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工业强国 >

第207章

超级工业强国-第207章

小说: 超级工业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天益上台后,着重介绍了华威集团的发展和黄州市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业现代化改革,并不是马天益不像说别的,而是除了这两件事情外他并没有可以说的东西。
    当听到马天益说到黄州市将自行筹款解决工业现代化改革所需要的大约四十亿资金的时候,会场里出现了一阵轻微的sāo动,别说河东省,就是岭南省也没办法筹集这么多的资金来投入到一个地市。
    一号首长对黄州市这种自行筹集资金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和赞扬,让在座的各地市的市委书记们不光想等上级的财政拨款,要转变思想、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次全国地市书记座谈会,统一了地方领导的思想,拉开了全国深化经济改革的大幕,中国的经济开始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座谈会结束后,一号首长等zhōng yāng领导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前两排是zhōng yāng和省市的领导,第三排才是地市的市委书记们。
    马天益和那两个在会议上发言的市委书记被安排在了第三排,位于一号首长的后面,显得chūn风得意。
    原本,马天益在座谈会结束后是要和河东省代表团一起回去,不过他的行程被打断了,一些与会兄弟身份的市委书记请他吃饭,商量展开经济合作的事宜,由于涉及到兄弟省份的关系,他无法推脱,只好前去赴约。
    那些市委书记想合作的对象很明确,那就是华威集团,希望华威集团能到他们那里开办企业。
    尤其令马天益感到惊讶的是,请他吃饭的市委书记里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像岭南省和江海省等这种沿海经济强省,按理说应该是他们到黄州市投资,都不是华威集团去他们那里开办企业。
    那些市委书记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也非常简单,华威集团只要派人来就可以了,至于开办企业的场地他们免费提供,所需要的资金也由他们跟市里的银行联系,绝对以最优惠的价格从银行给华威集团贷款。
    马天益开始确实有些疑惑,不过后来他就想明白了,虽然那些沿海省份都是经济强省,但是他们的企业却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密集型劳动企业,而华威集团通过两次国际电子产品展览会,已经像世界证明它是高科技企业,世界电子、电器产品领域的新贵。
    因此,那些市委书记们都想引进华威集团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它不仅会带来更优厚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能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由于华威集团,确切的说是赵东升在国内银行界有着非常好的信誉,因此只要是贷给华威集团,那么将会非常容易,那些市委书记顶多也就是从中牵个线而已,主要还是靠华威集团的信誉。
    如果换个信誉不好的企业,即使是市委书记牵线,有些银行说不买账也就不买账了,想着办法推诿,因为一旦那些贷款成为了烂帐,将会对放贷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市委书记们在最后表示,如果华威集团也能兼并当地的国企,那么他们以更大的力度进行支持。
    马天益可以肯定,那些市委书记口中的国企肯定不是经营良好的国企,绝对是陷入困境的国企。
    华威集团这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兼并了好几个濒临破产的副厅级国企,现在搞得风生水起,不仅解决了那些国企职工的生计问题,而且那些被兼并的企业逐渐向当地的纳税大户发展,如何不让其他城市的领导眼红。
    所以,那些市委书记对赵东升非常有信心,非常欢迎赵东升来兼并他们当地经营困难的国企,只不过相对于投资办企业,兼并那些经营困难的国企代价非常高,别的不说,首先就要接收那些国企里的退休职工,再加上那些临近退休的职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如果作为投资的话,没人愿意接收那些“累赘”。
    不仅那些地市的市委书记,像机械工业部和军方一些与华威集团有合作关系的京城单位里的正厅级领导也邀请马天益吃饭,联络双方的感情,怎么说马天益都是华威集团的顶头上司,他们理应尽地主之谊。
    所以,马天益在京城一待就是十几天,直到姜大庆等人要去海都市的前一天才从京城回来,心中对赵东升是越加得重视,他感觉赵东升在他担任黄州市市委书记的五年里肯定能有一番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他将成为这个巨大成就的缔造者之一。
    欢送酒宴结束后,马天益招呼赵东升去了黄州宾馆的院子里,一边在月sè下散步,一边将那些市委书记们邀请华威集团去办厂的事情告诉了赵东升。
    “书记有什么指示?”赵东升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笑着向马天益请示,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声在全国竟然这么好,竟然使得那些市委书记们主动相邀,这可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你是华威集团的当家人,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要有什么顾虑,市里全力支持你的决定。”马天益笑了笑,直接表达了他对赵东升的支持。
    说实话,对于企业上的管理马天益并不jīng通,但他非常明智,平常根本不插手华威集团的事务,他相信赵东升会比他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书记,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既然他们提出来了要求,那么我们就处于了有利的地位,在谈判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优惠的条件。”赵东升沉吟了一下,微笑着向马天益说出了他的打算。

第二百三十六章 挂号中的猫腻
        赵东升的回答一点儿也不让马天益感到意外,相反,如果赵东升放弃了那些市委书记的邀请的话,马天益才感到奇怪。
    在马天益看来,赵东升是那种勇于冒险的年轻干部,喜欢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不会在有着机遇面前退缩,哪怕遇到的机遇同时还伴随着一些巨大的困难,只要能获得足够的回报,他就会迎难而上。
    “小赵,华威集团已经有不少项目,再上一些新项目的话,摊子会不会铺得太大了点儿。”马天益沉思了一会儿,停下了脚步,望着赵东升沉声说道。
    马天益觉得赵东升有冲劲固然是好,只不过目前华威集团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不要说华威集团在省外的那些形式各异的下属单位以及向东南电器厂这些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单单华威集团在黄州市的那个工业区,从四月份到十月份,六个月中就又吸引了十几家国际有名的大公司来落户。
    如果不是赵东升严格把关,非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不要的话,恐怕来工业园落户的企业更多。
    虽然赵东升非常能干,但是他再怎么说也是一个人,jīng力有限,马天益担心华威集团过度扩张的话,赵东升会忙不过来,如果其中出什么差错的话那可就不好了。
    “现在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的话就非常可惜了。”赵东升明白马天益的担心,笑着向他说道,“书记放心,华威集团不是我一个人在忙,我们集团上上下下是一个团体,所有人都在为集团的未来而努力,他们替我分担着非常多的压力。”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马天益笑了起来,他觉得赵东升信心十足,想必有足够的jīng力应付眼前的局面,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赵东升与马天益在院子里谈了半个小时,然后目送马天益上车离开,马天益走的时候脸上挂着笑容,看来对这次与赵东升的谈话非常满意。
    这个时候参加晚宴的人都散了,由于喝了一些酒,赵东升没有坐车,而是步行回华威集团总部,今天晚上他从马天益那里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需要好好消化一下,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调整。
    尤其是国务院即将批准华威集团组建公司在华尔街上市一事,将成为赵东升在今后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是华威集团跻身于世界级名企的难得机会,同时也是一条融资的绝佳渠道,将有力地弥补他手头资金不足的问题。
    小范开着轿车缓缓地跟在赵东升后面,副驾驶座上坐着韩素素,赵东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希望受到打扰,以免影响了他的思维。
    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街上有着三三两两的行人,显得非常安静,如果在十几年后,现在可正是晚间生活的黄金时段。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赵东升忽然听见前面传来了一阵哭声,他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华威集团的医院门前,确切的说应该是华威集团的诊所才对,因为这家医院就是以华威集团的诊所名义建立的。
    由于是华威集团的内部诊所,所以刚开始时,华威集团的医院只接收华威集团和黄州机械厂的病人:华威集团与黄州机械厂可谓同宗同源,因此也没人说些什么。
    不过,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国外进口的,再加上那些赵东升从别的医院挖来的医生、护士的业务水平很高,其中还有从国外聘请的医疗专家,医疗力量异常雄厚,很多只有京城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和治疗的病在这里也能解决。
    所以,后来不仅黄州市市机关的人来这里看病,就是省机关的人在得了大病后也从东平赶来诊治。
    面对这种情况赵东升也没什么好办法,他总不能将那些机关的人赶走吧,否则的话以后还怎么与大家共事,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完成了许多疑难杂症的成功治疗案例后,华威集团的医院很快就在河东省及周边地区声名鹊起。
    当赵东升今年担任副市长后,虽然华威集团没有公布对外开放,但医院已经开始接诊黄州市的市民,毕竟赵东升当时筹划建医院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况且他现在是黄州市的市领导,自然不能再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要从黄州市通盘考虑。
    为了提高看病的效率,在面向公众开放医院的同时,赵东升也定下了一条规矩:除了华威集团和黄州机械厂以及zhèng fǔ机关的人外,医院只接收那些大病、重病患者,其他的患者要到别的医院去看。
    其实,赵东升非常希望所有人都能来医院里看病,可惜的是现在条件有限,他只能先满足一部人的医疗需求,等黄州市的经济上去后再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从华威集团的这个医院成立以来,由于工作繁忙,赵东升除了每年一次的例行体检外,平常的时候从没有来过这里。
    此时此刻,医院大门口的两侧,沿着围墙各自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每条队伍都有两三百米长,像是前来看病的人,其中有的开着拖拉机,有的拉着板车,还有的直接在地上打起了地铺。
    虽然排队的人不少,不过没有人大声喧哗,所有人不是静静地等待就似乎小声地说话,或者围在一起玩扑克打发时间,一些穿着制服的保安来回巡逻着,负责维持现场的秩序。
    发出哭声的是排在队伍末尾处的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一辆板车旁的地上失声痛哭,她像是农村来的,身上穿着的衣服上打了不少补丁。
    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在一旁劝着中年妇女,想要把她从地上拉起来,不过中年妇女好像伤痛yù绝,坐在地上不肯起来,直到两名距离近的保安见状走上前察看后她才站起来,在那里暗自抹着眼泪。
    排队的人纷纷回头张望,眼神中无不充满了同情的神sè,不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