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357章

逼上梁山-第357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却也因此,吐番兵马行军缓慢。明显其意不在帮着大宋平叛,而是打着借兵大宋,帮着大宋平定内乱,合理进入大宋发财来的。

故此,比造这速度,吐番军兵待通过大宋占领区,正式抵达李民疆界,却是还需要三个月。

而除了这吐番,安南等国也是一样。他们的军事目地,自然也是不为了帮着大宋平叛,也是为了发财来的。

为此,这些小国,虽然各自兵力都不多,可为了能在中原发大财,能与吐番等国取得同样的好处,却是组建了联军。其中以安南国出的兵力最多,足有三万之众,其余的如万象国等,有出兵一万的,有出兵五千地,却也是凑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河内起兵,直奔大宋邕州。

只不过,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怎么好。除了山就是水很少看见人烟不说,如今东南之地皆都反叛。他们这些大宋朝廷请来的援兵,却是不被那些地方势力待见,却是没办法如那吐番一般,安安全全的掠夺中原百姓。

好在他们也不是真心帮着大宋来的,老百姓不安分的给他们抢,他们就硬抢,杀人掠物。简直就是趁着大宋内乱之际,借着大宋朝廷的口谕,强行入侵大宋。估计,就算没有大宋的请求,他们八成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而随着他们这种灭绝性的杀戮掠夺,东南邕州百姓,也皆是揭竿而起。或百十人,或千余人,尽皆组成了保卫家园的义军。

中原百姓,虽然面对朝廷正统,多是逆来顺受,可面对外侮之时,却是多有豪杰之士奋起,其百姓更是一呼百应。

故此,这安南等国的十万联军,却也是进程缓慢。没有两三月,光是那些邕州的义军,他们就灭不干净。那些当地人,若是钻进山沟,大宋的官军尚且奈何不得,何况那些不识当地地理的番国了。

而平定不了邕州,那些番国再是胡来,却也是不能不管后路的安危,就径直杀到李民的疆界来。

而最后的大理段誉的军兵,却是与吐番和安南等国联军相反,一路上与民无犯,共买共卖,快速行军。不仅行军的速度远在吐番,安南小国联军之上。素质更是强多了。

显然这段誉却是真心来帮大宋赵佶的。

而且,段誉此次为了帮赵佶,倾举国之兵,聚齐了十万兵马,出秀山郡,石城郡,直奔矩州而来,最多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抵达。

可如此一来,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吐番、大理、安南小国联军这三路军马,虽说是联军,可并没有人居中调遣,统控全局。以至,李民虽然是面对三路军马的包围夹击,可实际上,李民却是用不着同时面对三路军马。

尤其是李民现今手下的主力,无论是慕容博的藤甲军,还是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那都是高速移动部队,而且还是那种高攻击的主力部队。

李民完全可以主动截击他们,一路路的打。以优势兵力击溃一路之后,而后派辅军收尾,驻守,随即再调动主力攻打另一路。而且,这三路军兵,除了段誉那一路的军兵之外,其余两路,更是极端的祸害百姓,其民心可用,更是让李民占据人和。

李民当下盘算已定,随即说出与公孙胜、朱武商议。

要说李民平时不怎么下令,经常是假借朱武、公孙胜等参谋部拟定作战计划,那不过是李民牢记:人主者,不与臣下争功。

故此才不怎么表现,可如今大势在前,李民自也是当仁不让。

而李民一番谋略,也让朱武,和公孙胜等尽皆愕然。尤其是那朱武,原本也已经推算到了这些。只不过,却还是没有想的这般清楚,没敢空城而出的主动出击,只想怎么防守呢,这才没有如李民一般及时。

第十六卷 第十五回 变故

矩州。

地处大宋黔南路,也就如今的广西贵阳一带。自西汉时,就有当地大姓谢氏依附朝廷,成了华夏的一份子。唐高祖武德四年设置矩州。据说,因为该地区的南面有水呈方形,其状如矩,所以取了矩州这个名字。

不过,矩州虽然自古流传,可实际上,大宋彻底统制矩州,时间却也不久。甚至有部分的地方,还尚未完全被大宋掌控。

无他,天高皇帝远也。

这矩州,原本在大唐武德时还算正州。可自唐玄宗天宝三年,就因为距离中央政府距离太远不好管制,降为羁縻州。把整个矩州分为了五十个羁縻州小区域,让当地人自治。

在五代十国时,更有乌蛮人入侵矩州,立号称石人部落。直到,乌蛮人退回黔西北,其子若藏继续管理矩州事务,曾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向朝廷纳贡。得到宋太祖的嘉奖,与一批土著首领同时被授予归德司戈职。自此,这矩州也才算是明面上归了大宋统制。

没错,仅仅是明面上。归德司戈,职位虽不高,仅仅属于从八品下职官,可却掌有一定军权。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有兵就是草头王。

故此,当地头人的进贡纳降,也不过就是明面罢了。实际上还是当地的豪族,氏族的首领自治矩州。

故而,直到李民来到这个时代的前几年。大宋皇上赵佶好大喜功,眼看北扩疆土无望,奈何不得人家大辽与西夏,这才诏当地的番部长田佑恭入朝,设黔南路,正式以武力一统黔南的五十个羁縻州。历经十几年,这才基本上统制了整个矩州。

结果,却又赶上天下大旱,四方尽反。

好在,矩州久战,民皆思安。其本地吏治在田佑恭的安抚和镇压下,也算是不错,更为主要的是矩州湖泊众多,也没被旱情严重破坏,百姓有吃的,却也是没个乐意造反。

只不过,随着段誉领着大理军兵的到来,一切却又不同了。

段誉所率的大理兵马,虽然在段誉的约束下,并不怎么祸害当地的百姓。可段誉的大理兵马,毕竟以苗人居多。那白苗的军兵还好些,那黑苗的军兵,却是大理的特色军种,上阵多驱赶蛇虫蜘蛛等五毒作战。如此,即使段誉约束军兵不祸害百姓,那矩州的百姓看见大批的蛇虫过境,那也是慌啊。

何况,大理本不是什么特别富裕的国家。此次来地匆忙,军粮准备更是不足。若不是大宋特使为了大理能够急速出兵,许了大理军兵的粮饷,尽由大宋当地府城提供,段誉光是准备那些出兵的军粮,那就不可能那么快的动身。

当然,这也是段誉仁慈,根本没想过掠夺大宋当地百姓,就地就食的想法。像其他吐番、安南等国,就从来没有过段誉这般的烦恼。尤其是安南等小国联军当中,有些尚未完全开化,甚至还保留了生吃活人的习惯。自然在进入大宋时,不会想那军粮问题。

可问题是,赵佶皇上不知民情,漫天许愿。那大宋的特使,更是管不着地方百姓的死活。可由地方承担大理十万军兵的军粮,对于富庶的地方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刚刚经历大旱的地方来说,那可就是一个大麻烦了。

何况这矩州,本是久战之地,五十个羁縻州刚刚彻底归顺了大宋。刚刚稳定不久,朝廷不仅没有及时安抚,反倒又加重税收,征粮供给苗人。这些壮族,彝族等的氏族,洞主,自然更是不满。

段誉兵行到矩州,却是因为军粮问题,不得不慢了下来。

而他这一慢,却是让已经从两浙起兵,快速突进的李民,很是吃惊。

要知道,李民从两浙到广西黔南路,那可是还隔着江南西路,以及广南东路等诸多地域。那地域跨度,那也绝对是上千里的突袭。虽说淮安有着高俅帮着掩饰,大宋朝廷应该不会得知李民已经不在两浙一代。可是,李民作为一方之主,长时间离开根据地,那也是不好的。

尤其是,李民此次领军突袭,本就是打的时间差,若是大理居中停军不前,吐番,安南两路加速包抄,李民却是自家上赶着钻进人家的包围圈了。

尤其是,李民大军越往西南走,这军粮的供给也是越不方便。比不得在那江浙一带,李民行军,只要带上路上吃地几日军粮就可,到了地方,自有军粮源源不绝的自水路运来,甚至李民所到的地方,根本就是大宋军粮的囤积点,中转站。

这西南之地,那可是人烟稀少,荒山野领的多,人烟密集的少。而且水路也不十分通畅,没有什么可以一条水路直达的河道。大军绕路不说,军粮更是只能人扛马背,光是路上不断往返运粮的军兵,就把李民刚刚组建的,并且带在身边装声势的八万辅军师,用了一个干净。而占用人手不说,那些辅军师运送军粮的途中,那自身也是要吃喝的啊。如此,十万石的军粮,最终运道李民前线主力军的手中,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

再加上李民还得从其他地方再调粮补充军粮中转点。李民虽说空手套的从朱勔那里得了不少好处,苏州的关税更是赚足了,可是也是头疼,毕竟江南的军粮总数就在那里。

李民等不知段誉的难处,只知段誉自到了矩州之后,行军速度直线下降,隐隐有要跟吐番、安南两路军兵等速合围的架势,李民等如何不急?

此时,李民却是明白了那些古代帝王,为什么一个个即使都把开疆扩土当作最大的荣誉和功绩,并将之记载入史册,可最终却也没有一个能够一统整个亚洲的,感情都是这后勤供给闹的啊。怪不得历史上也只有铁木真打下的版图最大。确实也只有铁木真那种掠夺式以战养战,行军从不带过多军粮的蝗虫军团,才能不为后勤所困,打下那么大的版图。

不过,掠夺性扩张的后果也是严重,没的可抢了,这个国家自然也就完了。所以忽必烈一生才有建设地方的做法。可却也晚了,即使元朝夺取了南宋几百年的财富,可也支撑不过许久,随即就烟消云散了。

李民感慨一生,不禁隐隐有些后悔:不是专家,推演什么军略啊,如今岂不是进退不得?

好在,李民锻炼异能,早就练就了心志坚定无比。认定一个方向,永不言退。既然段誉的行军速度下降,不能在李民预定的江南西路两军碰面。李民索性先把江南西路先平定了。反正,李民在离开东南,进军京师前,也是要把整个大后方都安稳住的。

而要说这江南西路,地方也算不小,除了小县城之外,有三千军兵镇守以上的,就有洪州,抚州,乐安,建昌,吉州,临江等等。此外,更有建昌军,临江军各两万正规军驻守。

只不过,这些地方的军兵虽多,可却是太分散了。并没有统一指挥。尤其是两浙等地都反了,这江南西路与大宋朝廷的信息通道也全都被截断了。各个州县,只知道自保,却有哪个敢串联防卫的。

若是串联,恐怕两浙等地平定后,就该他们这些官员倒霉了。而如此一来,却是方便了李民。

李民攻略这江南西路的军略,简直成了跑马圈地。那种师道领着三万的第九骑兵军,一通跑,这江南西路各地,只是看了那三万骑兵的雄壮,那就纷纷的开城投降,却是没有几个像样抵抗的。

唯有临江军的抵抗激烈一些,欺负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都是马军,攻击力强大,却是不擅攻城,坚守不出。可谁想,种师道眼看临江四门紧闭,根本也没在临江过多停留,更没有用骑兵攻打临江城。径直的就绕城而过,直扑下一站的新途去了。

可就在那临江团练使,庆幸不已的时候,慕容博的燕军随即就到了。当天夜里,就翻入了城内,打开了城门,把燕军主力放了进来。

这临江军在这江南西路,虽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