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第437章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437章

小说: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T掌握工部继续负责屯田事务。
    将兵权从四子手中回收之后,康熙随即开始整肃四人中党羽最多的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一,亲附胤禩的户部满尚书阿山被御史弹劾罢官,进而北河总督噶礼等人也因为贪*腐等一系列理由夺职。
    “现在国库里有钱了,皇阿玛就不要咱们了。”皇九子胤禟暴躁的在室内走来走去。“他老人家这是在卸磨杀驴,八哥,这事你千万想明白了,不能退啊。”
    “不退怎么办?咱们有力量跟皇阿玛扳手腕吗?”胤禩冷静的回应道。“皇阿玛想怎么办,就让他怎么办吧,大不了散了一批人手,但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可用的。”胤禩通过负责屯边积累了大量的钱财,他相信,即便康熙能清理掉一批明面上自己的党羽,只要他还有钱,就能轻而易举的重新收罗帮凶。“只要咱们不犯大错,皇阿玛不可能把咱们拍死的,就怕其他人跟着使阴招,那就麻烦了。”
    “你是说老四?”皇十子胤俄眉毛挑了挑。“那倒是条疯狗,说不定会咬上来。”
    “老四是想当孤臣的,就一个老十三相帮,祸害倒是还小。”胤禟摇了摇头。“倒是老三现在掌了礼部,又号称礼贤下士跟一干文人厮混在一起,这,文人说没用也没用,但说有用,鼓噪起来,在士林间也是风潮。”
    “如今的局面,士林的声音其实没什么用处。”胤禩还是摇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现而今还是要抓刀把子。”胤禩这话已经指明了他最忌惮的对象。“老大现在内掌兵部,河北的兵又大多听他的,这就是内外扶持的局面呢?一个不好”
    “不会吧,”胤禟摇了摇手中的扇子,仿佛这样就能去了自己心头的邪火。“皇阿玛到现在还迁怒老大,否则这个太子也轮不到八哥你去竞逐了。”
    “关键是皇阿玛至今没有立太子,万一有不测风云。”胤禩说到这小心翼翼的看了紫禁城方向一眼。“皇阿玛在木兰围场病倒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可皇阿玛醒过来才三天又幸了郭络罗氏的女儿,以这样的日夜攻伐,他老人家的身子骨怕是撑不了多久的。”胤禩担忧道。“一旦宫中有变,老大的兵权就是关键了。”
    “皇阿玛怕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的。”胤俄忽然发了一声怪叫。“怪不得让老十三、老十四入八旗新军历练呢,原来他老人家早就算到这一步了。”胤俄与两人对视一眼。“皇阿玛在收拾了八哥之后,怕是接着就要收拾老大了。”
    胤俄这么一说,胤禟顿时紧张了起来:“老十三是老四的人,老十四也是老四的胞弟,让老十三、老十四入新军,该不是皇阿玛已经定了让老四这条恶狼做嗣君吧。”
    “恐怕没那么简单。”胤禩否定道。“但也不可不防,老九、老十,你们跟老十四的关系还可以,试着去谈谈口风,能不能把他拉过来。”说起来相比胤祥,胤禩更关注的是胤禵,毕竟胤祥的派系立场明确,康熙断不会将他作为储君候选者的,反之,派系面目甚为淡薄的胤禵如此突兀的高调进入新军,就免不得让人产生某种不妙的猜测。“若是老十四有所依仗,你们也要立刻把消息传回来。”
    “八哥你的意思是皇阿玛可能选了老十四来培养?”胤禟一愣,随即惊怒道。“皇阿玛也真是老糊涂了,这小子何德何能就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了。”
    “就是因为年轻涉世未深才好让皇阿玛掌控。”胤禩嘲讽的说道。“从这个角度来看,皇阿玛的确是老糊涂了,胤禵未必就会被他玩弄在鼓掌之中。”胤禩冷笑了一会,随即冲着胤禟两人吩咐道。“这只是猜测,千万不要外传。”
    胤俄却建议道:“八哥,我觉得你这事有些做岔了,既然老十四有这可能,不如抖出去,也好让老大他们几个同样心生忌惮才是,毕竟,那个位子只有一张”
    “你当皇阿玛查不出来吗?”胤禩断然否定道。“再说了,人家也不是笨蛋,咱们能想到的,人家未必不会想到了,之所以不直接挑明,一是为了不当出头的椽子,另外就是怕弄巧成拙让皇阿玛下定了决心。”
    “这倒也是,”胤禟点点头。“皇阿玛要是真当众定下来了,那再翻盘就难了。”
    “所以还是不要逼得他老人家太紧了。”胤禩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色。“眼下南面还顾不得北进,咱们再忍上几日,说不定就有转机了。”
    所谓转机自然是指康熙的不测,当然,儿子诅咒父亲早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妥当的,但胤禟、胤俄似乎根本没有听清楚内中含义般频频点头,这样的场面若是传到康熙耳里,想来他不是被活活气死,也得气急败坏一阵子了。
    议定了拉拢胤禵的宗旨之后,胤俄又道:“八哥,我看除了笼络老十四以外,咱们也得两条腿走路才是,否则到时候老十四一翻脸,咱们还得被打回原形了。”
    “老十说得对。”胤禟附和道。“那些官平日敲敲边鼓还成,关键时候还是要兵权。”
    “我也知道要两条腿走路,可是皇阿玛对兵权看得极严,我们要是想染指,恐怕大祸就临头了。”胤禩沉吟了片刻。“也罢,这事该做的还是得做,不过暂且先缓缓,等皇阿玛把矛头转向老大以后,咱们再动手不迟。还是那句话,只要咱们有钱,那些人要钱给钱,要官给他买*官,想来没有人能拒绝得了的”

550。东与西
    “大人,好消息,今年湖广、江西等地有大灾不断,四川的粮食都解到湖广去了,没有额外的军粮,南面屯田的夏军连肚子都未必能填饱,恐怕没有力量继续北犯了。”甘州城内,负责谍报的冯硕部将萧恩助报告道。“这一年总算是熬过去了。”
    “熬过去了?”冯硕还没有开口回应,冯部大将马浒山便纷纷不平的说道。“萧大人是在说笑吧,你睁眼看看眼下的形势,怕是夏军还没打过来,咱们就要被姓海的给一口吞了。”
    “德丰兄,你这气话不说也罢。”另一名冯部大将赵屏东看到冯硕脸色不豫,当即出言安抚马浒山道。“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提督大人也是难做,要是就这么把海部请回去了,只怕来人夏军再来,人家就不肯来拼命了,还是忍一忍海阔天空。”
    “屁!”马浒山却冲着地面啐了口唾沫。“忍一忍,还不如说把甘州送给姓海的好了。”
    冯硕忍无可忍,拍案大骂道:“够了,再说混账话,老子扒了你的皮。”
    马浒山一下子跪在冯硕面前:“军门,小的跟着您鞍前马后,不说有功劳,但至少有苦劳吧,您就看在小的这点苦劳上让小的说句实在话吧。”
    冯硕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让马浒山说下去,就听马浒山说道:“不是小的坏了心眼,一定要断了军门您的外援,只是姓海的兵马这一年来把甘州祸害的太厉害了,这样下去,倒不如趁着现在还有资本投了南面”
    “胡说八道。”冯硕一下子打断了马浒山的话,指着戈什哈命令道。“押下去,关起来,再有说什么投降华夏的,一律跟他一样处置了”
    驱散了自己的手下,冯硕有些筋疲力尽的倒在大堂的公案后面,好半天才下令道:“来人,去把提标中军副将丁公建丁大人请来。”
    很快丁公建出现在冯硕的面前,冯硕让他坐下,然后问道:“今日马德丰所言”
    丁公建知道冯硕是有所动心了,于是叹了口气:“大人,这怕不单单是马大人一人的所想了,全军上下都对海部的飞扬跋扈有些不满呢。”
    “不是本官厚此薄彼,毕竟人家是好心好意来助我守城,不好薄待啊。”
    “大人是真心待人,但海有芬可是真的好心来助我等守这甘州城的吗?只怕他存的是以邻为壑的想法,一心想把夏军挡在甘州之线好保全他的肃州。可这么一来,战事是要在甘州城下进行,届时甘州成了焦土,咱们能指望海有芬给咱们运粮备药吗?”
    冯硕思索了一番,回应道:“以如今海部的粮秣都要我方支应半数来看,要想指望海有芬能全力相助,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是啊,海部是不可能全力相助的,那我们又能支撑多久呢?”丁公建摇了摇头。“同样厄鲁特人也是难以指望的,准格尔人更是鞭长莫及,而和硕特人又投了华夏既然如此,真的不如早降,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呢。”
    听身为表妹夫的丁公建都这么说,冯硕警觉起来:“军中都是这般想法吗?”
    丁公建点点头:“以前或许还有人有据险自守的心思,但这一年跟海部相处下来,恐怕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已经改变了,所以。”
    丁公建提高了声音:“军门,还是要当机立断才是。”
    冯硕轻笑起来:“武成皇帝不动一兵一卒,咱们就成了袁谭和袁尚了,真是好算计啊。”
    笑罢,冯硕咬了咬牙:“既然军心所向,我冯某人要是敢硬顶的话,只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也罢,那就干脆一点,左不过是丢了兵权,但至少一个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说到这,冯硕命令道:“泽伯,别人我信不过,你亲自到兰州去一趟,就说我连甘州和海部援军一并卖给他们,且问华夏能出什么价钱”
    武成十年十二月东至日,清甘肃提督冯硕降夏并引夏军进城合围海有芬部及张豫章部。
    张豫章部很快知机投降,但海有芬第三子海顺昌却据城内营地死战,最终被夏军的炮火击毙。至此,夏军成功收复甘州,冯硕因献城之功得封犍为县男,而原本的甘肃三镇如今也只剩下了肃州海部一支还在苦撑。应该说到这个时候海有芬已经明白大势不可违了,然而他却以跟华夏的杀子之仇为由拒不归顺。
    华夏武成十一年四月,在得到准格尔帝国策妄阿拉布坦汗的保证之后,海有芬干脆连清廷甘肃巡抚的招牌也不要了。他旋即自称陇西天王、大德威成皇帝,立国号肃,改肃州府为天命府,自说自话的当起准格尔人的儿皇帝来。
    对于宛如笑话一般的大肃国,华夏自然不会视若无睹,只是华夏有自己的时刻表,并不愿意随着某方面的节奏轻易起舞,更不愿一脚踏入准格尔人可能设下的陷阱之中
    就在陇西出现巨大变化的同时,海东日本也出现了变局………日本东山天皇宝永六年、华夏武成十一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元月十日,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江户城内去世。
    德川纲吉的晚年,日本由于国门洞开,华夏低价优质商品大肆流入,大大冲击了日本的市场,结果导致日本手工业全面破产。而城市手工业的萎缩和大量对外赔款造成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幕府用稻米替代铜材支付赔款,造成粮价暴涨,一时间包括下级武士在内城市居民生活日益困顿。虽说通过向海外输送人口,日本避免了危机的扩大,但将子民贩卖给华夏商人充当奴婢又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
    这种种的不满积蓄起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在日夏商及其雇佣的日本徒工。
    然而,慑于华夏方面的武力,日本社会各阶层并不敢直接把怒火向华夏宣泄,因此诅咒德川幕府就成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幕。
    德川纲吉虽然了解这一情况,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局面,只好将问题留给了继任将军。
    德川纲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