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金刚经说什么 >

第21章

金刚经说什么-第21章

小说: 金刚经说什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就不要了。
  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观想啊!管它白骨红粉都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可。那当然!因为你有一切心嘛!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诳捏空拳大小擎」,佛说他说法,如空拳哄小儿。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我里边有糖,我给你一毛钱,实际上都没有,都是哄那个小孩子罢了。禅宗有个祖师五祖演,编了两个故事,说明佛法修行的道理。
    小偷与越狱的人
  一个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听过的,我们再重复一次。有一个小偷本事高强,儿子长大了,就缠著要他传衣钵。有一天被儿子缠不过了,就答应当天夜里带他去偷。父子偷偷摸进了一家人家,发现房间内有个大柜子,这个父亲想办法把锁打开了,叫儿子进去拿东西。儿子进了柜子,这个父亲立刻把柜门关上锁住,并且大叫有贼啊……然后自己跑掉了。这一家人被吵醒都起来了,点起灯火到处找,有个丫头拿著蜡烛进了房间,柜子中的儿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学老鼠打架,吱吱吱吵个不停。丫头叫了起来,太太,不得了啦!小偷没看见,柜子里有老鼠作窝啊!立刻拿钥匙开锁,这个小偷的儿子冲出来,一口气吧蜡烛吹灭,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见老子躺在那里睡觉,儿子就把他叫醒,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害自己的儿子!这个父亲说:你不是出来了吗?你成功啦!衣钵传给你啦!他说小偷无定法,只要你逃得出来,就成功了。所以五祖演第一个就告诉徒弟们,要成佛没有定法,随便修那一样,自己想办法。
  有一次,五祖演对徒弟们说,佛法大乘、小乘,还来个金刚经,唉呀!不要那么罗嗦!我告诉你们一个故事:
  有一个犯人坐牢,判了无期徒刑,他想逃出监牢,就与有些同牢的难友商量,那些做小偷的都不说话;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点,最后成功了。等到小偷逃走,这个犯人就把地洞盖好,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个看守变成好朋友。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后来与看守人无话不谈,大家放心他,晓得他不想逃。慢慢的,有一天家里大拜拜,送来很多的虾啊鱼啊!肉啊!白兰地酒、金门高粱、啤酒都有。他请这个牢里的看守一起来庆祝,等到看守的人酒喝醉了,他就从看守身上把钥匙取出来,打开自己手铐脚镣,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门打开,他就大摇大摆的走了。
  五祖演说,那个学小乘的呀!就是学那个小偷,花了很大的功力挖个地洞逃出来,逃出来以后,还很可怜的,东躲西躲。学大乘的啊,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牢笼,要跟牢犯、阎王、看守都变成朋友才行,学大乘就是这个样子。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心空及第归
  现在讲第十品经文之前,先讲一下庄严净土,这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说到这里,想到禅宗丹霞祖师的一副对联;丹霞祖师与吕纯阳一样,是唐朝人,都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这位丹霞在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个人与他闲谈,后来对他说,看你这个人的志气才华,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场找马祖,可以成佛,比这个功名好。后来丹霞就去找马祖了,这是丹霞禅师的公案。
  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只要心净就国土净。
  金刚经的这一品,梁昭明太子给它的标题是,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前面这一分是佛与须菩提的对话,讨论修小乘四果罗汉的境界,讨论到这里为止。现在佛拿自己的经验来谈了,他说,我当年在然灯佛那里,得了个什么法吗?这个「当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个给佛印证的老师就是然灯佛,后来小说封神榜上写成然灯道人。这个然灯佛是古佛,非常远古,地球没有形成以前那么古。佛说他当年在然灯佛那里修行,然灯佛给他授记印证,他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吗?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说:不是的,据我的了解,你当时在然灯佛那里,你真正的境界,了无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极点,连有所得、无所得、空的境界都没有了。须菩提答覆到这里,佛不讲话了,第二个问题来了。
    庄严佛土在那里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他说我问你,你认为一切菩萨有一个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国土等,一个另外非常庄严,好看,漂亮的佛土吗?
  根据金刚经这一句,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写一本比较宗教的书,把各个宗教描写天堂,佛国的书,写出来作一个比较,这些资料都有。西方人讲的天堂,其中布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欧洲式的,那个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欧洲形式的;印度人讲的是印度形的,中国人讲的,穿的衣服是中国式的。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么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及庄严佛土,都是因人而异的,爱黄金的人想到的是黄金遍地;爱山水的人,一定梦到佛站在高山顶上,好清净!好美!这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严经上的四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的。随众生心量的大小,你那个天堂,你那个佛土,也有大小。应你所知的范围,量的大小,佛国就有多大小。
  循业发现,有些人同样的学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个佛鼻子高一点,我那个佛鼻子塌一点,总有点不同。这是什么道理?是个人心境业力的发现不同。宁有方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没有一个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绝对的唯心,纯粹的唯心。
  所以佛在这里问,「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说不是的,他否认所谓的庄严佛土世界存在。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金刚经常用这种论辩方法,所谓庄严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话;「即非庄严」,实际上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庄严。我们想像的庄严,一定是地方清净,大家闭著眼一想啊,一定想一个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这只是你想像的,有这么一个境界相,已经是不庄严了。绝对的清净,绝对的空,绝对不是你想像的,是名庄严,所以叫做不可思议。
  这三句话,正,反,最后的综合,告诉你毕竟的空灵,而你所讲的空,想像当中的空,已经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庄严,你没有亲自证到过,不要空洞的想。这是须菩提回答的道理。
    打火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教我们修行的方法来了,注意啊!金刚经讲到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没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应无所住。什么叫无所住呢?应随时生清净心。譬如有人讲,老师啊,这两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净心。现在大家听过金刚经,很内行了,他只要有一个清净心,已经是所知量,范围很有限了。
  现在佛解释什么叫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此心本来无所住的啊!因为你不明白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是毕竟空;有个空的境界,就不对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当年我有个朋友,学佛有点心得,那个时候刚刚有打火机,人家问他,佛是什么?他说就像个打火机一样,卡达!用它就有,不用就没有。
    因师而瞎的眼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注意这一句话喔!须弥山王就是讲法身,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证到一点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无边身。他说你要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对佛的法身庄严净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净土,就是这个样子。他说,我再告诉你啊!假使我讲一个人,身体大得像须弥山一样,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胖得比昆仑山还要胖,你说他大不大?那是一个譬喻,是说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永远的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