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39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凡事顺之则成,违之则败。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作为历史教研员,要真正成为一个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的有心人,就不能满
足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和老师们一起探索中学历史教
学规律。十多年来,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教研会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不
断积累,不断摸索,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目的性、具体性、规律性、启发性、生动性五大特
点。

所谓目的性,从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来说,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
说,就是要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
种目的性具体到历史教学,就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传授知识、培养能
力、进行思想教育(含审美教育)三大任务。这种目的性必须贯穿于历史教
学的全过程,必须切实、具体地落实在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
同时,还必须把完成这三大任务水乳交融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教育功
能。

中学历史知识包括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部分。具体知识,指的是
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具体知识是规律性知识
的素材,规律性知识是具体知识的理性升华。从具体知识到规律性知识有两
层中介环节。第一层是形成历史概念,第二层是运用历史概念找出历史发展


的客观规律。中学历史知识的这种内部结构,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具体
性和规律性两大特点。具体性的要求,主要是忠实于历史的本来面貌,具有
准确的时空观念。规律性的要求,主要是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历史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从具体知识上升到规律性知识,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加深认识的思维
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启发性,即在教学中,要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
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具体的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规律性的历史知识是发人深思的。中学
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具有生动性,即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环境设计、语言描述,将具体的历史知识再现于特定的历史场景,
使学生如临其境,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目的性、具体性、规律性、启发性、生动性这五大特点,是中学历史教
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它们在教学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遵循教学大纲的要
求,运用这五项基本原则,全面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
大任务,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育的功能也是多方
面的。这在中央和国家教委一系列有关文件以及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都有明
确的要求。事实上,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明
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爱国主义
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挚感情
及其理性升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并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汇入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巨大凝
聚力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
来,在党的理论和实践中又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和
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了;和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了;和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了;和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起来了;当然也和争取人类和平与进步
的事业联系起来了。这就是说,我们所要培养的爱国主义是顺应历史发展规
律的爱国主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主义。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更是
一个现实的范畴。今天的爱国主义不仅是教学大纲所要求进行的重要教育内
容,而且成为其他各项教育内容的交汇点、结合部,成为培养学生坚持正确
人生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因此,爱国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的
永恒主题。

(三)历史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概念教学既是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
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马虎不得。

历史概念是对具体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介于史实和线索、规律之间。
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可以称之为“知识单元”。一方面,它源于史实,
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即它的具体性;另一方面,它又高
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


基本因素。因此,它又具有概括性。而且,历史概念的概括必然依赖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所
以,历史概念又总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历史概念既是规律性的
史实知识,又是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历史概念的这种双重品格,决定了它
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依前(依据史实,概括史实)引后(形成线索,引伸
规律)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居于知识中心地位。实践证明,
概念不清的历史教学是失败的历史教学,是否注重和强化历史概念教学,是
决定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成败优劣的一大关键。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无疑有赖于历史教学的全部活动,
然而具有决定意义的还是历史概念教学。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
是历史表象的思维结晶,是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第一步。因此,在培
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历史概念就成为思维基础,也可称之为“思维单元”。
既然历史概念是“知识单元”,又是“思维单元”,那么它在历史教学中也
就必然是“智能单元”。历史教学要培养能力,就必须从历史概念教学入手,
注重和强化历史概念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生动的直观固然重要,但
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育是从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如果说,历
史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基础和连接点,那么,历史概念的运用即清理历史发
展线索,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更是一个多层次、多角
度、不断深化的复杂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
力的过程。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思维特点,在初中教学中要重视历史
表象的鲜明生动,善于把抽象思维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便引导学生思维
较快地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在高中教学中则应着重培养学生思
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独立性,以便系统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准确而灵活地
运用知识。总之,搞好历史概念教学,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
们的智力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

中学历史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任务,
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概念教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
产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而历史概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很难设想,对于基本历史概念
模糊不清甚至有错误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
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至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明君贤相、农民领袖、
文化巨匠、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共产主义先驱战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他们的奋斗业绩和思想情操,对广大青少年具
有巨大的启发、教育和鼓舞作用。而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业绩,往往就是重要
的历史概念。这是极为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可以断言,只要是成功的
教学,对学生形成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必定具有强烈的
感染力,甚至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终身引以自励。

(四)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层次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试题模式
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命题
指导思想从“两个有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教
学)向“以选拔为主”的转变。对中学教学来说,明确提出要有利于中学教


学改革,增加“改革”两字,反映了形势发展的要求。它强化了高考的导向
作用,表明高考命题不是被动适应、照顾中学教学的现状,而是要检阅、促
进中学的教学改革。第二个转变是命题原则从“依纲照本”向“依纲用本”
的转变。“用本”就是要求对教材内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答题时,不
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要充分理解有关内容,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出自
己的观点。第三个转变是命题模式从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向考查学科能力的转
变。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制定的历史高考评价目标(能力要求),是实现“三
个转变”的重大决策,为能力考查提供了权威依据和实施手段。

历史高考的新形势,促进了我们对能力培养问题的深入思考。怎样使中
学历史教学能力的培养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问
题,从深层次看,它是促进中学历史教学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中学历史教学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问
题,应该也只能放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中进行考察,才会得出正
确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制定的能力要求是教学大纲能力要求的进一步完
善和必要补充,不是改弦更张,另搞一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发现,中
学历史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不管以多少种形式或从什么角度表述出来,都应
该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化,都应该体现在对历史现象、历史进程的掌握、
分析、总结和表述之中。换句话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去掌握、分析、
总结、表述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表述历史的
能力融合于其他三项能力之中。因此,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掌握、分析、
总结历史,就是中学生通过历史教学应该形成的最佳“智能结构”。我认为
这是对教学大纲和高考能力要求的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