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1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穿古式长袍的皇帝,抚摸这一座千手千眼的青铜神像,开口道
“以纪念,我们与那个远东国家的交往……”
“很抱歉辜负了您的期望……”
包鲁斯低下白发苍苍的头颅道
“不对……”
里奥皇帝摆摆手,转过身来
“你已经尽力了……”
“罗马毕竟没有做好,同时与东西方大国作战的准备”
“但至少你还为罗马保住了安条克和北叙利亚么……”
“更何况你还为我带回来了一批富有东方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期待他们在西部战场的表现了……”
“现在你回来了我就更加安心了……”
“准备好就任首都区卫戍长官把……”
“四大卫戍军团和禁卫军的改组重建,也需要您的经验和威望……”
说道这里年轻的皇帝,再次看了一眼。
“善于学习和运用对手的优点与长处,是帝国长久屹立于东西方之间的根本保证……”
“承蒙错爱,不胜荣幸……”
包鲁斯赶忙躬身回答道
“此外,我还会将海军中的希腊火部队,独立出一部分来,归入你负责卫戍部队的序列”
“这将会是一只新军,专门训练小型化希腊火的投掷和投射战术……暂编为两个联队的”
“不过我希望,能够举荐一个人,作为我的助手和日常负责人……”
听到这里,包鲁斯想了想道
“是赛布罗斯家的小马略么……”
皇帝毫不意外的点名道,
“他既然有出使东方王朝的经验,又与赛里斯人的军队,有过足够的接触,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显然这位至尊,对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
“虽然在外加舞台上,失去一个宝贵的人才,但是帝国的军事序列中,说不定会多出一个贝利萨留……”
“此外,还有那些在巴勒斯坦地区……”
包鲁斯想了想,有提出另一个话题。
“让巴勒斯坦发生的事情,见鬼去吧……”
皇帝不暇思索,挥手道。
“……”
“我们需要那些赛里斯人的力量……”
“我需要他们从埃及和东非运来的粮食,喂饱我的军队和市民的肚子……”
“我需要他们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以满足我的人民各种需求,好让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心思去去参加街头的暴民政治”
“虽然我再次击败了偶像崇拜派,但是那些逃散的敌人,依旧潜伏在元老院,贵族和官僚,乃至普通人民之中……”
“所以我需要你来替我稳定后方……”
“我还需要他们船队和航线,为我们在西方的军队,运送足量的士兵和物资……”
“所以?……”
“让我们到宴会上,尽情赞颂罗马与塞里斯帝国的友谊把……”
注一
以弗所位于小亚细亚的一座小城,历史上在三世纪诞生过一次影响深远的宗教会议,当时的基督教五大主教区的神职人员,在君士坦丁大主教聂伯利斯的号召下,聚集在以弗所,就基督本身所具有的唯一神性和兼具人性二元论在内的,众多因为不同地区传教和福音书版本,所产生的分歧,进行辩论和定性。
结果这场宗教会议最终演变成,君士坦丁大主教与耶路撒冷大主教所代表的两大派系之间,相互表决开除对方教籍,宣布对方为异端的闹剧,最后是一直低调置身事外的罗马大主教突然出手,在罗马皇帝的支持下,釜底抽薪的宣布聂伯利斯为异端,将其追随者一并流放到美索不达米亚去。
但是作为胜利者的耶路撒冷大主教,也没能得意多久,也被与罗马皇帝勾结的罗马派打成异端,强制解散所属的势力,因此这次宗教会议的胜利者,其实是作为渔翁得利的罗马派,消灭了这些竞争者之后,罗马大主教因此自封为教皇,建立了一直沿袭到现代的教廷体系。
【西北偏北】第八百一十五章 在路上
国内最早建立军屯庄,实现集体生产的剑南、关内等地,因为集体环境下,足饱的生活和相对良好的卫生条件,造成的生育浪潮,已经逐渐变成近年来新增加的人口红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每个家庭能够养活到成年的子女,大为增加,却进一步造成劳动就业压力的加剧,毕竟这些年无论是军屯庄还是军属工场,扩张的产能终究是有限的,而这些生产岗位和需求,还要面临那些越来越多投寄在军屯庄下的傍户竞争,他们也需要转变身份的上升空间。
于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前制定的一条规定和准则,就显示出了我的先见之明,
每个军庄户的家庭中,除了沿袭父辈位置的长子和幺子外,其余成年的子嗣,都必须听从体系内的统一安排,他们绝大多数人在领取了一部安家费后,就会被派遣到南平、安东、北原这些边地去进行有组织的集体开拓。
现在他们又增加了一个新去处,到岭西去,相比需要在苦寒或是瘴热环境中筚路蓝缕的安东南平等地,岭西行台所占据土地上,却是不乏土地富饶,气候适宜,人口众多的所在。
而且这些在集体生活下,耳濡目染的熏陶着长大的新生代,先天就被烙上来自龙武军体系的忠诚和归属感,也不缺少荣誉感和服从性的基础,也没有什么人离乡贱,物离土贵之类的情节,所见的都是那些远方博取军功和财货的退养士兵,各种优遇和风光的景象。
补充到了域外之后,可以大大改善原本体制下,使用坑蒙拐骗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半强制移民和各种理由流放而来的人口结构。
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年轻的新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基础,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习,就可以大量填充到唐人所建立的各级政权中去,进一步巩固龙武系在域外的经营和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因此在国内生存和就业的压力下,这种在官方组织下被称为“走西口的,向西讨生活的人口流动浪潮。”整整持续了一百多年才得以平息。
但是其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满载着财货和女子衣锦还乡,更多的人因为现实和环境的需要,不得不扎根在当地繁衍生息,成为唐人在域外庞大殖民体系中的一份子,这也是被后人称之为“三川子弟满岭西”的典故由来。
——《唐代殖民考。新作物与人口浪潮》
……
一番鸡飞狗跳的分派调遣之后,岭西西部各路,诸军城镇戍和五大藩属兵团的交错驻防制度,才得以初步形成,有一条原则是铁律,就是本兵外戍制度,除了唐人和归化移民以外,从本地募集的士兵,决不允许在本地长期驻留,而是按照三百里,五百里、和八百里的不同年份标准,与外地轮换驻扎。
在西平州(巴格达)短暂停留和安排之后,我的队伍再次分为南北两路,
由于需要巡查海外军州在南方安置和迁徙的情况,我亲率卫士官吏数千人走的是依兰平原的南线,而其他回程大队人马则走的是距离更短,道路状况也更好的北线,经由克尔曼沙赫附近山口,回到伊朗高原的畿内州,也就是内定的首府——伊斯法罕,进行再次休整和分流。
乘船南下过了纳西里耶之后,
秋收特有的景象开始显现出来,最初只是远方天际零零碎碎的斑黄色,然后是沿着运河两岸,散落的小块麦田,随着行船的时间,逐渐变得密集起来,开始夹杂着各种已经收过的果林和葡萄园,
等到了苏萨附近,两河汇聚的阿拉伯河口,星罗棋布分叉出来人工运河两岸,就是满眼连绵不见尽头,沉甸甸低伏的青黄麦野,等待收获的景象。
各种依河而生的磨坊,工场也变得频繁起来,虽然还未恢复到原本人烟稠密的喧闹景象,但和年前的荒芜潦倒,是天然之别。
以非洲黑奴为主的,各种被有偿释放的本地奴隶和来自印度次大陆的深色皮肤移民,成为当地最常见的风景线,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赎身的补偿,他们至少要继续以佃户的身份,在唐人为主的大小公有田庄、工坊劳作上十到二十年。
水路上往来的各种形质大小船只,满载压舷货物往来川流不息,来自波斯湾渔获和水产,来自印度的珠宝香药,来自南海藩国和羁縻属的白糖青盐酒类木材,来自东土的丝瓷茶纸,像回溯的万千尾鱼群一样,争相恐后的游向上游的巴格达。
在苏萨城短暂停留的时间,我也收到了一大套,最新版本教材的试印样范。
相对行事束手束脚的国中,域外的这些学校的教材和基本纲要,都是我一手炮制或是钦点的成熟版本,
比如最基层的屯庄蒙学阶段,就只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识字造句和简单加减乘除的基本算术,足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唐人和归化移民在社会地位上,相对其他族群始终高人一等的基本保障;
到了戍堡市镇一级的幼学阶段,则多出书法、珠算和白话简史,算是培养各色基层人员的起步和基础;
到了军城和州治一级的乡学,则在上述内容的扩充升级之后,又多了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操条口令,熟悉刀枪弓马的基本集训。在这个层次无法承担继续学习费用的人,还多出一些初级技术学堂的选择。
比如进入百工学堂,包食宿兼半工半学的方式,学习木工、金工、烧造、土建之类,大众向的职业技能;或是进入拓殖学堂,学习农艺、育种和各种工具的使用,培养成未来新移民开拓团体的骨干分子
同样的,各军屯营田体系下,专门吸收军眷子弟的随军营校,也在这一个层次中。
他们也是预想中,岭西行台统治下构成社会金字塔的中坚阶层。
第四级的学校,则位于各路首府和各府治所在内,在乡学拓展进阶的基础上,又多了物理和化学,天文和地理,音乐和美术等选修内容,主要科目与国内各地的分学大致相同,只是教材有针对性的删选添减,在选课上出现文职和武途的分野,算是社会精英和官僚阶层的基本摇篮。
在这个阶层,也可以转入一些更加专业性的分支,比如府路属的医学附院,工程营造院,财计附院、器造学堂、士官讲武堂等等,学习周期更短,结业就能获得不错的职位。
而作为统治基础的各种学问,政治和经济学,兵法谋略等,就只有在特定的地方,——位于伊斯法罕的岭西武学和岭西大学堂,才能得到深造和精修,这也是进入岭西行台上层的唯一途径,哪怕是在役功勋卓着的新晋将士,也必须经过最高两学,选修再造的这一过程。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草创,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完善。严格说,这个教育体系蓝图的前三级才是最适合目前岭西统治架构下需要的。
用了半个月时间,穿过贡德沙普尔山口,回到伊斯法罕,这里已经变成一处繁忙的大工地,各种东方式的改造和新建,让这座因为气候适宜,周围土地出产丰富,而成为古代波斯帝国军队集结地的古城,迅速改头换面成一座崭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