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 作者:黄蓓佳-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人啊! ”她对我诉说,“又没有书,办什么阅览室? ”
她还说:“连一本地图册都没有。青阳城里就没有人关心世界吗? ”
她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她不是为自己借书的,她想替陈清风分担求书的烦恼。“书太少了,找一本好书很难。”不,不是这样的,艾早要证明给他看,好书有,喜欢读书的人也有。艾早不希望陈清风在这个问题上失望。
艾早瞪大了眼睛,目光炯炯地在她的周围寻求书籍。她排除了小说,也排除了诗歌,戏剧,故事集,只寻找跟地理有关的文字。她借口求教作文闯进语文老师的家里。老师是五十年代的下放右派,以家中藏书丰富闻名,文革中学生们拼死帮他转移了几大箱的书籍,那些可怜的“人类精神财富”才得以劫后余生。艾早一边请教着“作文的主题思想怎样才能拎出来? ”
一边用眼角贼一样地四下偷窥。最后她摸清了老师家中只有古典名著,没有地理读本。之后她把重点放在废旧品商店。陈清风的那套合订本《世界地理杂志》是从废品店淘来的,艾早认为她也可以同样侥幸地淘到宝物。她一连好多天捂着口罩去翻那些店里的垃圾,回家之后双眼通红,是被灰尘迷的。她很奇怪去废品店的人怎么只卖报纸:“书呢? 难道没有人再去卖书? ”
的确没有人再去卖书了。文革已经结束,出卖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十年浩劫之后所剩无几的书籍都成了宝贝。而新版的图书,那些经过有关部门审慎核准才得以重见天日的政治、历史、文学、经济和法律的圣典,它们还要再过两年才能摆上新华书店的木制柜台。
艾早最后还是从书痴艾好的手中抢到了一本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 贝里历险记》。她把书的故事复述给我听:哈克不堪酒鬼父亲的虐待,结识了从种植园逃出来的黑奴吉姆,两个人一块儿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一路经历了许许多多惊奇和怪诞的事情,也领略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壮美险峻的自然风光。艾早说:“了不起的故事! 陈清风会喜欢的。可以当地理杂志读。艾晚你想想,乘木筏游历美国啊! ”
艾早说完这句话后,我马上想到一个可能:陈清风是中文系的大学生,他也许早就读过了这本书。
“那也没有关系。”艾早不在乎地说:“他还可以再读一遍。好书还怕多读吗?”
她这么说,我就无话可答了。于是我陪着她去广播站,给陈清风送书。
艾早一路上都显得兴奋,不停地把书从帆布书包里掏出来看看,放回去,再掏出来看看,再放回去。这书看样子曾被无数的人读过,封面剩下一半,末尾少了两页,书页还起皱,变薄变脆,感觉稍不留神就会让手指在书上捅出个窟窿。我很担心艾早兴奋过度,翻来倒去把书弄坏了。要真是弄坏的话,可怜的艾好就没法对他的同学交代。以前艾好弄丢过人家一本《历代名画录》,结果赔出了他自己的一套《水浒传》。艾好心疼得几天都没有说话。
我们在闸桥上碰到了张根本。他穿着一身便装,开了一辆军绿色的警用摩托,大热天气,手上却套了一双浆得很挺括的薄纱手套,显得那么讲究,神气。他停下车,身子从车座上探过来,下巴点一点艾早手里缺头少尾的书:“天天盯我帮你弄借书证,就借了这么一本小破书? ”
艾早不答话,下意识地把书藏到了身后。
跟张根本的摩托车、跟这双洁白的薄纱手套共处在一个空间里,艾早手里的《哈克·贝里历险记》忽然变得可怜巴巴,有几分狼狈。
“大学要考试招生了,邓小平都有指示了。”张根本居高临下地,“你们两个有空多看看正经书,过两年考大学,别在外面架着膀子晃来晃去。还有,交朋友要慎重,女孩子家……”
他知道我们跟陈清风的交往了吗? 还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泛泛而谈? 艾早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她想说的是:你自己又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我心里也这么想了,可是我不敢公然表示这种不满和不屑。
张根本从我们脸上没有看到他所期待的反应,只好叹口气,从车斗里摸出一包什么东西,扔到我怀里。“早点回家,免得你妈妈哆嗦。”说完他油门一踩,摩托车喷出一股热浪,绝尘而去。他手上的白手套在极速奔驰中拉出一一条白线,像空气划过去的闪光。
我低头,发现怀里接住的是一袋话梅。一定是哪个相好的女孩子塞给他,他做个顺水人情扔给了我们。我打开,往艾早嘴巴里塞了一颗,自己也含了一颗。话梅又酸又咸,一时间教们满嘴口水,牙床僵涩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艾早忽然碰碰我的肩,问我一句:“艾晚,你说他在外面会不会有个儿子跟别的女人牛出来的? ”
我吃惊地瞪眼看她。这个问题太刺激了,简直是匪夷所思,真亏她想得出来。
可是再一转念,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于是就猜,如果有儿子,那孩子会是什么模样? 也像张根本这么神气活现、招摇撞骗吗? 艾早还学张根本骑摩托的样子,胳膊张开,肩膀耸起来,头伸到前面,嘴里“嘟嘟嘟”地哼着,往桥下冲了几步。
然后我们肩膀搭着肩膀,拉扯在一起,疯笑。李艳华说得一点不错,我只要跟艾早凑在一块儿,就不是文静的张小晚了,是成了艾早的翻版,跟她一样疯疯癫癫的女孩。
广播站的门卫老头儿拦着我们不让进去,说陈清风下乡采访去了,宿舍里没人。
“你让我们进去看看! ”艾早把那本《哈里·贝克历险记》抱在胸前,苦苦哀求。
老头儿从花镜下面瞪着我们:“没人还看什么? ”
艾早决心蛮扯到底:“没人为什么不能看? ”
老头儿笑起来,拿两个小姑娘没办法:“进去吧进去吧。不摸摸门锁你们不死心噢。”
我们双双扑进院子,直奔回廊。老头儿远远地透过窗玻璃监视着两个非法入侵者。
陈清风的窗台上有薄薄的一层灰。挂灯泡的廊柱已经空了,电线被重新牵回房间,隔着窗户玻璃,好像看见灯头挂在蚊帐的钩子上。
艾早莫名其妙地生出忧虑,担心陈清风晚上开灯看书会引燃蚊帐。我说不会,陈清风又不是小孩子,这点常识他不会不懂。我们接着开始争论,陈清风床底下的箱子里大概藏了多少书? 我说有一百本。艾早坚持说有一千本。我认为不可能,我们学校那么大的图书馆,总共才有不到三千册的书,还包括教材和教辅。于是我们就说定,等陈清风回来了问问他,谁输了谁给对方买一副扎辫子的玻璃绳。
第二天艾早一个人又去过一次,陈清风仍然没有回来。第三天,第四天,艾早上下午放学都会绕过去看看。她好像来了劲儿,非得把那本《哈克·贝里历险记》递到陈清风的_ 手里不可。到第五天,她垂头丧气地站在我面前。“我去过了。”她说。“他下乡刚回来。”
“书给他了吗? ”我问。
“给了。他说马克·吐温是大作家.可那本书是小孩子看的书。”
我憋不住地笑起来。艾早怒气冲冲地看着我:“可笑吗? 这可笑吗? ”可是过了没多会儿,她也跟着我一起笑。我们都觉得这事挺荒诞。
最后艾早通知我:“陈清风后天还要下乡。
他同意带我们一块儿去。后天是星期日,你负责把张根本的自行车借出来。”
起先是陈清风自己骑一部车,我和艾早合骑一部车。我的车技比艾早好一点,所以她坐在我后面,我带着她。出城拐到乡村公路上,就不行了,石子路面被各种拖拉机、独轮车、载货的小卡车压出一道一道坑坑洼洼的车辙,碾压厉害的地方,路面简直就像被人扒开,五脏六腑都翻弄出来了一样,糟糕透顶,我的双手在这样的路面上把不稳龙头,车轮一个劲蹦蹦跳跳,根本不听我的指挥。艾早就下车,坐到了陈清风的车后。
陈清风的车技好,带上艾早丝毫不显得吃力。那些车辙、洼坑、凸成馒头状的路面,他总能扭转龙头,轻快地让过去,流畅得像是跳舞。
他说是因为经常下乡、走惯了这种乡村公路的缘故。他在县广播站当通讯员,日常工作就是往下面跑,到四乡八镇采访,碰上一些有意思的事,赶回来写成文字稿,让播音员播报出来。
有些稿子也会往地区和省里寄,会在省报发表。我问他,什么是“有意思的事”?他笑笑,好像不太愿意回答似的:“就是你们在报上常看到的那些事吧。”
初秋的田野是一种沉甸甸的绿,庄稼刚从漫长夏季的干旱和暴晒中缓过气儿来,又知道不久之后将是生命的结束,枝枝蔓蔓就拼命吸吮着地里的养分生长,放眼望去一片蓬勃,一片撒着欢儿的兴旺。那一年农村还没有分田到户,社员们必须踩着钟点出工,成群结队地聚在同一块地里忙碌,我们经过那些人头攒动的地块时,会有很多人直起腰来朝我们张望,皱纹密布的面容上没有什么表情,眼神一片空洞和茫然。那时候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年之后,安徽凤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十八户农民秘密签订的一个分田到户的契约,会从此改变他们自身连同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命运。
艾早规规矩矩坐在陈清风身后,不用操心看路也不必费力气蹬车,久了她就无聊,提醒陈清风说,他应该讲点儿什么。陈清风讲了一个南极帝企鹅的故事。帝企鹅繁衍后代的程序跟人类迥异,跟它们的很多同类生物也有不同,是由母企鹅下蛋,公企鹅孵卵。公企鹅像个任劳任怨的老妈妈一样,把蛋搁在自己的脚背上,用肚皮捂着。南极洲的严冬来临,狂风肆虐,太阳也冻成了蛋黄,它瑟缩着站在冰天雪地里,几乎是靠消耗自身脂肪来孕育一个小生命的成长。
“母企鹅不管了吗? ”
“冰层太厚了,母企鹅也打不到食,它自身难保。”
艾早沉默了一会儿:“是不是低等动物的很多行为比高等动物伟大? 它们一点儿都没有私心杂念? ”
陈清风嗬嗬地笑:“有可能吧。简单的反而是崇高的。”
艾早被这个故事勾出瘾来:“你再讲一个! ”
陈清风又讲了一个关于树叶的故事,他说这是美国作家辛格写的童话。深秋降临到一片森林,落叶像金黄和鲜红的酒液泼洒在地面,枝头上只剩两片分别叫欧里和楚珐的叶子,它们深信,是因为同胞姐妹的彼此相爱,才使它们一次次地逃过风雨和寒夜而留存下来。严冬渐渐来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们互相鼓励着活下去。“只要一片叶子维持不坠,就决不撒手。”它们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庄严地讨论着什么是爱什么是美。“在我们所有的力量中,爱是至高至美的,与宇宙同样伟大和永恒。”当欧里最终消失不见时,楚珐哀求大树把欧里还给它。大树沉默不答。于是楚珐毅然决然表示:“既然你已经把欧里从我身边夺走,那就把我也拿走吧。”这两片曾经在秋天的枝条上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树叶,终于获得了解脱的快感,体会到了躺在大地上与宇宙一体的幸福。
在它们从萌芽到坠落的漫长季节里发生的,不是死亡,而是拯救。
陈清风讲述这个故事是在一九七七年九月,隔了整整一年,写这个故事的作家辛格获得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