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895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895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在这些少年心中。7年之中,他们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今天终于完成学业,回到祖国。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 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 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 共和中华!共和中华!千秋万世,直到永远……”《共和中国颂》的歌声汇成了一片,祖国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这里就是上海吗?”城市的巨变让陈燕鸿无所适从。三天前,根据外交部与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正式收回租界,上海已经没有租界。在大街两侧高楼窗口,一面挨一面的五色旗在窗口垂挂,一片旗帜的海洋,而行人如织的街道上,人们显得安详、兴奋。

大街两旁的建筑,一片密密麻麻的标语,大剌剌贴在参差斑驳的墙面上和柱子上。字,有的粗犷,有的笨拙,有的飘逸,可每一张标语都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八年埋头苦干,一朝扬眉吐气!”显然是说西北边防公署成立八年,西北省千万民众和其后举国国民埋头苦干,成就国家工业化,造就辉煌胜利。 “庆祝对日胜利,拥护最高领袖!”这位显然是总理粉丝。

“国家富强!河山重光!亿兆欢呼!国防军万岁!”显然是边防军的拥趸; “实现全国工业化,完成祖国复兴大业!” “庆祝政府收回上海租界权益!” “仁人先烈含笑,见众于九泉!实施宪政,提高工人的地位!” “先烈精神不死,造成一等强国!” “自立更生,庆祝胜利!” “提高民众国民意识,提升劳工生活水平!”标语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愿望和喜不自禁的心情。

陈燕鸿目不暇接,曾经的贫民区闸北以及一片荒凉的浦东高楼林立,在郊区散布着大量的轻工工厂和新兴居民社区,上海日新月异。

之所以下船后没有直接回家,是因为根据当初的留学协议,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在回国后需要到当地教育复兴基金会报备,而教育复兴基金会将出面为他们联系、安排工作,他们需要工作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力,尽管此款颇为霸王,但毕竟留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基金会支付。他们会被 “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位于租界,出于对当时国内环境的忧虑,为安全计,同时防止遭到地方政府的压榨、勒索。从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走出来后,拿着手中的工作分配单,陈燕鸿苦笑不已。

归心似箭的陈燕鸿往闸北家中赶去,当陈燕鸿赶到自家所在的小街时,已经午后了,小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小贩叫卖此起彼伏,狭窄的贫民区热闹非凡,街道两边多了一长溜店铺,成为商业街。临街的老房子墙皮剥脱,露出青砖,斑斑驳驳。墙角不知名的花草烂漫盛开,近乡情怯何况发生如此巨变,陈燕鸿闻着上海弄堂特有的生活气味,怯怯的四下打量。

弄堂口还可以看到鲁大叔的卤肉摊子,一些熟悉的邻居显然没有认出自己,卖菜的陈大妈经过自己身边,只是撇了几眼。离开时,陈燕鸿只有17岁,如今已经25岁,是成年男人了。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娇阳灼射在陈燕鸿壮实的身上,坚实的胸膛撑起单薄的短袖衫,全不见当年副文弱的模样。

“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特有的骄傲、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青年……”当年总理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对青年的要求,推而广知成为举国上下合格青年的标准,即便远在德国、美国,陈燕鸿等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也耳熟能详。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如果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习之外,必须要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会锤炼你们的意志,使你们如钢铁一般坚强!”每天保持运动、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是留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旅德学生会的要求,也是国内教育部门的要求,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同等重要。中国青年掌握枪杆子如同掌握笔杆子一样熟练,是新青年的根本标准。

这时,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陈燕鸿面前,父亲老了,显得步履蹒跚,陈燕鸿登时热泪盈眶。 “陈牛子,生意咋样?”不时用扇子赶苍蝇的鲁大栓瞅见陈力,笑呵呵的打招呼。闸北苦哈哈的日子好过了,卤菜生意自然红火,鲁大栓心情畅快。走街串巷大半天没揽着活的陈力苦笑连连。 “啥生意啊!糊弄口饭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和自己一样逃荒到上海的苦哈哈,现在大都进工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谁还修锅被碗。

“牛子你就是想不开,你这身板,到厂子里干活,怎么都比补碗强,头几年你跟东子他们一样进工厂,怎么着手里也得有个千把块几百块的。祥瑞新村房子一套才700多,燕鸿留洋也快回来了,你总不能还让洋学生睡破屋吧?”鲁大栓念叨着,这些话隔个四五天,鲁大栓就会叨叨一次。

“大哥,自在惯了,受不了约束!”陈力憨笑道。进厂陈力想过,可听说厂里的规矩多,陈力不愿意受约束。修碗补锅图个自在。 “哎!牛子你上辈子烧了高香,就你这德兴,居然养了个留洋的儿。”陈力副烂泥不上墙的德兴,使鲁大栓一阵气堵,可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嘿嘿!儿子争……”陈力话说一半,就呆呆瞅着从对街走来的青年,热泪盈眶,脸上却喜笑颜开。陈燕鸿走到父亲面前,跪下来,重重磕了几个头, “爹!儿不孝,让您受累了!”远行返乡见长跪,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 “快……快起来……你爹我身强力壮,用不着你现在尽孝!”陈力连忙拉起儿子,盼星星盼月亮儿子终于回来了。 “咋回事?回来也不捎个信。”陈力满面欢喜,仔细瞅着儿子, “壮实了!有你爹年青时模样了!” “牛子,瞅你美的!来,燕鸿,让鲁大叔瞅瞅,壮实了,还是洋鬼子的水土养人。”

父亲老了,背已经显得微驼。想起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养活大,陈燕鸿端起酒杯, “爹,这一杯是儿敬您的,这几年让您受累了。” “滋……”酒入喉头滋了一口陈力笑眯眯打量着儿子,回来了!离家7年,终于回来了。 “燕鸿,这次还走不走?出息了!等回头到洋行、公司里谋个差,开上小轿车,住进小洋楼,再娶个媳妇……”又喝了一杯,陈力自顾自的为儿子谋划未来。儿子能过上好日子,死亦瞑目,泉下见到他娘,也算有交待了。

听到父亲的话,陈燕鸿神情一黯,犹豫着是否把基金会的安排告诉父亲。瞅见儿子脸色不对,陈力意识到也许儿子并不喜欢自己的安排。 “咋了……我也就随口说说,别当真!” “爹,我……我……在家里呆不多长时间!”陈燕鸿愧疚地说。陈力一愣, “走?去那?还回德国? 7年了,咋还没学完……”陈燕鸿一时无言以对,离家多年,却只能在家中呆一个月……

“爹,一直都是基金会供我在德国留学……”陈力点点头,是基金会供燕鸿留洋上的大学, “爹,当初在走的时候,我和基金会签了一份工作合同,回国后他们会提供工作。”陈燕鸿解释道, “爹,国家今年开始进行第二个四年工业建设计划,要在西南建设大型工厂,需要很多人,我……我在德国学的是工科,正好派上用场,所以……” “别说了,我知道……吃饭吧!”陈力明白基金会供儿子读书回报是必然,世上那有白吃的饭。

接下来两父子谁也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吃饭,陈燕鸿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西南,到底是西南那个省,谁知道,通知书上只有一个报道地点和时间。幕色中,两父子静静坐着,短暂的重聚意味着不久之后的离别。

第三章 亚洲主义

8月31日,又是一个开学日,西北大学大门外到处都是手提肩扛包裹,欢天喜地的大学新生,每年超过1。2万名新生进入这所中国甚至亚洲第一流的大学,进入 “精英学府”,意味着为未来人生之路取得一块响亮的敲门砖。

客车停靠在一扇极为普通的铁栅大门附近,门两边是红色的砖墙,车上穿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异国留学生好奇而诧异的看着质朴的西北大学。 “各位,西北大学到了!”外语系派出接待留学生的学生指着大门讲解, “从这里进去,就能看到孔夫子的雕像和校园,这里是西北大学正门!”

车内一个僧侣打扮的年青人好奇的打量简单庄扑的大门。西大校门密集,每隔百米就有一个校门,但校门简洁朴素,绝对称不上巍峨壮观,都是三米左右的大门。这扇有拱顶宽5米高不过4米的大门就是西大正门,校门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没有太多特色,从审美角度来看,毫无新意。校门只有一个目的,为师生和参观游客提供便利。因为太普通,西大校门没有拍照纪念的价值。

西大以平常的、坦然的、积极的、欢迎的姿态,接纳每一个求学的学生,探讨学术的教师,猎奇或朝圣的游客,偶尔经过的路人,而不会像暴发户,修建起高大的门楣,昭示世人 “看哪!我们现在阔绰了,不信,就看一看校门”。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人数,而在于良好的学风和辉煌的成果”。西北大学不会耗费巨资用于面子工程,但这并不妨碍西大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

一大清早僧侣打扮的吴努山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大学,自己将在这里度过留学生涯。校园楼房大都是红砖砌成,被称为 “西北红”,显得敦厚、庄重。校园里来往的学生很多,大都向他投来好奇而善意的眼光,僧侣打扮的吴努山非常另类。因为吴努山尚未结束寺内修行,才会一身僧侣打扮。这身打扮让吴努山来到校园第一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

刚进入大学不过两天,学生都知道学校里来了一个从缅甸来的和尚留学生,不过吴努山并不是和尚,只是一个沙弥。在缅甸佛教徒中,凡是男子都须出家做沙弥,出家的意义不在于终身受戒,而在于取得宗教仪式认可的做人资格。哪怕被准许在寺庙中当一天小沙弥,就被认为完成人生中必须的修行。因为出身虔诚的佛教家庭,已经做了一年的沙弥的吴努山要到一年后才会结束修行。

经过操场,吴努山被操场上训练的 “军人”吸引,在操场边站着很多新生,兴趣盎然的看着训练。尽管只来了两天,吴努山就意识到西北大学与传统大学有很大区别,像军训,简陋的校舍、严酷的纪律。

“到中国去留学,不会因为你是黄种人而受到歧视,学习中国的崛起,缅甸总有一天会获得独立。”父亲让尚未结束修行的吴努山来到中国,来到中国最出色大学。缅甸成功商人的儿子,来西北大学就读,代价非常简单,一份成绩单和10万元捐赠。

“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的目光,我们的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亦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的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骄傲的自信和战士般的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