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638章

田园大唐-第638章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看样子没大材小用,不成,自己得下去转转,别继续在台上坐着,万一让皇上认为自己不尽心就麻烦了。

临下去之前,韦述还好心地碰碰旁边的贺知章,“贺侍郎,是不是下去看看?”

“哦,好,正有此意。”贺知章回的也痛快,刚才那么大动静,他不可能听不到,心中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就升华了,开始办实事,正如艺术形式,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

李隆基坐在最好最高的位置上,拿望远镜下面观看,对高力士说道:“力士,下面的工匠便是飞腾计划的一大助力了吧,帮朕看看,哪个最好。”

高力士上哪知道谁更好,还没比出来呢,每个人做的东西似乎也不一样,也不知评判的人用什么样的规则。

正着急时,突然看到下面的工匠中有一个好像见过,仔细回忆,想起来了,刘知柔的那个远房亲戚,听说已经跟张家呆很长时间了,不知这回怎么就跑来参加比赛,再看其比赛牌子中写的地方,竟然代表丰州那边。

见到这人,高力士心中有底儿了,对李隆基说道:“陛下,臣以为,那边所坐之人可能是这场比赛最好的,陛下请看。”

李隆基顺着高力士指处望过去,不解地询问:“力士莫非能料事于先?”

“臣哪有那本事,此人臣见过,那前段时候离工部尚书任的刘知柔的一个远房亲戚,一直跟张家在一起,臣估计他能学到不少技术,只不知为何代丰州出场。”高力士解释一句。

“哦,原来是刘卿的亲戚,跟张家在一起,不错,刘卿最近如何了?”李隆基觉得既然是张家出来的人,那一定很厉害,突然又想起已经不在任的刘知柔,问道。

听李隆基问,高力士未答先笑,“呵呵,陛下,刘知柔正忙搬家之事,逢人就说小宝和鹃鹃是白眼狼。”

“为何?小宝与鹃鹃送他的东西少了?又想搬往哪里?”李隆基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准备先搬到褒信县,曾写信给小宝与鹃鹃,两个人没同意,说是天暖暖再说,就没给出船接,结果刘知柔在德艺医院后面的疗养区中闲不住溜达,遇到个认识的人就提一句,不少过去查看身子的大臣都躲着他。”

高力士说完又笑。

李隆基听明白了,也跟着笑两声,说道:“竟有这事儿,看样子他身子还没养好,多亏有德艺医院,不然上次他发病,宫中也无法拿出好的东西把他命保住,估计也是想多活几年,非要去找小宝和鹃鹃。”

“正是,许多官员都准备离任后跟张王两家一起,小宝、鹃鹃已写信给臣,要在三水县建个大型的别墅区,准备安置向凑热闹的人,臣也跟着着急,总不能所有的官员最后都跑去三水县住。”

高力士继续介绍情况。

李隆基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好办,都认为张家的医疗条件好,伙食也不错,那不能所有人全去,五品以上官员离任后可去,五品之下,就要看做过什么事情,真为本朝立过大功之人才能过去,五品上的官员也要看看是如何离任,任上做的好,允,做不好,拒,至于所需费用……”

说到钱的方面,李隆基不知该谁出,朝廷全出,舍不得,让官员自己出,那点钱财未必能住得起。

“陛下,小宝信中提过此点,说钱财乃小事,欲把离任官员召集于一起,闲时共同商议国之大事,叫智囊团,但有对国民好用建树,便不枉张王两家所投家财。”

“钱财乃小事,也只有他们两家能说出这等话来,也罢,此事你多看看,待张忠回京作官再说。”

李隆基心情愉快,让高力士去管,到时再给张王两家政策上的补偿,反正钱是绝对不能往外拿。

二人话题转来转去的过程中,下面比赛的工匠也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了,从全国个州出来的优秀工匠,确实比平常的工匠厉害,有专门做马车的工匠,现在就研究出了一个小玩意。

分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放在车轴的下面,像一个小槽一样,另一个在车的上面,有个罐子,罐子里装有车油,随着车轮的转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上面滴下一滴油,如果多了,下面的小槽便给接住,让赶车的人方便了许多。

这个小发明很实用,尤其是有车马的人家,稍微走远点路,车夫总不能一边赶车,一边再忙着给车轴上油,哪怕是现在有了质量和转速非常差的轴承,这个设计依旧好用,何况轴承也不是谁都能用得起的。

还有人给养牲口的人制作出了自动喂食喂水的东西,利用浮力和重力的改变,来引动装有饲料和水的箱子,只要牲口把水和料吃的差不多了,箱子就能够打开,从里面出东西。

发明是不错,但人群中喂牲口的人却一点也不领情,家中有个牲口不容易,都当成宝贝看待,怎么能用这样的东西来替代自己去喂,喂的时候还能顺便跟牲口说说话,看看牲口哪不舒服。

又有一个工匠研究除了防盗器,一般情况下贼人晚上进屋,一个是走窗户,另一个是走门,肯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有窗户,那只能走门,门有门闩,得用细的东西顺着门逢进去,一点一点拨开。

这个防盗的设计就是在门闩的后面连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个铃铛,当门闩被拨到一定程度,一个是贼人拨起来费力,另一个就是铃铛会响。

此设计有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东西的成本也不算太高,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一套也不过是四十文钱,铃铛可以自己挑选。

结果被人判成零分,思路倒是不错,但没有什么用,真要是想把门锁住,在门闩后面加一个卡就行了,或者直接把铃铛绑在门上。

反正是千奇百怪什么东西都有,裁判是张王两家派出来的,说话非常幽默,不时让围观的百姓大笑一场。

一个一个过来把东西让人评价,这时就轮到了刘非桶,他这次代表的是丰州,他老家就是那里,因为刘知柔的关系,他一直也没能真正进入到张王两家内院,那可是卖身,而且刘知柔在离任之前可是工部尚书,容易泄露机密。

真正的实验不让他参与,但很多的理论教给他了,他可以自己拿材料完成设想,想要让人帮忙也可以找人。

他一到前面,评判的人中的一个就对他说道:“非桶,你说你过来干什么,在家呆着多好,小公子和小娘子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这次也能让你参与,跑到这来比赛,既然来了,那我们对你的评判可就比别人的严格。

毕竟你学了那么多的理论,和别人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只要有人和你的分数一样,那么你就算输,名次后延。”

这人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掩饰,声音同样传了出去,周围的百姓一听,就觉得不公平,张王两家的工匠怎么可以参加比赛,要是表演还行,那别人怎么办?

还有比赛的工匠也是心中凉了半截,评判的人是张王两家的,谁相信他们说那样就是那样,一定会有人作弊。

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竟然是刘非桶“这是工匠比赛,又不是层次比赛,难道就因为有人学的多,就得刻意打压?我不同意,如果是在战场上打仗,难道就因为一方训练的好,就不允许他们使用更好的武器?”

评判的人一听,也是,不能这样,举贤不避亲,点头道:“也好,不管什么层次,只看东西。”

刘非桶这才在吵杂的议论声中把自己的东西拿了出来,一个小盒子,盒子上面有七排能够上下挪动的数字,让人找来一辆马车,把这个东西一头连在车轱辘旁边,随着车的前进,车轱辘的支撑的地方就会不停地打在一个小片上面。

下片每被打一下,那个盒子上面的最后一排数字就会变个数,当最后一个地方从又回到零的时候,倒数第二个向前跳动,变成一,如此进位往复。

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百姓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议论的内容又从刚才的公平与否变成了此物可做什么,刘非桶听着百姓询问的声音,很自得,微微仰起头,挺着胸,也不解释自己的东西干什么用,连裁判他都不说。

这下引起了看台上面李隆基的注意,问高力士道:“你可知那是何物?”

“臣不知,不如命他说出来。”高力士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但看刘非桶却有点不顺眼,你就快说吧,何必让人猜。

“不必,看样子他是不服气张家的工匠。”李隆基摆手阻止道。

评判的人还等着刘非桶说出来按照正常的步骤来进行评价,给出分树,结果见刘非桶不出声,脸色不好看了,互相示意一下,给了一个六分。

前面一个人利用沙漏分层上下重量制作出闹钟的人还给了八点五分呢,这个东西竟然就给了六分。

刘非桶一见分数先是愣了下,接着不满地说道:“你们故意打压我,凭什么我这个东西就是六分?你们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

百姓们一瞧,有热闹了,张王两家的工匠竟然没有得到高分,难道相互之间有愁?还是真的因为做出来的东西比不上别人的?

工匠们心中也有了希望,只要这个人不直接得到十分,别人就有机会获得最后的第一。

刚才与刘非桶说话的人叹了口气,失望地对刘非桶反问道:“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

第303章 何处买卖不钓鱼

刘非桶被问的又愣了一下,回道:“你们不是评判的人吗?我问你们为什么给我这么低的分?你们知道我做的东西干什么用的么?”

“对,我们正是评判的人,可我们也代表了张王两家工匠的最高水平,你以为你做一个马车的记数器就能得到十分?如果你这个东西不直接用在马车上,或者是再连接别的东西,我们或许给你九分。

因为它还可以测量流水的速度和风速,但你偏偏只用在了马车上,你是想让我大唐所有的马车统一车轱辘的大小,所有的马车的支撑骨的间距都一样?所有乘马车的人不是直接问从东市到西市多少钱,而是上车之后,看着因车轱辘转的次数,每一次给的车钱都不一样?

你以为你不说,别人就看不出来?给你六分,是因为你的理论学的还凑合,是自己想出来的,可你这个东西,早就有了,小公子和小娘子当初为了测试洗衣机和发电机的转数的时候就让人制作出来比你这个更精密的设备,只不过一直没有让外人看见。

你总在家中,难道没发现小贝小娘子没事儿身上就带个盒子蹦蹦跳跳的,有时还使劲晃盒子?那叫记步器,你不是张王两家内院的工匠,否则就给你零分,什么时候张王两家在技术的研究上这么狂妄了?”

评判的这个人恨铁不成钢地对着刘非桶说起来,把刘非桶刚刚仰起来的头,挺起的胸给说的越来越地。

他真没想到,自己琢磨很长时间,觉得能一鸣惊人的设计不仅仅被人家给看出来了,而且早就有了,被贬的一文不值。

“下去吧,记住,科研的道路上容不得骄傲,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下一个。”评判的这个人又劝告了刘非桶一句,眼睛看向了又一个准备过来的人。

刘非桶这下不出声了,低着头站到了旁边,别的工匠也同样把头低下来,自己刚才都没想出来是什么,人家张王两家的工匠就知道了更多的用途,再看看人家那气度,确实不一样。

贺知章也听到了,感叹一声说道:“怪不得张王两家做的东西最好,就这种态度便不是寻常人可有的,正如治学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