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835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835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集团军作战室内只能够听到魏铭勤一人的讲解声,人们望着作战室中央旅顺沙盘,室内气氛越显压抑,这是国防军从未碰到过的硬骨头,一个缩到龟壳里的硬骨头。 “没办法啊!这种地型,坦克根本开不上去,真要拿人命堆吗?”沙盘上旅顺周围环绕的山地地型让第一装甲师师长谷大坚重重叹了口气。

旅顺周围地型相当复杂,日军又进一步人为修整破坏,即便不顾一切用坦克朝山推,坦克也将成为日军战防炮或野炮下的靶子。如果不用坦克,依靠坚固堡垒的日军又居高临下,到时……闭上眼睛,谷大坚浮现出无数冲锋战士惨死于机枪下的场面。张镇国什么都没说,回忆起在保定军校时,日本教官对旅顺攻坚战的讲解。

“当年俄国人靠62挺机枪,就死死挡住日军5个月,现在……”尽管日军机枪较之国防军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日军一个联队也有62挺以上轻重机枪,这样的地型,再面对如此密集的机枪火力,即便没有任何常识,也可以对将来战局的惨烈程度猜测一二。

张镇国扭头看着不远处一名炮兵军官, “可以用特种弹吗?”特种武器曾在俄罗斯有出色运用,或许用特种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减轻伤亡。

“长官,据往年资料,月后,旅顺的风向在70%情况下都是南风,如果使用特种弹反而会使进攻的国防军身受其害,同时根据试验以及对大连外围炮台使用特种弹的战果,特种弹对要塞内戴防毒面具的军队杀伤作用非常有限,除非我们能把特种弹打到要塞内部。欧战攻坚广泛使用特种弹,是为了杀伤堑壕敌军,从而孤立堑壕堡垒,为突破战线创造机会,旅顺不同于欧战堑壕战线,旅顺四周是密布的堡垒群,而不是大量堑壕配以孤立堡垒。”

他说的是实话,特种弹看似威力强大,实际使用却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即便撇开风向等气候条件干扰,对堡垒工事内部杀伤同样非常有限,堡垒外爆炸的毒气弹,只能通过些许射孔渗入堡垒,造成浓度达不到杀伤要求,如果内部驻守部队配以防毒面具,杀伤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与其用特种弹,效果还不及重炮!”炮兵军官随口补充一句。

看着沙盘上旅顺这个号称不可攻克的要塞,张镇国沉默了。 “立即电告参谋部,把直属重炮一旅调过来,另外紧急补充五万枚305毫米攻城炮弹,我要把旅顺要塞打成平地!”话音一落,张镇国狠狠一拳砸在沙盘边缘。欧战中列日之战表明,没有坚不可摧的要塞,任何固若金汤的堡垒,若没有足够火力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凭借堡垒本身的坚固,在强大火炮面前,等待它的只能是灭顶之灾。即然日军想缩到龟壳里,就随他们的愿,让旅顺成为他们的坟墓。

张镇国双眼死死盯着沙盘上的旅顺,随后又抬头看了一眼墙上贴的航拍照片,眼中喜色一闪而过,原本的忧郁瞬间消失。 “电告参谋部,两个星期内,第一集团军保证拿下旅顺口!”

在柴油机车牵引下一列三十六节客运列车在京奉铁路上高速行驶,车轮在铁轨接缝处发出有规律的当当声,车厢轻微晃动。 “快看,快看天上,是国防军飞机。”随着车厢内响起童音,整个车厢立即热闹起来,人们纷纷挤到车厢左窗,打开车窗看着空中飞过的上百架俯冲轰炸机群,神情中充满仰慕。

多诺方留意到他们脸上大都带着骄傲之色,战争爆发之后,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正是中国空中力量,海军远程航空兵从上海等机场起飞,奇袭佐世保军港,彻底摧毁日本帝国的第二舰队,空军远程轰炸机在战争爆发十天之中,先后将东京、横滨、大坂、神户四座日本城市烧成灰烬,数十万日本平民惨死于足以融化钢铁的烈焰之中。

望着空中机群,多诺方拿起相机拍了一张照片,作为《华盛顿邮报》记者,依靠美国和中国之间的 “良好”的友谊,获得了前往旅顺前线直接采访权。对于旅顺多诺方除了知道他是远东最重要的一个港口以及1904年日本人和俄国人曾在那里打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外,多诺方并不知道旅顺是什么模样,现在旅顺无疑是全中国最令人熟悉的地理名词,就像在列车上,多诺方听到无数次围绕旅顺的话题,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人们渴望知道旅顺的战况。

旅顺战役打响三天,曾经喧嚣的《战捷号外》久久没有出现于报纸,更多的报道是空军今天又轰炸了什么地方,海军今天又击沉多少吨日本商船,甚至连地方警察又抓捕一名漏网的日侨都能登上报纸头条,旅顺似乎被遗忘了。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报纸角落里,人们可以看到来自辽东战地的报道。战斗后向前线运送弹药的火车挤满南满铁路,而列车返回时车厢又挤满后送伤员,由此可以想像旅顺前线的惨烈,每一天都有数百封阵亡通知书从陆军部发至全国各地。

几十分钟后,在火车即将到达沈阳火车站时,火车刹车器嘎嘎一响,列车象碰上什么障碍物似的突然停住了,车厢内并不宽敞的走道里响起军人的皮靴声。顺着靴声看去,多诺方看到几名国防军宪兵走过来,他们头戴白色宪兵盔,每人胸前挂着一支乌黑的冲锋枪,看起来相当壮实的士兵眼中带着警惕,右手食指虚扣冲锋枪。一名神情严肃、举止规整的宪兵军官走进来,眼睛不时闪动精光。车厢内的乘客,在看到宪兵后,仿佛听到命令般一齐从座位上霍地站起来。

军官嘴角一扬,声音并不大, “很抱歉,耽误了你们的行程,麻烦各位遵守秩序,现在检查证件!”随后他从第一个递过证件的中年乘客手中接过证件,头也不回交给身后的一等兵。一等兵再递给一个穿便衣的人,那人看起来可以分辩证件的真假,只见他一丝不苟地核对证件上的照片。多诺方将采访证递交过去时,觉得那人目光足以看穿灵魂。军官收完这节车厢内所有人的证件后,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先生们,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为耽误你们的宝贵时间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感谢您们的配合,接下来请你们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不许走动。” “不打事,不打事!”多诺方注意到车厢内的人们并没有因为检察证件而露出任何不快,反而非常配合军方的行动。在美国或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人们多少都会表现出怨言。向车厢内乘客道歉后,军官离开车窗。但几名士兵依然留在门口,神情警惕地望着车厢里的旅客。他们一个个戴着齐眉钢盔,叉开双腿,似乎随时准备射击。

不一会,那名军官带着一名中士和便衣回到车厢,把证件发还给旅客。多诺方注意到不远处,一个身着学生服的少年站起来,挺直身子,两手紧贴裤缝,乐呵呵直视军官的眼睛。军官对学生报以温和的一笑, “同学,请坐下”,青年学生执拗的保持原来的姿式。 “您还不是一名士兵,坐下吧!”军官声音中带着亲切。

这时少年人突然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中带着浓浓南方口音,声音激昂, “长官,我在新加坡领事馆征兵处,他们告诉我名额满了,我到各征兵站,他们告诉我……所以我来到这里,我相信祖国绝不会拒绝我加入光荣的国防军,我希望为祖国尽义务!”

年青人话让军官笑笑,和蔼地用左手拍拍他的肩膀, “宪兵不负责征兵,我想拒绝你是因为你的年龄!你应该没有十八岁吧!国防军感谢您的爱国之心,但你年龄太小了,回家吧!等你到十八岁,国防军的大门永远向每一名中国人敞开。”向少年行了一个军礼,军官到别的车厢去了。

车上的乘客此时大都热情的和那个少年人说话,想让这个从海外回国的少年感受到国人的热情。此时列车缓缓驶进奉天南满铁路租借地,此时这里早已被国防军收复,回到祖国怀抱。旅客们眼睛不离窗外,他们第一次真正以主人眼光打量这座曾经属于日本人的地方,多诺方可以看到中国人眼中和自豪。而车窗外不时闪过被炸成废墟的建筑,那是在收复租借地时激战的痕迹。

因南满铁路全面停止客货运输,以满足军需运输,多诺方在沈阳下火车后只能高价租用一辆汽车前往辽东前线,在朝大连去的路上,如果没有公路上急驰的军车,以及偶尔可以看到的废墟,多诺方看不到太多战争痕迹,战争距离这里似乎很远。但当汽车驶入大连后,多诺方意识到,战区到了。大连到处都是废墟,街道两侧到处都是收拾废墟的中国人,每一片稍开阔地区都可以看到难民的帐篷。

从沈阳高价租用的出租车一直把多诺方送到大连港,多诺方很好奇,为什么负责接待自己的中国军官会选择在港口见自己。一看到《华盛顿时报》特派记者多诺方下了出租车,早早等在这里的杨冬便迎了过去,多诺方尽管只是邮报记者,但他还顶着一个美国大使馆公派新闻观察员的角色,否则新闻处早把他打发到战地记者团中,而不用专门接待他。

“威普先生欢迎您来到的大连,我是国防军新闻处派来的联络官杨冬!”杨冬的脸上充满真挚的笑容,这是在离开国防军《荣誉》杂志社后,在新闻处磨练出来,是职业需要。作为记者的杨冬非常了解如何和记者打交道,这也正是杨冬被调到新闻处的原因。 “杨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去前线?”一见到接待自己的国防军文职军官,多诺方就提出要求,去旅顺!去前线!自己一定要得到旅顺战役的第一手资料。

“随时可以,我之所以在这里等你,实际上就是为了带你去前线,您知道,我并没有配车,所以可以在这里塔乘运输队车辆前往前线。辽东公路条件非常差,像轿车,很难在前线开动,你放心,到前线后,我们就会得到一辆摩托车,到时我们可以到任何地方。”杨冬说话时依然带着职业式笑容,心中对多诺方称自己为杨先生,总有些不是味。国防军文职军官并没有军衔,尽管算是军人,甚至每年还需要到野战部队训练一个月,但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永远是先生,而不是长官,文职就是文职。

“运输队?杨先生,难道日军有破坏港口吗?据我所知日军在大连坚守近三天,而不是不战而逃的。”望着繁忙的大连港,多诺方感觉不可思议,日军竟然没有破坏港口。说话间,一支车队驶出来,一辆吉普车停在路边,车内一名军士冲扬冬打招呼。 “呵!您看,港口不是在正常运行吗?威普先生,我们的上车吧!”

国防后勤军官在接收大连港时,非常想谢谢日本人。尽管第七师团的坚守赢得时间,但是他们却像当年的俄国人一样,留给国防军一个近乎 “完整无损”的大连,港内的26艘货船、火车站的多节车厢以及一百多座仓库都是不值一提的战利品,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破坏大连铁路和港口。

其实大连 “完整无损”并不是日军没有破坏,而是因为在最初两天,第七师团司令部并不关心破坏大连城内设施,后来执行破坏任务,并要炸毁设备时,由于时间仓促,人手不足,更重要的是第七师团并没有足够的炸药,肉弹攻击以及防御耗尽了第七师团和大连城内本就不多的炸药。

尤其是对大连港防波堤、船坞、岸壁码头以及港内设备的破坏都需要数以十吨计的炸药,没有足够的炸药,第七师团就不可能按计划破坏设施,最终设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