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第429章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429章

小说: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科目,其肄业生一般进入各部、衙门中任事,若无意外,一般可以做到正四品。但是鉴于各部、衙门的职官权责不等,为了避免生员挑肥拣瘦不想就读某些科目,因此每一科的入取难度各异,从而大体保证各部、衙门的用人。
    然而凡是也有些例外的,并不是所有部、衙门都会任用(州)府学的肄业生。
    譬如总督蕃洋列国事务衙门名义上归在礼科,但其从不直接接纳各地(州)府学中礼科的肄业生,其开设有自己专门的学校,生源从低学历、低文凭、升迁无望的普通吏员中招募;而刑部也是一样,虽然其各级主官都来自法科肄业生,但其基本业务人员都是从该部直辖的各省捕盗学校中培养的,其生源更是多来自那些蒙学毕业却考不出初等文凭的群体。
    太学是华夏最高级的学校,设立在各省首府以及行在武昌等直隶府,其生源是获得丁等文凭的(州)府学肄业生。作为华夏朝最高学历者,这些天之骄子是被当做部门骨干来培养的,若是没有因为贪*腐或其他意外中途落马的话,尚书、侍郎、都督将是其仕途的终点,至于能不能做到内阁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这主要是靠机缘而不是学历。
    正是因为如此,各地的太学中的太学生通常几个、十几个而已,而且一经入学肯定会毕业,所以其学习难度和竞争程度远不如(州)府学中来得激烈。
    对此,随扈的学部大臣郭楷异议道:“各地太学生如此之少,又单独占用地方人力、财力,不如省入中枢,由学部统一管理。”
    郑克臧沉默不语,郭楷进一步进言道:“太学生整日悠游,全无认真读书之心,此等人懒散惯了若是入仕为官恐不利朝廷将来,臣斗胆建议更定学制,唯太学肄业方可授官。”
    郭楷的建议名义上只涉及学制的变动,然而却是根本上动摇目前华夏的用人体制。对此,郑克臧颇为觉得棘手。郭楷是一路跟着郑氏父子两代的元老重臣,当然不可能有异心,那么想必的确是学制出了问题才使得他冒触怒郑克臧的风险进言的。
    郑克臧考虑良久,慢慢回答道:“此事重大,学部且上一个条陈,朕慢慢思之”
    郭楷的动作很快,在郑克臧刚刚抵达夔州府的当天,他就上了奏本。学部提出的改革很简单,就是取消现有三等学历考核,重新恢复会试。
    这份奏章,郑克臧读的很细,他发现郭楷其实也不是要全面否定四级教育体系,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扩招”………蒙学生学成之后可到县参加府试,合格者可以准予进入县学免费就读;县学生就读三年后可进州府城参加省试,省试合格可以进入州府学免费就读;考试不合格,准予县学复读三年,若是再考不合格,废止其免费在县学读书的资格,给予县学结业证明,凭此证明可至刑部或总督衙门的专门学校申请考试入学;
    (州)府学生就读三年之后,允许其到省城参加学部试,合格着进入太学;考试不合格,回(州)府学继续就读,再次报考太学不成,则发给(州)府学结业证明;太学生每三年考核一次,一次性过关者由吏部授予正九品官职,分发各部各衙门任事,两次考核才过关者由吏部授予从九品官职,三次才过关者以流外一等任事;
    除了太学生入仕的途径之外,拥有县学结业证明、(州)府学结业证明者,每三年可以到各省首府参加会试,考试录取者进入各部各衙门开办的学院学习,期间只要院试合格,既可由各部各衙门上报吏部(各省吏部分司)授予流外的吏职,然后磨勘升晋;
    对于没有(州)府学、县学结业证明的读书人,学部每六年在京师(行在)举行一次制科,考试录取者一样按科目进入各部各衙门开办学院学习,院试合格后授职任事;
    以上三种途径都可以被称为正途,区别是太学生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直接做到三、四品,会试和制科出身者若没有进一步在各部各衙门学院二次进修的学历的话,其仕途只能被堵死在五、六品上
    郑克臧看罢,转手把奏章递给前审计衙门会办大臣、如今都督益东等处地方行尚书台大臣李景:“朕有些思绪混乱,卿看后,且给朕一个建议吧。”
    这原本不合体制,但受宠若惊的李景又怎么可能出言拒绝,只好战战兢兢的接过奏章飞速的看了一遍,然后沉吟片刻,这才向郑克臧奏报道:“臣以为郭大人此为老成谋国之见,本朝不设科举,让北地士子多心向建虏,与其让此等人为清虏助纣为虐,不如更张政策,对清虏来个釜底抽薪”
    郑克臧发问道:“扩大三级学校,地方上的财政可能支撑?”
    李景老老实实回答道:“与地方来说的确有些困难,然臣以为若是只给三级学生发放衣食、笔墨、纸张、书籍的话,所费还是不多的。”
    郑克臧点点头:“卿说得很对,本朝以学校代科举,民间多有士子不满,而且本朝又施行功民免税政策,士绅、官吏无以得利,未免更加有些敢怒不敢言,所以更张一些政治让他们舒一口气,也是应该的,不过此事涉及各部衙门,所以还要慎重才是。”
    郑克臧命令道:“来人,把这封奏章快船送回行在,让内阁讨论。”
    内侍刚要上来接过奏章,郑克臧忽然摆摆手:“等一下。”
    内侍立刻站定,只听郑克臧问道:“李卿,如今一省大员不过正三品,是不是有些低了。”
    李景当即寒毛倒竖,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好半天才言到:“圣上明鉴,北面清虏的尚书都是一品,可是一样没有权力,还不如本朝名实归一。”
    “但终究还是低了。”郑克臧背着手站了起来。“三公三孤是正一品,东宫三公东宫三孤是从一品,宗人府左右宗正、内阁总理大臣、监察院正卿、大审院正卿是正二品,左右宗人、内阁大臣、各部尚书、各衙门会办大臣是从二品,这些都没有问题,都督只有正三品就有些低了,而且越到基层越是低得过分了。”郑克臧的话让李景松了一口气,原来郑克臧是从郭楷的奏章上看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了。“流外五等也名不符实,李卿,你觉得恢复唐制如何?”唐代官制三十阶,与宋元丰之后中国官制的区别在于其四品以下在正从的基础上又分为了上下两阶。“能不能藉此实现官吏一体?”
    “圣上,本朝知县等亲民官一般是从六品,太平、荆州、潮州三府下知县是从五品,武昌、承天、琼州、河南四府知县更是正五品,已经不低了。”李景劝谏道。“更何况百姓已经熟悉官吏品阶,若是更张,唯恐混乱呢。”
    “说得也是。”郑克臧并无考虑成熟,听到李景劝谏,立刻改弦更张。“且先放一放吧。”说到这,郑克臧在郭楷的奏章上圈画了几笔,递给候在一旁的内侍,命令道。“立刻发出去!”

540。北巡
    华夏武成九年七月,郑克臧自川西、益东两省巡视返回武昌,仅仅休整了一个多月,他便于再次北上,巡视中州及河南等地。
    九月二十一日,郑克臧离开许昌府,前往黄河工地第一线视察。此时,经过一年多的抢筑,黄河决口处已经被堵上,但整个治理工程只完成了最初的部分,接下来夏军还要挖掘分洪的湖泊、分流的人工运河以及疏浚淤塞河道,整个工程至少还要三至五年才能完成,置于遍植固堤树木、沟通道路之类的后续工作甚至需要延续十年之久。
    “圣上,如今我军收拢黄河沿线难民近二万户十万口,利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实施救济,其中精壮者随同中垒军各部一同承担河工、老弱者则就地安置负责种植粮菜以便就近供输前线。”中州总兵鲁庆春如是报告道。“此外,臣和顾大人还以日后分与田土为诱,从淮南等地煤矿招募了近二万余名工徒”
    郑克臧叹息到:“拆东墙补西墙而已,也是没有办法是事情,难为你们了。”
    郑克臧随即话锋一转:“虽然各师要协助河工,但一应作训不得轻殆,仗还没有打完呢。”
    “圣上教诲的是,臣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中州驻军每年一半承担对北面的戒备,另一半才协助河工。”中州守军有十一个师,再加上中垒军、招募的民夫、收留的难民,足足有十万人奋战在黄河沿岸工地上,这么大的隐患,戎马多年的鲁庆春不可能不看到。“臣也和河南、淮南的友部做好了沟通,一旦有警,两地会第一时间增援的。”
    “还好,淮南的基础夯的结实,”郑克臧再度感叹道。“若非如此,恐怕光光这十几万人马的粮草就压垮了你们,更不要说河工这么庞大的支出了。”
    郑克臧说得没错,若是没有淮南方面用平底小船源源不断的将粮草输入中州各地,不要说恢复生产、治理黄泛了,恐怕鲁庆春所部自己都把自己吃垮了。
    “军屯、民屯还是要搞。”郑克臧指示道。“人口不足,必要时可以到太平去招募。”
    郑克臧这个口子开得极大,须知道太平铁矿是华夏朝最主要的精铁、硫磺的来源地,错非中州屯种关乎未来北伐成败,郑克臧断然是可能允许其减少产量的。
    已经是正三品大员的鲁庆春自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保证道:“臣明白,臣一定协助顾大人治理好黄泛,让中州人口重新兴旺、五谷再度丰登,为圣上北伐混一中华预备基础。”
    “如此甚好。”郑克臧点点头,随即问到。“北面有什么动静?”
    “去年冬天黄河结冰后,清虏经常派出小股马队过河袭扰,虽然每次都占不到便宜,但始终没有消停过,为此,臣也派遣铁骑军、飞骑军等部到河对面去解救百姓,双方各有损失收获,算是打了个平手。不过黄河解冻后,清虏就没有再过河。”
    “黄河沿岸的船工都被清虏掠过河去了,其不动作并不代表其没有能力越河袭扰。”郑克臧有些担心的提醒道。“沿线防务一定做踏实了,只有等到内河水师的炮船造好后彻底隔绝两军,你们才能暂时松口气。”
    “臣明白。”鲁庆春当然早就想到了清军此番按兵不动可能是骄兵之计,但在郑克臧面前他决不能说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否则哪一个微小的地方出了纰漏,他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臣一定布置下去,以备不测。”
    鲁庆春也是乌鸦嘴,刚刚说完,快马来报,清军在中牟一线过河,袭击了河工营地。
    幸好这个营地是夏军天武军第一师的,虽说该师大部分都放下武装在干民工的活计,但守备力量还是有的,结果清军不但没有顺利吞下肥肉,反而崩掉了几颗大牙,在伤亡近百人之后,被迫逃回了北岸。
    “这是清军大举出击的信号还是牵制我军的计谋呢?”郑克臧看向鲁庆春。“该不会是知道朕来了,特意给朕一个下马威吧。”
    鲁庆春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圣上,此事不可不防,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圣上万金之躯,臣恳请圣上立刻移驾许昌、信阳。”
    “鲁卿,朕也是血海里杀将出来的,区区虏骑袭扰,还不至于让朕逃之夭夭”
    郑克臧不听劝,鲁庆春自然是拿他没有办法,不得已鲁庆春一面全面提高警惕,另一方面派人急急通报武昌,试图让内阁以及皇后陈纤巧来说服郑克臧回返。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