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37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37章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豫章惊得下巴掉在了地上。
  楼逍率领着骑兵一路追击,前面逃跑的俄国人压根没想到,这些华夏军人竟然会一路追在他们身后,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就连边境军总指挥米哈洛夫也以为,回到国内就安全了,可谁能想到这群胆大包天的华夏人,竟然跨过了边境,一直追到了俄国国内!
  马蹄声越来越近,米哈洛夫感到一阵绝望,跑在最后的俄国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终于,有人在马刀挥下之前,跪倒在地上,举着双臂,大叫:“我投降!不要杀我!”
  或许华夏军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举起双手跪地投降的动作,却再明白不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俄国人发现这样做的士兵都能逃过一劫时,纷纷跪倒在地,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米哈洛夫无暇去管这些投降的士兵,他不想死,更不想投降,作为伯爵家族的继承人,如果被华夏人抓住,将是家族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
  谢苗诺夫对投降的俄国步兵十分鄙夷:“一群懦夫!”
  跑在他身旁的哥萨克骑兵,脑子里同时闪过了一句话:“您不是也在逃跑吗?”
  终于,在大部分俄国人跑过后贝加尔后,楼逍下令停止了追击。
  骑兵们收拢队伍,这才发现,一路上竟然俘虏了超过五百名俘虏!这些俄国人似乎被吓破了胆,即便没有人看守,也没有一个逃跑。
  等楼少帅的骑兵将这些俄国俘虏押回满洲里之后,又一次引起了轰动。
  戍边军的团长廖习武撑着受伤的身子,不顾军医的阻拦,硬是跑到军营前,看着一群举着双头,蹲在地上的俄国人,这个东北汉子,忍不住嚎啕一声,泪流满面,“兄弟啊,兄弟们啊!你们在天上可以闭眼了!”
  没有一个人笑话他,周围的许多人,都红了眼眶。
  一千多戍边军,如今只剩下包括廖习武在内的二十多人……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哭得就像是个孩子。
  楼逍下了马,走到廖习武跟前,拍了拍廖习武的肩膀,没有说话,廖习武却扑通一声,给楼逍跪下了,砰砰砰连磕了三个响头:“少帅,这是我替死去的兄弟们给您磕的!从今天开始,我廖习武这一百多斤,就交给您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楼逍低头看向廖习武:“起来。”
  “少帅,”廖习武眼眶发红:“我廖习武是个粗人,我不会说话,我!”
  “起来。”楼逍的目光像是两把利剑,刺在了廖习武的身上,也刺进了在场每个华夏军人的心里:“伤好了,去砍敌人的脑袋!”
  “是!”
  廖习武倏地从地上站起,啪的立正,敬了个军礼。
  钱伯喜和杜豫章看到这一幕,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从今天开始,这廖习武和剩下的那二十几个戍边军的命,都是少帅的了。
  只要廖习武还在戍边军,只要他不死,戍边军,就是楼少帅的。谁也撼动不了。
  事后,钱伯喜和杜豫章都说楼逍有些鲁莽,不该孤军深入,若是有个万一,他们没办法和楼大帅交代。
  楼逍用马鞭顶了一下军帽,“要想尽早结束战事,必须这么做。”
  钱伯喜和杜豫章同时一愣:“少帅,你是说?”
  楼逍放下马鞭,摘下染血的手套:“被打疼了,才知道挨揍的滋味。”
  “满洲里大捷!满洲里大捷!”
  打了胜仗的消息,就像是是长了翅膀一样,传回国内。
  国人闻听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北方政府当即发下表彰,另拨付军费二十万元。南方政府也发了通电,对楼大帅和北六省的军队大加赞扬。
  楼大帅的声望再一次水涨船高。不过,此刻的楼大帅却笑不起来,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展长青,楼大帅的脸色有些发苦:“妹夫,真这么严重?”
  展长青点点头,将手中整理的报告放到楼大帅的面前:“迄今为止,满洲里战事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两千万银圆,如果不能尽早结束战事,军政府的财政,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展长青的话已经算是客气了,何止是出现问题,简直就是“破产”。
  若不能尽早结束战事,军政府的财政赤字会高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为了维持开支,只能增加税收或者是大量发行钱币。这极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政局动荡。
  楼大帅对经济方面了解的不多,但他却知道,老百姓买不起粮,吃不饱饭,是要出事的。
  “我知道了。”楼大帅点点头,想起楼少帅之前发来的那封电报,不得不感叹,自己到底是老了,这个天下,早晚是年轻人的。“妹夫,你再想想办法,只要能撑过这几天,咱们就有钱了。”
  楼大帅话说到后来,已经有点咬牙切齿的味道,老毛子这回敢啪啪扇他楼盛丰巴掌,打满洲里的主意,也该他们出点血了。
  就在楼大帅和楼少帅通过电报商量,该如何尽早结束战事,顺便在老毛子身上割下几块肉时,李谨言已经和美国洋行谈妥了购买缝纫机的事情。
  二十世纪初的缝纫机市场,几乎被美国的胜家公司垄断。李谨言要想买到质量好的缝纫机,就得和美国人打交道,价格,也是对方说了算。
  不过,哪怕他手里现在有钱了,也不会随便乱花。和洋行里的大班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下来,终于定下了双方都还算满意的价位。
  “二十台脚踏缝纫机。”
  李谨言的第一笔单子并不大,洋行的人却清楚他的身份,知道这笔生意做成了,今后还会有更大的生意等着他们。为了更大了利益,暂时少赚点,并不是问题。
  无商不奸。
  李谨言撇了撇嘴。
  在此之前,李谨言和李秉以及布庄的掌柜们商量过,除了保留两个布庄,继续贩卖土布以外,其他的布庄全部关停,布庄里工作的师傅和伙计,如果愿意,可以继续在改营后的被服厂工作,薪资比照之前,增加一到两个大洋。
  除了李秉,布庄掌柜们并不是太乐意。但如今他们在三少爷手底下干活,吃三少爷的饭,三少爷发话了,也只能听着。不是没人起倚老卖老的心思,李谨言下手干脆利落,直接给那位掌柜发了两百块大洋,请他回家颐养天年。这之后,再没一个掌柜出声了。
  “被服厂先期主要供应军需。后期根据经营状况,会增加其他的项目。”
  李谨言将拟好的章程交给李秉,分发给下边的掌柜们看,“诸位都是我的长辈,但在商言商,等到被服厂建成,我会根据能力安排职位。当然,我手下的工厂绝不会只此一家,凡是有能力的,我李谨言绝对不会亏待。”
  换句话说,没有能力的,就痛快点,拿上养老金,回家吧。
  李三少的算盘打得精,不是他不讲人情,而是他已经没时间讲人情了。在萨拉热窝的枪声响起来之前,他必须积累足够的资本。欧洲打成一团的那四年,才是他大展手脚,赚得盆满盈钵的最佳时机!
  历史上的美国和日本,不就是利用一战大发横财,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吗?
  这样的好时机错过了,可就再没有了!

  第三十三章

  1912年1月下旬;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以及他们的四个女儿和最小的儿子皇太子阿里克谢;从莫斯科返回圣彼得堡。
  马车刚抵达冬宫;尼古拉二世便得到了俄国边境军战败;华夏军队进入了俄国边境的消息。边境军总指挥米哈洛夫毫无作为;他和他手下的士兵,就像一群丧家之犬;被华夏人从满洲里一直赶回了老家!
  尼古拉二世暴跳如雷;声称要绞死米哈洛夫,皇后亚历山德拉冷眼旁观;她的置身事外让宫廷中的人都感到奇怪。
  “必须增兵!给华夏人一个教训!”
  以德米特里大公和沙皇的叔叔尼古拉大公为代表的一派坚持继续往边境派兵;而外交大臣沙查诺夫和陆军大臣苏霍姆利诺夫则持反对意见。外交大臣沙查诺夫更是指出;俄国不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毫无进展的满洲里,应该更加关注欧洲局势。
  “他只是个军阀,”外交大臣沙查诺夫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他并不是华夏的统治者。”
  一个手握重兵并且得到人民拥护的军阀,必然会遭到统治者的猜忌。
  德米特里大公和尼古拉大公对外交大臣的话嗤之以鼻,一个懦弱的,毫无作为的北方政府,真的能管束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
  宫廷内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德米特里大公和尼古拉大公的意见,应该继续向边境增兵,而另一派则站在了外交大臣沙查诺夫和陆军大臣苏霍姆利夫一边,他们坚持,必须尽早停止与华夏人的边境冲突,将更多的精力转向欧洲。
  “战争无法得到利益,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
  两派的意见僵持不下,这场争论与其说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不如说是皇室成员同大臣们的权力之争。
  俄国杜马的意见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自从被斯托雷平解散之后,再召集起的杜马成员,都是一些见风使舵,懦弱无能的老好人。
  无论是皇室的大公,还是宫廷大臣,这些老好人都不愿意得罪。只能模棱两可的打擦边球。
  尼古拉二世性格中的负面因素在此时表露无遗,他的想法总是会在下一刻动摇。尼古拉大公是尼古拉二世的亲叔叔,他了解自己的侄子,德米特里大公是沙皇的堂弟,哪怕因为之前的谣言让他失去了沙皇的信任,他在宫廷以及国事上的发言权,却不会减少半分。
  两位皇室成员一次又一次的向沙皇阐述增兵的重要性,最关键的是,如果日本人看到俄国在一个华夏军阀面前的懦弱表现,这些岛国猴子,肯定会想方设法排挤俄国在华夏北方的势力!
  “陛下,必须尽早做出决定!”
  尼古拉二世貌似被说服了,可是,就在德米特里大公和尼古拉大公离开后不久,外交大臣觐见尼古拉二世,沙皇刚下定的决心,又开始动摇。
  皇太后玛丽娜对这件事也表示了关注,随着玛丽娜的插手,皇后亚历山德拉也不甘寂寞起来。
  拉斯普京再一次向皇后进言:“绝不能让德米特里大公再掌握权力,这会是皇室的灾难!”
  皇后听进去了拉斯普京的话,她站在了德米特里大公的对立面。这对主战一方,是个沉重的打击。
  就在俄国宫廷对是战是和摇摆不定时,在满洲里的一师和二师,却有了新行动。
  由于俄国边境军指挥官米哈洛夫,和他手下的士兵在之前的那场战斗中输得丢盔弃甲,跑得一干二净,使得俄国同满洲里边境接壤的部分,成为了不设防地区。
  这个错误是致命的。
  楼逍率领独立团,和一个团的步兵,越过边境,闯进了后贝加尔斯克。
  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兴建,后贝加尔斯克才繁荣起来。这里主要生活着铁路职工和一些商人。
  华夏士兵在清晨进入小镇,镇子里的人还在睡梦之中。直到一阵炒豆般的枪声响起,才惊慌失措的从床上爬起来。
  后贝加尔的房子,大都是由木头建成,被称为木刻楞。楼逍让一个懂俄语的骑兵大声喊话:“十五分钟内,房子里的人还不出来,或者是试图反抗,就放火!”
  这番话连喊了三遍,直到楼逍下令点燃火把,俄国人才陆续从房子里走出来,他们看华夏人的目光很不友好,甚至带着仇恨。
  楼逍不在乎这些,他让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