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184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184章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谨言搓搓下巴,比起口感更糟糕的斯帕姆小肥猪,他已经算是相当的厚道了吧?至少一盒罐头里还有不少肉,绝对比当初用劣质火炮和炮弹糊弄华夏人的那群洋人要厚道等多!
  想起那些从大连来到关北海军学校担任教员的老北洋,李谨言就鼻子发酸。他也是偶然一次听到他们在海军学校的学员面前讲古,讲他们在英国达特茅斯海军学院里的学习生活,讲他们在北洋水师里的种种,讲北洋水师从兴盛到覆灭,被一个弹丸小国逼入绝境……
  “……那群记者也胡说八道,说什么水兵毫无士气,不敢用命……都是屁话!当初弟兄们在海上拼命,他亲眼见着了吗……船上的炮弹和舰炮型号不对,咱们弟兄用手一下下的搓,他看到了吗……说水兵不用命,那些海里的弟兄死不瞑目啊!”
  当时楼少帅就站在李谨言的身旁,两人都没有说话,李谨言忍了几忍,还是和围在老北洋身边的学员一样红了眼眶。
  一只大手罩上他的发顶,掌心温热,微微用力,就像在对他保证,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永远不会再重演!
  华夏,不会再遭受如此苦难!
  五十六名老北洋从大连来到关北,带着二十年前老弟兄们的希望,带着葬身海底的英魂们的最后一丝念想。
  振兴海军!
  在他们走进北六省海军学校的当天,楼少帅当着他们和所有师生的面保证:“华夏会有海军!可以同任何强国对抗的海军!”
  镇海号和其余十几艘舰船仍停靠在胶州湾,经国会商讨,联合政府将以此为基础编练海军。楼逍对这些船只到底交由谁来管理没有提出异议。北六省的陆军很强,空军也在发展,海军却是个短腿。水兵和军官就是个大问题。
  “少帅,放心吧,不出三年,咱们就能有不少大船。”
  只要高尔察克还在,白军和布尔什维克打起来,沙俄的那几支舰队,尤其是黑海舰队,总是会有好处给他们捞的。李二老爷信中提起的那股隐藏在海参崴的力量,说不准就能帮上大忙。到时不只是巡洋舰和战列舰,说不准还能办起一家造船厂。英国人太精明了,当初和李谨言商定的高炉已经建好,造船厂依旧没影,到了现在,更是以欧战为借口无限期拖延,李谨言压根拿他们没办法。
  “是吗?”
  “要不少帅,咱们再打个赌?”
  楼少帅的回答是低头看了李谨言一会,拍了拍他的肩膀,捏了一下他的耳垂,转身离开。
  被留在原地的李谨言沉默半晌,无语。
  这是赌还是不赌?
  罐头厂的事情处理完,李谨言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北方兵工厂。
  兵工厂的老师傅们终于成功的给丑八怪装上了炮塔,一门57mm短身管炮。
  装上炮塔的丑八怪,样子更加不敢恭维,火力却着实惊人,一门57mm火炮,四挺机枪,通过加固底盘及改进发动机解决了动不动就趴窝的问题,速度也有大幅提升,一旦被送上战场,预期能取得的战果绝对惊人。
  比起历史上的马克一型坦克,在火力等同的情况下,丑八怪的速度和机动能力绝对要高出一截。
  至少在马克趴窝的时候,丑八怪能继续跑得欢实,这就是绝对优势!
  李谨言抵达兵工厂时,丑八怪三型坦克正在实验场进行试射,看着被炮弹穿透的钢板和被履带压毁的铁丝网,除了发动机的声音和枪炮声,现场再听不到其他声音。
  “杜厂长,这样的坦克现在能生产几辆?”
  “年底之前,五辆。”
  “这么少?”
  李谨言皱眉,杜维严摆摆手,“这已经算是多的,很多零件都是厂子里几个老师傅手工打磨出来的,加上保密要求,连他们的徒弟都被瞒着。没有足够的人手,想快也快不起来。”
  “其他方面呢?“
  “还有发动机上……”
  杜维严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坦克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细致到一个螺丝都有清晰的记载。
  “这是几个老师傅一同记录下来的,我手里这个是汇总,上面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解决,余下这几个,言少爷可以看看。”
  李谨言对纸面上缩小版图纸和数字都看不太明白,大多一掠而过,倒是对本子上重点划出的几个问题,包括发动机,装甲厚度,炮塔等看得十分仔细。
  “这些事和少帅说过吗?”
  “还没有,少帅原本说要来的,应该是有事情耽搁了。”
  “哦。”李谨言点点头,“我回去就和少帅说,具体的还请杜厂长到大帅府一趟。“
  “好。”
  两人谈妥之后,李谨言的目光重新回到试验场中的坦克身上,快了,马恩河战役已经开始,这场战役,同盟国和协约国各自死伤二十万人以上。他们很快会发现,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对方击败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一战中最经典也是最残酷的堑壕战,即将拉开序幕。
  进攻无效,只能防守。
  战争进行到堑壕战阶段,双方都感到十分无奈,也或多或少有些挫败感。
  从兵工厂回到大帅府,早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李谨言简单吃了点东西,拿起萧有德汇总过后送来的情报仔细翻看。
  国内的,国外的,欧洲的,美洲的。
  “华夏科学社?”
  这个留美学生发起成立的组织引起了李谨言的注意,从发起人到成员,都是当初从青岛和上海出发的学子,他们在留学期间的表现都十分优秀,成立科学社不久,正商量在明年回国后创办一份杂志。让李谨言觉得意外的是,李锦书竟然也是其中的一员。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和这些留美学子交往,总比再遇上大卫和爱莎那样的骗子要好得多。
  “是不是该给三叔递个消息?”李谨言放下手上的情报册子,想了想,摇摇头,他就别多管闲事了,还是等锦书自己和三叔三婶说吧。
  等楼少帅从军政府回来后,李谨言才得知,进入蒙古的北六省新编第十六师,和三马的骑兵经过连日的围追堵截,终于把哲布尊丹巴和跟随他的一干蒙古王公都给逮住了。
  北六省的军队和三马的军队联合进攻外蒙,哲布尊丹巴和一干蒙古王公走投无路之下想去投奔沙俄,却发现这群老毛子正和德奥两国打得不可开交。沙皇为了缓解西伯利亚的局势,还主动寻求同华夏谈判,甚至愿意让出额尔古纳河西岸的部分领土。
  对哲布尊丹巴和蒙古王公来说,沙俄这个靠山明显靠不住了。他们在逃跑的途中商量,是不是应该向华夏投降?
  反正投降后再独立,打不过继续投降,从明清那时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没料到华夏政府压根不吃他们这套,投降?晚了。早干什么去了?
  于是,活佛和王公们只能继续跑。却也没能跑多久,还是在穿过买卖城,进入唐努乌梁海时被抓了个正着。上至哲布尊丹巴下至蒙古王公,乃至随行的护卫,一个都没落下。
  “父亲的意思是全部押解回京,同时在外蒙派遣驻军。”
  “那少帅的意思呢?”
  “一样。”楼少帅走到桌旁,坐下,“这些人当杀,却不能全杀。”
  哲布尊丹巴本人又涉及到宗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很棘手。
  李谨言点头,没有继续问,只是将兵工厂里的事和楼少帅说了。李三少的心态很好,也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与其浪费心思在插不上手的地方,还不如多在自己能做到的事上下功夫。
  “现在的坦克仍需要改进,但上战场绝对没问题了。”李谨言说道:“少帅可以找个机会试试水。”
  “我知道了。”
  楼逍起身,顺手把李谨言也拉了起来。
  “少帅?”
  “休息。”
  李谨言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自鸣钟,刚过九点……他该为自己第一时间就能明白楼少帅话里的潜台词感到“高兴”吗?
  很快,李三少就无暇去想这个问题了。
  隔日,楼少帅一大早就去了兵工厂,李谨言则去见了二夫人。
  二夫人答应帮李谨言管理剧院,枝儿也愿意尝试一下演电影。
  “只要能帮上三少爷的忙就好。”
  听到枝儿的话,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李谨言愣了一下,转头望向二夫人,二夫人冲他摇摇头,枝儿是个好姑娘,只要能走过这个坎,早晚有一天会有个好归宿。
  九月十日,关北剧院和关北电影公司同时成立。
  九月十一日,关北电影公司宣布拍摄第一部电影,一名叫做李金枝的女演员,将在电影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名梳着乌油油的大辫子,鹅蛋脸杏仁眼的姑娘,当天就出现在了关北城的各家报纸上。
  同日,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贵族王公被押送至京城,他们将以“分裂国家”的罪名接受审判。在审判尚未开始前,他们中的部分人就在无常的锁魂名单上挂了号,而其他人,例如哲布尊丹巴,凭借他的身份,考虑到外蒙牧民的宗教信仰,他会继续活着,但只是“活着”而已。
  九月十二日,欧洲战场上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马恩河战役宣告结束。德军和英法联军都在此次战役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确定无法彻底消灭当面的敌人之后,他们开始包抄对方的侧翼,在运动中不断向大海前进,直到英吉利海峡,绵延了几百多公里的战线才宣告结束。
  在此期间,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接替他的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对战场上的军事家和铁血组合。
  在小毛奇被解职前,他对德皇说的一句话让威廉二世大怒,却同样预示着战争的结局:“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九月十五日,关北电影公司名为“移民”的电影正式开机。
  九月十七日,三十六名比利时道路和桥梁专家及他们的家人从欧洲启程,乘轮船前往华夏。
  与此同时,尼德商行终于又接到了一笔钢盔订单,还是来自意大利军队。这让尼德也万分不解,比起李谨言,身在欧洲的他更能了解战争的局势,意大利的的确确在“中立”,订购这么多钢盔有什么用?
  不过意大利的两笔订单也给尼德商行带来了好处,法国和德国同时注意到了这家开在比利时的葡萄牙商行。
  罐头,饼干,香烟,糖果,巧克力。还有香皂牙刷和各种日用品,甚至是美酒。
  凡是战争中最需要的东西,这家商行都有。
  很快,大笔的订单源源不绝,比起因为七千英镑就整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如今的尼德已经能十分镇定的看着订单上的数字眼也不眨。只是对于钢盔的销售迟迟没有打开局面依旧耿耿于怀。
  “不用着急。”李谨言在回给尼德的电报中这样写道:“面包会有的,生意也会有的。”
  九月底,李谨言的话得到了证实,在堑壕里被炸得晕头转,被高爆弹破片和四处飞溅的子弹弄得叫苦不迭的欧洲大兵,终于意识到保护脑袋的重要性。胳膊和腿受伤了可以治疗,弹片进了脑袋,马上可以请随军牧师过来了。
  当一个法国士兵顶着军用锅躲过一劫后,钢盔陆续出现在了各国大兵的头上。积压在北方兵工厂里的那一顶顶英国“草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看着尼德再次发来的电报,李谨言笑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1914年下半年;注定是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