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01粟裕 >

第29章

01粟裕-第29章

小说: 01粟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粟裕决定打破常规,充分利用顽军这一教条毛病,抓住其怕新四军分割,夜间袭击的弱点,实行集中围歼,白天攻击。

粟裕下令,首先利用敌人晚上收缩部队到山顶的机会,迅速占领附近山头,缩小包围圈。然后,出敌不意,命令白天突然攻击,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天攻击,新四军充分发挥迫击炮、小炮多的特点,用炮火大批杀伤渭集山顶的敌人。

新四军一个冲锋,迅速占领山头,把敌军赶下了山。粟裕命令部队围三缺一,网开一面,乘胜追击,拦截惊慌失措之逃敌。这样,避免敌人作困兽之斗,减少新四军伤亡。

经二昼夜恶战,敌突击第一队除留守临安的一个营外被彻底干净歼灭。

第七十九师、突击第二队大部就歼。残顽夺路南逃。

国民党气势汹汹的第三次进攻,以其彻底的惨败而告终。

此役,共歼顽军突击第一队少将司令胡旭旰、第五十二师副师长韩德考(韩德勤之弟)、第七十九师参谋长罗先觉等以下官兵六千八百余人(内俘虏近三千人),缴获各种炮十七门,轻重机枪一百三十余挺,长短枪千余支。

毛泽东听到捷报,不止一次地赞扬天目山战役打得好。

刘少奇听到天目山三次反顽获得全胜,赞扬粟裕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当粟裕与将士们在浙江粉碎了敌人的围攻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寇战败已成定局。华中局指示新四军在江浙的工作方针是巩固深入苏南,开辟敌后地区,休整主力;迎接新的变化。

于是,粟裕与干部们反复考虑商讨,决定不再回占天目山,除一部坚持浙西地区外,各纵队分向苏南、杭嘉湖、皖南敌后地区挺进,部队要一面休整,一面开展工作。

8 月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苏浙军区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对该地区侵华日军发出通牒,并先后解放了长兴、溧阳、金坛、溧水、安吉、郎溪、广德、高淳等县城。至9 月中旬,苏浙解放区把北起沪宁铁路,南至安吉、孝丰,东起太湖,西至宣(城)

芜(湖)公路的广大地区联成了一片。

9 月19日,党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于次日指示华中局:“浙东、苏南、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为此,苏浙军区于9 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有计划地渡江北上。

正在这时,粟裕接到了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他和张鼎丞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的电报。他一面扣压电报,一面两次电请中央:我在华中局阅悉中央以职及张鼎丞同志分任正副司令之电示,不胜惶恐。以职之能力,实不能负此重任。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抗战以前为长辈;抗战初期,为职之上级;近数年来,又在中央直接领导下,成绩卓著,且对于执行与掌握党的政策,均远非职所能及。为此,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慎重并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予之光荣任务。①这份报告,凝聚了粟裕对党内、军内老同志的深厚感情,对革命事业和党的利益的深谋远虑。

他的报告电达中央后,中央于第二天,答复华中局并新四军军部,同意粟裕建议,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粟裕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谦让华中军区司令员的美德,一时在华中广泛流传,成为佳话。

第九章走熟路开轻车七战获七捷1946年上半年。国内的政治局势是密云不雨,更确切地说,是乌云翻滚,浙沥小雨。国内外各种矛盾交错,谈判与作战交替进行,是边谈边打。停停打打的局面。

表面上看,l 月间签订的停战协定仍在继续执行。为实行停战协定而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不断派人到各冲突地区调处。尽管国民党军队仍不停地向解放区进行蚕食进攻,但除东北外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时没有发生。其实,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沉寂。蒋介石正利用这段时间加紧部署全面内战,中国大地上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厚。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不像1927年那样,无还手之力。他们对局势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

4 月16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说:“蒋表面愿求妥协,以欺骗国人,暗中布置军事,阴谋甚大。”

5 月21日,中共中央指出:“国民党现正积极布置全国内战”、“我应积极加以准备(特别抓紧练兵),加以制止。”

6 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指出:“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随后,中共中央又在给各部队首长的指示中指出:“我党在南京谈判中当尽最后努力作出最大让步,以求妥协,但你们不要幻想。”

各种迹象表明:全面内战一触即发。

初夏的清晨,战士们早操已经结束,店铺还没有开门,只有乡下来的菜贩发出一起一伏的叫卖声。海安这个南方小城显得十分宁静。

粟裕正洗着脸,通信员匆匆送来一封电报。粟裕把脸擦一擦,接过一看,是新四军军部来电,命令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集中于六合、天长之间整训。

原来,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鉴于敌人大举进攻在即,迫切需要制定我军的战略方针,于6 月22日设想了一个南线作战的战略计划,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考虑。这个计划是在全局破裂,国民党军向我大举进攻时,我山东、太行两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协同作战,要求我太行区的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野战军则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间以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的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

而我华中主力须对付江北之敌,予以配合。还考虑在形势有利时,两区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前进。

这个战略计划,其战略意图是在外线出击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建立和扩大新解放区,保卫老解放区,并保障中原新四军第五师的安全。

这是关系到一场大战的筹划,关系到未来的战局。

粟裕拿着电报,反复思考中央的部署和军部的命令,内心非常矛盾。他认真分析了去淮南和留苏中作战的利弊条件,认为:第一,淮南地区人口仅一百三十余万,如华中野战军主力去淮南作战,粮草军需甚至支前民工均需由苏中补给,将给初期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我华中主力西进,苏中可能被敌迅速占领,而苏中有人口九百万,粮食产量占华中总产量的五分之二,税收占一半,是支援战争的巨大力量,沦入敌手,将为敌所用,且政治影响对我不利。

第三,与淮南之敌相比,苏中之敌较弱。

想到这里,粟裕不再犹豫,提笔展纸,向中央和陈毅军长起草电文,建议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他拟完电报马上着手,准备赶回华中军区司令部驻地——淮安。

一到淮安,粟裕立刻找到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向他们提出自己不同于中央的建议,大家都认为粟裕分析得很有道理。

6 月29日,他们联名再次上报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箝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一、第六师再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军委接到粟裕的电报,对他的建议极其重视,次日就复电华中: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7 月,形势越来越紧急。

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驻地。

粟裕正在召开作战会议,他态度严肃,声音宏亮:“同志们,要打仗啦!国民党蒋介石已经把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啦!蒋介石派李默庵率领五个师十五个旅约十二万人,将从南通、白蒲、泰州、扬州、靖江、泰兴等地,分儿路向我如皋、海安和邵伯、高邮方向进攻。你们请看地图。”

顺着粟裕的指向看去,新标示好的军用地图上,只见长江两岸,布满了蓝色的圆圈、曲线和箭头。在苏中地区的国民党军:整四十九师自南通向北,整八十三师自泰州向东,整二十五师自扬州向北;津浦线的国民党第七军等十五个旅向难宁、泗县、盱胎、来安;整六十五师、二十一师等七旅之众正虞集江南,作为二梯队北渡后跟进。

情势十分清楚:敌军已经部署就绪,大军云集,个个箭头指向两淮(淮阴和淮安)。

“敌人把这叫做:多路的向心突击。现在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有十二万之众,而我华中野战军只有三万多人,敌我兵力悬殊。但是我们跟国民党是老对手了。不仅在十年内战中,就是八年抗战的反磨擦斗争中,也一直在打交道,我们知道,丧失人心和骄傲狂妄,是敌人无可补救的致命弱点。”

说到这里,粟裕脑海里闪现出三月在徐州机场跟国民党打交道的情景:这年3 月,当粟裕在徐州向检查停战协定执行情况的三人小组控告蒋军违反停战命令侵占我解放区城镇以后,在徐州机场乘飞机返回的那天,一批美制P51 型飞机在机场起飞、降落,发出刺耳啸声。站在粟裕身边的国民党徐州绥请公署副参谋长,竟然趾高气扬地笑指天空说:“现代的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啊!”这显然是耍弄威风,欺负我军还没有空军。当时,粟裕冷冷一笑:“可惜它有个缺点,目前还不能到地面捉俘虏!”

“骄兵必败!这是蒋军的一个致命弱点,”粟裕接着分析道,“现在,在我们面前摆着一连串的问题:敢不敢打,怎么打,战役指导上要求我们有哪些改变,……这些,我们都要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实践中逐渐取得经验,切实加以解决。首先,我认为初战地域可选择在根据地前沿地区,即江都至如皋一线……”

粟裕的话还没讲完,会场的寂静就被打乱了,有人在议论:“敌强我弱,应该诱敌深人才对。”

战争初期应该采取诱敌深入……

一直沉默的一师副师长陶勇突然开了口:“先静一下,让粟司令接着讲!”

因为,陶勇知道粟裕部署战役经常一反常规,出其不意。他不由地想到了保卫黄桥时粟裕的奇谋。

会场一下子静下来,粟裕不紧不慢地说:“是的,选择在根据地前部地区作战,似乎不符合我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常实行的绣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其实,诱敌深入并不是目的,而是歼灭敌人的一种手段。诱敌深入也不是贯彻执行积极防御的唯一打法。毛主席不是说,战役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其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现在我认为苏中解放区前部地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我有利。”粟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