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195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195章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谨言认为自己都能想到的问题,楼少帅不可能想不到,在看过飞机的投弹实验之后,这种观念会更加的清晰。
    目前华夏二型飞机的投弹技术比起一型大有改进,只是携带的炸弹数量依旧有限,一些技术人员转而开始研究在飞机上架设机枪的课题,之前大连的战斗给了他们不少启发。
    虽然成品还没出厂,但从厂里陆续传出的消息看,成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至少,再坑爹也坑爹不过从机翼往下抖炸弹。
    二月初,北方兵工厂传出了好消息,情报人员从美国请回来的几名华裔研发人员,成功发明了高射机枪和一种类似于后世冲锋枪的改进型连发武器。
    高射机枪的威力惊人,在试验场试射的时候大大震惊了众人一把。
    冲锋枪的试射结果却差强人意,加上二十发弹匣,也只有不到八斤的重量的确是远远低于目前任何一种轻机枪,每分钟近四百发的射速也让人惊叹,但有一点,这种枪射程不到两百米,超过两百米,子弹几乎呈现天女散花的姿态,不说全都往天上飞,也很难准确击中目标。
    在野战中,这种枪几乎是鸡肋。
    在近战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至于楼少帅是否会大量为军队配备这两种新研发出的武器,不是李谨言该关心的,他只是依照之前的承诺,给了两名研发人员一笔不菲的奖金,又和他们签订一份新的工作合同,就坐车返回了大帅府。
    途中路过关北剧院,李谨言发现大门前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牌子,写着今日剧院上演的曲目,还在醒目位置写着电影《移民》即将上映的消息。
    二月八日上映?
    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也有半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李谨言一直在忙,很少关注这部电影的事情,冷不丁看到倒是起了兴趣。
    坐在他身旁的楼逍侧过头,“想看?”
    “啊?”
    没等李谨言摇头,楼少帅已经让司机停车,推开车门拉着他下了车。
    售票处排着长队,自从关北剧院开业,生意就一直不错,请来京城和天津的几位名角,又开了相声和评书专场,这种大排长龙的情形几乎成了关北一景,
    剧院经理听说楼少帅和李三少莅临,亲自迎了出来,今天二夫人不在,两人就被安排在二夫人常坐的雅座。
    “今儿正赶上谭大家的空城计,京城的丹桂园来请了谭大家几次,我这硬着头皮又厚着脸皮才把谭大家给留下。”
    剧院经理是天津人,说话风趣,也极有眼色,等送上了茶水果盘,就退出了雅间。
    李谨言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少帅喜欢听戏吗?”
    “尚可。”
    “哦。”
    说话间,戏台开场,李谨言不说话了,专心吃点心,一块吃完又拿起一块。正巧他有些饿了,这些糕点大多是咸味的,可以拿来垫垫肚子。
    一旁的楼少帅身板笔直的端坐,从空城计开场,手边的茶就再没动过。偶尔还会随着戏台上的抑扬顿挫打几下拍子。
    李谨言吃完了点心,擦擦嘴,台上的戏正到高潮,台下轰然叫好。
    李三少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少帅,想叫好就叫吧,别憋着。”
    楼少帅:“……”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月八日;关北电影公司第一部影片《移民》首映。
    李谨言和二夫人坐在二楼;看着楼下场中坐满的人群;二夫人开口道:“言儿;你说会不会有人认出枝儿来?”
    “娘,你放心。”
    场内的灯光忽暗;李谨言在电影开始之前,侧过头对二夫人说道:“一切有我。”
    枝儿能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于公于私,李谨言都会护着她。他不会笃定的说一定没有人知晓枝儿以前的过往,但他肯定;凭借他现在的能力和手腕,护住她还是绰绰有余。
    他在这个世界醒来,二夫人和枝儿都是他的家人,没人能伤害他的家人。
    谁也不行!
    宽大的屏幕亮了起来,让李谨言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是有声的!
    虽然效果还不是太好,声音有些失真,但配合屏幕上的台词,却比只有音乐和画面的电影要好得多。
    二夫人也很惊讶,她和其他人的反应一样,下意识去找为电影配音的人,可惜连个人影都没看到。难不成躲在幕布后边?
    “娘,别找了,这是有声电影,没人在现场配音的。”
    李谨言想起自己曾让在美国的情报人员去购买有声电影专利的事,没成想他们真的办成了。看来有声电影的确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发明出来,不过要取代无声电影,至少还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
    “有声电影?”
    “恩。”
    李谨言点头,影片中响起乐声,母子俩都不再说话。
    这是一部讲述华夏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电影。
    电影的开场就是丰收的景象,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人们,田边的土狗,空中的麻雀,送到田间的饭菜,挎着篮子捡拾麦粒的孩子,都让观看电影的人不由得会心一笑。枝儿扮演农家的姑娘,跟随父母下地种田,照顾弟妹,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身后,朴实无华,脸上的笑容带着对未来无尽的希望。
    突然画面一转,农田没有了,丰收的景象也没有了,枝儿和父母弟妹互相搀扶着走在逃荒的路上。
    愕然之后,观看的人才明白,原来之前的那一幕竟然只是这个姑娘的回忆,抑或是一种幻想和期望。
    天灾人祸总是不期而至,为了活下去,这些人只能背井离乡。
    可是,灾难还是不肯放过他们,枝儿的父亲倒在路旁,再也没有醒来,然后是年幼的妹妹……当人贩子出现时,所有人似乎都预知到了这个姑娘的命运……
    枝儿被带走了,只换来半袋高粱。
    枝儿的母亲,年长的弟妹,看着她和另外几个姑娘一同被带走,再也没回头。他们的脸上都没有泪水,却能让人清楚的感受到那股无法说出口的愧疚与悲伤。
    没有其他的路,除此之外,他们无路可走。
    二夫人的眼眶已经发红,尤其是在枝儿的母亲用嘶哑的嗓音告诉她余下的几个孩子,“记住,你们的命,是你们大姐用她后半辈子换来的!”
    逃荒的路仍在继续,枝儿没有再出现,枝儿的母亲和弟妹随着逃荒的人群一路向北,在沿途路人的口中,他们听到的一个地名,关北。
    看到这里,李谨言已经能猜到接下来的电影内容会是什么,电影的编剧的确不简单,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也费了心思,但是,整部电影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那个被人贩子带走再也没回头的姑娘。
    在看到那个画面时,他的心口发堵。
    随着电影进入后半部,逃荒的人抵达了关北,开始新的生活,让李谨言诧异的是,他农场里的刘疙瘩和其他几个退伍兵也在其中客串了一把。
    剧情到这里,灰暗的色调逐渐退去,希望重新回到众人的脸上。
    枝儿的母亲在工厂里找到了活干,枝儿的弟妹渐渐长大,到学堂里念书,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好,家里重新有了田地,盖起了房子。
    过年的鞭炮声响起,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两个空出来的位置和两双碗筷异常醒目。
    那是倒在逃荒路上的父亲和被人贩子带走的枝儿……
    母亲拿起筷子时,画面又是一转,精致的建筑,高高挂起的灯笼,迎来送往的姑娘,还有坐在二楼窗口,只有一个背影的年轻女子,她拿起梳子,将脑后盘起的头发打散,梳起了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
    影片结束了。
    场内灯光亮起,却久久无声,李谨言转过头,二夫人正用手里的帕子按着眼角。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站起身,齐齐向观影的众人鞠躬,枝儿就站在他们中间。
    掌声响起,久久不绝。
    《移民》一炮而红。
    接下来的时间,关北剧院和其他两家电影院场场爆满,北六省的其他省市,连同京城,天津等地的影院也陆续开始放映这部华夏人自己拍摄的电影。
    关北电影公司和关北剧院合作,组织起三支放映队,带着机器接连走访没有电影院的乡镇和偏远的农村。
    “不收钱。”放映员架起放映机,对来询问的村长笑着说道:“这是咱们自己人拍的电影。”
    朴实的农人更能感受到灾年逃荒的无奈,很多人在电影放映中途都哭了起来。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影片结束后,更是慨叹:“北六省有楼家,是咱们的福分。“
    报纸上也开始对这部影片进行连番报道,上海等地的英文报纸破天荒的对这部电影加以称赞,不过他们称赞的不是影片的内容,而是华夏人采用的有声电影技术。
    “很显然,华夏人的这部电影是成功的,但成功的根本在于他们购买的专利技术……华夏人肯花钱购买专利,真是让人吃惊……”
    李谨言看到这个报道之后,气愤之余感到好笑,笑过之后又觉得憋闷。
    即便这些欧洲人吃着华夏的罐头,用着华夏的药品,但在他们眼中,华夏依旧是“愚昧”“落后”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随他去。”
    李谨言放下报纸,哼了一声,站得越高摔得越狠,等华夏站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甚至比他们更高,把他们一脚踹翻的时候,那滋味肯定会让这帮外国佬牢记一辈子。
    1915年的欧洲战场总体处于僵持阶段,但在土耳其却有一场让协约国损失惨重的战役。
    二月十九日,英法两国组成的联合舰队炮轰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拉开了由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并组织的加利波利战役的序幕。
    整场战役持续了近三个月,被视为西亚兵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给了英法联军迎头痛击,致使协约国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流产,丘吉尔也因此被迫离开内阁,以一名普通官员的身份,穿上军服走上前线。
    土耳其军队虽然获得了胜利,却在战役中死伤近五十万人,这无疑是给土耳其国内已经不稳的局势雪上加霜。
    欧洲的战况源源不断传回国内,楼大总统从京城发回关北的电报一直没有断过。
    西南方面,龙逸亭已经着手清除法国在云南的残余势力,不少法国人都被直接礼送出境,从滇越铁路进入越南。
    “我可没伤人也没杀人。”龙逸亭对找上门的法国领事说道:“协议全都是通过谈判签订下来的,过程绝对文明。”
    法国领事并不在礼送出境的名单之中,可依照眼前的局势,若是继续留在云南,他实在不敢保证这个华夏军阀会不会突然不想再“文明”下去。
    和驻华公使康德互通电报之后,法国驻云南领事收拾包袱,自己走人了。对于他带上火车的财物,龙逸亭下令滇军不必拦截。
    “到底还没彻底和他们撕破脸,面子总要给些。”
    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龙逸亭用各种“文明”手段从法国人手里得来不少好东西,和这些相比,法国领事带走的根本就不够看。
    “欧洲那边现在打的热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打了,到时候法国人说不准就要回头和咱们掐。”龙逸亭随手把军帽甩给副官,对参谋说道:“山西那个阎老抠不是和楼家合作办了个兵工厂?这次从法国佬手里得来不少东西,清点一下,咱们也办厂。楼家可是有个小财神,和他们合作亏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