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18章

明统天下-第18章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早朝一开始孝宗朱佑樘便给每一个大臣都发了一面镜子,大臣们拿到镜子之后大为吃惊与好奇,纷纷拿着镜子照照着照照那,弄得大臣们都没心思上朝了。

早朝结束之后,百官们一回到家,有关新镜子的事情就传了出去。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在讨论新镜子。有新镜子的纷纷把镜子挂在客厅正中间,以向客人炫耀一番,没有镜子的则千方百计的打听镜子的出处,看市面上有没有卖的。

“准备的怎么样了?”朱厚照朝张鹤龄问道。

“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开门营业了。”张鹤龄回答道。这几天里张鹤龄两兄弟拿着钱大把的撒银子,只用了三天就盘下来看五间店面,之后又用了几天装修了一下,请了一批看店的,现在是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只等开业了。

“行,明天就开业。”朱厚照说道。这几天通过百官的宣传,新镜子可是满城皆知了,大家可都是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就等着有人卖了。

第二天“镜轩阁”外面围满了交头接耳的人。

“听说这镜轩阁从今起要开始卖那个什么新镜子?”一个看着像中年大叔的人朝周围人说道。

“可不是吗?昨天我听我小舅子说,这镜轩坊里的镜子锃亮锃亮的,照的倍清晰,就是脸上一个小黑点都能够看出来是什么。”有一个人说道。

“你小舅子是谁啊?”一听他的话,周围人争相问道。

“我小舅子是这镜轩坊的掌店的,他说这镜轩坊以后就归他管了。”

“真的假的?”周围人满脸的不信。

“那还有假啊。我小舅子还说这镜轩坊的东家一口气在京城开了五家店铺。都卖这种镜子。”

“这镜轩坊的东家是谁啊?这么厉害,听说这种新镜子市面上都没有卖的,只有当官的有,并且还是皇上赏赐给大臣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你知道?快说说是谁?”周围人赶紧问道。

“我听我小舅子说,这新镜子是皇上让官家的工匠造的,造出来的镜子都给了张侯爷。市面上除了张侯爷谁都没卖的。”

“张侯爷是谁啊?”突然又有人问道。

“你是不是京城的?”听了这个人得话,周围的人都朝他露出了鄙视的神色,在京城就没有不知道皇后的弟弟张侯爷的。

“对不起,对不起,我是昨天才到京城的。”这人赶紧认错道。

听了这个人的话众人不再理会他,继续讨论到:“这么说这镜轩坊的东家就是这张侯爷了。”

“对,这还有假。”自称有小舅子在镜轩坊的那人接着说道。

“王麻子,我记得你小舅子前段时间犯了事关大牢里了还没出来呢,你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小舅子。”

突然有一人朝王麻子说道。

听了这个人的话众人都看着王麻子露出了我就知道的眼神。

“你胡说?我小舅子早就出来了。”王麻子红着脸朝那人说道。

“我怎么胡说了?”这人继续和王麻子讲理道。

“各位,各位,静一静。我们东家出来了。”突然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出来打断了众人的争吵。

“华生。”看到青年出来,王麻子赶紧朝青年喊道。

“姐夫,你怎莫在这里?”叫华生的青年朝王麻子说道。

“看看,这就是我小舅子,怎么样,我没有骗人吧,”说完还朝刚才怀疑他的那个人挑衅两下。

“好了,好了,大家静一下,下面有请我们东家给大家说几句。”华声说道。

“各位,我就不做自我介绍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是谁了。”张鹤龄朝众人拱手道。

“知道,知道。”众人说道。张侯爷是谁,那可是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各位,很高兴大家能来参加我们镜轩坊的开业典礼,相信大家也都听说了现在有一种新镜子,深的文武百官喜爱。以前市面上没有买这种镜子的,大家想买也买不着。但是现在,我可以很荣幸的告诉大家。我们镜轩坊从今天开始专卖这种镜子。欢迎大家积极购买。今天庆祝开业第一天,前五十名购买者一律七折优惠。”

“华生,放鞭炮。”

“是,东家。”

“噼啪、啪、噼里啪啦咚啪吧嘎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后,镜轩坊正式营业。

众人走进店里只见店里四周摆满了镜子,从上到下分为三层,一层标价五百两每面。二层标价一百两每面。三层标价五十两每面。

“哇,这么贵啊。”进来的人感慨道。

“贵?怎么会贵呢,这叫物有所值。”华生朝众人说道。

“让开,让开。”一声嚣张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众人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管家模样的人带着四个人走了进来。

“掌柜的,给我来二十面最好的镜子。”管家模样的人朝华生说道。

“好嘞,二十面最好的,您稍等。”

“这人是谁啊,这么有钱?”一人说道。

“小声点,这人是英国公府上的管家,别让他听见了。不是他有钱,是英国公有钱。”认识的人说道。

“哦,怪不得这么有钱,原来是英国公府上的啊。”

一会之后,华生已经装好了二十面镜子,拿到管家模样的人钱说道:“二十面镜子,一面不少。一共一万两。您收好。”

“好,给钱。”管家朝身后一人说道。

只见那人从身上拿出了十张千两的银票看都不看就交给了华生,交完钱后管家带上人扭头便走。

看着手中的一万两银票,华生感慨道:“他妈的,英国公府上就是有钱。”

“各位,前五十名有优惠啊,大家从速购买。来晚了就没了。”华生朝众人吆喝着。

“掌柜的,给我哪一个一百两的。”

“给我也来一个。”

“小舅子,给你姐夫我也来一个。”

“还有我。”

“你不是说嫌贵吗?”

“没办法,家里的婆娘下来命令,买不回来不让我上床。”

“哈哈,哈哈哈。”惹来一阵笑声。

“舅舅,第一天卖的怎么样?”朱厚照朝张鹤龄问道。今天镜轩坊一关门,张鹤龄就跑到了东宫来给朱厚照汇报销售情况。

“京城的人真他妈的有钱。”看着手中的银票张鹤龄感慨道,“今天卖的不错,五家店一共卖出去了一等品两百面,二等品卖出去了,五百多面,三等品卖出去一千三百多面。今天一共赚了二十一万多点。”

“嗯,不错。这样我们五六天就可以收回成本了,以后就是纯利润了。”朱厚照高兴地说道。对镜子的前景朱厚照还是挺有希望的。因为镜子可以说是刚性需求品,既是耐用品又是快消品,并且镜子没有替代品,这就决定了镜子一直会有一个巨大的需求。虽然以后由于大家热情的消退,每天销售量会有所下降,但是每天销售十万两还是能保证的。这样每天除去成本一天也能赚七八万两。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两千多万两了,顶的上现在几年的国库收入了。(由于明朝的国库制度比较混乱,一直饱受诟病,所以明朝的税收大多内留到了地方,中央收到的税收不多,如果明朝按现代的国库制度,一年的税收也得有几千万两。(纯属猜测啊,大家可以不信。))

“好好干吧。”朱厚照朝张鹤龄说道。

晚上朱厚照算算时间,也到了二月初了,今年的会考就要举行了。唐寅这个时候也到了京城了吧。

第二十三章唐伯虎

状元楼是京城中一家名气非常大的酒楼,招待的顾客主意以参加会考的举人为主。明朝的科考分为三级,第一级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一般都是二三十岁的人考的,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也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前面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不过考中秀才已经很不得了了,考中秀才最起码在自己所在的州县算的上是名人了。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这就有点像现在的高考了,大都是全省一起考。不过它比高考要难多了。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不像高考一年一次,乡试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不过实际上他们的待遇要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好得多了,最起码吃喝不愁。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顶缺。哪个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面露喜色,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吧,换了你可能也会疯的。有可能当官了,怎莫能不高兴。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好了,你已经考中举人了,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向京城出发,为了当官,豁出去了。

第三级就是会试了,这是历来最受重视的,有很多人对科举制度不熟悉,一说到科举就认为是很多人去京城参加考试,其实这只是科举的一个环节而已。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想当年唐伯虎就为了这个会元而不懈努力,只可惜天妒英才,老天爷让他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从此唐伯虎再也没有站起来。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就像一群任人摆布的羔羊。皇帝及大臣会根据考生的表现,将考生们分一下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可怜的唐伯虎连会试这一关都没过,更不要说自己一直渴求的状元楼了。

状元楼这几十年来一共出了三位状元,榜眼探花十几人,其他的进士更是不计其数,因此状元楼就成了考生们心中的圣地。古人迷信,由于状元楼出了这么多的状元等,因此考生们都认为状元楼风水好且受到了文曲星的保佑,因此每三年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是千方百计的往状元楼里挤,有些人为了能够住进来更是提前大半年就来了。有些人更干脆今年考不上直接住在这里不走了等到三年后再考。

朱厚照此时坐在状元楼的大堂里喝着茶听着周围人的谈话。

“你们说今年的状元会是谁啊?”一个举人朝身边的人问道,看来他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不会是自己,先把自己排除在外。

“那还用问,当然是我们苏州的唐寅”一位同样来自江苏的举人说道。

“对,肯定是唐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