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182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182章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回关北。”楼逍单手擦过李谨言的脸颊,“先去京城。”
  “京城?”
  “对,”楼逍靠在桌沿,两条长腿笔直,“父亲要见我。”
  “哦。”
  李谨言点头,既然是大总统的有事,那就去京城吧。况且各国公使可都在京城,说不准又能签下几笔大订单。
  八月十八日,楼少帅和李谨言从青岛出发前往京城,同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对欧战保持中立。
  隔日,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日置益抵达京城。
  八月二十日,德军占领布鲁塞尔,华夏北六省军队占领新义州全境,作势进攻平壤。
  与此同时,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齐照会华夏政府,提出就西伯利亚问题进行华俄谈判。同日,华夏军队在西伯利亚的攻势暂缓,陕甘总督马庆祥的队伍也从西伯利亚退回了外蒙,虽说这次除了战马没抢到什么东西,马大胡子还是哈哈一笑:“杀得够本,就不虚此行!”

   第一百五十五章 

  楼少帅和李谨言计划在京城停留一个星期。
  在京期间;李谨言接连和英法等国签订了大笔的药品订单;至于罐头和饼干等军需物品;凭借英国的海上实力;从殖民地和美洲大陆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和大不列颠本土。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需要为食物担忧。
  这就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自信和实力。
  李谨言笑眯眯的送走了英国公使馆参赞,看着刚刚签下的药品订单;勾了勾嘴角,等到德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协约国内部开始缺衣少食时,这些英国佬才会知道,一盒午餐肉罐头十二便士是多么便宜的价格。要是他心情不好;说不准会将一盒罐头的价格提高到十二先令。不知道这些约翰牛到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还能摆出这样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
  李谨言很期待。
  “言少,俄国公使来访。”
  “俄国?”李谨言愣了一下,他没记错的话,华夏和俄国正打仗吧?虽然目前已经在“和谈”,但俄国公使要找的应该是楼少帅而不是他吧?
  不过人都来了,也不能不见。
  “请进来吧。“
  俄国公使库朋斯齐来访,并非出于偶然。
  华夏的药品,尤其是消炎药已经在欧洲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一战期间,每次战役的死亡人数都是以万来计算的,其中有不少都是在战场上没有受到致命伤,却因伤口感染发炎而死的伤兵。
  有了李谨言的蝴蝶翅膀,磺胺提前问世,如今在西线战场死的人依旧不少,但很多受伤的士兵因为这种叫做“磺胺”的药物逃脱死神的镰刀也是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欧洲的血就会少流,恰恰相反,当这些士兵重新走上战场后,欧洲的血只会越流越多,除非战争停止。
  库朋斯齐此行的目的也是磺胺。
  沙皇俄国在欧洲东线战场同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已经开始交火。俄军同奥匈帝国作战还能取得几场胜利,但在东普鲁士,即便人数上占优,俄军也没从德军手里讨到多少便宜。比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军,俄国军队的臃肿,拖沓,落后彰显无疑。仅有的几部电台也是明码,德国人可以轻易截获他们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军队调动方向,前线指挥官对此毫无办法。
  德军能知道俄军在哪里,接下来要去哪里,俄军却对德军一无所知,这简直就像是蒙着眼睛和对方打仗!
  更重要的是,德军的伤兵可以得到快速的救治,而俄军,一旦受了重伤,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个俄军中尉偶然从战死的德军身上找到一只急救包,里面有两片磺胺,这让在战斗中手臂中弹的俄军中尉幸运的活了下来。
  俄国人开始重视华夏这种药品,即便俄国随时都能召集起百万军队,士兵多得就像牲口,军官们也不会太在乎一场战争中多死几个人,但他们自己却很惜命。谁也不能保证下一刻自己不会走上战场,不会被某颗飞来的子弹伤到。
  作为前线总指挥的尼古拉大公直接给库朋斯齐拍来电报,俄军需要磺胺。
  这也促使俄国外交人员加快了与华夏的谈判速度,在某些方面甚至主动做出了让步。甚至表示,对于东西伯利亚那块长脚的界碑,完全可以既往不咎。库朋斯齐此次拜访李谨言,为的是能在谈判结束前先敲定一笔订单。这样一来,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他都能对尼古拉大公有所交代。
  “没问题。”
  得知库朋斯齐的来意,李谨言答应得很痛快,生意上门,没有往外推的道理。不过鉴于两国目前正处于“交战”的态势,在药品的价格上,同德国一样的优惠想都不要想,比起英法等国的价格也要足足高上五成!
  说李三少手黑?
  的确,他承认。
  当他不知道英法等国都开始针对磺胺进行研究了吗?德国手里也有资料,他不清楚英国这个时候有没有零零七一样的人物,但若是真有间谍从德国人手里窃取到磺胺的资料,他还想继续大把赚钱?根本不可能!
  说这是华夏人的东西?
  不好意思,所谓的强盗思维就是从这些西方人身上发展起来的。
  李谨言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当宰就要宰,宰的时候,下手更要狠!
  同俄国人的交易,李三少言明不要卢布,比起德国战后货币贬值,沙皇俄国在战争期间就开始滥发纸币,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惊人,十月革命前,卢布已经和废纸没多大区别了。
  “黄金,我要求全部用黄金支付。”
  俄国人对黄金和宝石的热爱举世闻名,否则高尔察克那几百吨金子哪里来的?据说这还只是沙皇财产中的冰山一角。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尼古拉二世到底多有钱,历史书上记载的数字也未必全部真实。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李谨言已经学会了不要盲目去迷信历史,毕竟,历史随时都在变。
  “没问题。”
  库朋斯齐也很爽快,反正付钱的又不是他,只要能买到磺胺,他就算完成任务。
  李谨言笑着端起茶杯,眼前这个老毛子很好打交道,既然如此,他也不介意给他些好处,对比起即将从俄国人手里得到的大笔黄金,给库朋斯齐的这点钱根本算不上什么。
  俄国公使拿着订单满意的离开了,李谨言靠在沙发上舒了一口气,抬起头看了一眼墙上的自鸣钟,下午三点了。
  一整天和这些外国人打交道,还真不是件轻松事。
  “对了,还要买采矿机器。”李谨言轻轻敲着膝盖,该从英国人手里买还是把订单给德国人?据说美国货也可以。想起美国洋行的约翰之前来找他时的样子,李谨言不由得笑了,比起当初,不只是他自己,连约翰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考虑再三,李谨言决定将这笔订单分成四份,德国,英国,美国,连法国都没落下。
  现在是战争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尚未全部向军用企业转变,但是很快,这些欧洲工厂将陆续开始转向生产军用产品,将这么庞大的一笔订单单独交给任何一个国家,李谨言的心里实在是没底。
  况且,李谨言的眼睛缓缓眯起,英国人借给了日本人三千万英镑,谁也不知道有了这笔钱,日本人什么时候会抽风,为了保证这批机器能够安全抵达华夏,必须给英国人一点甜头,足以让他们压制日本人不要轻举妄动。
  很无奈,也很憋屈,但这就是现实。
  “言少爷,意大利公使馆参赞来访。”
  意大利?这次是要买什么,钢盔还是罐头?或许可以向这些意大利人大力推荐硬糖和饼干。
  李谨言狠狠的搓了一把脸,“请进来吧。”
  李三少在忙,楼少帅也没闲着。
  楼大总统特地将楼少帅叫来京城,为的是在大连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这家会社有日本皇室背景。”楼大总统端起茶杯,送到嘴边,却又放回到桌上,杯底碰到桌面,发出一声轻响,“就算吃进去,恐怕也不安生。”
  “那又如何?”楼逍站在楼大总统面前,一身戎装,军姿挺拔,“继续打。”
  楼大总统:“……”
  老泰山的确说得没错,他这儿子,绝对是一生杀伐不断的,听听这口气,如斯狂妄,却狂妄得让他都忍不住羡慕。
  搁他年轻那会,要是也有这小子如今的军队,武器,粮饷……罢了,世事如此,如今想这些也没用。他该庆幸,他的儿子,做到了他想做却一直没做到的事。
  “照你的意思,把这家会社吞了?”
  “吞。”简单利落的一个字,实际上,在日本公使日置益找上华夏联合政府时,北六省的大兵已经把在大连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部给搬空了,不说掘地三尺,也差不了多少。带队的军官曾经参与过当初“临时接管”北六省内日本银行的行动,干起这样的活是驾轻就熟。
  “全都搬走,桌子椅子都别落下!门板能拆也拆了,扛回去当劈柴烧也不错。“
  大连人围着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部所在的建筑看了几天的热闹,北六省新编第十七师的官兵们从屋子里大箱小箱的搬东西,一开始,围观的百姓大多猜测这箱子里恐怕都是钱,咱少帅这回可是发了!等见到大兵们扛着桌椅板凳往外走,甚至连门板都不放过时,百姓们目瞪口呆之余,不由得暗道:不是说李三少挺能赚钱的吗?看这搬东西的架势,怎么跟营房里连柴火都没有似的?
  不管百姓怎么想,新编第十七师的官兵用了三天时间,当真把这家株式会社里外搬了个干净。窗户门板都没剩下,等到将这栋建筑交给大连市政府时,接手的官员看着四面漏风,连扇窗户都没有的房子,足足愣了五分钟。
  不是说搬东西吗?这和拆房子有区别吗?
  这些大兵在入伍之前都是干什么行当的?
  经过清点,从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一共获得了价值三百万大洋的财物,比起初期资本两亿日元,这点钱实在是少得可怜,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如今连鸭绿江上的铁路桥都被北六省军队抢走,这家依靠铁路盈利的株式会社怎么可能同历史上一样富得流油?再加上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日本企业从这家会社撤出资本,大本营也陆续将资金抽调回国,能有三百万大洋入手也算是不错了。至少能弥补一部分这次北六省和日本俄国两线开打的军费。
  说起军费,北六省财政局长兼北六省官银号总办任午初当真是个能人,几千万的军费,一点不见他为难。楼大总统都想把他调到联合政府财政部,结果对上儿子那张冷脸,话到底是没能说出口。
  最终日本公使的抗议被打了回票,占领朝鲜新义州的北六省第三师没有继续向平壤进军,也没有退出朝鲜的样子。这让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时刻绷紧了神经,朝鲜境内的情报人员也全部将注意力放到华夏人的身上,以至于没有发现,被软禁的朝鲜国王李熙开始动作频频。
  九月初,楼逍和李谨言启程返回关北。
  两人来京时,京城里的人都没得到消息,离开时,不少人都到车站来送行。
  站台上,楼大总统满脸笑容的拍了拍楼少帅的肩膀,楼少帅立正敬礼,镁光灯顿时响成一片,李谨言还是不怎么习惯这种场面,本以为没他什么事,不想楼大总统突然转向他,开口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