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563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563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绳索捆绑联接;然后护臂、护腿、护跨、护颈,都是相同的模式。
    被王羽称为板甲的这种甲,防御力同样比不上鱼鳞甲。后者是鳞片叠加起来的,攻击的兵器至少要穿透两三层甲片,才能伤到着甲的人,除了铸甲的耗费太大,重量也较重之外,几乎没有别的缺点。
    但板甲的防御力却比扎甲强。后者是铁片捆扎而成,甲片的防御力不比板甲差,但甲片之间却有缝隙,防御力因此下降。不过扎甲的重量要比板甲更低。
    至于明光铠,这种铠甲是专门给将领用的,基本上没人会在军队中列装,没什么比较的意义。
    总体而言,板甲的各项性能都介乎在鱼鳞甲和扎甲之间,但铸造起来的耗费却不比鱼鳞甲少多少。阙家的技术传承是千年之前的,千年来他们将技术藏得又很紧,不为外界所知的同时,也多少和外界有些脱轨,结果就是将当年的技术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纯粹的板甲,并不能引起赵云等人的兴趣,可王羽却说,只要有人会打造这种铠甲,他就有办法改进工艺,让这种铠甲的铸造变得比扎甲还省事省力。
    这就太厉害了!
    身为武将,谁不喜欢甲坚兵利?谁都知道,这样更容易取得胜利,为什么做不到?无非耗费问题罢了。铁本身就是很珍贵的物资,提炼不易,而将铁铸造成甲的耗费更大。
    就算是目前的青州,真正的重装部队也只有两支,王羽的烈火铁骑和徐晃的摧锋营。不是王羽不想扩大铁甲的覆盖率,问题是他做不到,那样做的消耗太大了。
    如果板甲的制造工艺果然能改进到王羽所说的那样,那不出三年,青州的甲胄列装率势必翻上几番,搞出一支万人的铁甲部队也不是什么难事。
    马陵之战前,大家听到阙宣有两千甲兵,就尽皆色变,上万甲兵的话,天下群雄谁敢缨其锋芒?真是想想都让人激动啊!
    至于说工艺到底怎么改进,那就没人关心了,反正主公说能,那还有什么需要怀疑的吗?
    “咳咳,主公,铁甲的事还是先放放的好。”
    诸葛亮打断了众人的畅想,摊摊手道:“现在的问题是,阙宣已经入局了,不过对其他豪强来说,那所谓贡献度的吸引力还不够啊。只是个爵位,而且还是虚名,不能世袭,也没有封邑,还不能免罪……这有什么用呢?您说好的好处呢?”
    “好处会有的,孔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阙宣都没着急呢,你急个什么劲啊?”王羽头也不回的答道。
    诸葛亮跺跺脚,恨声道:“不是亮着急,计划进展得这么顺利,难道不是您说的,如果有希望,就争取尽收全功么?”
    “我知道,可是……”王羽终于转身回头,耸耸肩道:“现在好处还没法兑现,说出去只会惹人笑话罢了,你还是想想办法,在眼下的条件下,做到最好吧。”
    “没法兑现?徒惹人笑?”诸葛亮皱起眉毛,若有所思,片刻,他右手砸在左手掌心,失声道:“主公,您的好处,不会是所谓的海外开拓吧?”
    王羽呵呵笑道:“孔明果然聪明,这都被你猜到了。”
    “这,这……”诸葛亮算是明白,为什么老师常说,这位主公虽然很神奇,但也经常会让人哭笑不得了。
    所谓的海外开拓,在世人看来就是个笑话,要是把这个列进好处当中,真不知道会惹来多少讥嘲呢。反正新政肯定不能将这一条提前列进去,否则青州的公信力立刻会大幅下降,安定徐州彻底成为一纸空文。
    叹息几声,诸葛亮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您之前把泰山贼的俘虏送去东莱,然后又向阙宣讨要他的兵丁,不会也是……”
    “是啊。”王羽坦然承认:“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以子义那脾气,让他老老实实的呆着不动,可不是一般的难,现在,想必三韩那里已经烽烟四起了,估计啊,子义很快就会需要援军的,半岛上多山,送山贼兵给他不是正好?”
    诸葛亮翻了个白眼,彻底没话说了。
    太史慈身边一共才两百多人,山贼足有他们的十倍还多,把山贼给他送去当援兵,这是害他呢,还是帮他呢?这海外开拓计划,真是越来越荒唐了。还有阙宣的兵,那都是信徒,而且是信仰比较狂热的那种,让他们去海外?能派上什么用场?
    还是老师说的对,有的时候,主公的乱命就不能理会,先按正常的套路办妥了再说。诸葛亮开始琢磨如何以现有的条件,利用好阙宣这个突破口了。
    将诸葛亮的神情看在眼里,王羽对少年的心思也是洞若观火。
    不过,所谓的海外开拓,最合适的本来也不是正规军,而是罪犯和教徒,这是历史上验证过了的,可不是自己的独创。
    在伏龙谷俘虏的山贼都是积年悍匪,匪性已经深入骨髓了,让他们干什么都不适合,还得提防他们逃跑。杀了倒是简单,可他们毕竟也是汉人,对异族进行屠杀,王羽没什么心理障碍,可对汉人,哪怕是罪犯,他也下不去手。
    干脆让他们出海,反正到了海外,没有船,他们想跑也没处跑,太史慈身边的人虽然不多,他也不擅长权谋,但他毕竟是古之名将,控制几千山贼还不容易?
    等山贼们在殖民战争中食髓知味,让他们回来,他们都不肯回来。殖民这两个字,伴随的本来就是血腥和野蛮,让山贼们打先站,豪强们大举跟进,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只是这其中的缘由不足为外人道,王羽也只能闷声发大财了,反正总是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候还怕豪强们不趋之若鹜?
    “主公,主公……”诸葛亮正要离开,却在门口与匆忙赶来的庞统撞了个满怀。
    他揉了揉撞疼的额头,诧异问道:“士元兄?你这是……有军情?”
    庞统开始是想给诸葛亮帮忙来着,可后者做事很勤快,也很独,搞得庞统插不上手,于是干脆向王羽讨回了参赞军机的差事。他急急赶来,显然是有情况。
    “正是。”庞统向好友点点头,转向王羽,肃声道:“主公,戚县来信,刘备的大军已至沛县,正与泰山军隔水对峙!”(未完待续。)


六零三章 突袭与潜越
    在三国时代,后世鼎鼎有名的微山湖还没有成形。此刻,作为分界,横亘在东海郡与沛国之间的,是一片涝洼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泽地。泽地之畔有座山,因商周时代的名臣微子葬于此而得名,故名微山。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泽地内本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事实上,眼下这里充满着的,唯有肃杀冷冽之气,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惋惜和无奈。
    关平正苦口婆心的劝着:“父亲,您与公明将军既是同乡,又是知交,今行此策,即便成功,将来也恐心中难安。况且就算成功拿下公明将军,也动摇不了青州军的强势,反而污了父亲的一世英名。”
    表面劝着关羽,关平心里未曾不是想起了哥哥关宁。
    关羽和徐晃不过是同乡,在河北大战之初结下了些交情,而如今在青州阵营,执掌数万城管大军的关宁却是关平的亲哥哥。
    刚离开家的时候,关平心里充斥着建功立业的期待和梦想,可经过了一年多的历练后,他渐渐长大,开始意识到了乱世的残酷之处。
    一想到有一天会和大哥正面为敌,举刀相向,关平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全然不是个滋味。某种意义上,他现在对关羽的劝谏,也是在对自己说。
    “某何尝不知。”关羽喟然长叹,道:“徐晃乃是青州上将,吾素知其用兵之能。虽然吾不会因此怕了他,麾下亦有万军在此,但麾下之军比之青州精锐却相去甚远。纵不然,以徐晃之能,吾仓促之间,也攻他不下……”
    一边说着,关羽也是摇头不迭。
    按照刘备进军的进军计划,大军应该直驱东海腹地,到时候自会有人接应并提供粮草。现在被挡在沛县,麻烦可就大了,没有粮草,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个问题,还谈什么继续进兵?
    无可奈何之下,关羽只能将希望放在出奇制胜上面。
    相持旬日,关羽登高远观,看了徐晃的营盘,只觉无懈可击。于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武艺上面,想邀对方阵前答话,以大义责之,趁着对方心生羞愧,纵马突袭,单骑擒杀之。
    这种行为虽然不够光明正大,可兵不厌诈,为了胜利,个人的荣辱也只能暂且抛开了,关羽心理上倒是没有什么障碍。
    历史上,他斩华雄和颜良靠的也是突袭。他们几个的武艺到底谁高谁低确实不好说,但关羽肯定不会拥有压倒性的实力就是了,因为突袭,所以才是秒杀。
    这一世,他没杀到颜良华雄,却是打算把这招用在徐晃身上了。
    “为了国家大义,也只能如此了。”关羽又是一声叹息,策马而前,待到阵中,鼓气扬声道:“徐公明安在?故人关羽在此,可愿一唔?”
    他武艺本高,中气十足,声音远远传开,两军的军阵皆绵延数里,竟是清晰可闻。豫州军顿时士气高涨,随声呼喝叫喊,青州将士骇然相顾。
    “公明将军不要中了他的狡计!”
    胡才先是因为关羽的喊声吃了一惊,随后又被徐晃的举动吓了一跳,后者看起来竟然是要应声出阵,他一把拉住徐晃,大声说道:“这关羽的武艺之高,堪比子龙、子义二位将军,将军轻身而出,万一为其所趁……”
    话没说完,腿上便挨了李乐一脚,胡才这才醒悟,这话似乎有瞧不起徐晃武艺的嫌疑,正讪讪的不知如何解释,李乐已是请命道:“公明将军何等样人,岂是随便来个人说见就见的?将军只管在中军压阵,待俺去打发了他。”
    说罢,他提刀便要上马出阵。
    “无妨。”徐晃赶忙拦住,关羽若要偷袭,他自己只要小心提防,倒不至被对方一两招得手,要是李乐上去了,不用偷袭也就是三两招的事了。
    “某与云长有同乡之谊,想必其也不至当场动手,便是动了手,也不须担心,主公多次来信提醒,关照某千万小心云长单骑突袭,某岂有置若罔闻之理?他既来了,某正好借着对答,刺探他的军情。”
    说罢,徐晃上马提斧,离阵而出。
    “公明贤弟,久违了。”关羽勒住战马,拱手问候。
    徐晃欠身答道:“河北一别,至今已有两载,云长兄风采如故。只未曾想到,昔日的袍泽,也有举刀相向的一天,实令人不胜唏嘘。”
    两人本就是同乡,在河北并肩作战之时,相互之间也有惺惺相惜之意。因为王羽对关张的笼络,徐晃一度认为会和关羽成为同僚,结果世事难料,终于还是要面对面的战斗了,确实让人心里不怎么好受。
    “我兄弟此番举兵,非为私人恩仇,而是为了国事!”
    关羽沉声说道:“骠骑将军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擅自更改年号!我华夏千年来,最注重的就是礼制,王骠骑先改制,后更礼,篡逆之心如同雪上鸿泥,昭然若揭,大哥兴兵,也是迫不得已。”
    以后世的逻辑来看,刘备所说,关羽转述的这番道理,其实并不怎么站得住脚。不过这个时代对名正言顺的注重远在后世之上,刘备的道理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当然,关羽也没指望能靠几句话就说服徐晃撤兵甚至倒戈,他还是想分徐晃的心神,好趁机突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