢建筑,地下被挖空十多公里,整座岛简直是个庞然大物。这也是“天眼计划”很小的一部分,复活岛是整个地球上唯一有冰火岛特性的地区,人们没有理由放弃这个“诺亚方舟”,尽管它之前是个不毛之地。
  以前游玩的沙滩没了用处,李诚很是郁闷。现在如要到海边去玩,要开车兜转直下,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沙滩用水泥凝固起来,在周围修起了起了几人高的不锈钢栏杆。这里不会再有潮水侵袭,现在成了一个用于观光的瞭望台。
  “天眼计划”很复杂,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李诚自己的计划很简单,再让妞妞和可可给她生一个女儿。两女也不负他望,时隔一年后,又给李诚添了两个小宝贝。李诚很开心,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两个小女儿李肇君李肇颖身上。
  李诚和家人在一起,过着有些不合时宜的安定生活。有时间就和众人一起种植作物,在柳叶岛上饲养动物,在各层建筑之间种树移植草地,把冰火岛森林以下的部分全部绿化,包括楼顶。另外,还有一个计划,李诚很是热心,那就是把冰火岛各个山头都连接起来。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感冒
更新时间2012…3…2 12:24:21  字数:2051

 冰火岛内的建筑只是围着那盆地修了半圈房屋。岛内三座山峰,只有左右两座山能上去,对面那座山除了李诚还没有人去冒过险。现在人员充足,器材都具备,是时候把三座山连起来了。
  首先把左侧向上攀登的山路加固,方便运送材料。到了山腰后,李诚和小灰作向导,再向各个方向延伸出几个岔路。修路很是干扰了原始森林中的野兽的生活,工程人员时常听到附近有野兽的嘶吼。为了防止意外,工程开展时周围百米范围内都有人放哨。为了和丛林中的野兽保持距离,山路很少,架的桥还多一些。
  山腰以上树木稀少一些,也没有太多的干扰,再加上山上石材多的是,工程进展就快一些。左侧山峰和对面那那座山之间有个峡谷,以前李诚他们曾在两山之间修起了一个大坝,现在起大坝起了连接作用,大坝两侧修通两条很长的斜道,把两座山连接起来。
  通道从盘地开始,往上到达左侧山腰,再经过大坝,像个小型长城一样,绕过对面最大的山峰,在山腰盘旋一直修到李诚荡秋千的那个山涧。山涧不是很宽,对这些专业人士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山涧两边同时动工,半月功夫,一座桥梁就横跨在深涧之上。跨过山涧,山路一直修到右侧山顶石室处。
  对面那座山靠海那一面丛林实在太过密实,根本没有办法找出路,如果要修整一条通道出来,要砍掉很多树木,对整个丛林损害很大,李诚决定放弃。在靠近盆地的一面,树木稍为稀少一些,通道尽量利用裸露的岩石盘旋而下直达盆地。以前在安装通信设备的时候,在对面山峰靠海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曾搭了个云梯,山路修到这里后,山峰两边都连接了起来。
  整条通道分段施工,有些地方很快就完工,有些险峻之处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用了三年的时间整条通道才初见成效。通道除了在军港附近的大坝处是靠海一面外,其它路段都是面向盘地。现在从盘地各个方向都可以上山。靠海那一面可以通过云梯和大坝上山。
  修这条山路也是迫不得巳。“天眼计划”对冰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