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 >

第7章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第7章

小说: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杰元老人回忆说:〃我是1983年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的第一任站长,'6·20'事件发生时,我在聚集人数最多的沙湾边防检查站现场指挥群众疏散。哎呀,整个沙湾边检站的外围,那个山上、路上、村庄……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人。整个现场水泄不通的,到处都是人,大人、小孩,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也有,都有。〃
    
      
          
  在回答记者这些偷渡者是怎么过来的提问时,林杰元肯定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些是有人组织。那一天是什么车辆都有,大巴也有,中巴也有,包括一些小四轮、三轮,有一辆小四轮,我亲自发现的,里面载了二十几个人,密密麻麻的。〃
  当时任第七支队三大队副队长的宋广南,负责从小梧桐山到横排岭一带的疏散工作。他说:〃当时我们20号的情况,那就是整个二线外这些山头,全部的草、树,全部踩平了,整个山头都是平的,都被踩平了。这一段就有五万人,整个〃6·20事件〃,拥向到深圳这边来的大概有40万人。有些地方整个村,甚至整个乡,由村长、乡长、大队的有组织地去了,我当时记得最清楚的是惠州到深圳正常坐中巴的车票是三块钱不到,当时卖到什么程度了?就是〃6·20事件〃,从惠州到深圳是五百块钱一张的票,不到三块钱的车票涨到五百块钱一张的车票。为什么呢?大家都以为到了我们深圳,爬过二线就是香港了。有些人就是这样认为,有些甚至把公牛宰掉、卖掉,把房子卖掉,这样的情况都有;在干活的,有些锄头一丢,有些就是不干活,马上就跑到深圳这边来;我们当时看到的有些甚至是打赤脚。〃
  林杰元说:〃这些人来了以后,我们就采取措施,一是做好宣传工作;第二个我们立即就封闭检查现场,特别通往特区的一些通道,采取封闭;再一个,我们及时向政府报告,得到政府的大力的支持,调整了几十辆的大巴,把这些滞留在沙湾现场外的旅客遣送到内地去。〃
  1988
  〃蛇口风波〃
  1988年1月13日,深圳蛇口举行了一场〃青年教育专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会上,70位蛇口青年与3位著名青年工作者北京师范学院德育教授李燕杰、某部调研员曲啸、中央歌舞团前舞蹈演员彭清一展开了激辩。
  争论的焦点:
  一是关于〃淘金者〃的争论。有一位专家说,有个别〃淘金者〃不是为特区的发展来创业,不是为了创业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而是看上了这样一个经济非常活跃、利也很厚的地方,为了个人利益,图这里生活好、工资收入高而来。特区不欢迎这样的淘金者。而蛇口青年认为,〃淘金者〃赚钱,没有触犯法律,无所谓过错,〃淘金者〃来蛇口的直接动机是赚钱,但客观上也为蛇口建设出了力,〃淘金者〃并没有什么不好。
  二是对个体户办公益事业的看法问题。〃青年教育专家〃认为〃有许多个体户把收入的很大部分献给了国家,办了公益事业〃,这种精神与做法应大力提倡。而蛇口青年则认为在〃左〃的阴影徘徊下的嬗变不应赞扬,在目前情况下,一些个体户这种举动并非出自自愿,而是对〃左〃的思想心有余悸的表示,个体户在赚钱的同时,已经为国家作了贡献。个体户只有理直气壮地将劳动所得揣入腰包,才能使更多的人相信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天,一份题为《〃蛇口座谈会〃始末》的材料火急从深圳密送中央领导。这份材料给整个座谈会下了从头至尾充满〃明显的错误言论〃、已经走上〃邪路〃的定语。并按照名片把一位与之激辩的青年的名字报给了上面。
  对曲啸把蛇口青年当作反面材料批判,并动辄向中央〃写黑材料告状〃,蛇口人怒不可遏。12天后,《蛇口通讯报》以《蛇口:陈腐说教与现代意识的一次激烈交锋》一文愤然反击。这篇通讯以尖锐的态势把〃蛇口风波〃提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对于这场风波,作为事发地的最高领导人,袁庚表态:〃一、曲啸、李燕杰同志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存在,也应该允许其他的观点存在。我们坚持不论是谁,不论什么流派、什么观点,只要不反党、不搞人身攻击,都可以让他们在这里交流探讨。但有一点要讲清楚,我们不欢迎教师爷式的空洞说教,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这种作风连我这个老头都不能容忍,青年人是不会欢迎的。二、我非常赞赏这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人民日报》意识到这场〃风波〃显示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有着重大的深入探讨价值,迅即派人采访各当事人,并以罕见的篇幅和力度推出记者调查《〃蛇口风波〃答问录》及39封读者来信。
  这场历时月余的大讨论如一声思想惊雷震撼了神州大地。个别史家甚至把它赞誉为〃第二次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蛇口五四运动〃。
  与时同时,全国各报刊也纷纷发表或转载有关〃蛇口风波〃的文章,其声势之大,使得专家们认为如果中国要有一部思想政治工作史的话,〃蛇口风波〃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青年导师〃要向《人民日报》要什么
  《〃蛇口风波〃答问录》发表后,8月11日下午4点30分,《人民日报》评论部的一位编辑打电话给李燕杰同志,征求他对此文的意见。下面是电话对话的内容:
  编辑:老李,《〃蛇口风波〃答问录》发表之后您有什么想法和意见?
  李燕杰:这篇报道该写进去的没写,不该写的很多都写进去了。比如文章写到了我的女儿,现在她饭也不想吃。白天黑夜给我们家打电话的接连不断,干扰很大。有的同志说这是共产党又开始批评新的〃三家村〃了。政法界也有人要为我打官司,《人民日报》太不负责任,把我们摆进去批判。
    
      
          
  编辑:批判新〃三家村〃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这是〃文化大革命〃那一套读报观念。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报社发表这篇文章的基点,是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改造。
  李燕杰:这篇文章影响的确不好。我要求《人民日报》检查,检查三条:1。(记者)到我们这儿开座谈会的时候的说法和发出来的文章不一样。湖北一位同志打电话来说,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寒心了。2。蛇口方面有人并没有出席座谈会,怎么也发表意见?比如袁庚,他的讲话就很坏,这一段讲话说明袁庚是个不择手段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人。3。要检查为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一位同志打电话给我说:这几年就你们几位热心思想政治工作,《人民日报》还发这样的文章来打击,真不像话。
  编辑:思想工作并非只是几个人在做,我们报前几天还发表了我报记者采写的天津塑料厂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我们报社也在积极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李燕杰:我们希望《人民日报》领导人屈尊接见我们几个人一次,大家谈谈,澄清事实。《人民日报》并没有了解我在蛇口到底讲了些什么,这是对我们不负责任。报纸报道的虽然是事实,可也不能把我在吃饭时(按:接待曾宪斌采访时曾与曾共进餐)讲的话登出去。群众对你们报纸登这样的文章有意见。
  编辑:要求和报社领导见面的事一定转达。曾宪斌跑了几个地方对此进行采访,这就是调查研究。我们登的文章并不是蛇口座谈会的发言记录,而是会后各人对此的看法。群众对这篇文章的反映我们也收到了,跟你说的不一样。
  李燕杰:《人民日报》这样点我的名就是不对,这是拿我当靶子批判。
  编辑:这不是点你的名,这是大家各抒己见。要说是点名,那么13个发言的人都点了名。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造需要集思广益,共同研讨。没有拿谁做靶子。我报还打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欢迎你、曲啸、彭清一同志写文章陈述观点。
  李燕杰:我要求《人民日报》重新座谈、调查。不行的话请中共中央有关方面和中纪委来参加好了。
  就在这同一天,郭海燕还以个人名义打印了一份致《人民日报》领导人的公开信。
  这封信对《人民日报》发表《〃蛇口风波〃答问录》一文提出〃强烈抗议〃,要求《人民日报》评论部及曾宪斌〃向李、曲等同志公开道歉,以挽回影响〃。
  8月27日,李燕杰等同志又以〃北京师院青年教育研究所〃的名义,写了一份题为《关于〃蛇口风波〃报道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综述》的材料,报送中央领导机关并扩散到社会上。
  这份6000多字的材料分为两大部分:〃一、对《人民日报》的做法普遍表示不理解。〃〃二、对蛇口某些人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材料最后说:〃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同志认为,对'蛇口风波'有不正确看法的同志,包括新闻界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因为未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蛇口风波'的真相。对这些同志,他们完全予以谅解。但,确有少数人在有意歪曲事实,制造混乱,对这种人必须予以揭露。〃
  9月7日,《人民日报》派人到北京师范学院看望李燕杰三人。
  9月12日,《人民日报》在《关于〃蛇口风波〃的议论》专栏中发表了李燕杰、曲啸、彭清一三人的文章《我们到底讲了些什么》,说是要〃把事实向广大读者做进一步的说明〃。
  9月14日,《人民日报》在最后一期的议论专栏里编发了来自《人民日报》内部的两种意见,并加了题为《没有结束的结束语》的编者按。
  但〃青年导师〃对《人民日报》的平衡做法似乎还是极不满意。
  袁庚为什么受到最猛烈的攻击
  各报刊纷纷为袁庚〃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这句名言叫好。
  9月7日,吴希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袁庚的〃保护〃说》后,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为袁庚叫一声好》。她在指出袁庚的可贵之处后反诘道:〃'上了材料'并'报了上去',如果是正常的下情上达,何以'要加以保护'?〃
  一位名叫乐钢的中国留学生从美国来信为袁庚〃保卫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神圣权利〃感到鼓舞,认为他的两点意见,应视为《答问录》以至整个〃风波〃的主题。〃风波〃争论的核心则是姓〃社〃还是姓〃资〃,彭清一以此为轴心,将美国西部与蛇口对立,这种〃两分法〃,从理论上讲,脱离当代中国以至世界的实际,仍是〃社会主义的草〃与〃资本主义的苗〃的旧曲新唱。
  著名作家陈国凯则说,袁庚此话,可以立碑!
  但这句话也让袁庚遭遇到了最为猛烈的攻击,一份落款〃北京师院青年教育研究所〃的名为《关于〃蛇口风波〃报道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综述》指责他:
  袁庚的言论和做法实在令人吃惊……会把蛇口青年引向何方;
  这位老干部太开放了;
  他学习外国走得太远了;
  他是对青年哗众取宠;
  袁庚的表态与〃文革〃中表态支持造反派的角色如出一辙。
  李燕杰则因此质疑袁庚的人品:〃袁庚是个不择手段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