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的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京都府立图书馆、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美术陈列馆等机构。
奈良
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游览城市、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奈良县首府——奈良,
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座落在奈良县北端,同京都、大阪略成等腰三角形方位,四面环山,
市区建筑保持古香古色风采,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城市。
奈良城市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从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考证,早在远古
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一带。公元708年,元明天皇认为奈良四面环山、城外峰峦叠翠、
草原广阔、山青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便颁发诏书,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大兴土木,
营建新城,并定名为平城京。710年,城市建筑尚未全部竣工,元明天皇便下令将国都
从藤原京(位于奈良东南)迁至平城京。当时城市拥有多座寺院,佛事活动频繁。从此
可见,奈良作为国都和佛教圣地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年至789
年),平城京曾先后作为7代天皇的国都,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创造了日本
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自桓武天皇于784年将国都迁往山城长冈,后于794年又迁
往平安京后,奈良因失去国都地位日渐衰落。江户时代,奈良成为慕府的直辖领地,改
称为南都。1898年设立奈良市,修筑了奈良至京都的铁路,市区建造了奈良公园,城市
建设逐渐得到发展。今天的奈良市,已成为一座古代遗风与现代城市巧妙结合为一体的
城市,显得古雅、和谐和自然,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享有“东方罗马城”的盛誉,
每年接待游客多达1000万人次以上。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
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奈良的重要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
寺、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
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平城京遗址是仿中国唐朝的长安城建筑的,其比例
为缩小的1/4,呈正方形,皇宫座落在北部,由太极殿、朝集殿和明堂构成。遗址位于
城市西郊,已出土2万多件陶器以及2.5万片木简等文物,成为研究日本古代社会历史
进程的珍贵史料。城市东面的奈良公园,密布参天的古杉老松,园内驯养着近千头鹿,
环境幽静,风光迷人。座落在奈良公园内的东大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建于
743年至760年,富于中国瑰丽精细、变化多端的建筑风格,寺内有铸造于公元8世纪中
叶的金铜佛像,高16米多,重约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铜佛像,代表了天平时代文化
的精华,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法隆寺是日本最古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内本尊救世观音等是日本“国宝”,寺内
还珍藏有祈祷世界安宁的经典“陀罗尼经”,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品。城市西
郊的康招提寺,建于759年,是中国唐朝鉴真大师创建的,这座古老佛寺充分体现了中
国盛唐时期建筑和造型艺术的高超水平,由金堂、开山堂、讲堂、礼堂、宝藏、经藏等
众多殿宇和庭院组成,极盛时期有僧徒3000余人。开山堂里鉴真大师的干漆圆寂姿态坐
像,面显微笑,双目紧闭,面向西方,被列为日本的“国宝”。座落在东大寺西面的兴
福寺,寺内供奉着许多天平时代的佛像,拥有五重塔、三重塔等著名古老建筑。城市北
面的佐纪丘陵地带有5000多座大小皇陵。另外,城市东面的春日神社和手向山八幡神宫
是每年3月举行春日祀(日本三人祭祀之一)的中心,届时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今天的奈良主要市区位于平城京遗址以东,街道为“条坊”状展开,中心地带是奈
良县府机构所在地。城市商业十分发达,传统产品有陶器、漆器、茶道用具、笔墨、一
刀雕、团扇、折扇、漂白布、蚊帐等,并拥有纺织、电机、金属制品等工业。
奈良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城市,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早在574
年至622年的圣德太子时代,就曾多次派使者来中国。中国鉴真大师曾6次东渡,最后在
奈良弘扬佛教,传播中国文化,并圆寂于唐招提寺。
河内
越南首都、历史名城河内,位于国境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座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
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
分重要,拥有北方最大的河港,有好几条铁路在这里相联结,是北方公路的总枢纽,郊
区有白梅机场和嘉林机场,水、陆、空交通便利。城市地处亚热带,因临近海洋,气候
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河内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从公元11世纪起就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历史文物丰富,名胜古迹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称。河内始建于公元
621年,当时名叫“紫城”,后又改称“罗城”、“大罗”。11世纪初,越南历史上的
李朝李公蕴太祖认为大罗位居“天下之中”,物产丰富,人丁兴旺,是实施大越国统治
的理想之地,便于1010年将国都由宁平省花炉迁到大罗。据传说,当李太祖率众迁都时,
大罗地面飞腾起一条金色的巨龙,太祖认为这是一块吉祥的地方,便将大罗改称为“升
龙”。后来陈、后黎等许多朝代都曾把这里作为京城,城市名称多次更改,先后称为龙
渊、龙编、中京、京都、东郡、东京、中都、上京、北城等。1831年,阮朝的明命王在
这里定都,见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称为“河内”,一直沿用到今天。
河内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两部分。内城又分紫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
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居住的地方称紫城;环绕紫城的是皇城,是朝臣、官吏的办
事机构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区是京城。昔日,皇城内御苑园林,景色
秀丽,紫城内楼台殿阁,金碧辉煌,京城内宝塔高耸,寺庙林立。后来因改朝换代,兵
荒马乱,战事频发,近千年的李、陈、黎、阮朝的古建筑屡遭破坏,宫殿已荡然无存,
城垣也只保存下来不足200米的正北门以及官掌门。今天的河内市,许多街道依然沿用
旧时的名称,如皮行、铜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
日专业性的传统,如皮行街专售皮货,铜行街专售铜器。
河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还剑湖、西湖、文庙、独柱寺、龟塔、二征庙、玉山
祠、巴亭广场、螺城、竹帛湖、百草公园、灵光寺、昭禅寺、栋多岗、莲派寺、象伏寺、
金鼓祠、风塔、医庙等。还剑湖位于市区东南部,形状略呈椭圆形,湖区林木青翠,湖
水清澈似镜,湖光树影,交相映衬,环境幽静,风光秀丽,是河内第一风景区。湖心有
座玉山岛,岛上矗立着一座建于18世纪的玉山寺,寺院与湖岸有拱桥相连。龟塔和独柱
寺同玉山寺遥遥相望。距离还剑湖东面不远的巴亭广场,是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发表
《独立宣言》,宣告共和国诞生的地方,广场占地3公顷,1969年9月2日胡志明逝世后,
他的陵墓也修筑在广场上,遗体供人们瞻仰。
位于雄王路以西的百草公园,面积约13公顷,内有100多种树木和许多珍禽异兽,
也是游人爱光顾的地方。座落在市区东北18公里处的古螺城遗址,是一座螺旋形的土城,
占地5平方公里,城墙分内外9层,现存的有3层,高2米多,宽15米。螺城建于公元300
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城内仍保留有建城时的安阳王朝的庙宇。河内市区湖泊
众多,大大小小,波光闪闪,是游憩佳地,将城市打扮得明净而雅洁。
今日的河内市,城市面积也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扩展到1000余平方公里,人口
由当时的40余万增加到约310万,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内市区几条宽广笔
直的大街,以还剑湖为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延伸,街道两旁生长着四季长青的高大树
木。市区繁华热闹的街道有桃街、糖街、同春市场等。河内建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拥有
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工业部门,其中机器制造成为全国中心,如河内机器
制造厂能生产各种精密程度很高的工作母机和新式农业机械供应全国,使河内已由消费
城市变成了生产城市。
蒲甘
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蒲甘,位于国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
底河中游左岸,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
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蒲甘最初是伊洛瓦底河畔的一片田野乡村之地,聚居着20个村落的村民。公元108
年,在这里建立一个古老王国,称为“阿利摩陀那补罗”(蒲甘的古称)。公元847年,
在这里筑起一座城镇,拥有12座宏伟的城门,并有护城河环绕。公元11世纪初叶,缅甸
历史上的阿奴律陀国王率兵征战,吞并了包括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在蒲甘建
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于1044年定都蒲甘,
这就是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
阿奴律陀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加之在地统兵征服直通王国时,获取30多部宝贵的
《三藏经》,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艺精湛的各类工匠,便在蒲甘大兴土木,
营建大量佛塔、佛寺。据说在前后200多年间建造1.3万多座佛塔,也有的说在蒲甘方
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建了444万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总之,佛
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一片片,一
簇簇,举目便是,密如蛛网。有的高耸于闹市区,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岭坡上,有的
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
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技
艺高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
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
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近千年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
摧毁以及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倾塌,有的毁
坏,到1973年普查统计,结果尚存2217座。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
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蒲甘为数众多的佛塔,为人们研究探索缅甸古老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些佛
塔建筑,无论是造型、结构方面,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蒲甘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