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辑) >

第200章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辑)-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是说过了,现在还不清楚。”
  但是听起来她的话含意正相反,使人觉得她对自己的话充满着自信。
  “好像她的性格变了。”想到这里,我的思绪停止了。以前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心中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显示屏,可能是幻觉吧,行星的图像竟晃动起来了。

  二

  我们自基地发射升空,至今已经500多年了。这期间我主要是以冷冻睡眠度过这漫长的光阴的。所以我的主观感觉,好像在飞船里才过了20多年似的。当然20年的时间也够长的了。处于失重环境里,体态虽未衰老,可我的精神状态却活脱脱像个老头了。这20年的岁月,几乎未使我的同伴莎莉发生丝毫的变化。她现在倒更显得青春焕发,朝气蓬勃。说是同伴,还不如说是女儿更确切些,而且像个急于摆脱父亲束缚的少女。
  其实莎莉是一台装载的旅行者7号飞船上的机器人。她是宇航员兼观测员,精通所有宇航方面的工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助手。本来有了如此优秀的机器人宇航员,就不再需要我了。可是,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大概他们不想把观测太空的重任,交给一个机器人吧。
  旅行者7号是一艘超光速飞船。不过,飞船上尚未配备超光速通信设备。一旦被发射升空,在未返回地球之前,是不能与地面进行通讯联络的。如果发生意外,当然不能与人类商量对策。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在飞船上载上人类宇航员的。
  说到底,我无非是当机械发生故障时,用于应急的备件而已。想到这些,心里总觉得有点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莎莉这个名字是我随便取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与我同期发射升空的宇航员们总喜欢给自己的机器人助手取个女性的爱称。我嘛,就赶了这个时髦。据说男性宇航员,与取个女性名字的机器人助手合作,其探测效果特别好。
  机器人助手要善于理解和适应宇航员的性格,并随时调整自己。一旦组合在一起,数天后它们便适应宇航员的工作习惯,充分理解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宇航员的指令。这样便能保持宇航员的精力,以免在长期的宇宙飞行中感到疲倦。这在几十年主观时间里持续进行孤独的宇宙航行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已经旅行了6万多光年,途中观测了数不清的星团和各种天文现象。现在旅行者7号的位置处于包裹银河系的光晕的最外缘。这里,星球间的物质密度很低,周围行星稀疏,寥寥无几,根本看不见浓密的球状星团,偶尔仅能找到小规模的散状星团,MGG-010615号就是这种散状星团中的一个。
  旅行者7号常在超光速空间和普通空间之间,转换着飞行,最高飞行速度曾达到0。5光速。所谓0。5光速是指与当时所处的空间内的光速之比而言。
  如果在普通空间飞行的话,其速度相当于秒速15万公里。如果在百分之百的超光速空间飞行的话,那么0。5光速就是秒速150万公里了。
  我们进行过最大级的跳跃,曾经进入过相当于普通空间的一千倍光速的空间。当飞船跳跃了相当大的距离后,再依靠运动惯性,逐渐转换到普通空间。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预定探测线的顶端,旅行者7号的速度已回落到0。5光速。这里离前一次探测的宇宙区域相距5000光年;这里地处银河星系的边缘,别说是星团,甚至连行星的物质密度都很稀薄。进行小规模的跳跃是毫无意义的,更没有必要进行过细的探测。
  按预定计划现在船体应开始转向进入返航轨道,飞行控制中心早已进入了减速程序。正当我要决定返航时,却发现了那颗变异星团。
  “只好改变计划了……”我说道。其实我们都明白,这并不需要讨论,必须靠近目标,探个究竟。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那行星1000光年前的情况。
  莎莉见我犹豫不决,便催促道:“决定权在于你啊!”
  “好吧!变更计划,设计新的轨道,飞船全力减速后对准088号行星,进入直线加速轨道。到达MGG-010615号行星附近之后,再次减速,然后进行定点探测。完毕后再进入返回基地的轨道。”
  “什么飞行状态?”
  “先进行900光年跳跃,然后按跳跃距离的1/10分段减速。并且进行接近探测,到达离目标10光年距离时,根据情况决定探测频度。以上指令立即执行!”
  “明白!”
  仔细想起来,自发射升空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更改计划。我总觉得这种变更计划的事,迟早要发生。

  三

  旅行者7号是根据整个银河探测计划最后发射的一艘宇宙飞船。该探测计划包括用特宽波长进行全天候雷达扫描,直至用超光速飞船进行宇航探测。内容非常广泛,目的却很简单,就是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从全天候雷达扫描到发射旅行者7号,持续了数百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不过,我对该项计划持怀疑态度,我根本不相信在行星稀疏的宇宙空间,会有什么文明存在。如此兴师动众只会是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我并不是由于厌世才这样认为的,而是有充分根据的。简言之,即使有可能存在着外星文明,但与宽广无垠的银河系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银河系中现存文明社会的数量,可以用7个变数的积来表示。这7个变数是:恒星的产生速度、行星系中的恒星比、行星系内部适合生命产生的行星数量、产生生命的概率、产生有智慧生命的概率、技术文明进步的概率、以及技术文明的寿命。
  这些变数中的前六项,还有一些令人乐观的数值。可是最后一项,技术文明的寿命的数值,实在令人失望。最乐观地估计,其寿命也不过只有3000年。举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地球文明圈,不是已经进入衰退的阶段了吗。
  当然,所谓的技术文明是指掌握了星际航行和通信技术的文明。如果尚未达到这种技术水平,即使接触到外星文明,也是毫无意义的。
  根据以上算式来推算,银河系内存在着的文明的数量,充其量不过300左右。这恐怕是最乐观的数值,实际上可能只有这个数值的十分之一。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明白,银河系内确实可能存在不同于地球文明的种族。可是,与其相遇的可能性却非常之小。即使发射更多的探测飞船,对于广袤的银河系来说,也只能探测极小的区域。能找到有生命的文明的概率几乎近于零。
  我常常这样想,如此兴师动众是为了什么呢?地球文明已经步入衰落,依靠这种探测计划,是不可能拯救日益衰落的文明的。
  当初听到这项探测计划时,我感到好笑。虽然有关当局未作详细说明,其目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无非是想刺激一下日益衰退和缩小的地球文明,乞求外在力量,来解决内在问题而已。
  与其它征兆相同,这不正是日益衰退的文明临近终期的一个症状吗?——我就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也许有人要问我,为什么志愿加入探测队伍呢?这是因为,我对外星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将文明的寿命假设为3000年。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的文明不是明显处于衰退状态,大概不会超过3000年吧。考虑到人类移居宇宙后的历史,这个数字是比较妥当的。
  当人类获得地球以外的居住地和生产据点时,已经过了2000年。而且还是旅行者7号发射时的数字,现在又过去了500年。
  总之这2000年中,开始的1000年是扩大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以太阳系为中心,在半径为数百光年的宇宙区域里,到处建筑生活和生产据点,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每个人都对未来的1000年抱有热切的期望。
  可是,这是文明的发展极限。过了1000年后,人口增加到达顶点,而能源消费还在无限制地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祖先的遗产行将耗光吃尽,入不敷出,逐渐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人口负担。
  过了第二个1000年,慢慢才有转机,持续高峰状态的人口,开始缓慢地减少。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要维持如此众多人口的生活,必将使全人类的生产力消耗殆尽。
  关于衰退的原因,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有的列举局部热学函数的增大来说明居住区域内能源枯竭;有的列举单位空间内的质量与能源的平衡,来证明人口数量的上限;而社会学者则认为,一个系统的人类社会,由于过于迅速的膨胀而濒临崩溃,从而失去开发新居住空间所需的机能;生物学者还主张,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已超过了可能共存的个体数的上限。
  恐怕这些学说都是正确的。根据这些学说推算出来的数值,也都符合文明寿命3000年这一假设。我将努力归纳出更有说服力的学说,即居住区域的体积与其情报密度的上限。具体地说,就是求出每一单位体积的空间内,能容纳的情报上限。假如设定出某一文明区域的大小,就能推算出适合人类运用的情报总量来,由此来论证地球文明圈里,情报方面已达到上限这一现实。
  这个学说的独到之处,在于完全否定了人类的未来,明确地刻画出度过衰退的3000年之后,将会面临什么挑战。这一点其他学说都未曾涉及。不,他们是有意回避。其实很简单,3000年之后,人类将完全失去已经获得的领地。
  我被发射升空时,正好是人类进入最后1000年的时期,显然推进这项探测计划的人类,想寻找其他文明来阻止自身的衰退。我认为即使找到了其他文明,也仅仅只能会论证3000年末期,真是难以想象,当我们回到地球时,人类是否还存在?

  四

  结束巡航速度已经过了10天,旅行者7号的加速性能并不太好。为此,要完成轨道变更程序得花些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在普通空间进行了探测工作。MGG-01615号星团在我们前面1000光年的地方,静静地放射着光芒。莎莉是对的,那颗088号行星是白矮星064号的相近连星体。而且064号行星在5000年前,确实位于远离3光年的宇宙区域里。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它发生移位的呢?我查阅了5000年前的资料,比较064号行星的光谱、假设质量、以及表面温度,结果都与088号行星的卫星相符。064行星原来的位置周围并无异常现象。
  假设064号行星具有自身的动能,自行向088号行星靠近的话,那么它在5000年间移动了3光年的距离;其速度将是每秒180公里左右。显然这是个相当荒谬的假设。
  退一步说,在星团中,这颗行星确实具有如此大的动能,那为什么064号行星上没有留下这种痕迹呢?仅仅以088号行星的质量,是不可能吸引064号行星的。088号行星不过是一颗极其普通的主系列星体。即使有其他行星向它靠近,也会产生相斥现象,立即被撞离原有轨道。更何况088号行星的位置,在5000年里未曾发生过任何变化。
  再假设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