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八顾)。汉末名士录记载: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
刘表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0年)年初,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刘表乘虚而入,先袁术到荆州,抢了刺史之位。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南郡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首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良对局势提出的见解是“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认为“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而蒯越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应该说蒯良说得比较虚一些,而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先把两个人都夸了一番,然后采纳蒯越的谋略,“刘表让遣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在后来的短短两个月内,他又平定了武陵、江夏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到此,荆州被三方所占据。在北方,袁术占有了最富庶的南阳郡;中间,刘表则是以荆州刺史的名义占有了江夏郡、南郡和武陵郡三郡之地;在南方,孙坚实际上控制了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三郡。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袁绍的书信,刘表也会和孙坚爆发冲突。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刘表不可能容忍自己的荆州还有别的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而孙坚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势必也会全力攻击刘表。也就是说,孙刘两家爆发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在袁绍的这一封书信,只是将这必然的一战提前了。
孙坚南下,必然穿过刘表的势力范围,不然他将绕上上千里的路程。而孙坚并不知道刘表得到了袁绍的书信,他大张旗鼓的率领军队南下。
谁知,他刚到达南阳郡和南郡的交界地,就被蒯越和蔡瑁率军挡住了去路。
蒯越摆开阵势,率先来到两军阵前。
孙坚看见蒯越,问道:“蒯异度,你为什么引兵截我的去路?要知道我这是奉旨讨伐董卓回来,你难道还不打算让我过去不成?”
蒯越说道:“你孙文台身为汉臣,如何私自藏匿传国之宝?你快快将它留下,我们就放开道路让你过去!”
孙坚大怒,命令黄盖出战。蔡瑁舞刀前来迎战黄盖,二人斗到数合,黄盖挥鞭打蔡瑁,一鞭正好打中蔡瑁的护心镜。蔡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率军杀过界口。
可是就在这时候,山背后金鼓齐鸣,原来是刘表亲自率领大军来了。
孙坚在战马上施礼,问刘表道:“刘景升,你为何听信袁绍的一面之词,相信是我孙坚私藏了传国玉玺?”
刘表说:“你匿传国玺,想要造反吗?”
孙坚心想反正都已经发过一次誓了,再说一次也没什么,于是一狠心,说道:“我如果真的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
刘表却是不相信,说道:“你要是真的想让我相信,那就让我到你军中随意搜查。”
孙坚也发怒了,你是什么东西,居然还想随意到我军中搜查,也是欺人太甚了!孙坚怒道:“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敢出此狂言!要战便战,难不成我孙坚还怕了你不成?”
孙坚挥军进攻,可是刘表却不接战,只是率军后撤。孙坚纵马赶去,刚刚赶过山头,两山后面的刘表军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
孙坚军被刘表军团团围住攻杀,死伤惨重。孙坚一家也是全靠程普等四将拼死相护,才得以多路而逃。可是孙坚大军却是伤亡惨重,最终孙坚不过是聚齐了三千残兵逃回了长沙。
而桂阳郡和零陵郡的太守得知孙坚惨败而回,马上翻脸,投靠了刘表。
得到这样的消息,孙坚当时就气得喷了一口血,晕死过去。
此次孙坚可谓是元气大伤。他在北上之前,麾下拥兵四万,控制了长沙郡、桂阳郡和零陵郡三郡之地,在大汉国的南方,没有谁能够和他并列。可是现在他麾下不过五千多军队,因为桂阳郡和零陵郡二郡太守反水,让他再次损失了八千多士兵,而他控制的地盘,则是迅速缩水到只有一个长沙郡。
而且,现在他还随身面临着刘表的攻击,能不能支撑下去,孙坚一点也没有把握。毕竟,现在刘表占有了荆州七郡中的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将他孙坚的三面都围困了起来。而刘表麾下的大军,已经上升到了八万,差不多是他孙坚的二十倍了。
先不说孙坚此时的窘境,此时的洛阳,却也是为如何分配蛋糕闹开了锅。
袁绍联合一帮子诸侯,想要将曾炩逼出洛阳。曾炩虽然本就没有占据洛阳的打算,但是忒也不可能就这么放手的。因为他要是就这样灰溜溜的撤出了洛阳,那么他就真的是威名扫地了,他以后还怎么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曾炩早就打算撤离洛阳,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留下来了。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面子这东西虽然虚幻,但是却也是很重要的。要想他曾炩撤离洛阳,其他人就必须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要知道,此次讨董,他曾炩是出力最大的。甚至可以说这洛阳是他曾炩一力打下来的,凭什么让他就这么白白的撤出来?真以为他曾炩就是冤大头,是棒槌一个啦?
曾炩说道:“世家虽然名份大,在民间的影响力也不小,但实力终归有限,特别是经历了董卓的几次屠杀,他们的实力更是大减,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敢同咱们做对的。”
郭嘉点了点头接住话头继续道:“主公所言极是!这些人都是滑头,最懂得自保,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之下,这些人是不可能出来跳腾的!然而现在他们却都跳了出来,在下认为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他们得到了强大势力的支持。目前强大的势力主要分成两方面,一是董卓一方,但根据之前董卓的所作所为的判断,这幕后的势力不大可能是董卓;另一个势力就是东方诸侯,他们与洛阳各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在目前同咱们是有直接利益冲突的。综上分析,这幕后势力最有可能的是在不久之前还同我们并肩作战的诸侯们。”
听到这番分析,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神情都非常凝重。
“知道都有那些诸侯掺和进来吗?”,曾炩问道。
贾诩皱眉摇了摇头,说道:“还未得到任何这方面的情报。不过袁阀的那些人肯定有份,至少是袁家三兄弟、桥瑁和韩馥五人都参与了进来,否则那些猴精似的世家和朝臣哪里敢如此放肆!另外,曹操也在上蹿下跳。他现在没有地盘,自然是想得到一块地盘了。”
曾炩又思忖了起来,所有人都注视着他。
好半晌,这里闭上眼睛然后又睁开,双目看了看郭嘉等人,郑重地问道:“奉孝,文和,你们大家都说说,我们要提出怎么样的撤离洛阳的条件?”
几人都默然不语,此时的条件,真的不好说。大家这一次都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总的说起来,还是骠骑将军府占了最多的便宜,因为他们悄悄地将大汉国的国库都搬完了。
第九十三章 撤离洛阳
但是张飞等武将却是不干了,他们之前并未得到曾炩要撤离洛阳的想法,还以为曾炩要占领洛阳呢!
张飞焦急地叫道:“大哥你说什么?你真的要放弃洛阳?”
“好了翼德,坐下。~~~~你这样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曾炩双眼一瞪轻喝道。
张飞只得又气呼呼地坐了回去。
曾炩扫视了众人一眼,发现除了几个谋臣之外之外,武将全都是一脸无法接受的神情,竟然连关羽也不例外。
曾炩只得解释道:“洛阳虽好,但却是个火山口。一个把握不好就将陷我们于万劫不复之地。首先是讨伐董卓营救皇帝的问题,如果我们占据洛阳,对于这个关乎大义的问题我们是回避不了的,可是函谷关是那么好打的吗?只怕正当我们同董卓拼得两败俱伤之时,关东诸侯便会群起而上将咱们吞得连骨头都不剩!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算关东诸侯没有趁火打劫,我们虽然能牢牢控制洛阳但却很难抽出手来他顾,就长远来看对于我们实际是不利的。再说,我们骠骑将军府所有的地盘都和洛阳不接壤,洛阳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块飞地,实在是不方便我们管理。”
最后,曾炩说道:“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咱们放弃洛阳。”
虽然众将大都不乐意,但他们自问智谋不及众谋士和曾炩,既然曾炩等人都这样决定了,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时候,话题又回到了要在什么条件下撤离洛阳的事情。
贾诩想了想,说道:“主公,贾诩认为,其实就是我们示一次弱,不提任何条件的撤离洛阳也没什么。首先,主公的威名早已根植在大汉国民众的心中,并不需要现在来表现什么。而且主公不提任何条件的撤离洛阳,还表现出主公无意内部纷争,一心保我大汉国边疆平安的意志,使得主公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而我们撤离洛阳,其他的人必然为谁最终占领洛阳产生矛盾,这样,主公就将这个压力转移到了别人的身上,而我们则可以毫无顾虑的回到冀州。”
曾炩一听,大喜,说道:“文和的确是好计!这可谓是一石数鸟啊!反正利益现在我们已经都得到了,名声不过是再虚幻不过的东西,要他何妨?”
郭嘉也点头道:“是啊!主公完全不必为名声所累。不过,我认为主公还可以派人私下里四处宣扬主公是因为诸侯逼迫,而主公为了内部团结才不得不撤离洛阳的。…====…这样一来,效果会更好。”
曾炩一愣,郭嘉的确是与众不同啊!居然知道利用舆论来达到最满意的目的。
徐庶和田丰也纷纷赞同。
曾炩笑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样好,那就这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