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 >

第32章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第32章

小说: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F。致師,謂犯敵以誘其出。軍慝,謂敵懷詐潛入我師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則環繞而巡之”)。 
  燕处则昭若。 
  (燕处:燕子筑巢梁间,呢喃欢乐。这不是重无为,而是有为若昭,是躁。注意,甾和昭是相对而言的)。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竝于天下? 
  (为什么万乘之王把天下看作与身齐等,也就是重天下而轻己身?注意,万乘之王,喻心;天下,喻道)? 
  竝则失本,躁则失君, 
  (不是“竝于”天下,而是“竝”天下的话,就是重有为,失去无为之根本;重有为则躁,躁则失去大道之寂静心王)。   
  【笔记】 
  一,本章核心:要重无为,不要重有为。依旧说不得之德。 
  1世间众生病,不知无为是根,反把有为当作根。 
  这就是老子说的“重为根竝”。正因为根竝,众生才重有为,烦恼不尽。烦恼不尽,才因躁而失去清静心王。   
  2君子众日行不离其甾重。 
  君子如何行事?老子告诉我们:不离其甾重。 
  甾:与淄同。淄,黑色曰淄。不离甾,就是不离黑,守清静无为。也就是“知其白,守其黑”。这就是君子的甾。 
  甾重:也即重其淄,重黑而轻白。也即重无为不争。 
  只有众日行不离其甾重,才可回归大道。   
  3回归道,必须做到心如环官,不可燕处。 
  在此,老子强调了时时刻刻无为的重要性。所以,老子告戒我们,要象环官守护君王那样内外巡查,环环相扣,全心全意,守护好这个“君王”,才可以归大道,王天下。不能燕处那样闲散躁动。 
  生活是此理,修行也是此理。   
  二,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竝于天下? 
  为什么万乘之王把天下看作与身齐等,也就是重天下而轻己身呢? 
  老子说“竝则失本,躁则失君”。注意:这是说,不是“竝于”天下,而是“竝”天下的话,就是重有为,这样就失去无为之根本。重有为,自然要躁,躁则失去大道之寂静心王。 
  老子说过,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我之所以有大患,因为我有身,及我无身,我有何患? 
  万乘之王,心也,我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修行到高层次,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也无身,以天下为身。注意,这就是轻自身,重天下,这就是圣人的无为。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是有为,就是轻天下。 
  问世间,哪个不贪?哪个不想去经历?哪个不想到红尘中磨砺一番?躁动一番?立此悬崖,能回头者,就是大丈夫,就是天人师,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   
  三,通行本问题: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帛书本“重为根竝,根竝为躁君”,乙本做了改动,“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义根本不一样了。 
  2帛书本“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甾重”,通行本把众改写成终,通俗易懂而已。删掉其字,无必要。 
  3帛书本“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后人不解其意,改写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样一改,修改者就明白是什么含义了。真是害了老子。 
  4帛书本“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竝于天下”?后人不解其意,改写成“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意义大变。 
  5帛书本“竝则失本,躁则失君”,后人把本字改写成根字,是照应本章开篇“重为根竝”之根字。                    
71(通行本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达迹。 
  〖经文——译文〗 
  善行者无达迹, 
  (善于行的人,没有住下不动的,一定要行的。无:字取通行本。甲本缺此字,乙本有此字,根据乙本补足。乙本字左王右酷似恩字。达:字取乙本,帛书甲本字上竹头,下左双立人,右冬), 
  善言者无瑕适, 
  (善于言的人,没有语句不畅的,一定要言的。无: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左王右酷似恩字。所有无字,本此而来。瑕:〈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裕А瓜嘞性昏ΑJ剩骸垂阍稀道忠病!凑稀蛋脖阋玻缘靡玻  
  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策去算,也即不算而算。筹策: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前字是左缶右兆,后字是左丝边中双立人右条), 
  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 
  (善于闭门的人,即便不用关龠锁门,他人也一样不可以打开门,也即不闭而闭。龠:音月。钥匙。如“启龠见书”。关: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左月,右竹头,下方,只是点横下是力。龠:字取通行本,帛书甲原字上竹头下辂,和第五章同),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善做结的人,即便不用绳索缔结,也不可以解开,也即不结而结。绳:字取通行本,乙本字左金,右模糊)。   
  是以声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 
  (因此,圣人恒善救人,没有被声人放弃不救的人。物,声人也要救,声人不弃财物。救:字取通行本,甲本字左缶右似炯字,只是右边内不是口而是个扁日,扁日上像个竹字头。弃:字取通行本,甲本字似炯字,只是右边内不是口而是个扁日,扁日上像个竹字头。), 
  是胃袭明。 
  (这就是所说的袭明,也就是说承袭明。明,心明也。到达这样高度,才达到心明了。袭:字取通行本,甲本字左肆字左半边,右四)。   
  故善人,善人之师; 
  (因此,善于救人者,善于做他人的传道老师。师:〈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 
  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善于救人者,拿东西救济别人,而不能教人以道。资:字取乙本,甲本字上双口,下似鸟字)。 
  不贵其师, 
  (做传道之师他们不以为贵), 
  不爱其资, 
  (他们不爱惜财物,依然拿物救济他人。资:字取乙本,甲本字上双口,下似鸟字), 
  唯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只有知道这是“大迷”,才能明白目光短浅的要害所在。眇:〈正韻〉偏盲也。迷: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左缶右尊)。   
  【笔记】 
  一,本章核心:圣人,恒善传道。   
  1圣人是恒善于救众生的。 
  令众生“不得”,很多人误解老子害众生,老子在这一章表明,圣人是恒善救人的。 
  善行者无达迹,善言者无瑕适:是说善于行的,不可能不行;善于言的,不可能无言。圣人善于什么?圣人乃是得道者,善于救人,依照上述道理,当然不可能不救人。 
  老子主张无为,无私,不争,都是令人们舍弃。这舍,很难做到,是教导众生吃亏啊。老子被众生误解成害百姓,也就是正常的了。为了避免误解,老子才在这里进一步说明,圣人恒善救人,不可能不救。并强调“人无弃人,物无弃财”。 
  2怎么救呢? 
  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说,善于计算者,不算而算;善于闭者,不闭而闭;善于结者,不结而结。圣人乃是恒善救人者,当然就是不救而救。令众生放下一切,无为不得,表面看是害众生,实际是在救众生;表面看是不得,实际是不得而得;表面看是不争,实际是不争而争;表面看是无为,实际是无为而为。老子说“故善人,善人之师”;也即善于教人以道,也即教导众生“无为不得”。 
  真正高明者,也即善人,要以传道为贵,做传道之师。不要以物救人,使人重物不重道。反之,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就是大迷了。   
  二,圣人什么都不舍啊。 
  从本章刻可见,圣人恒善于救人,不可能害人。那种以为主张“不得”,是在害人而不是在救人,这是误解了圣人。依照圣人之言去行的话,最终结果一定是“人无弃人,物无弃财”。不仅如此,还能“得天下”,“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就是不得而得了。这时再观,哪里不是我?什么可舍弃?一针一线,都不出本心。   
  三,通行本问题: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 帛书本“善行者无达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帛书乙本达字,后人改成辙字,意义大变。通行本把几个者字全删掉,把后两句也字也删掉,明显可见,是竭尽全力追求句子完美;帛书瑕适二字,后人不解,改成谪字,又是错改。帛书本“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后人把龠字改成楗字,启字改成开字,也是便于理解。 
  2 帛书本“是以声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后人把声字改成圣字,把恒字改成常字,一是为通俗易懂,一是为避汉皇帝讳。把而字改成故,觉得更恰当。加进一句“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明显是把“物无弃财”分成两句话,目的是拼凑成骈文。 
  3 帛书本“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后人不解其意,修改成自己能理解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修改者的原则是“我不理解的就要改动”,真是太可怕了。 
  4 帛书本“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迷,是胃眇要”,正因为有了上文的改动,下文也必须要改的了。通行本修改成“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如此一改,老子高层次的传道修心主张,就一扫而光了。                    
72(通行本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经文——译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道自己是雄,却能守雌性柔弱一面来示人,就为天下的溪流,就为水,说穿了,如雌性一样居下而不居上。溪: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似美字,模糊)。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为天下溪流,就下而不争上,就是不离恒德之无为。溪: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似美字,模糊。离: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左金字头下似文字,右璨字右半边);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不离恒德,无为而不争,就会渐渐复归于婴儿,也就是归于无)。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 
  (知道自己洁净,却能守污浊,为天下之浴。注意,自以为辱,不以为净,自然就常浴自身了。说穿了,就是居于污泥而一尘不染。白:〈增韵〉洁也。辱:污浊。由此可证,浴字,是洗浴含义。浴到最净,就是无)。 
  为天下浴,恒德乃足; 
  (为天下浴,浴是虚无洁净,正是无为之恒德十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无为达到十足深度,就复归于朴。也就是去掉装饰美化,复归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