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第一公子 >

第243章

明朝第一公子-第243章

小说: 明朝第一公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看来老大人风采如昔,可喜可贺啊!”

朱高炽开怀笑道,忽然心中想起一个人来,叹道:“吃水不忘打井人,宣张灏觐见。”

随着一声声太监宣读陛下旨意,张灏一身白衣,缓缓走进金銮殿中,不等行那三跪九叩之礼,就被帝王伸手隔空阻拦。

“免礼,你有大恩与朕和众位大臣,今后特赐面圣不跪。”

这番堂而皇之的报以感谢,可谓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很多大臣心中叹息,看来陛下对于先帝,真是积怨已深,这儿子登基之后,马上反驳父亲的一系列举动。

更多人则是心中震撼,谁也没想到,昔日的永乐帝王最信任的晚辈,竟如此深得当今圣上之信任。

张灏双手抱拳,恭敬的道:“是,多谢陛下恩宠。灏领旨。”

大臣们无不神色羡慕,但随着解缙大人,黄淮大人,杨士奇大人等十几位重臣都朝少年郎齐齐施礼,所有人心中暗叹,果然好心有好报。

看着昔日忠心于自己的大臣们济济一堂,朱高炽心中高兴,挥手吩咐道:“宣旨。”

“是,陛下。”传旨太监王贵通上前一步,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圣旨,满朝文武心中了然,无不神色期待,谁都知道,这新皇登基之后,该是要论功行赏了。

“重新设立三公之位,封英国公张辅为太师兼任左提督,封解缙为太傅兼任吏部尚书,封杨荣为太保兼任工部尚书,封杨士奇为少傅兼任首辅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黄淮为少保兼任户部尚书,封夏原吉,杨溥,金幼孜为翰林学士兼大学士,俱都官升一品。”

扬扬洒洒,大太监王贵通一连宣读了半天圣旨,张灏躲在最下面,看着文武百官神色各异,有的欢喜,有的惊愕,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神色激动,暗道这权利果真使人不可自拔。

“封张灏为北平侯,加绶骠骑将军,上柱国,御赐紫蟒冠袍。”

等宣读到自己身上,重新恢复爵位的张灏一脸无所谓,其实他早就猜到,封赏自己的不过是显贵身份而已。

关于这些官位,张灏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只知道阁臣被大幅提升实权,不但从昔日的四品官升为一品大员,像杨士奇等人还兼任尚书,这权利已经落到了实处,再不是以前只能唯唯诺诺的秘书,而是能真正参与中枢的阁臣了。

看来朱高炽果然如历史一样,开始全面纠正他父亲一言九鼎的霸道作风,力求建立一个清明的文官朝堂,压制永乐朝的一干开国功臣。

重文轻武,不愧是自诩为文人雅士的仁宗皇帝,张灏并没什么不满,这守成之君就该如此,看来天下百姓要迎来难得休养生息的好时候了。

果不其然,等封赏完毕后,朱高炽对于他父亲好大喜功的作风深恶痛绝,下旨免去郑和太监的指挥使一职,停止郑和船队下西洋,但并未禁止海洋贸易。

下旨纠察天下邢狱,对于死刑犯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最难得和令张灏赞赏的,就是皇帝坦言,即使他钦定的案件,一样可以推翻和纠正,禁止对犯人采取肉刑,废除宫刑,除了十恶不赦的叛逆大案之外,不许株连犯人亲属,因为这有违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伦理。

免除天下流民的税赋,妥善使百姓返回故居,两年之内免除一切徭役,对于受灾百姓及时给予赈灾和减税政策,一系列仁政爱民的举措,立时赢得天下敬重。

朝会完事之后,朱高炽心情愉悦,出言把众位阁臣留下,其中太子朱瞻基和北平侯张灏一样留下。

恐怕这才是今日的重头戏了,张灏很清楚,真正的国策都是帝王和阁臣在一起商议的,而朝会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望着自己的儿子,朱高炽笑道:“来人,给诸位大人赐座。”

自有宫人送上软凳,阁臣们含笑道谢,然后纷纷坐下,而张灏和朱瞻基自然不敢就坐,规规矩矩的束手站立一边。

气氛轻松写意,即使是张灏都心生感慨,比起永乐大帝时沉闷忐忑的那种滋味,此时真像是恍如隔世。

思索一下,朱高炽缓缓开口:“瞻基这些日子,日日建言遵照先帝遗愿,把京城迁到北京,但朕思来想去,终究觉得不妥。”

明朝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天子御国门了,建都北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即使是张灏都清楚,以此时的条件,迁都北京对于天下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即使是后世满清一样不堪重负,这整个南方都要供养京师,日积月累,因此损耗的粮食物资,几乎不下于京城的日常消耗。

关于迁都的话题,自从朱棣登基后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在座的大臣们除了张灏父子,其他人都曾经反复深思过,几乎人人都不同意迁都北方。

北京作为朱棣龙兴之地和战略要冲位置,尤其是永乐帝王的雄心壮志,一心想要融合塞北各族,但事实证明,他的后代并没有祖先的胆略和气魄,终明之世,北京动辄被异族劫掠包围,闹得满朝人心惶惶,此事之利弊,可谓是一言难尽。

朱瞻基容貌英俊,举手投足间都要其祖父的影子,此时朗声道:“天下间的地形地势,无有比北京更好的,金陵地处东南,不足以控制西北之地,非胜地也!”

燕云十六州,北京的优胜之处一目了然,自不必细细解说,重回中枢的解缙大人,右手摸着花白胡须,笑道:“早年太祖皇帝就有意迁都北方,其中长安,洛阳和汴梁都派人细细考察过,都不如北京有优势,沧海遶其东,太行峙其西,后枕居庸,前襟河济,饶谷马鱼盐果窳之利。顺天为皇居,东南转漕,秦晋入卫,形胜甲天下。”

朱瞻基一喜,不禁跟着频频点头,但没想到解缙又说道:“但幽燕形胜,自昔称雄,然距边塞不二百里,无藩篱之固,而天子自为守。胡人旦夕可至,万一有所闪失,则京畿动荡,天下混乱啊!”

“老大人所言正是,殿下,臣以为江南之民命竭于输,太府之金钱靡于河道,此为迁都北京的一大弊病。”夏原吉身为户部尚书,自然想得是民生之事。

第261章 全都得娶

众位阁臣纷纷建言暂缓迁都,其中英国公张辅成了当朝第一人的太师,算是变相的被高高捧起,此时一言不发的坐着,已经做好远离朝堂的准备了。

不涉足权力争夺的漩涡中,张家父子想法一致,没有军方重臣支持太子朱瞻基,最后自然被皇帝一言而否。

“瞻基过几日就动身去北京,监督剩下的工程,迁都之事再等几年吧。”

朱瞻基没有办法,只得躬身领命,朱高炽眼看时辰不早,这登基大典之后还要大宴群臣,当下带着一干大臣出了奉天殿。

接下来几日,洪熙皇帝下旨郑和太监转任北京留守太监,撤换锦衣卫指挥使郭义,撤换东厂提督常公公,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陆续罢免很多官员,又升迁很多官员,朝廷中的风云变幻,已然波及不到张家,任是外面风雨飘摇,一门双贵的勋贵之家都会稳如泰山。

张灏并不关心朝廷之事,而是把生活重点放在了自己家里,而随着他的归来,很多事都起了一些变化。

五月五,端午节。

家家户户在门前悬挂艾叶,打几壶雄黄酒回家享用,远处的秦淮河上,更是锣鼓喧天,十几支龙舟在百姓的鼓噪加油声中,朝着终点如飞而去。

英国公府,园中园。

一身五毒艾虎补子服,外罩一件五彩寿丝缕,手拿御赐纸扇,全都是张皇后命宦官送来的。

随着新皇登基,张灏的地位越加显贵,在宫里的地位不见削弱,反而比以前更加尊贵,结交与太子夫妇最艰难之际,又出手赶走虎视眈眈的两位亲王,这份拥立之功,可谓又是众臣之首,令无数人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和故去的王贵妃一样,张皇后和张灏母子交情深厚,同样视张灏为已出,平日动辄就会赏赐下一干宝物,还时不时的召唤过去相见。

静心堂中,张灏大咧咧的坐在老祖宗身侧,家中女眷们却手足无措的站着,被十几位一身白衣的丫鬟围绕,正挨个进行身体检查。

青衣卫出身的丫头虽然比不得御医,但详细检查身体的健康状况,对于这些自小被悉心培养的小大夫来说,加上张灏一些后世的体验,倒也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来。

其实世间难事就怕有心人孜孜不倦的苦心专研,而明初时的医术,已经发展成很多门类,治疗外伤,治疗妇科,小儿科,还有五官科,内科,脑科等等都有,并不像张灏想象中的一位大夫什么都会,只是大多敝帚自珍,子承父业罢了。

不过这些御医只会为达官贵人治疗疾病,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民间到处都是僧道等神棍招摇撞骗,中医又太过深奥,本身地位又不高,到了近代,险些因为西医而失传。

张灏并不指望女孩们能自己专研成一代宗师,但加大投入,系统的发展医术已经非常必要,就算为了自己亲人们,也要想方设法的动动脑筋。

老祖宗看得有趣,笑眯眯的搂着张灏,笑道:“今日好像是沐丫头的生日,我有个好主意。”

几个顽皮小家伙在人群中跑来跑去,身上挂满家中长辈亲手缝制的小饰物,憨态可掬的小老虎,五毒灵符,五彩丝线粽子,香囊,一身都是漂亮的小零碎。

端午节又称为女儿节,今日出嫁的闺女都会回娘家,几个孩子除了大奶奶朱元香亲生的双胞胎之外,还有大小姐张婉儿的女儿。

张婉儿被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逗得捂嘴娇笑,闻言笑道:“奶奶有何好主意,说来听听?”

“今日咱们也学学百姓家,大家一起凑凑份子,置办几桌酒席,在请最好的戏班子唱戏如何?”

这建议倒是新奇,张婉儿和朱元香立时跟着附和,哄得老祖宗笑得合不拢嘴,笑道:“那奶奶就带个头,出五两银子。”

陪在身边的太太王氏,轻笑道:“那媳妇就出三两银子好了。”

朱元香眼珠一转,叫道:“那我和大姐还有婶子们,全都一人二两银子,姑娘们月钱不多,人人出个一两好了。”

“那可不成,别人就还罢了,你这家中的大富豪,岂能只拿出区区二两,不像话,没的叫大家笑话你小气。”老祖宗指着故意作怪的孙媳妇气道。

“我又算什么富豪,老祖宗却是看走了眼。”朱元香起身单手叉腰,指着一脸无辜的张灏,笑吟吟的数落道:“放着这位最有钱的孙子不找,却来惦记我们这等穷人,老祖宗您好偏心。”

“瞧瞧你这丫头,灏儿成天花钱大手大脚,他能有什么积蓄,胡说八道。”老祖宗故意为难对方,像个孩子似地斗嘴。

满屋子女眷都笑,任由老祖宗和大奶奶你一言我一语的,不时在一边跟着凑趣,最后丫鬟们一统计,这么多人凑份子,足足有一百多两银子。

老祖宗感叹道:“这要是放在小家小户身上,一百多两银子,足够一家人吃穿用度好几年了。”

这边长辈们围在一起商量如何置办酒席,那边八仙桌旁,姑娘和丫鬟们都在忙着包粽子,张灏瞧得有趣,不觉径直过去帮忙。

素手洗羹汤,女孩们那别样的娇美风情格外使人赏心悦目,连同做好的大量粽子和一些银钱衣物,都是要赠送给附近百姓的。

女孩们今日头戴各式金银丝制成的小饰物,身上环佩自作的精美香囊,一个个打扮的粉妆玉琢。

见到灏二爷凑到姑娘们身边,笨手笨脚的帮着包粽子,闹得丫鬟们低头窃笑,但却没注意,张灏把头凑近沐怜雪耳边,低声道:“一会儿要使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