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10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力范围划定战区,而且一但两国完全分割后,他们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介时……中日有可能会因利益上的分歧而发生冲突,他们的结合只是利益和安全上的结合,如德国和苏联一般!”
在说到利益和安全上的结合时,亨利的语气显得有些玩味,过去自己曾经如此提醒着罗斯福,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赞同自己的观点,但在另外一方面,却认为中国对美国造成的实质威胁,却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中国和日本或是因为利益,但是和德国的结合倾向,以及对亚洲、太平洋所表现出的欲望,却是不能接受的。
最终这种不能接受,直接演变成为一场战争,在罗斯福看来,这是中国野心暴露的结果,但这同样也是自保的选择。在周前,自己接到来自国内的指示,要求自己尽一切可能帮助英国促成“阿尔金夏协议”的执行,这就是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向我们宣战之后,在舆论和政府内部都更倾向于在太平洋彻底退击中国的进攻的时,在我们的内部,同样也有着也不赞欧洲不太重要的观点。他们大都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假如我们击败德国人,进而解放欧洲,那么欧洲的工业技能、人力、技术、各类工厂、可迅速加以利用的原料,都会进一步加强美国的实力,令美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击败中国。
所有我们必须要仍然坚持欧洲第一,亚洲第二。一旦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国,再占领英国,那么形势就会立即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生决定性的变化,美国就会遭到全面的孤立。不得不在两线面对中德两国的进攻,这是我们所不能取胜的,现在英国人仍然在劳劳的牵制着德国的海军,这使得我们可以将海军派往太平洋,击退中国攻势,以守势力代替攻势,同时尽一切可能可能尽快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
罗斯福在重复着马歇尔和其它人的观点,在中国宣战之后,马歇尔等所强调的是在太平洋展开守势,利用美国优势的海军,进行一系列的海战,打消中国趁火打劫的念头,而在欧洲则集中力量进攻德国,在击败德国后,集中全世界的力量打击中国,面对全世界的进攻,中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投降、二是接受媾和条件。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和他们的总理,所表现出的投机主义倾向,是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对于美国而言,彻底击败中国并不现实,但打消他们的投机心理,却非常容易……德国,关键在于德国,只要击败德国,中国人在谈判桌上主动作出让步!”
第一百四十一章 苏联
外人都以为朱加什维利住在克里姆林官一所由三个房间组成的小住宅里,法国作家亨利。巴比塞曾在小说里描写过这个住宅。但事实呢?朱加什维利虽然在克里姆林官有住宅,是沙俄旧枢密院重新装修而成,有厚实的墙和高高的天花板,可他已多年不住。从三十年代,他喜欢常住的房子是莫斯科近郊孔策沃市旁沃伦镇的一所别墅。
朱加什维利的办公室与克里姆林宫住宅在同一座大厦,办公室在二楼。朱加什维利的正式办公时间在晚上七八点钟结束。结束办公后,他就会到楼下吃晚饭,朱加什维利不欢喜孤独,晚饭时间通常较长而且与他人同用。总之,他决不在克里姆林宫住宿,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他就会结束晚餐,回沃伦镇。
一长串黑色小汽车从克里姆林宫的保罗维茨门开出。其中一辆小汽车里坐着苏俄人民的领袖朱加什维利。汽车驶出市区,顺着陀罗格米洛夫妇街开到明斯克公路,忽然转向左面一条平行的林荫道疾弛。林荫道各个入口都会站几名警察或面无表情的特工,这是阻止任何车辆通行的标志。
黑色小汽车接着向左拐弯,转上另一条垂直的林荫道,然后再向右开上第三条通向山林的林荫道。汽车爬完山,开到两扇很高的木板门前,门上装有监视孔,汽车接近后,门就打开了,不用耽搁一点工夫。这里靠近莫斯科,而远离市区的喧嚣,高高的木栅栏和茂密的树林衔接,栅栏里面是一座木房。近几年,朱加什维利每天都住在此。
那天夜里,他象往常一样,坐在长餐桌边一直工作到两点半。餐桌一头堆着文件和报纸,算作朱加什维利的办公桌。朱加什维利的习惯是:半夜三点钟左右走进小房间,房间里的墙壁和克里姆林宫办公室一样,贴着仿柞木浸染胶合板,再上面一点的墙上贴着漆布,夜里就在沙发上睡觉。旁边小桌上,放着几部电话机,但在夜里,他通常不用。
一般情况下,朱加什维利要睡到中午十一二点,然后走到花园亭子里,吃早饭、看报纸、邮件。午后两点,一长列黑色小汽车从孔策沃别墅大门开出,没人知道哪一辆里坐着朱加什维利。汽车按惯常路线开进克里姆林宫保罗维茨门便消失了。朱加什维利的作息时间是政治局委员、人民委员、部队首长必须遵循的。
1941年9月10日,星期六,克里姆林宫一号楼领袖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对习惯朱加什维利作息时间的人而言,这是非常特殊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一两个小时前,一位特殊的客人刚刚离开克里姆林宫,进入苏俄外交部为其准备的莫斯科秘密别墅。客人离开后,克里姆林宫一号楼领袖办公室灯一直未息。
朱加什维利穿着乌克兰皮靴,踩在厚实的高加索地毯上没有一丝声响。他走到马克思和思格斯肖像下面,不慌不忙点着烟斗,把一根擦着的火柴在烟丝上平稳地晃来晃去,心不在焉地听莫托洛夫的报告,此时,朱加什维利思绪万千。
三年前欧洲,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英法看到了希特勒的危险,又不敢与之争锋,在慕尼黑靠出卖别国,赢得所谓和平,并努力想祸水东引,让法西斯和苏维埃两大“恶人”拼个你死我活,互相削弱,以便从中渔利。希特勒正在为实现欧洲和全世界的野心精心准备。
经历过俄国革命后艰难的反侵略战争,朱加什维利明白,即使是社工主义国家,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也不能独立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外,不能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成敌人,不然将会陷入可怕的孤立。必须在帝国主义列强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谋取国家利益,必须寻找盟友,哪怕是露水夫妻。
正因如此才会首先将目光对准力量强大的英法同盟。1939年4月,在莫斯科开始英法俄三国谈判,苏俄的目的是建立军事互助合作协定,以便未来欧洲一旦开战,能得到支持。然而英法代表团态度傲慢并无诚意,谈判不断拖延,一直谈到8月份,竟然毫无结果。朱加什维利明白英法即想利用苏联牵制德国,又不想承担任何义务。
朱加什维利感觉被欺骗了,但还是忍气吞声,为了确保苏联安全必须达成谅解。但在同英法接触中,朱加什维利发现英法对苏联极端敌视和对社会主义制度极端蔑视,对工人阶级领导的社工运动恨恐交加。反苏反社工主义是英法的国策,英法无意遏制德国,而是希望德国遏制社工主义漫延,最好两败俱伤。
“难道德苏联之战无可避免吗?德苏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英法渔翁得利。还有中国和白俄,定会不失时机的从西伯利亚或突厥斯坦向苏俄捅刀子。最好让帝国主义列强狗咬狗,等他们精疲力尽,再由苏俄收拾残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欧洲寻找盟友,英法不行,只有接触希特勒了。其实德国与英法并无二致,一样不讲信誉。重要的是必须引诱希特勒向西欧开刀,为苏俄争取宝贵的时间。”
基于此,苏俄才向希特勒伸出“友谊之手”,签定互联不侵犯条约。历史证明朱加什维利具有战略眼光。战争爆发后,希特勒闪电般击垮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而拥有300万军队、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国竟然在短短几十天内土崩瓦解,只剩下英国依靠海峡天险据守本土。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俄乘火打劫,得到东欧大量土地。
德国的辉煌胜利和帝俄蠢蠢欲动,迫使苏俄向希特勒敞开怀抱,同德国、意大利,日本签定柏林条约,正式成为德国的盟国。尽管“盟国”间毫无信任,苏德边界,两国都部属数以百万计的军队。但却让苏俄在西线获得喘息,缓解了东线压力。而且,苏俄情报部门通过对美国渗透,影响到美国政府决策,使美国意识到中国威胁,导致中美战争。
得到中美宣战的消息,苏俄中央委员会长松口气,苏俄的东线安全了。中美战争将极大削弱中国,与此同时还给苏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秘密访问苏俄。
“英国从不认为苏联是轴心国成员,苏联加入四国条约是建立于国家安全基础上,而非为实现领土扩张。英国支持苏联对东方的要求,美国总统罗斯福亦抱相同看法。苏联对东方的要求是合理的,符合苏联人民意愿。”下午同用艾登会面时,艾登转交邱吉尔的亲笔信。信中如是说道。
朱加什维利慢悠悠的走到办公桌边,把烧焦的火柴梗投进厚重的钢烟灰缸里,不慌不忙转身来直视两个笔直站立的军人,冷淡地问:“你们觉得美国人可以击败中国吗?”“中美两国想彻底击败对方非常困难,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中美都没有彻底击败对方信心,相比之下,中国人更相信有击败美国的能力。”铁木辛哥模棱两可。
朱加什维利对此非常不满意,轻哼一声扭头将目光投向另外一名军人。“朱加什维利同志,根据分析,中美战争胜负,由海战胜负决定,谁心得海战,谁赢得胜利。”梅列茨科夫回答。朱加什维利对模棱两可的答案非常不满,但明白,不会有更确切的答案。
“我们东方的敌人,不仅有中国,更有帝俄。安娜和她的儿子彼得,从未放弃对苏俄的企图,为此不惜与魔鬼合作。”苏联人民领袖朱加什维利习惯性的含着烟斗,大放厥词,“三年前,帝俄只有32万军队,而现在已拥有115万军队,包括17个装甲师,36个步兵师及29支航空部队。内战经验表明,白俄的战斗意志并不比红军差。一年前,中国将壁垒防线移交给白匪,从那时起,防线上与白匪发生了多少次交火?”
“1867次,已经造成7152名红军官兵死伤。”梅列茨科夫急忙回答。“对此我们一直保持克制,因为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只有帝俄。三天前,伊尔库次克情报人员发回消息,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向壁垒防线增派50个师,中国人从未放弃对苏俄的警惧。”
“梅到茨科夫同志!”朱加什维利转过身,“艾登带来邱吉尔的亲笔信,希望我们向帝俄或突厥斯坦发起进攻,牵制中国的力量。中国军队已打到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及印度芨芨可危,英国人需要我们。邱吉尔、罗斯福亦或那个东方人永远只看到利益。几年前,德国威胁显现,英法希望德国与苏俄同归于尽,现在又用租借法案作为诱饵,希望我们和中国血拼,减轻压力。”朱加什维利非常不满。
“朱加什维利同志,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莫托洛夫毫无羞耻地奉承道。朱加什维利对莫托洛夫的奉诚毫无反应。“我们知道英美的阴谋,但应该如何选择?”朱加什维利的问题出乎意料。谁都没有发言,或许朱加什维利同志已经有了答案,即便答案并不符合苏俄的利益。
朱加什维利从来不会受到他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