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青雀歌 >

第153章

青雀歌-第153章

小说: 青雀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小聪聪从京城上车的时候,不过才半岁多,刚刚会坐。等到经过长途跋涉抵达远在广宁的辽王府之后,他已经一周岁,会走路了!多么漫长的旅程啊。
  深秋时节,阿原、青雀一行人终于风尘仆仆的到了位于广宁城的辽王府。辽王府占地将近五百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王府四周围绕高大的城垣和端礼、广智、体仁、遵义四个城门,城墙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飞檐翘壁,云阶玉壁,辉煌壮观。
  “小聪聪,这便是咱们的家了。”阿原和青雀一边一个牵着小聪聪,站在辽王府前,指给他看。小聪聪仰起小脸看了几眼,挣开父母的手,站在地上拍掌。不只拍掌,他的小身子还一踊一踊的,想往上蹦。看样子,对于这个新家,他很是喜欢。
  钟嬷嬷扶着大姨站在旁边,两人都是一脸舒心的微笑。大姨是住过紫禁城的人,对辽王府的富贵倒不怎么放在心上,不过,这是阿原和青雀的家,那便显得珍贵了。
  广宁是辽东总兵府所在地,控制蒙古弹压女真的军事重镇。按照礼仪,广宁所有文武官员都该亲自迎接辽王,不过,辽王府长史委婉把一应文武官员全部推却,“殿下令旨,诸位该练兵的练兵,该理事的理事,不必专程出迎。待殿下安顿下来,再请诸位至辽王府饮宴。”
  这是一位谦虚的、不扰民的亲王,广宁文武官员们心里有了底。皇帝陛下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勤政、爱民、节俭,这位亲王殿下是陛下亲弟弟,大概也是个好的。
  辽王府诸人安顿下来之后,辽东总兵、征虏前将军王栋,辽东镇守太监汪方,辽东巡抚卓俊,广宁知府卢知节等人过府拜见。辽王客气的询问过广宁的风土人情等,温言勉励几句,端了茶。
  “是位好性子的殿下。”众人对辽王都很满意。亲王们有的嚣张跋扈,有的贪得无厌,陛下的这位亲弟弟却是温文尔雅,待人宽和,真是辽地之福啊。
  慢慢的,广宁文武官员、百姓都知道辽王纯孝之人,接了生病的邵太妃在身边奉养;清心寡欲之人,王府中只有一位王妃、一位小世子,别无内宠,自然也没有庶子。文官们对这样的亲王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武将们知道他是恪国公的孙女婿,对他也是满怀敬意:力战蒙古至最后一口气的恪国公,是军人敬仰的英雄。
  官员们若是有家眷随行的,也都去拜见过辽王妃。这些夫人太太们惊羡于辽王妃的美丽动人,各自在心中哀叹,“怪不得辽王别无内宠。我要是男人,能娶这么个媳妇儿,我也不再移情别恋。”美人啊,美人难得。
  辽王妃待她们很亲切,细细问过她们在广宁的衣食住行是否方便,有无遇到胡虏侵扰等等。卢知府的太太温氏最为爽朗,把广宁的风土人情一一细说,辽王妃听的很专注。
  “蒙古,朱里真,个个不省心。他们若是真打过来,将士们在前方应敌,我便在后方准备饭食。”一位参将的妻子谦虚说道。
  辽王妃笑着夸了她几句,参将的妻子有些飘飘然,“我多能干啊,多吃苦耐劳!”她不知道,眼前这位娇滴滴的王妃是可以飞身上马挥刀杀敌的。这位王妃砍起入侵的胡虏来,从来不会手软。
  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的辽王、辽王妃很快融入广宁这座军事重镇,得到文武官员们的爱戴和崇敬。辽王一家人,慢慢在广宁扎下了根。
  占地辽阔的王府中,近卫由辽王妃亲自率领、指挥,王府的保卫井井有条。府中内务多由钟嬷嬷协助邵太妃办理,事事从容。因辽王府的正经主子只有邵太妃、辽王、辽王妃、小世子,故此,王府中没什么风波,日子平静的很。
  邵太妃自到了广宁这风水宝地,身子一天天好转起来,时常在王府中逍遥自在的游玩。她虽身子好转,可病根儿还没去,要常泡广宁的温泉,还要常常服食一种以新鲜虎骨、千年老参为药引的珍贵丸药。故此,她虽略好了点,却还是不能回京城,只能在辽王府慢慢将养。
  “养病”的邵太妃最爱带上小世子聪哥儿,在王府各处亭台阁轩,堂室楼榭间漫步、赏玩。小世子不爱被人抱着,爱自己下地走路,他摇摇摆摆走在祖母身边,跟着祖母满世界乱转,兴致勃勃。
  辽王、辽王妃白天要接见一些官员,处理些杂务,还要陪伴太妃、抚养幼子,事情很多。到了夜色静谧温馨之时,辽王和辽王妃自然少不了温柔缱绻一番,做些最正经的事,最神圣的事。
  总体来说,他俩还是很忙的。
  隆冬之时,从京城传来一个好消息:皇后殿下于今年九月二十诞下了皇长子,皇帝陛下大为欢喜,赐名为朝。
  皇帝有儿子了,还是皇后生的嫡长子,国家的大喜事啊。举国欢庆。
  邵太妃闻讯,觉得有些希奇,“咱们离京之时,还没听说张皇后有喜呢,这便生下来了?”张皇后那段时日一直生病不见人,难道不是生病,是有喜了?可是她若有喜,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哪用瞒着人呢。
  从没听说过她怀孕,猛的连儿子都生下了,真是让人不大敢相信呢。
  她那宝贝儿子、儿媳异口同声,“帝后大喜,令人欣慰。”这孩子是不是张皇后所出,不重要。只要皇帝承认他是皇长子,只要皇帝承认他是嫡长子,他就是。至于他亲娘究竟是谁,无关紧要。
  邵太妃想想,觉得也是。管他是宫女生的,还是皇后生的,总之只要皇帝承认他是嫡长子,便是帝后同喜,普天同庆。
  “不管这有的没的,看我乖孙子去。”邵太妃笑吟吟的,去陪小聪聪玩耍。
  大冬天的,小聪聪不得出门,正在殿中踢球。他身穿大红袄裤,抱着个小圆球,一会儿拿手抱着,一会儿下脚踢,专心致致的玩着,很开心的样子。见邵太妃过来,他热情的伸出小手,不由分说拉住邵太妃的手,示意邵太妃和他一起玩。
  他手脚很勤快,可是嘴有些懒,不大爱说话。
  邵太妃哪忍拂了他的意,笑吟吟和他一起下脚踢球。小聪聪虽然年纪很小,可是身手伶俐敏捷,下脚又稳又狠又准,简直是脚无虚发。邵太妃大乐,“小聪聪真厉害!”竖起大拇指,把自己宝贝孙子夸了又夸。小聪聪心里高兴,仰起小脸冲邵太妃揪揪鼻子,又低头踢球去了。
  球在前头跑,他在后头追,好不有趣。


☆、第151章 小明
  小聪聪是个很能随遇而安的好孩子。若是阿原和青雀在他眼前;他会缠着爹娘;要爹娘陪他一起玩耍。若是阿原和青雀有事走了,他也不哭不闹的;和祖母、钟嬷嬷等人玩的兴兴头头。
  有时阿原故意逗他玩,明明闲着,却把他往一边推,“小聪聪跟着祖母吧,爹爹正忙着。”小聪聪可不轻易上当;他会板着一张小脸;用谴责的目光看着阿原;仿佛在无声的质问。
  “小聪聪你无师自通啊。”青雀在旁惊叹。这样的神情;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邵太妃看着阿原和小聪聪这一大一小,笑的不行,“跟阿原小时候一模一样!阿原那时还没枕头高,话还说不利索,先帝若是拂了他的心意,他便是这样!”无声的、责备的看着他爹,看的他爹心虚,心软,最后改了主意。
  阿原也是一样,最终在小聪聪面前败下阵来,心甘情愿的陪他玩耍,给他当马骑。小聪聪是见过世面的孩子,常跟青雀一起在马上疾驰,骑上他爹,小聪聪便熟练的一起一坐,好像真的在骑马似的,口中大声呼喝,“驾,驾!”……………这会儿他嘴不懒了,很勤快。
  青雀笑吟吟在旁坐着,提起笔,把眼前这一幕一幕精心画了下来。远在杨集的太爷爷,京城的曾外公,爹娘,宫里的太皇太后,这么多关爱小聪聪的长辈呢,虽见不着面,看看画也是好的,聊胜于无。
  阿原和青雀画过许多有关小聪聪的画,有玩耍的,有酣睡的,有调皮捣蛋的,有乖巧可爱的。到了要寄信的时候,阿原坐下跟青雀一起仔细挑拣,什么画可以给什么人,分的很清楚。
  青雀抱着小聪聪骑在高头大马上疾驰,这样的画可是万万不能被太皇太后看到。阿原给小聪聪当马骑的画,咳咳,算了吧,也不能给太皇太后。
  给太皇太后的,全是温馨美好、挑不出一点毛病的画面:小聪聪面前摊着一本画册,阿原在旁讲给他听,父子二人俱是专心致致,聚精会神。阿原和小聪聪躺在一张床上安眠,一大一小两个容貌相像的人,连睡姿都是神似的,令人捧腹。
  平安家书、活泼可爱的绘画,连同貂皮、人参、珍珠一类的辽东特产,会定时送往杨集、京城。青雀在书信中详细讲了辽王府的日常琐事,和广宁城对蒙古、朱里真的防卫。边城岁月并不总是宁静的,可是很充实,生机勃勃。
  弘治五年春,一辆朴实的牛车停在辽王府大门前。辽王、辽王妃向来平易近人,连王府守大门的也并不嚣张,见这牛车有些寒酸,从牛车上出来的老人一身青布道袍,朴实无华,守大门的也没敢怠慢,笑着问了好,“您老打哪儿来?风尘仆仆的,您辛苦了。”
  这老人年近六十,相貌清癯,他客气的冲门房拱拱手,“烦请通报辽王妃,我从杨集来,姓祖。”辽王府是月月有信送往杨集的,门房哪能不知道?一听杨集两个字,顿时更加殷勤,“您老请坐,烦您老稍等片刻。”
  没多大会儿,有管事的来迎,“祖先生,王妃有请。”老人站起身,微笑道谢,跟在管事的身后,进了辽王府。
  “掌柜的,多年不见,您风采依旧啊。”青雀在殿门口迎接,见了面,笑吟吟的打趣。
  这老人正是很多年前,在杨集古堤之上设酒肆的掌柜。时隔多年,他已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可是面目之间的和善、机敏,一如从前。
  “哪里还谈得上风采依旧,我已老迈不堪。倒是王妃,出落的越发好了。”老人看着一朵鲜花般的青雀,心头有多少感慨。莫二郎家的小青雀,如今是这辽王府的主人了。
  “您可谈不上老迈,跟太爷爷相比,您还年轻着呢。”青雀笑吟吟。太爷爷他老人家还没有自称老朽,掌柜的,您就更甭提这两个字了。
  老人微微笑起来,“王妃说的是。我若真的老迈不堪,又怎敢千里迢迢来投奔王妃,为王妃效力?”
  青雀收起嘻笑,正色道:“祖先生,您不是为我效力,您是来为辽东效力,为您的故乡效力。”
  祖先生,是辽东人氏。他生在辽东,长在辽东,对辽东地形再熟悉不过。他在京师游学的时候曾无意中得罪权贵,是杨阁老不动声色的保下了他,之后他一直在杨家任幕僚。杨阁老致仕之后,他默默跟在杨阁老身边去了杨集。这一去,就是二十年。
  祖先生神色也郑重起来,“没有阁老大人护着我,我早已成了一堆枯骨。王妃,我只听阁老大人的。他老人家若许我在杨集服侍,我自然求之不得。他老人家若命我来为王妃出谋出策,我也乐得从命。”
  青雀微笑看了他一眼,“太爷爷让您来帮我的,对不对?那您一心帮我就好了。”
  祖先生长揖到底,“是,在下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天辽王、辽王妃设宴为祖先生洗尘,席间饮着祖先生从杨集带过来的桃花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小聪聪虽不怎么爱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