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二流 >

第81章

二流-第81章

小说: 二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越深的火气被刘越金勾起来了,对着刘越金消失的方向吼道:“要退协会的赶紧退,以后分钱地时候一分也得不到。单挑都不敢,还单干?”

村民丙递了枝烟到刘越深面前,说:“刘委员,你消消气,怎么跟他一般见识?你刚才说的,协会以后还会分钱,这是真地?”

“当然是真的。”刘越深一推,他还没学会抽烟,说:“等这次一事一议把大事办成了,协会就会迎来更大地发展。到时候协会赚的大部分钱都会分给协会地会员,这次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

在刚成立协会的时候,村民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加入协会,这次看到大家都分了钱,他不是会员自然没有分到,看着挺心焦的。又继续问道:“那现在还允许参加协会不?”

“允许。”刘越深说道:“二流说过,以后分钱的时候老会员要多一些,新会员要少一些。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加入进来。”

旁边有个老会员听了,得意地对村民丙说:“当时我叫你入协会,你看,你不入,吃了亏了吧。快点加入吧,再迟一年加入,吃的亏可能会更大。”

村民丙也点了点头,说:“那我回去给家里那个商量一下,赶明儿就来加入。还有那个一事一议,既然是为村民们办实事,又不需要自己出钱,我就同意了。”

“是,是。我们都同意。”

经过深入的宣传,一事一议修路的决策已经深入人心。通过摸排,二流心里对这件事已经有了底。大多数村民都是同意的,只有小部分还存在一些疑问。

开会那天,会场相当热闹。主席台两边还牵出了两条标语,一条是:“修一条希望大道。”另一条是:“建一个富裕新村”,这是邓羽君想出来的,完全脱开了“要致富、先修路”的老套标语模式。

村副主任主持,二流讲了话,给乡亲们解说需要通过的事项:“除了五保户、困难户以外,各户按每个人头出三天工的标准投劳,如果不想投劳的,每个工值50块钱,给钱也行。愿意参加修路的,把自家投的工做完以后,还可以继续修路,这就要给工资了,包吃中午晚上两顿,50块钱一天。修路尽量安排在农闲时候,不让大家因修路而耽误了农活。”

解说完了,村副主任又让乡亲们现场提问。

有村民问:“光修路,不硬化行吗?”

二流解释道:“不硬化那这路等于白修,除了越野车、大货车,其他车根本无法上来。加之,遇到落雨天,跑上积了水,这路根本没法走啊。”

有村民提出:“修成柏油路行不?”

二流解释道:“修柏油路的成本从短期来看要低些,但是一下雨路面容易起鼓(突起来),一鼓就要坏一大块,一般情况下柏油路每隔3年左右就要大范围整修一次。

相比较而言,水泥路修筑费用虽然高一点,但至少1C到15年才修理一次。从长远来看,要节约不少钱啊。”

……

解释了大家的问,接下来就是投票。毫无悬念,高原村在家的九成的村民都来了,大部分都同意,不同意的只有廖廖几票。

一事一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结束后,二流算了一笔帐,每个人头投工三个,高原村500来口人,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个工,算成钱就是一月七八万,半年修下来,可节约四十多万,很大一笔啊。

接下来,就要开工建设了。二流准备搞一个开工典礼,把镇上的领导和临村村委会的请到高原村来,联络联络感情,以后遇到啥事也好协调。

 第127章 红绳子

大清早,有明堂对着供桌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然后前,把供在供桌上的一根红绳子取了下来,虔诚地放到上衣荷包里,然后走出屋,朝村部走去。

村部院坝边,已经聚满了人,今天可是高原村第一天修路,乡亲们都围了过来,把村部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村民该着他们上工的,还自带着锄头、铁铲、箩筐等工具。上工的人都在期待着,等领导挖过了第一铲子,就该自己挖出第二铲子了。这样一铲子一铲子的挖下去,一条公路就会逐渐修好,钞票就会从这条新修的公路上源源不断运到高原村,钻进村民们的荷包里。

时间差不多了。二流站在村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拿着麦克风对着下面众乡亲吼道:“乡亲们,今天我们高原村终于要修路了。”

“好!”二流第一句话说完,下面叫好声、鼓掌声就响成了一片。

修路,是高原村乡亲们多年的梦想。

二流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说:“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董镇长等镇上的领导。大家还记不记得?老主任刘越清患病的时候,李县长和董镇长也来到了高原村,董镇长带头捐了一千块钱给老主任。”

“记得!”又是一片欢呼声。

二流提高了声音:“董镇长始终记得高原村的老百姓,所以我们老百姓才记得董镇长。越清主任患病了,把担子交给了我。越清主任最大的愿意,就是给高原村修一条路,让高原村的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如今,路马上就要开始修建了。值此新路开工之际,董镇长来到我们中间,给我们带来了政策,带来了希望。下面,我们欢迎董镇长给我们讲话。”

董镇长被二流的话捧得晕乎晕乎的,想道:“二流这小子,看来这段时间进步不小。这一口话,拍得人不留痕迹。看来,我不表示表示也不好意思了。”

董镇一边想,一边走上讲台,接过麦克风,说:“我听说二流组织开展了一事一议,大家都应该清楚了,县上给高原村修机耕道一年补助了8万块钱,我们镇上也不想落后,给你们添个整数,再每年补助2万块。”

“好。”众乡亲拍手称快。

有明堂拍手拍得最欢,一边拍一边对旁边的刘越深:“不管多大的官,能够给我们带来实惠的,我们就叫他官,不能给我们带来实惠的,我们就叫他包谷。”

刘越深一听,连声称声,并且把有明堂这句冲口而出的话,当作了自己地座佑铭。

董镇长话讲完了,二流拿出一把崭新的铁铲子,举过头顶,说:“今天,董镇长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我们请董镇长挖出第一铲子,怎么样?”

“好。”众乡亲又是掌声一片。

“慢着。”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人群里响了起来,特别的刺耳。

众人一下被这尖尖的声音刺激到了,都不由得一愣,转头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众人看清楚了,叫这一声“慢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有明堂。这时,他正挤开众人,向讲台上走去,像是有话要说。

董镇长刚刚伸出手要接铁铲子,这时被人一叫,手伸也不是,缩也不是,极其尴尬。

众人惑地让开道,有明堂三步两步跨上讲台,拿出包里的红绳子,说:“这根红绳子,我放在供桌上供了十多年了,很多高原村地乡亲们都见过它、拜过它。在我的眼中,它已经有了灵性,可以避邪祁福。今天,我把这根红绳子献出来,套在这把铁铲子上。这样,这把铁铲子便带着乡亲们的虔诚,可以保佑我们高原村的公路建得快、建得稳、建得安全。大家说,好不好?”

“好。”众乡亲被有明堂富有感情地一番话感动了,巴巴掌拍得格外的响。

可以说,每一个乡亲,心中都有一根红绳子,代表着致富地希望。如今,有明堂要把红绳子套在铁铲上,这就代表了乡亲们的心愿。

二流接过红绳子,虔诚地套在铁铲上,大声说道:“堂明叔,谢谢你。乡亲们,谢谢你们。”等套好了,二流把套着红强子的铁铲子递到董镇面前。

董镇接过铁铲子,显得很激动。他参加了不少工程的开工仪式,都是拿一把剪刀把红绣球剪断就了事,像这样子的,他还是头一次遇到。董镇把铲子一举,大步迈向早就计好的挖土的地方。董镇心血来潮,高喊一声:“挖!”喊完,两手紧紧地握住铁铲子,挖下了第一铲子。

“乡亲们

”二流紧跟董镇,高声一喊。今天出工的乡亲们听喊,都觉得心中热血沸腾,一下便握紧了手里的工具,齐齐地高喊一声:“挖。”然后便开始紧张地挖起泥土来。

“噼噼叭叭。”刘越能及时地放响了鞭炮,把会场地气氛直接推向**。

这条路的起点,二流选在了村部,这样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高原村1C0多户人家500多口人的共同期望。然后沿着村部向鬼门坡延伸。将要到鬼门坡的时候,再向右侧一拐,经过三道悬崖巨石,便能将路修通到红岩村。

出工的村民热火朝天地挖着。热了,就把上身衣服一脱,扔到路边,渴了,就拿起个碗倒一碗二流为他们准备的开水。累了,心里默念着,这点累与修路带来的希望比起来算什么,便一点也不觉得累了。

有部分没轮到出工的隔得近的村民,受到气氛的感染,纷纷跑回家把工具拿出来,加入到挖土地队伍中,挖土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中。

就连董镇长挖完了第一铲子,都没有停下地意思,换了一把旧铁铲,不停憩地挖了起来,与村民们较着劲。那把系着红绳子的铁铲子在挖完第一铲后,就完成了使命,被拿到村部里包装储存起来,留个纪念。

二流提了把铲子,到处指导着,不时地大喊:

“某某,探得深一点,把那块田表面上那层湿泥巴全部挖开,一定要挖平整。”

“某某,你先别急着挖泥巴,先把这块田地新田坎筑好,不然,田里的水留下来就白挖了。



“某某,先把排水沟挖出来,遇到落雨天,没有排水沟这段路就算完了。”

“某某,路地中间高一点,两边低一点,方便排水。”

……

邓羽君看着这热闹的场面,非常激动,连忙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在上面写道:“这是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他就是村民们的**,他带领着村民们挖着一条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山路,他和他的路都在脚下不停地延伸着,延伸着,延伸向成功和希望的地方。”

刘越能负责组织中午和晚上的伙食,这是第一天,菜肉准备的都非常之足。菜品与酒席时的菜品不大一样,就两样菜,一个炒白菜,一个回锅肉,都是大锅炒的,装了几大瓷盆,吃完了又接着炒。

凡是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吃一顿可口的伙食,饭随便吃,还可以吃到一大瓢白菜和一大瓢回锅肉,菜每人只有两瓢。虽然说现在高原村村民们的生活好了,但这种吃集体饭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吃得特别香。就连董镇长都吃了一大碗饭两大瓢菜,把铁铲子往石头上一搭,坐在铁铲子上一边吃一边与村民们拉着家常。

董镇对有明堂说:“我听说过你,是打卦的。不过,今天真的让我很感动。”

有明堂笑了笑,说:“卦不打了,老老实实种两亩地,过点平平淡淡的日子就好了。”

二流陪着董镇,吃了一口菜说:“堂明叔,你可骗不了我,你的心里热乎着呢。”

董镇突然想起了什么,问:“二流,你们协会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

“还行。”二流道:“我在今年收的红薯种子中,拿了一些来种在地里,不料,在冬天都长得特别好,你说怪不怪镇,麻烦你联系一下韩专家,让他到村上来帮忙看看,如果确实是好种子,那红薯一年就可以种两三季,协会又该大发展了。”

为了把这种经过异能改造的种子的来历给大家解释清楚,让大家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来。二流借着闲聊给董镇说出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