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工业霸主(完结) >

第416章

工业霸主(完结)-第416章

小说: 工业霸主(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莎也是一个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年轻时候的激情早已被柴米油盐所淹没了。她非常羡慕那些丈夫出国去工作的女伴们,因为这些人可以定期地收到从国外汇来的美元,以及大量舶来的精美商品。在今天的俄罗斯,许多人心中唯一的信仰就是美元,什么国家、民族、苏维埃,都是浮云。

    柳莎也曾侧面地暗示过图奇诺夫,让他去接触一下境外的机构,以他的学识,在国外混个好差使应当是不成问题的。但图奇诺夫有着一种近乎迂腐的清高,他搞了30多年的航母,一直都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假想敌的。现在,让他去向昔日的敌人低头,为昔日的敌人服务,他实在是羞于启齿。

    如今,一个机会出现了。中国人,而且是曾经的好友刘向海,向图奇诺夫伸出了橄榄枝,他该不该去接受呢?

    “老师,您认为我可以去中国吗?”图奇诺夫向萨维耶夫问道。

    萨维耶夫点了点头,说道:“图奇诺夫,在他们去酒吧找你之前,这位林曾经跟我说了一些话。在他们去酒吧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思考他说的话。我认为,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的确,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俄罗斯是有帮助的。

    至少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和俄罗斯应当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任何一方如果离开了对方的支持,就有可能会被美国吃掉。不管中国和俄罗斯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不愉快,如今都必须抛弃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美国。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一条永恒的原则。”

    “这么说,您支持我去中国工作?”图奇诺夫道。

    萨维耶夫道:“去吧,到中国去,总好过于去美国吧?不管怎么说,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还在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对于几代人有着不同的意义。萨维耶夫是老一代,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是最深的,只要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学生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旗帜继续地扛下去。图奇诺夫是中年一代,从小受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成年之后接触了不少西方学说,对于社会主义一词说不上有什么强烈的信仰,但内心还是有一些本能的亲近。至于到了俄罗斯的年轻一代,那就基本上已经全盘西化,言必称美国了,在他们面前谈什么社会主义,恐怕只能招来他们的耻笑。

    听到萨维耶夫的话,图奇诺夫陷入了深思。对于他来说,做出一个这样的抉择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门又被敲响了,柳莎过去打开门一看,只见四五位中国小伙子正站在门口,每人肩上都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累得汗流浃背。

    “安德烈,这是你的部下吗?”柳莎回过头对刘向海问道。

    不等刘向海回答,林振华先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是我叫他们来的。小柯,让同志们把东西搬进来吧。”

    柯云根答应一声,指挥着手下的战士把大口袋都拿进屋来了,堆在客厅的中央,像一座小山一般。放下东西后,保卫战士们悄然地退了出去,不敢打扰屋里这一群人的交谈。

    “来吧,图奇诺夫夫人,麻烦帮帮忙,把这些吃的拿出来,咱们边吃边聊吧。”林振华招呼道。

    柳莎走上前,帮着林振华打开了一个口袋。口袋一打开,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在那个硕大的口袋里,装满了火腿、黄油、奶酪、糖、酒等物品,数量之多,档次之高,是柳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的。即便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她家里虽然经济上算是比较富裕的,要一下子买这么多好东西也是不太容易的。

    “这些东西咱们拿出来作为晚餐。这一袋子留给萨维耶夫老师,这两袋子是您的,图奇诺夫夫人,一会儿我会帮您送到家里去。”林振华指着那些袋子安排开了。

    “这可不行,这一大袋子的食物,在市场上买,恐怕要几十万卢布吧?我们怎么能收你们这么贵重的东西。”柳莎言不由衷地拒绝道。其实,她的心里早已乐得开了花,手里攥着林振华刚刚分配给她的那两个口袋,死活也不肯松开了。

    刘向海说道:“柳莎,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我听说,你们家里最近也比较紧张,孩子们恐怕也很长时间没有好好地吃一顿了吧?对了,一会让人送一些吃的到谢尔盖家里去吧,他家的情况是不是也不太好?”

    “唉,现在哪有几户人家生活过得好的,这都是因为这该死的物价。安德烈,你也知道的,孩子们的饭量都很大,而且他们正在谈恋爱,有时候还要带姑娘到家里来,没有点好吃的,也实在是不像个样子。你们知道现在的姑娘有多势利……”柳莎絮絮叨叨地说道,同时用眼睛瞟着图奇诺夫,等着他开口。

    图奇诺夫看着柳莎的样子,脸上微微有些难堪。作为一个男人,无法让妻子、儿女丰衣足食,实在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他虽然有自己的信仰,但同时也仍然是一个凡夫俗子,无法拒绝人间的烟火。

    正如柳莎说的那样,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到了谈婚谈嫁的年龄,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是要讲究排场的,以他目前的收入,如何能够支撑得起足够的排场呢?刘向海向他许诺了一年5至10万美元的薪水,他知道自己值这个价钱,刘向海应当不会食言的。如果能够挣到这样高的薪水,孩子们也能像街上的富二代们那样风光了吧?

    可是,这样的话,让他如何向刘向海开口呢?

    “图奇诺夫,你去吧,去中国吧。不管怎么说,至少能给家里弄点钱来,改善一下生活。”萨维耶夫看出了图奇诺夫的心思,便直接帮他挑开了。

    刘向海道:“图奇诺夫,你如果到答应去中国,经济方面是完全可以不用担心的。此外,柳莎也可以跟你一起去,我们会给你们安排一套别墅,还会为你们配备勤务人员和保卫人员,照顾你们的生活。”

    “还有,刘院长他们准备建设的外国专家公寓,是靠着海边的哦。”林振华笑着说道,“那个地方叫做威海,是在中国的山东省,那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出门就是一片宽阔的海滩,整个夏天,你们二位都可以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

    “伊万……”柳莎轻声地叫着图奇诺夫的名字,她已经无法抗拒林振华向她描述的美好场景了。

    俄罗斯人对于大海的向往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每年夏天,都有无数的俄罗斯人涌向黑海岸边,去享受那里的海水和日光。中国的海滩面对的是太平洋,那种辽阔的感觉又岂是黑海能比的。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俄罗斯经济回暖,到中国来泡海滩的俄罗斯人就越来越多了,这些人中,有钱的就去三亚,穷一点的则呆在南戴河、北戴河等地,一住就是个把月,颇有些乐不思蜀的味道。

    在这一趟出发之前,林振华就专门和刘向海谈过建立外国专家公寓的事情,并且特地建议把公寓建在威海。威海本身就有海军的基地,土地和海边浴场都是现成的。这个地方风景又好,气候也非常舒适,对于常年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俄罗斯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魅力值爆表的好地方。

    图奇诺夫无奈地笑了一下,对刘向海说道:“安德烈,你们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啊,让我根本无法拒绝。你也看到了,柳莎的一颗心,已经飞到中国去了。”

    “图奇诺夫,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你如果现在还不能下决心的话,我可以以私人的名义,邀请你和柳莎,对了,还有萨维耶夫老师和夫人,一起到中国去小住一段时间,好好休养一下。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我们可以到了那边之后再来交流。到那时候,如果你有兴趣参与我们的工作,那我们非常欢迎。如果你觉得没有兴趣,我们也不会勉强你的。”刘向海真诚地说道。

    “不,我已经决定了,跟你去中国。”图奇诺夫坚定地说道。


446 照单全收

    446 照单全收

    要说服一个人,不外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刘向海、林振华一行,把这几条拿捏得恰到好处,图奇诺夫再想拒绝也难了。

    关于图奇诺夫到中国之后的待遇问题,刘向海在出国之前就已经与海军装备部商量过了。像图奇诺夫这种级别的人才,一年出到10万美元的薪水是完全值得的。此外,他在中国工作期间,还可以享受与刘向海同等级别的待遇。刘向海现在是海军舰艇研究院的副院长,副军级,那是可以配车、配秘书、配勤务员的。

    图奇诺夫对于刘向海给他开出来的待遇没有什么异议,如今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下降,加上卢布疲软,能够在中国挣到10万美元,对于图奇诺夫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条件了。他如果选择去西方国家的话,也许有可能拿到更高一些的薪水,但从感情上说,他还是更愿意到中国去工作,正如萨维耶夫说的那样,中国毕竟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苏两国在传统上的联系还是更为紧密的。

    说好了去中国的事情,大家皆大欢喜。这一夜,众人觥筹交错,喝得十分尽兴。图奇诺夫和刘向海聊起往日的旧事,一会哭、一会笑,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柳莎不放心家里的孩子,提前告辞回去了,林振华和陈天帮着她把满满两大口袋食品送回家,又在她的指点下去了一趟谢尔盖的家里,给他的家人送去了一些食品和钱。这些钱就算是刘向海对己故好友的一些心意了。

    第二天,林振华一行继续在圣彼得堡展开猎头之旅。他们猎头的对象,有一些是刘向海过去的朋友,有一些是萨维耶夫和图奇诺夫向他介绍的同行,还有一些是前几年经林振华牵线到中国去与刘向海进行过合作的技术人员。猎头的手段,无非仍然是这几板斧,先是和对方大谈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谊,接着说到中国去可以有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最后就是谈报酬和待遇。

    林振华等人在前面忽悠,外交、安全、总参等各部门的接应人员也随后赶到了。他们的任务是协助这些愿意到中国去工作的俄方技术人员办理出境手续,陪同他们前往中国。这些人到了中国之后,海陆空天各系统的人都会去与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洽谈,把他们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去。还有一些人才不是为国防科工系统招募的,他们将会进入一些民用部门去发挥作用,其中,相当一批人将成为汉华重工的高级雇员。

    在圣彼得堡呆了十几天之后,林振华一行又去了远东的赤塔、阿穆尔等地,然后再离开俄罗斯,前往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那些国家也有前苏联的大批研究机构和军工联合体,而且情况与俄罗斯差不多,都是处于半失控的状态,大量的科学家和身怀绝技的高级技师在待价而沽,林振华等人毫不客气,照单全收。

    时间在忙碌中飞驰而过,转眼间,林振华等人已经出来一个多月。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以区区1万美元的年薪标准挖到一批造船技师之后,林振华等人心满意足地乘火车返回莫斯科,去与几天前抵达那里参加中俄经贸谈判的何海峰汇合。

    “林哥”

    林振华一行刚到宾馆大堂,就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