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162章

三国旌旗-第162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就要拔层皮。所以说,征兵,筹备粮草真不是什么好活,诸葛亮正值盛年,不愿意窝在后面也是正常的。

但心里郁闷归郁闷,诸葛亮也只能领命,人家刘备没准是信任自己,才叫自己招募兵卒的呢,要知道,过手钱财哪有不落油水的。

实际上刘备却是有将诸葛亮撤离前线的心思,这不是刘备看不起诸葛亮,诸葛亮已经用事实证明自己是个人才,但是,刘备认为诸葛亮还有些稚嫩,需要磨练一下,才能独当一面。

刘备的做法很正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才也是需要磨砺的。一鸣惊人有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一鸣惊人之后,就一命呜呼了。

比如说赵括,在长平之战前,赵括在赵国就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算是文武全才的人物,不然的话,就算赵王再傻也不会任命赵括代替廉颇当全军主帅的。

实际上赵括也没大家认为的那么不堪,大家都知道,白起是秘密进入秦军大营的,也就是说白起在明,赵括在暗,若果赵括真的那么不堪,白起也不用那么费劲对付赵括了。

另外,赵括中计之后,坚守四十余日,军粮断绝,却依然军心不散,足可见赵括的能力了。后来赵括冲阵身死,赵国的四十万兵卒才投降了白起,被白起坑杀,这四十万人的死,并不能全怪在赵括自己身上。

赵括败就败在经验不足,心高气傲上,如果赵括不是那么心急进兵,立下功劳给别人看,再不济也不会被白起秒杀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赵括不是白起的对手,但是这不是大家嗤笑赵括的理由。

打一个比方,白起就是军事界的奥运冠军,赵括单挑白起,输了也是正常的,赢了才不正常,真当杀神白起徒有虚名啊,嘲笑赵括的自己找白起试试,没准白起都不用匿名掌控秦军呢。

没看到廉颇和白起对战也连吃败仗,不得不坚守不战吗?不过人家廉颇久经沙场,要比赵括沉稳多了罢了。

至于马服君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价,能不能当真都不好说,到了现在还有人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纸上谈兵更是扯淡无比,给你本兵书看一遍你就能统领四十万大军啊,估计换个人连营寨都不会下,反正给蜘蛛十本兵书,蜘蛛也指挥不了四十万大军,谁要是觉得自己聪明,《纪效新书》啥的都有,自己找一本看看去。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对谁错天知晓

虽然心里有怨气,但诸葛亮还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能成就大事之人必备的素质。受了一点挫折就哭鼻子,那是懦夫的行为,当然,刘备这种以哭作为政治手段的人例外。

不到三天的时间,诸葛亮就用一点点粮食招募了一万兵卒,虽然明知道自己就是当炮灰的,但饿急眼的流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不当兵的话,也许一天都活不下去呢。

从这一点来说,刘备和诸葛亮还算不上丧心病狂,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古往今来,每一次大型战争,死的百姓都比士兵多,这是不可避免的。

催命一样的战鼓声中,一万余名衣衫褴褛的流民,拿着刀枪,呐喊着、颤抖着,奔向新野城墙。

在流民的身后,是刘备的正规部队,他们今天的任务不是攻城,而是充当督战队,侩子手,只要流民吃了一顿军粮,他们就是兵,对待逃兵,除了斩首示众外,不会有第二个选择。

徐晃腰悬宝剑,站在城头指挥战斗,一见到刘备攻城的姿态,徐晃就暗暗叹了口气,高声喊道:“全军听令,不许放箭……”这不是徐晃心慈手软,不忍对流民组成的军队下手,哪有那样的事,别说是流民了,就是治下的百姓暴乱,徐晃也不会放下屠刀。

之所以不让兵卒放箭杀敌,是因为徐晃觉得没必要,对付一群乌合之众,徐晃觉得没必要浪费箭矢。

这不是徐晃自信过头,在三国时期,徐晃是出了名的治兵严禁,但凡治兵严禁之人,可能不擅长攻击,但却一定擅长防守。比如在三国后期,徐晃就和关羽大战过,凭借固若金汤的防御,让威震中原的关羽吃尽苦头,就连曹操都称赞过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数百个铁锅放置在城墙上,锅里面是滚烫的开水,冒着蒸腾的热气。

眼见到流民已经开始攀爬城墙,徐晃一声令下,城头的兵卒用木瓢盛水,向城下胡乱泼洒。

热水的杀伤力不大,要是对付有铠甲头盔护身的兵卒,真没什么用处,顶多能形成局部烫伤而已。但对付几乎赤身裸体的流民,对局是一个大杀器,裸露的皮肤被热水一浇,立即就被烫的皮开肉绽。

每一瓢开水泼下,城墙下都能响起一片惨叫声。

百姓的意志力肯定是不如正规军的,前面百姓的凄惨的叫声传遍整个战场,吓得后方的人裹足不前。就在这时,无数石头从天而降,在城墙下溅起无数朵血雨。

开水只是伤人,百姓虽然怕,但还没到要命的地步,但是石头可不一样,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中,骨断筋折都是轻的,运气稍差就是脑浆迸裂的结局。

这世界上,亡命之徒并不多,一轮石块砸下来,吓得百姓扭头就跑,根本就不顾刘备的号令了。

四散奔逃的流民根本就没机会逃出生天,迎接他们的是呼啸的羽箭,一眨眼间,就有上百名流民惨死在乱箭之下,荆州军官声嘶力竭的喊声此起彼伏:“擅自后退者杀,作战不利者杀,扰乱军心者杀……”

一声声冷酷无情的“杀”字彻底震慑住了妄图逃跑流民,他们停下脚步,用惊恐的眼神看着荆州兵卒。

但迎接他们的依旧是张开的弓弦,寒气逼人的刀锋,还有一双双嘲弄、冷酷、怜悯、感叹,各种神情掺杂在一起的眼神。但无论如何,倒地上呻吟翻滚的同伴告诉他们,逃跑!就是死路一条。

在弓箭钢刀的胁迫之下,这些流民硬着头破再次冲向城墙。

党恐惧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就会变的疯狂,第二次冲向城墙的流民变得有些失去理智,滚烫的开水泼洒在他们身上,这些流民就像毫无知觉一样,不管不顾的爬上云梯,和城头上的守军肉搏。

至于零星落下的石块,根本就不能引起这些流民的注意了。

“杀……”在徐晃的指挥下,曹军发出整齐的呼喝声,刀枪并举,在城头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流民再怎么疯狂也是流民,和训练有素的兵卒相比,他们就像羔羊对抗饿狼一样软弱无力,没有多少反抗能力。兵卒们配合默契,长枪和钢刀联合攻击,根本就不给流民留下任何抵挡的角度。

短短一个照面,攻上城头的上千流民就跌落云梯,死在众人面前。

大批同伴的死亡就像冷水一样淋在流民心头,他们霎时间就愣在原地,眼中是无尽的恐惧,痛苦!

城头是密不透风的刀网,身后是虎视眈眈的荆州兵卒,这些流民根本就不知道何去何从。

不知是谁,第一个扔下手中的钢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我不想死,我不想打仗……老天爷……我只想好好种地,养活老婆孩子,为什么要逼着我们上战场……为什么啊……呜呜……”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流民们络绎不绝的跪倒在地,扔下兵器,他们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只能在战场之间发泄着,痛苦着,辱骂不开眼的老天爷,辱骂这人吃人的乱世。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却连饭都吃不饱。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同样是乱世饥荒,为什么有人却还能锦衣玉食。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大人物总喜欢挑起战争,攻城略地,安安静静的活上一辈子,而自己总是无力反抗,打什么仗啊……搂着婆娘说说话,逗逗孩子玩耍,岂不是更好。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王侯将相,而他们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掌握不在自己手中。

刘备和徐晃心里也不好受,没有愿意当刽子手,对这些流民举起屠刀,说是说,做是做,这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任谁看到上万人痛哭流涕,哀嚎控诉,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当然,某些大家熟知的人例外,蜘蛛不敢举例,自由心证吧。

和刘备相比,徐晃还好一些,他是被动防御一方,不杀人就要被人杀,所以杀起流民来愧疚之心少一些。

但是刘备却不一样,这些流民都是被他用粮食引诱来的,可以这么说,是他用一点点粮食,就换取了这些流民百姓的生命。刘备虽然伪善,但是刘备也不是豺狼心性,也有恻隐之心。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

残忍血腥的攻城站没有结束,虽然曹操和刘备都有恻隐之心,但天下大势并不是他们两个人能够决定的,枭雄不能,英雄也不能,战争依旧是要死人的,两个人唯一能做出的取舍就是……尽量死别人。

如此一来,新野就变成了一个血肉战场,一直到建安六年十一月下旬,参战的流民百姓高达十万余人,其中新野的居民也被卷入战争之中。

这些参战的流民大多数都惨死在战争的漩涡中,只有极少数幸运儿,逃过一劫,但也都加入到军队之中,讨一口饭吃。

到了最后,徐晃也没挡住刘备的大军,这是实力使然,并不是徐晃的能力问题。

城破之时徐晃和张颌带着一万余兵卒突围而出,在育阳县停下脚步,布置防线,延缓刘备北上的速度。

其实徐晃和张颌并不需要太在意,连续几个月的大战下来,刘备也无力北上了,严寒!是荆州兵卒最大的敌人。

荆州还好一些,但是河北之地已经是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隆冬时节了。

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间到了,夏秋两季,饿了还能挖些野菜吃,冷了也能找个被风的地方取暖。但是到了冬天,根本就没地方挖吃的,冷了也没地方避寒。

冻饿之下,李重治下的百姓足足消失了将近两成。

说句心里话,狼心狗肺的李重心痛之余,还有些庆幸的心思,死于冻饿的饥民百姓都是老弱病残,可以这么说,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的活动,将生存能力不强的老弱淘汰了。

可以这么说,到了明年,李重的民政压力就会减小许多。

将在草原抢掠而来的牛羊、粮食处理分配完毕,李重就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军事,最主要的提议就是明年要不要攻打曹操。

由于地理位的原因,中原的天气要比河北温暖一些,春天也来的更早一些,也就是说,同样遭受饥荒,曹操要比李重早一个月左右恢复过来。

那么,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抢先出兵攻打曹操,就是一个需要仔细、慎重商议的问题了。

同样,李重的手下又提出两个不同意见,保守方和激进方。

保守的代表人物是陈宫和赵云,在陈宫和赵云看来,如今河北之地刚经过一场严重的灾荒,应该休养生息为上,不应该妄动刀兵。

激进方的代表是李儒和太史慈,在他们看来,河北受灾严重,但是中原也好不到哪去。曹操连年征战,早就难以为续了,只要再加一把劲,曹操势力就会崩溃,至少也能将曹操逐出中原。

另外,李儒和太史慈还认为,相比中原,孙策和刘备受灾更轻,一定会出兵攻打曹操,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进兵,配合二人,就没办法在战争中捞到好处。

这两个理由都对,都正确,李重顿时就难以取舍了。好在距离开春还有很长时间,李重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来考虑。

但是谁也预料不到,一个关系到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