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开始追击敌人以来,在外高加索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中的党政工作到底都采取了哪些方式和方法,是很难说全的。但是这时整个党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全体人员具有高昂的进攻锐气和保障高速度地追击敌人。
第六章 突破“蔚蓝色防线”
到了1943年夏季,红军彻底地把战争的主动权夺到自己手中,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这时,兵力对比我军已经占优势。苏军官兵胸中燃起了如何尽快粉碎敌人、将法西斯德国侵略者从我国土地上驱逐出去的热望。苏军的决定性的胜利,也鼓舞了后方劳动者更加忘我地进行工作。每一个苏联人为了早日彻底地粉碎法西斯德寇,正在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后方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设起来空前强大的国防工业。1943年,乌拉尔的军火产量比战前1940年增加了5倍,西伯利亚西部的军火产量增加了33倍,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军火产最增加了10倍。我国军事工业1943年为部队生产了35,000架飞机、24,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门火炮。[见《1941-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第3卷,第167、171-172页。]
苏联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孜孜不倦地为制近新式武器和装备劳动着。
我国著名的T—34坦克在性能上大大地优越于敌人坦克。部队开始有了自行火炮。苏联飞机的性能也赶上来了,部队开始装备雅克-3、雅克-9和拉-7型等新式歼击机,波-2俯冲轰炸机和图-2大航速轰炸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希特勒匪徒叫做“黑死神”的伊尔-2强击机就其战术技术诸元来讲是举世无双的。
数量这么大和越来越多的技术兵器,需要送到前线。铁路员工的担子不轻呀。敌人在撤退时把很多铁路、桥梁都破坏了。然而,我国铁路员工胜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保障了苏军顺利地实施进攻。
苏军武器装备飞快地增长着,使得苏军统帅部可以在1943年对各军团、兵团和部队进行改编。到1943年夏季,红军的步兵基本上都改成军的体制,成立了加农炮兵师和突破炮兵军,组建了新的坦克兵团和集团军(它们与过去的混编的坦克集团军不同,只编有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这样一来,装甲坦克机械化军队的进攻能力就大大地提高了。航空兵、防空军、后勤的组织机构也按着新的任务要求改编了。
综上所述,整个苏德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红军占优势了。
在谈到1943年夏季的军事和政治形势时应当指出,红军在冬季战局中取得的胜利、我国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得苏联的国际威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欧洲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受到进一步的鼓舞,使得法国的抵抗运动,以及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游击斗争风起云涌。波兰人民反对法两斯德国侵略者的斗争,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法西斯斗争如火如荼。挪威、比利时、丹麦和荷兰对德国占领者的抵抗越来越猛。
红军在l943年中取得的胜利不仅仅只激起了各被占领国家人民起来斗争。德国共产党也起来领导德国人民进行斗争。1943年夏,德国人民“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成立。在意大利,同法西斯的斗争愈演愈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反法西斯的斗争规模也越来越大。
那么,1943年夏希特勒德军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德国侵略军尽管从战争开始到1943年6月期间伤、亡、病和失踪400余万人,但是经过l943年1月总动员以后又动员了约200万人。他们不仅对作战部队进行了补充,而且还新建了一些步兵师和坦克师。由于欧洲还没有开辟第二战场,德国几乎可以毫无顾忌地把西线的全部预备队都调到东线对苏联红军作战。
1943年夏,法西斯德军作战部队共有668万2干余人,其中约500万人在苏德战场。这里,还有希特勒仆从军52万5千人。德军及其仆从军共有232个建制师。当时我军为644万2干人。[见《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简史(1941-1945年)》,第232页。]
夏秋战局开始前,苏德战场的战线从巴伦支海起,至拉多加湖,继之沿斯维尔河到列宁格勒继续往南,到了大卢基附近折向东南,在库尔斯克附近形成一个很大的突出部。从别尔哥罗德开始,战线又向哈尔科夫以东伸去,然后顺北顿涅茨河和米尤斯河而下,一直到达亚速海滨,最后从帖姆留克开始,到诺沃罗西斯克为止。
尽管法西斯德军在冬季战局惨遭失败,但是德军参谋总部还是不借一切代价地极力要恢复其军队的威望,夺回丧失的主动权并想扭转战争的进程。
为此,德军统帅部决定1943年夏季在苏德战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从战略上考虑,德军统帅部认为库尔斯克突出部是最理想的进攻出发地段。
这次的进攻战役(代号为“堡垒”作战)计划,在1943年4月就制定好了。按照德军统帅部的意图,实施“堡垒”作战的目的是消灭我库尔斯克突出部上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希特勒统帅部对这次战役寄托很大希望。前希特勒将军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写道:“堡垒’作战是东线战争的决定性的转折点。”希特勒统帅部指望一旦此役成功,别的地段可乘此有利战机发起进攻。
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地识破了敌人这一阴谋,及时采取措施粉碎了希特勒统帅部的计划。作为这些措施中的一个措施,是最高统帅部制定了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上粉碎法西斯德军的计划。按照这一计划要求,我军应以项有准备的防御疲惫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力量,然后以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转入进攻粉碎敌人的主要集团。
7月5日法西斯德军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二地以南地转游入进攻。但是,敌人末能突破苏军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希特勒匪徒在多次、而又徒劳无益的冲击中耗尽了自己的兵力,并在我军的突击之下向后撤退。
苏军展开了强大的进攻,于8月5日解放了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8月23日攻克哈尔科夫,并向第聂伯河挥师疾进。伟大卫国战争许多大会战中的一次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就是这样结束了。这次会战中,苏军不仅打破了德军的夏季进攻计划,而且还给予希特勒匪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在库尔斯克突出部50天的交战中,粉碎敌人约30个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消灭敌机3,500余架。这次会战把法西斯德军打得一撅不振,直到战争结束,法西斯德军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在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粉碎法西斯德军,为我军转入全面进攻创造了条件。苏军粉碎了德军第聂伯河、米尤斯河和莫洛契纳亚河防线。经过复季作战,红军在苏德战场中央地段向西推近了300公里,在南线向西推近了600来公里。
苏军的这些胜利,为北高加索方面军转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向第聂伯河下游推进,使敌塔曼集团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塔曼登陆场,作为德军的进攻出发地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它原来的意义了,但是敌人还在继续加强塔曼登陆场上的防御,企图尽量多守一些时间。敌人这样做是为了控制塔曼半岛上的港口,以保障海上远输线畅通无阻并限制我黑海舰队的活动。此外,塔曼登陆场还是克里木(敌人空军的基地)的门户。
最高统帅部在这种情况下给北高加索方面军规定了肃清敌塔曼集团和不让其向克里木撤退的任务。敌“蔚蓝色防线”是北高加索方面军遂行这一任务的主要障碍。
在介绍“蔚蓝色防线”之前,我们先概括地介绍一下北高加索方面军当前作战地带内的地形特点。
这里地形十分复杂。作战地域的东北部,是亚速海沿岸和库班河谷的沼泽很多的低地,这里溺谷沼泽星罗棋布,小溪河汊纵横交错。东南部是山林地地形。在塔曼半岛腹地瓦列尼科夫斯卡亚、阿纳帕一线,地势平坦,是草原地,略带沙丘。在塔曼半岛西部帖姆留克、布拉戈维申斯科耶一线以西,部队行动不便,只能在溺谷之间的窄狭小路上运动。
这样的地形,便于敌人组织牢固的防御。他们可把制高点和居民地构筑成抵抗枢纽部。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决定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地形条件固守塔曼半岛。
“蔚蓝色防线”是一个什么样的防线呢?
德军统帅部早在1943年1月就担心库班集团会被苏军猛攻压向海边并被赶下海去。他们从那时起就开始在库班河下游塔曼半岛的接近地上构筑若干道防御地区。
希特勒匪徒用武力把当地居民赶到这些地区修工事。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在德寇冲锋枪手押解下挖掘堑壕、防坦克壕、掩体。敌人的工兵、特种建筑部队和野战部队构筑坚固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他们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构筑了苦干道前后距离为5—25公里的防御地区。主要防御地带(即“蔚蓝色防线”)的纵深达6公里。在“蔚蓝色防线”之后30—40公里的地方还有几道坚固的防线。
“蔚蓝色防线”左起维尔比亚纳亚沙咀,途经亚速海沿岸许多溺谷,尔后逆库尔卡河而上(敌人利用了这条河的56公里长的高大土堤),继之“蔚蓝色防线”向东折去,沿阿达古姆河沼泽地形,一直延伸到基辅斯卡亚镇(这个地段前面库班河下游的沼泽地一望无边),尔后防御前沿又向南折去。
在“蔚蓝色防线”中段32公里宽的地带内,各兵种都可行动。因而,希特勒匪徒对这个地段的工事构筑非常重视。这里设有两道阵地,每道阵地上构筑有大量的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它们设立制高点上或城镇乡村居民地内),在各个支撑点之间还修有带钢帽顶盖的钢筋混凝土发射点。
第一阵地上的主要防御枢纽部位于基辅斯卡亚镇内和195.5高地上。基辅斯卡亚枢纽部掩护穿经瓦列尼科夫斯卡亚镇的塔曼公路,195.5高地枢纽部掩护穿经下巴坎斯卡亚镇和上巴坎斯基镇的诺沃罗西斯克公路和铁路。
莫尔达万斯科耶镇位于冈峦起伏的台地中间。敌人在这里构筑了第二阵地上的最坚固的防御枢纽部。构筑这个枢纽部的目的是,一旦苏军突破第一阵地,挡住他们突向塔曼半岛腹地的去路。
敌人构筑的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都适于进行环形防御,每个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都有2—3道绵垣的连续堑壕。在第一道堑壕前面20—60米处还构筑有许多土木质发射点和钢筋混凝土发射点。它们主要是设在高地的斜面上和居民地的边缘上(各发射点相互之间的距离是50—75米)掩护防御前沿的翼侧和通向障碍物的接近路。
第二线发射点成后梯阶配置,以正面火力掩护第一线发射点间的间隙地。还有许多步兵散兵坑与堑壕相连。在每个支撑点里有炮兵阵地和迫击炮阵地,以及人员用的地窖式掩蔽部和避弹所等。支撑点内的工事都有交通壕和堑壕相连。
在“蔚蓝色防线”中段前沿前设有稠密的铁丝网障碍物,鹿寨和地雷场(纵深达500米之多)。某些地段上的地雷场平均每公里正面上布雷的密度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