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6期-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味精。
舌面虽小,却像一个袖珍的摩洛哥,不同位置感受到的味道全然不同。品甜最好用舌尖,吃苦则要靠舌根,中间那一片是“海”,主咸。一粒糖精,放在舌尖发甜,放在舌根上则发苦,味都无定,何况人生。
比较其他几根,舌根比较生猛,尤其是中国人的舌头,从小到大,虽然尺寸上成长得有限,但几乎都在餐桌上经历过无数次开膛破肚的历练,厉害得甚至能不眨眼直面“行刑”全过程,其铁石程度,早巳从口舌武装到心肠。
法国人讨伐中国人吃狗,几乎视同吃人,我每每喊冤——哪有此事,自己未曾吃,更未曾见过。回国那天下了飞机一路急切打量久违的街景,近乡情怯,心如鹿撞,真是既忐忑又兴奋。郭林、天外天、豆花庄倏忽从窗外闪过,埋在心底的蛋白酶渐渐开始活动手脚。及至家门,忽见一匾横空出世,曰“花江狗肉”,以为是自己的方块字生了,眨眼再看,依然如是,好一会儿怔忪,觉得有点对不住法国人。不过相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这已不知进化了多少。
曾见过最安详的舌根,在五台山。一僧尼托粗瓷钵,吃烧糊的米饭,我走近小声问,这能吃吗?她一脸的满足,笑曰:吃饱就好,吃饱就好,不贪味的。回家的火车上;我数小时望着窗外一语不发,心被那碗安详的糊饭填得满满,回来好久好久不饿。
要有光
眼睛是产泪的地方,这两滴晶莹有时很难理喻。比如,大家对着银幕上的悲欢离合涕泗横流的时候,我常常反应迟钝,倒是看到西藏人转经大拜会毫无顾忌地开闸放水,用文学术语来说,这可能是前世的记忆。
上帝在人间的第一道口令是“要有光”,斩钉截铁,毫不商量,于是就有了光。光的出现甚至先于空气,随后神才创造万物,到了第六天,终于造出感光的器官——眼睛。
第一双毒眼落户在西方,伦勃朗——让中国画家“开光”第一人,我有幸亲自看他,少了书桌灯下的私密,倒有些“近乡情怯”。夏加尔却刚好相反,巴黎歌剧院的天顶,抬头一望即天旋地转,好像顽童把自己送上高处,展开双臂作出飞的姿势对大人夸口:看我!想看第二眼,要先巡视周围找一个能扛住自己的肩膀。
见光的重要,在佛陀那里也不例外。《心经》将眼睛列为六根之首,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后人多谓佛陀喜空,如同没有狂狷垫底单讲中庸,没有古典支持狂说现代派,可怜了善知识的本意。
海伦·凯勒曾经期盼过三天的光明,未能如愿,并不遗憾——第三天她要登上帝国大厦极目远眺,这几乎是在挑战全体美国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对于盲人的感受,拍过《ScentofaWoman》(闻香识女人)的美国人并不陌生,片中退役中校的眼睛形同摆设,却能从香水和香皂的气味中嗅出一个女人的信息:多高,什么头发,甚至在哪里可以找到。中校告别这个世界前的几大折腾之一是驾驶红色法拉利跑车狂奔。其惊险度是五星,因为是盲驾。
眼睛被称作心灵的窗口,一直孔武有力地说到今天。孟子甚至用它来断人的善恶:“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有孟公这样的毒眼,真该协助狄仁杰或警方办案。被古人尊为上贵之人的“神有余”者,眼光清澈见底,顾盼端庄不斜,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其中的道理至简,但真做到,则至繁。
身体是眼睛的使徒,为它所用,看它所看,却备不出第三只眼来看它。直到2000年,在《小王子》的棒喝下,我才第一次发现了这两个玻璃球的“盲目”。至少我至今没在真天真地中像模像样地生活过,连一片铺满碎花的草原都只是镜头里的奢侈品。也没有在大漠看过星空,更无缘与一只小松鼠对坐(圣法兰西斯的肩头曾站过小鸟)。至于身边有没有可以驯养的狐狸,我也拿不准,有也都披着羊皮,一时还看不清楚。
好在我见到了真正的云,在欧洲,它们漫天舒卷,款款拨风而去,那宁静安谧又瞬息万变的气质包含了整个印象派的传承(总觉得在奥塞博物馆看到的才是印象派,在北京看到的是什么呢,印象活动派?庞大的人流人手一台数码照相机,与大师神交,哪有可能)。我还看见了真正的夜,若干年前在张承志点着的烟头中,他的《静夜功课》冰凉如水,有鲁迅先生和高渐离乐师督学,我第一次上夜课竟没打瞌睡。
人眼原本是贞节的。我们从婴儿开始,看天看地,看人看物如出一辙,所谓赤子之心。日子久了,就看出一个坚固的自己。有一天,我在北京一户普通的三居室中见到一双纯净的眼睛,竟有战栗之感。那双眼睛生活在藏区的一座山上,看山看雪长大,浩浩焉,郁郁焉,完全自足又气象宽阔。我多次想把这双眼睛带来的内心地震形诸笔端,又时时警醒必须绕过任何赞美,以免坏了它的贞节。这种贞节巴洛克音乐中也有,不管是长笛、小提琴还是钢琴都一发而不可收拾得毫无罪恶感,那份简单的乐,其实连乐也谈不上,就是没有心事的喋喋不休,好像在精神上获得了完全的清洁。后人再怎么表情丰富,已经心绪不平了。
什么眼课对应什么样的“看”,我碰巧在巴比松的田间地头站过,简单的没有什么遮拦的视线,想上眼课吗?地平线是先生,心里先自升起鞠躬的旷感。画《晚钟》的那年冬天,米勒家只剩下两三天的柴,其妻马上又要分娩——贫穷又一次逼出大师。尽管如此,枫丹白露高高的橡树,一望无际的麦田,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矿物颜色画画的巴比松人还是享受了高级眼课,北京西北的福缘门村也曾聚过一洼子画家,可那周围有什么,至今想不起来。
真天真地,真云真雨如今只栖息在画面上,好久见不到一场痛快大雨,老天也变得羞涩忸
怩不见真面,只在沙尘暴时偶露峥嵘。视线在楼身中,却总想给眼睛放风,盼着在密密麻麻的招牌中挤出一角去看旷野。这可能吗?我猜小王子是专门安慰都市人才说了这样的话:只有用心才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老苏干脆更有原版: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听好了,这才是眼课。
臭皮囊
把身体称作臭皮囊,可能会有人皱眉。来时一无所有,顶着一个可以属于任何人却偏偏属于自己的名字,优游世间不满百年,走时想捎点土特产都不可能,这样一个I,在英语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大写。
站在人群中,环顾周围,再大写也可以忽略不计。定要大写,也须是给历史作了路标的人,如路德,如牛顿,如巴赫。大部分人皆是小写加缩写,形同一堆蚂蚁(希特勒可能就是这样诞生的。但一感恩敬畏,路德和巴赫也是这样诞生的)。
喜欢灵魂的人相信,肉体只是一件衣服,高人在庄子笔下吸风饮露作逍遥游,连这样的穿戴都免了。藏区的喇嘛更是传奇,终生修行,最后化虹光而去,连臭皮囊都打扫得千干净净,只余几束毛发,环保到最后一刻。
尽管是“衣服”,却量体裁自造物主。当初,神按照自己的样子,“抟四方之土”造了世上第一个男子,又取下他的肋骨造了第一个女人,然后就诞生了世上最动人的情话:“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环顾四周,现在哪一个爱情说得出?)
女人叛变,天下第一(所有的叛徒都可以溯祖母释怀),偷吃禁果,开了双目,看到自己的赤裸,从此懂得遮掩。“天起了凉风,耶和华神在园子里行走。那人和他的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树木中。因为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在萨特故居旁边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里,第一次遇见始祖蒙羞,印在朴素的单页白纸上,我竟疑作雨果的篇什,心有戚戚,好像错咬苹果的是自己。老子似乎还在一边附会:“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那一刻,东西方圣贤隔着我在悄悄握手。
天顶画《创世纪》上,米开朗琪罗的神赫然长须,屈膝展臂,一一布置宇宙。我却直想问他老人家,您造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为了让先祖来地球生一堆只想同世界接轨的同胞?(直说多好,非洲也世界,接吗?)为了像浮士德那样最后说—声“你真美啊”?(绝不倒地而死,导演那边喊“停”呢)为了邂逅巴赫、达·芬奇断了自己成才的念想?(谢天谢地,心甘隋愿)
既造了人,为什么又造蛇,既然人如此脆弱,为什么把苹果树栽在人前(栽给牛顿一人足矣),既然栽在人前,为什么不派天使看守?(圣奥古斯丁在一边打断:我宁可不理解而找到你,也不要专求理解而找不到你)
撇开这些为什么,既成事实是,我们存在了,带着各自的“衣服”。至于自己究竟是什么,法国反革命政治学家迈斯特尔倒有段妙语:“敝人有生以来见过法国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等等;多亏孟德斯鸠,我甚至知道了还有波斯人。至于‘人’这种东西,我要声明,我这辈子还从未碰到过。”
似乎是在掏心示人——把一切包装零碎全部除掉,内里的存货各归其类,属于自己的竟寥寥无几。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被套进“意底牢结”,历经各种教育,终告成“人”。用迈斯特尔的法眼环顾四周,只见“衣服”不见人。穿上衣服的那一刻起,人已经消失,隔着衣服,艺术只拯救出了一点人味。
几年前在柏林的住处,经常能见到东倒西歪的醉汉,每次双目发直走来,我都在一边毛发直立。地铁上干脆有人哭着叫妈,完全叫出了坐在一边的我的心声。周围的老外更是疯狂,不是挥拳擂墙断了胳膊,就是一手砸掉门上的玻璃……
而在东方,以人口比例而言,我竟很少看到沿街大醉者,更少有人疯到自残自杀。刘小枫的说法是,西人拯救(十字架上甘愿受苦,辛勤救赎),国人逍遥(湖江山间散发弄舟,采菊种花)。
陶公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却肯为采菊的日子折上一辈子,娴静端庄地自我完成,实在风度。另一极的屈原却十分不东方地自杀了,他捶胸问天,最后把自己扔进一条江中,致使后人生出这样的慨叹: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最典型的反例是老苏,背运时,不但不疯,还酿酒炖肉,诗中布满菜谱,隔着年代,垂涎后人。奔走歇息的途中,苏老竟幡然顿悟:“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遂席地而坐,忽得解脱。
这样的随处安歇,西方人哪里会?他们都是硬着颈项奔走而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么成了(一串名字),要么疯了(也是一串名字),成与疯有时竟难界定。(如何界定尼采、凡高?)
即使是疯,东方也有自己的疯法,八大山人的“佯狂”是一种技术活,洋人的脑力哪里跟得上?真疯,那是完全舍己忘我的状态,要把所有的教养、意识统统卸下,把自己尽数还给自己。我们从小被教导着要舍己利人,该疯(或者该完成自己)的时候,那个大写的身体却坚固如山,硬是舍而不掉。
疯狂即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工业革命就是疯狂的结果。四大发明一完成,东方就电灯、电话、电视、电脑一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