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武第一次听说黄埔还有这种精神,于是菜过三巡,桂永清和俞济时都暴露出了邪恶的本来面目,那就是张长官,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榴弹炮多给几门吧重炮旅的炮火支援一定要想着你老哥哥啊我们可是在前面拼了老命了,老弟你得照看着点啊都是咱们黄埔的骨血啊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零二章 战略意图(一)
第二百零二章 战略意图(一)
桂永清的这顿饭请得堪称民国历史上最划算的一顿饭,张学武在南京仓库里面还有十二辆德制三型战车,也都被教导总队与第七十四军平分了,而且还从张学武手中讹走了一共四十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仿德式榴弹炮,以及三十门七十五毫米仿克虏伯山野炮。
张学武之前在南京储存了大量的炮弹和地雷等物资,现在看来这些物资将要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且张学武不想同历史上一样,使用过多的兵力固守南京外围,与日军反复争夺拼消耗。
张学武的战略意图是放弃外线,在栖霞山构筑大规模工事体系,在中山陵、紫金山构筑大规模工事体系,沿着秦淮河进行固守,炸断所有桥梁,并将中航的五十多艘船只全部控制在下游,二个重炮旅全部置于北岸胡宗南所部,胡宗南对于张学武能够将二个重炮旅交给他,也可谓感恩戴德
胡宗南是蒋介石正派的嫡系,与汤恩伯一般,但是胡宗南并不如汤恩伯那般会做人,张学武给予其的信任让胡宗南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张学武手中还握有尚方宝剑,所以胡宗南无论从任何角度讲,都必须给张学武守住这两个重炮旅,如果丢了这两个旅,胡宗南也知道,恐怕蒋委员长也饶不了他。
张学武此举可谓是模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在运河一侧安置重炮部队,让德军始终置于苏军的炮火打击之下。
张学武的战略安排是以南京城垣为最终防线,利用制高点的紫金山和雨花台等地,配合空军部队,只要日军掌握不了绝对的制空权,自己安置紫金山和雨花台上的教导总队和第七十四军的炮兵会让日军知道什么才叫炮击。
张学武在南京囤积了三十万发七十五毫米炮弹,二十二万发一百零五毫米炮弹,十五万发一百五十毫米高爆榴弹,可以说这些炮弹足可以将日本人炸回姥姥家了。
但是,张学武最关心的是紫金山、中山陵、栖霞山等处的工事守备,后世的解放军堪称土木工事的精华结晶所在,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土木工事能够抵御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直接命中,可称得上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
所以张学武把南京一切能够利用上的东西全部利用上了,南京水泥厂和制钢厂的分别三万吨水泥与二千吨钢筋全部被利用上了,日军每拖延一天进攻南京,南京的永备工事就准备得充分一些。
张学武在经过南京撤退的散兵和小建制部队中至少截留了五万余人,这些人被送往江北进行整训,发放头盔和新军装以及武器,他们中的三万多名老兵全部补充进了守备南京的各师之中,此刻张学武手握二十二万大军,比起历史上的十五万余人,足足多了七万人,而且历史上退守南京的德械部队早就没了德械补充,一名士兵不过二十发子弹的补充,新兵大多发大刀或者二枚手榴弹,而现今各师的实力火力可谓有了空前的提高,不但有了江北的重炮和预备队支援,更有各师直属炮兵的炮火支援。
大约二十万枚进口和包头生产的简易地雷被二个团的工兵埋得漫山遍野,甚至连布雷图都没有,战后这都是极大的麻烦,不过张学武相信在南京外围的日军即便扫雷恐怕也得用上二周的时间,这些地雷就是为张学武赢得最后时间所埋设的。
栖霞山侧翼的乌龙山要塞是当年明朝万历年就开始兴建的一处屯兵之地,后经满清、民国大肆修建,尤其35年到36年间,作为吴福线的样板工事进行的大规模的修建和完善,永备工事配备永备壕沟的封闭式的堡垒群,当初蒋介石视察的就是这里,吴福线也是臆想之中按栖霞山与乌龙山等同将军山要塞修建,但是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官员们上下其手,将吴福线给他修在了地图上。
张学武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才彻底放弃争夺南京外线阵地,于是张学武开始安排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总撤退,镇江与江阴二座要塞共计拥有炮台二十七座,德制八十八毫米半自动高平两用炮十六门,德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二十二门,德制克虏伯二百四十毫米口径要塞炮八门,以及从老旧舰船上拆下的舰炮共计一百五十二门之多。
这些大口径的克虏伯要塞炮可谓都是爷爷辈的宝贝了,很多大炮连具体的型号张学武都叫不出来,这批1919年底,北洋政府从英法手中购买到的德国一战旧炮,其威力还是相当的给人以震撼。
张学武一面安排南京城内的民众强制疏散,一面携全体师以上军官赶赴燕子矶,这里驻扎着国民政府的一个重炮团,历史上国民政府只装备了一个重炮团,就是著名的炮十团,上校团长彭孟缉,字明熙,乃是湖北武昌人,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同年毕业进入日本野战炮兵学校进修。
不过由于张学武的影响下,国民政府此刻已经编制了三个重炮团,炮兵第十一团、炮兵第十二团,不过这两个团已经移防武汉,蒋介石把装备最好拥有三十六门德制三十二倍口径和三十倍口径的一百五十百米重型榴弹炮的炮十团留在了南京。
而张学武也将其布置在了燕子矶,一是与北岸的两个重炮旅呼应封锁长江,防止守军腹背受敌,第二是可以向乌龙山要塞、栖霞山要塞整个战场提供火力支援,从镇江与江阴撤下来的十六门德制八十八毫米高平两用炮也被部署在了燕子矶,彭孟缉被张学武任命为燕子矶守备司令,陆军方面以第四十一师燕子矶守备,构筑工事。
张学武在前往燕子矶的途中召开了一次非常正式的部署现场办公会议,拟定以第四十八师守备乌龙山要塞,以第一五九师巫剑雄所部二旅,一部守备八卦洲、一部守备江心洲,以教导总队桂永清所部第一零三师守备栖霞山要塞,第一六零师叶肇所部为策应,以第七十四军俞济时所部第五十一师、第五十七师所部守备顾家营、杨家庄、大石山、刘庄一线,依托秦淮河分支地理优势构筑工事,以第五十八师所部在光华门构筑二线阵地。
以第一五四师、第一五六师所部固守河湾、大塘、红村、金胜村等秦淮河沿线,爆破全部桥梁,据河死守,第八十七师所部位于菊花台构筑工事,第八十八师所部位于雨花台构筑工事,第三十六师进驻中山陵、紫金山沿线驻防。
暂编机械化第一师驻守卫兴村火车站沿线,教导总队第一一二师,宪兵第一、第二、第三团,整编过后的暂编独一、独二、独三、独四、独五旅为总预备队。
张学武的排兵布阵让众人全部心服口服,最难守住的缺口由热河军团的嫡系顶住了,大家还有什么话好说?再说张学武给大家补充了兵员和武器装备,用叶肇的话来说,谁他娘的拿人家还不说人家好,就是欠抽找骂。
张学武将历史上被唐生智全部毁坏凿沉的渡船全部集中在了浦口码头一带进行隐蔽,并将战斗机大队仅存的四十九架BF…109F与空军第六、第七驱逐机大队的五十二架霍克都安置在江北的顶山野战机场,放弃外围阵地利用支撑地配合机动部队不断实施反突击的战术,张学武在承德可谓是得心应手,不过承德的城区比较小,而南京城垣纵深比较大而已,相对张学武来说他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紫金山、雨花台、乌龙山、秦淮河沿线构筑的阵地,张学武发动了二十万南京的青壮劳力突击构筑,先撤退老人、妇女、儿童,有计划的分批实施撤离,撤离途中由胡宗南部负责组织并提供必要的饮食和治安护卫,对于路过南京凡是着装不整,军纪散漫的流兵散勇张学武下达死命令,全部拦截收编,置于夫子庙进行换装整编集训,如有违抗者就地正法。
当上百名兵痞被集中处决之后,路过南京的淞沪作战部队各部的军纪顿时大为好转,有的部队甚至集中洗脸,再破的军服也要穿戴整齐,缺钮扣的用线系死,不管是不是一个部队的,必须排着整齐的队伍撤退,因为进入南京区域之内,就只能看见机翼上涂着青天白日徽的中国空军战机了,日军向南京的所谓绝对空中防御圈发动过几次挑战,无一例外的被打得漫天冒烟到处乱窜,当日本人意识到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的行为无益于是给中国守军提升士气,于是日军也停止了向南京的空袭。
杀人不眨眼成了张学武给国军各部的一个最典型的印象,无论你是谁,张学武规定的东西就是规定的界限,过界了就杀你没商量,想不开就下辈子投胎学聪明一点。
历史上乱兵溃散纵兵抢掠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这样的部队退下去重新整训的时间需要的也少,对士气的伤害同样也低。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零三章 战略意图(二)
第二百零三章 战略意图(二)
张学武放弃南京外围阵地改为大面积布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需要集中兵力扼守南京乌龙山、紫金山、秦淮河、雨花台、将军山等要塞,做要点支撑,这样他的暂编第一机械化师的装甲部队才会有机会不断实施要点之间的短促反突击,另外在南京城内的每个师都有规模不同的炮群,而且另外有燕子矶炮台与重炮第十团、紫金山炮群、雨花台炮群以及江北二个重炮旅的火力封锁与支援。
由于有了足够的人力,张学武利用大量的人力配合守备部队在城中大肆拆除破坏,只要是他张学武需要用的,不管是哪里的还是什么文物古迹,都给老子拆来,将秦淮河沿线的河堤进行加高和加宽,修建反斜面的火力点,配合宽六公尺、深六、七公尺的反坦克壕沟,这些被挖出的土石方配合大量的青砖和石板,以及木料全部修筑V字战壕与封闭式双封闭式战壕。
由于南京地下水位极高,所以挖掘二公尺以后就开始渗水,所以反坦克壕沟内不仅仅有渗出的水,更有大量的淤泥,关键是日军在河堤对岸根本看不见这条反坦克壕沟,只有他们攻上了对岸的河堤才会发现,而且秦淮河上的所有桥梁全部被有计划的炸毁,对于日本可能架设浮桥的位置,都有炮群进行密位火力标注。
张学武固守南京的战略其实完全来源于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是有了伏尔加河,所以苏军才能源源不断的将物资和兵员输送进去,而且苏军在伏尔加河对岸的炮群也是力挽狂澜的重中之重,不过相对斯大林格勒来说,南京保卫战没有太多可供相比的东西,只能说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阻挡倭寇,以血肉长城争取时间至少自己需要坚持二个月的时间,届时在后方组编好的国军主力从 进行包抄,进攻南京的日军自然不战而退。
而且张学武不认为日本人能在南京城下坚持二个月之久,日本方面此次动员的部队陆军超过了六十个师团,为此日本帝国全民都在节衣缩食,如果没有从朝鲜、台湾、东北掠夺的物资作为保障的话,恐怕日本裕仁天皇的皇妃都得外出进行交援了。
日本人如同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