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规划大宋 >

第57章

规划大宋-第57章

小说: 规划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开荒垦田,重农重商,这些都是商人行径,而且他那种坚忍不拔,辛勤经营,正是浙商的风格。至于陶朱公,更是名闻天下。想那范蠡助勾践灭吴之后,舍弃高官厚禄,泛舟太湖,游历天下,做尽天下各国的生意,赚尽天下权归的银子,不可谓不快意人生。陶朱公一生经营商业,农业和牧业,在商场所向披靡,无往不利,最难能可贵的是,陶朱公常常是赚的千金之后,又仗义疏财,千金散尽,这份潇洒的气度,实乃浙商始祖!”

他边说边比划,对陶朱公范蠡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说完陶朱公,薛鹏又道:“从陶朱公之后,浙人逐渐表现出经商的天赋,浙江的商业也越来越发达。但受制于地形因素,浙商多半是在近乡买卖,较少外出。直到隋朝年间,隋炀帝杨广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北粮运,开凿了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一举将天下连成一体。此举让浙商走出去经商的想法,变成了可能。这一时期,浙江商业迅速发展,丝绸业,瓷器业和造纸业相当发达,不仅名扬天下,更有不少浙商,如李邻德、李延赤、张支信、李处人等人乘船横渡东海,到岛国日本去做生意,浙商之名更加响亮!”

这一点林星倒没有想到。当年劳民伤财的这条京杭大运河,在连通南北的同时,也方便了各地商人外出经商,加速了各地商品的流通,繁华了各地的市场。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意义不大。林星亟待了解的是:“不知今时今日的商业和浙商又是何种局面?”

薛鹏顺着林星的提问回答道:“时至今日,浙江商业兴旺发达,堪称天下之最。一来倚仗京杭大运河发达的水路,二来杭州是个通商口岸,商品进出繁忙。现在的杭州城珍奇荟萃,商贾并辏,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货物琳琅满目。珠宝玉器,珍异花果,时新海鲜,山珍野味,绫罗绸缎,奇器宝物,应有尽有。”

林星听得心花怒放,拍拍腿道:“好啊!想不到此处商业如此兴盛!”

旋又感叹道:“这样的话,看来我这个当知府的,也没什么好做的了!就算勉强搞出些什么名堂,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薛鹏摇了摇头,不无感慨道:“大人此言差矣!辖区商业虽然发达,商贾不少,但仍有隐忧,制约着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商业的发展!”

林星奇道:“哦?是什么隐忧?”

薛鹏说道:“天下万事,离不开一个钱字。制约浙江商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正是钱。”

“钱?”

薛鹏点点头,叹一口气道:“不错!大人别看杭州商业发达,但其实都是些小商小贩撑起来的,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商贾,像陶朱公那样富甲天下的商人,世间再难出第二个。浙商都想把商业做大,但是苦于没有本钱,无法扩大经营。平时繁华一下闹市,倒还可以,想要在天下搞出点响当当的名堂来,却是不容易。”

他顿了一顿,又有些痛心疾首道:“正是这种情况,催生了杭州一个特殊的行当。那就是地下钱庄。地下钱庄依托当铺,赌坊和银器坊暗地存在,大肆发放巨额高利贷,息钱高得离谱。但仍然有不少基于扩大商业的商贾,走进了地下钱庄的陷阱,其结果往往是非但没有扩大商业,反而因为利滚利的息钱,导致债台高筑,最终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林星意外道:“还有这种事情!”

薛鹏点点头,道:“大人,你知道这里地下钱庄的同行拆借息钱是多少么?”

林星问道:“多少?”

薛鹏苦笑着摇头道:“说出来大人都不相信!最简单的隔夜拆借,借一百两银子,第二天就要还一百零五两,息钱高达五两之多!”

林星倒吸一口凉气,惊道:“什么!”

看来,要借助招商银行的招牌,好好整顿浙江的金融市场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章 隔夜拆借

书接上文。

当林星想用招商银行来规范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金融系统时,却发现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第一重压力来自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冲击。经过粗略的调查,仅仅杭州的地下钱庄就有二十家之多,这还只是查得出来的,算上那些查不出来的,和其它州县的,保守估计,浙江的地下钱庄起码不下一百家。这些地下钱庄掌握着巨额银两,可以大量放贷,满足广大借户的要求。而且已经运营已久,颇成规模,招商银行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

第二重压力来自官府的名誉。地下钱庄之所以如此猖獗的原因,在于浙江州府的名誉太差,常常利用官贷变相剥夺百姓,肆意提高息钱和更改还贷日的事情屡见不鲜。正因如此,百姓才宁愿借地下钱庄的高利贷,也不愿借官府的官贷。事实上,自从王安石变法以来,浙江是天下各州之中因为青苗法敛财而导致官员落马最多的地方,林星的前任就是一个例子。“无官不贪,浙官最贪”这句话流传甚广。提高官府的公信力,已经是摆在林星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为了推广招商银行,更是为了重塑官府形象。

第三重压力来自于居民信用记录的缺失。比起广州日益完善的居民信用记录,浙江却是严重缺失。一来是浙江州官落马过多,政策朝令夕改,人员调动频繁,导致文案不完善。二来林星初来乍到,四通快递和顺风快运又都留在了广州,没有了这些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伙计们,林星无法准确地掌握潜在客户的过往信用记录。

虽然困难重重,但林星一统浙江金融市场的决心没有动摇。

经过一番筹备,招商银行还是开起来了。在杭州有一家分行和四家支行,共五家招商银行营业部,分布在杭州的各大区。

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经过一番宣传,人们已经渐渐知道什么叫银行。也清楚了招商银行的部分业务,虽然有些人表现出强大的存款和贷款意愿,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观望。那些地下钱庄的老板们,更是一副我看你招商银行怎么搞垮我地下钱庄的心理。

此刻,在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的营业部。

林星和杭州司户参军杜孤鸿站在营业部的后面,看着稀稀散散的客人进出银行。

杜孤鸿向林星介绍道:“大人,今天是招商银行第一天开业。我们合署衙僚秉承大人的旨意,竭尽全力势要帮招商银行取得开门红。为了保证业务流畅,府中的所有负责民政的官员,都被我叫来站台。他们在水利补贴和青苗法则等方面长期与百姓打交道,熟知民生,认识的人很多,这样一来,业务员就能根据他们的经验,决定对那些百姓放贷,放多少贷,息钱多高,期限多久。”

林星果然看到银行柜台前站着许多州府官员,不少百姓进来之后都和他们打招呼,显示他们的人脉很广,有他们给业务员亲自指导,相信可以大副减少坏账的数目。

对于杜孤鸿的做法,林星深表赞赏,道:“杜大人,你做得很好!”

杜孤鸿受宠若惊道:“大人,叫我孤鸿就好了!这些都是孤鸿应该做的。除了让官员站岗之外,前期我们打算不要把生意铺得太开,先小规模地放贷,只对那些口碑好的百姓进行放贷,那些地痞流氓什么的,暂时不予支持!”

林星点点头,道:“不错!前期我们人手不够,精力有限,应该缩小范围,慢慢再把业务铺开。孤鸿,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既稳定,又回款很快的业务,我们可以先重点发展的?”

杜孤鸿双目一亮,道:“有!大人,你说的这种业务,就是隔夜拆借!”

林星微微诧异道:“隔夜拆借?你说的就是那钟今天借一百两,明天还一百零五两的业务?”

杜孤鸿笑道:“正是!”

林星踱了几步,道:“我甚是奇怪,有什么人是今天借钱,明天就还的?而且还无视这么高的隔夜息钱?”

杜孤鸿顺了顺思路,道:“自然是赌徒和商人。赌徒都是想要赢钱的,只要你给他本钱,他就有可能一本万利,哪会在乎这五两息钱?至于商人,则常常是等着钱去买货,(W//RS//HU)需要资金倒手,第二天货物卖出去了,自然就回本了,这五两息钱也是不在话下。”

林星恍然大悟道:“有道理!有道理!也只有这两种人,才会不在乎这么高的息钱,只因这些息钱,比起他们的伟大目标和高额回报来说,简直不堪一提!”

杜孤鸿微微一笑,见林星有些意犹未尽,提议道:“大人若是感兴趣,我可带大人到城中几家比较大的赌坊,现场考察隔夜拆借的前景!”

林星大手一挥,道:“不用考察了!直接开搞!孤鸿,你带几个人,带上银子,我们现在就去赌坊门口,坐地开柜,就在赌坊前搞起隔夜拆借的业务!”

杜孤鸿错愕万分道:“什……什么!现在就开搞?”

林星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神色,边往外走边说道:“不错!择日不如撞日。既然隔夜拆借这么有利可图,我岂会让地下钱庄独吞这块大肉?走,我们现在就去!”

说罢再不犹豫,带着一行伙计,马不停蹄地奔赴杭州最大的赌坊银钩赌坊。

一路经过了几家赌坊,看见热热闹闹的景象,林星觉得在杭州没有搞娱乐城的必要。此间赌博们发展日趋成熟,自己没必要趟这一趟浑水,再说在广州搞橙天娱乐城,似乎也耗尽了林星的精力。现在的他,感觉有点疲累。像这样宏大的工程,能少搞一点就少搞一点吧。

当伙计们在赌坊门口摆下柜台,大张旗鼓地发行隔夜拆借之时,人群中一阵阵异样的目光。往常的地下钱庄发行隔夜拆借,都是偷偷摸摸的。官府就是不一样啊,大摇大摆地把桌子都搬到赌坊门口。

林星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屡禁不止,干脆就别禁,让我来取而代之。

参照地下钱庄百分之五的隔夜拆借利息,林星厘定了新的隔夜拆借息钱——百分之三。这个息钱虽然比起常规的借贷(年息百分之十几)高了不少,但比起地下钱庄的息钱来说又低了不少。相信应该很有竞争力。

看到赌坊门口就有钱借,此举极大地方便了赌徒们。一时间,赌徒蜂拥过来,纷纷借贷,都要用这笔钱,进去碰碰手气,说不定自己出来之时,就是腰缠万贯的有钱人了。

林星并不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一来这些赌徒都是老面孔,且以本地人居多。二来赌场就这么一道门,无论赌徒是输是赢,都要从正门出来,无法溜之大吉。赢钱的固然可以还贷,输了钱的也可以找赢了钱的人借点银子先垫付息钱,赌徒嘛,谁没有三五几个赌场好友。

更何况,如果第二天没有还息钱,就会产生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这个代价还是蛮高的。

林星看着趋之若鹜的赌徒们,微笑着摇头道,有时候赚钱还是挺容易的。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章 海棠诗社

书接上文。

这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林星正在府中饶有兴致地翻看浙江的文案。

林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历年的科举考试中,浙江的进士数量是最多的。想不到浙江人经商在行,读书也在行,当真是能官能商,令人啧啧称奇。

正看得入神之际,一阵急促的小碎步由远及近。此时的林星早已可以从脚步声中判断出来者是陈佳佳。也只有她才会这般风风火火。

林星头也不抬,道:“佳佳,你有什么事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