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323章

我伐天下-第323章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于衷吗?

想要摧毁大宋这天下第一强国,光靠千鹤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她很快便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日本。日本此时宫廷内斗不休,而武士阶层的地位则迅速拔高,渐渐凌驾于天皇与公卿之上,千鹤因为母亲的关系本来就对皇室没有好感,再加上一个以武士为核心的国家更有可能实现她的计划,她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武士阶层一边。但是她却没有选择其中权势熏天的平氏,而是帮助几乎已被斩尽杀绝的源氏东山再起。

其实早在数年之前,平氏的首领平清盛就已经重创源氏军队,并几乎将源义朝一族诛戮殆尽。从此平氏家族权倾朝野,但其残暴统治导致国内怨声载道。千鹤并不是一个悲天悯人之人,她选择源氏倒不是因为憎恶平氏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她更看好源氏的前途,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她还是明白的,再说从亲缘上来说她也与出身皇族的源氏更加亲近。但这些只是表面的理由,毕竟现在源氏已经一无所有,而平氏的势力却并非一两年内可以撼动,以千鹤急于复仇的心态,作出这样的选择明显不合情理。其实千鹤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源氏家族中一位少年的缘故,他的名字叫做源义经……

源义经,幼名“牛若”为源氏领袖源义朝的第九子。其母亲常盘原为近卫天皇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的侧室。牛若诞生后不久,父亲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随后于逃亡途中,于尾张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母亲常盘带着牛若及牛若的两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没多久,常盘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盘只好携子自首。平清盛因贪恋常盘的美色,遂纳常盘为妾,并赦免常盘生母及牛若兄弟等4人,牛若这才侥幸活了下来。数年后,常盘又被嫁给公家贵族藤原氏的一条长成,而牛若在7岁时被送到鞍马寺(京都市左京区)学习,之后由一位称为圣门坊的僧侣处得知自己的身世。

那时千鹤一直忙于查清自己的身世,长期在畿内一带活动,曾经见过几次年幼的牛若。但这时千鹤并未对其多加注意,只是觉得这个小孩长得很可爱,偶尔会逗逗他罢了。当千鹤与赵抗翻脸后带伤逃回日本,再次见到牛若的时候,他已经满十岁了,千鹤这才发现,牛若的长相竟然与当初救出自己时的赵抗极为相似,而且随着牛若逐渐长大,这种相似度越来越高。尤其那张比女孩子还水灵的俏脸,与似乎是与身俱来的出众敏捷,简直就像是赵抗的翻版一样。其实要认真说起来,千鹤还是更偏爱完全发身长大以前的赵抗一点,那时的他看上去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当然这只是她的看法。

也许正因为这种因缘,千鹤开始暗中保护牛若,并常常换上丑陋的装束与狰狞的面具出现在牛若的面前,她自称是“乌天狗”(日本传说中的一种鬼怪,以高速和剑术见长),将她毕生武学的精髓传授于他。千鹤不想小牛若日后像自己当年一样嗜杀无度,所以这套武学除了无以伦比的“快”以外,还突出了一个“忍”字,它采取了将内心的杀意长期压抑,直到战斗时才完全释放的方法,使得牛若才十三岁就已经成了日本第一高手。但千鹤其实只教到牛若十一岁那年,后面都靠他自己苦练与领悟,因为千鹤在这几年里因“血河诀”反噬而产生的伤患不但没有痊愈,反而愈加严重,她的心一直都静不下来,如何能够治好这种心因性的内伤呢?

住持东光坊某日发现牛若不但夜遁习艺而且图谋打倒平家后大惊失色,虽欲强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后姑且先起法名为“遮那王”命牛若静心学习,忘却俗世。遮那王在十一岁时便以超高速的体术与剑术打败了身具怪力的僧侣武藏坊弁庆,并收其成为自己的第一位家臣,开始踏上源氏复兴的道路。他十六岁那年终于剑术大成,才摆脱平氏的监视逃到了奥州,并恢复姓氏,改名为“源九郎义经”。而千鹤也暗中安排她自己的人马汇集到弟子麾下,再加上藤原氏的实力也并不弱,源义经一下子获得了精兵万余,便派人联系被流放到伊豆国蛭岛的哥哥源赖朝,正式起兵反抗平氏。千鹤虽然当年被赵抗禁学兵法,但即使是她如实讲述的战例,也令年轻的源义经获益良多。随着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源义经迅速成长为一名智勇兼备的杰出将领,屡次以寡胜众,声望日隆。

相比源义经这个庶出的弟弟,嫡出的源赖朝则显得战绩平平,但是在决定性的“富士川之战”中,却因惊人的好运获得了胜利,从而一举成为反平势力的领袖……

第五百八十一章 倭寇之患

此战平维盛不顾兵员质量的好坏,强行征集了十万大军,不但令平氏已经不堪的名声雪上加霜,而且大大增加了指挥的难度,再加上粮草供应也没能跟上,所以平家大军人数虽多,士气却非常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风声鹤唳”的缘故,平氏的大军不战自溃,使得源赖朝莫名其妙地获得了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再加上源义经等将领的浴血奋战,源氏终于打败了平氏,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随着大敌的翦除,源氏内部的矛盾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源赖朝既看不起弟弟源义经相对低贱的出身,又对其卓越的才能而心生戒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这对兄弟自相残杀是免不了的。但千鹤却从中国的历史中获得了启发,为源义经找出了一些应对之道……

源义经自小聪明,其实早就发现师父并非是什么“乌天狗”而是一个女人,毕竟千鹤伪装的本事只能算得上是一般。但日本人对于师父的崇敬甚至还在中国人之上,源义经自然不会大胆到去窥视师父的真面目,依然对其毕恭毕敬。尽管如此,但源义经对于千鹤的第一个办法,还是直接拒绝了,因为他实在是狠不下心来将自己的亲生哥哥杀死。这样一来,源义经便只剩下唯一的出路……

“大陆上有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你对他的用处始终大于可能的威胁,他便能继续容你。”千鹤随即将她想好的一些步骤说给源义经听。首先,源义经必须帮助源赖朝建立起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对权欲甚重的源赖朝来说,这种集权的诱惑是空前的,但是要这么做的话,他便几乎要触犯日本几乎所有领主的利益,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源义经在军中威望极高,手中又有只对他个人效忠的万余亲兵,这份力量足以帮助源赖朝压制一切反对力量。但是这样一来,源赖朝就不可避免地对弟弟产生依赖,源义经自然就暂时免于兄弟相残了。不过,当源赖朝成为日本完全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并彻底掌控局面之后,他肯定还是想要拔除源义经的,毕竟“功高震主”放到哪儿都是取死之道。但是,源义经在平定各地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他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大增,到那时他想要自保至少比现在容易得多。

源义经显然觉得这方法不错,他也确实照着做了,但是当源义经“奉将军以令不臣”之后,源赖朝明着不能除去他,却大可以使用阴谋诡计。千鹤这时又提出了下一步的做法,她要日本向大宋开战,这样一来源赖朝根本不敢对弟弟下手了,毕竟中国太强大,若日本再没了像源义经这样的名将,亡国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也在这里,即使有源义经在,小小的日本国,能打赢现在如日方中的大宋吗?

千鹤想出的办法是赵抗当年的老伎俩——经济战,按理说经济战中日本由于国力还不及大宋的一个零头,其实是自掘坟墓。但正所谓凡事无绝对,如果这种经济战能使日本从中获利,而大宋则净受其害,那么大宋国力再强也必败无疑。千鹤的如意算盘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日本国内的反对分子想着法子赶到大宋去,这些破落武士大多是亡命之徒,肯定能给大宋制造出不小的麻烦。而日本则可以乘机励精图治,积累国力以准备将来的大陆攻略。

在镰仓幕府的暗示和纵容下,成千上万失去生计的日本武士开始以数十人到数百人规模的小队为单位,渡过大海前往大宋江南诸省大肆抢掠。这些浪人本就穷困潦倒,又怎么能有好船?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乘坐小渔船向着东海西岸冲去,其中因为海难而没能踏上大宋土地的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话虽如此,但在镰仓幕府眼中,这些家伙本来就是潜在的不安因素,早点死绝了才好呢!

以大宋如今天下第一的海军实力,似乎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登上江南的土地,然而东海海面实在太过广阔,大宋海军再怎么强大,在这片海域长期巡逻的也不过一千多艘战船,日本的小船吃水浅,根本就无需沿着主意航线行驶,就更加难以防范了。再加上大宋实行的是开放海疆政策,对大多数商船一般都不会严格检查,而那些日本浪人乘坐的小船外面又没有什么特别标记,要想一个不落地截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于是,令大宋朝野震惊的倭寇之乱爆发了……

客观地说,以侥幸上岸的那几千倭寇的战斗力,还不及五大军团的一个团,也比不上自治行省驻军的一个师。但问题是,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抢劫破坏的,他们侵扰的地点,也不是虽然相对贫穷却民风尚武的边疆自治行省,而是富得流油却普遍厌战的江南直辖行省。再加上倭寇普遍分成小队活动,显然异常灵活和迅速,而大宋在江南诸省的驻军虽然还算不少,却也不足以拉网式搜捕,其间偶尔还会因为兵力分散而被某些能力较强的倭寇各个击破,那就更窝囊了。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对大宋朝廷心怀不满的危险分子也乘机冒充倭寇作乱,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各地“倭寇”的总人数迅速发展到万人以上,甚至还有平民百姓被裹挟成倭寇的,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江南一带的地方官吏们再也掩盖不下去了,这才硬着头皮向朝廷请求派野战军下江南平寇……

其实赵抗原先设计的统治模式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漏洞的,但是为了方便习惯中央集权制的官吏容易适应,中国本部基本上还是维持了原来的直辖方式。所以问题也就由此而生,在直辖模式下官吏工作的好坏并不直接与其利益挂钩,所以积极性明显不如自治的情形,而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情况则大大增加。自治行省因为地处边疆,所以民风必须强悍,要不然那些当官的就等死吧。而直辖行省位于内地,在一般情况下民风文弱一点没有大碍,再考虑到民风若太强悍,明显不利于官员们鱼肉百姓,他们自然在各方面都不会鼓励“强民”路线。所以直辖行省的民风普遍文弱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群众路线

当然,这也跟原先底子太差有关,要知道唐代民风从尚武转为文弱也花了一百多年时间,可大宋当年已经文弱到家了,现在这些年才刚刚扭转了趋势,又哪儿来的那么多底子可供败家呢?

赵恢虽然为东南沿海百姓所受的伤害而感到痛心,但客观来讲他们的出现却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赵恢接下来虽然利用倭寇之乱逼迫内阁大幅度增加军费,却没有采用直接派出大军拉网式围剿的方法,而是再次祭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而且运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