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第2章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2章

小说: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二人的作乱以失败告终,阳虎逃奔到齐国。当时,孔子已经五十岁了。
  公山不丑同样逃奔,他到了费城,以之为凭借来反叛季氏,并派人召孔子前去辅佐自己。这时,孔子探索依循的治国之道已经有很久了,但是却因为无处施展而抑郁。受到邀请以后,孔子认为:“当初,周文王、武王兴起于丰、镐之间,而最终成就了王业。如今,费城虽然小,或许也能够成就我自己的志愿吧!”于是他打算应召。对此,弟子子路感到很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对他说:“他们召我前去,难道会让我白跑一趟吗?如果我受到重用,那么,周朝的礼仪制度将在东方得到推行啊!”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由于种种原因,孔子最终没能去费城,他的一腔热血无处抛洒。
  夹谷会盟
  后来,孔子时来运转,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的长官。他到任一年,政绩优异,中都四方的官吏都开始效法他的治理方法。因此,孔子被提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任大司寇。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齐国的大夫黎锄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子,看样子,将来鲁国必定会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派使臣前往鲁国,要与鲁国举行友好会盟,地点约定在夹谷。鲁定公打算不加戒备地去会盟。当时,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会盟事务,他对定公说:“臣听说办理文事必须有武备,办理武事必须有文备。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界,一定会将文武官的随从配备齐全。所以,臣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同前往。”鲁定公便按照孔子的建议去做,命令左右司马挑选全国五百精兵,加强训练,随时待命。
  齐国在夹谷修建了会盟的土台,在台上准备好了席位,设有三级登台的台阶。两国国君以简略的礼节相见以后,便登台会盟。馈赠仪式之后,齐国的官员快步向前,向齐景公请求说:“请您允许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景公应允。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头戴羽冠、身披皮衣,手持各式兵器,喧闹着蜂拥而上。孔子见状,快步上前,登到第二级台阶的时候,举起袖子一挥,严肃地对齐景公说:“两国国君友好相会,为何让夷狄的舞乐在此献丑。请您命令官员叫这些人下台!”乐队没有下台,他们在等待君王的命令。齐景公内心惭愧,便挥手示意乐队退下。不一会儿,齐国官员再次上前请求景公说:“请您允许演奏宫中乐曲。”景公点头应允。于是,齐国的戏谑艺人和滑稽的侏儒边舞边唱地上台。孔子与上一次一样,快步上前,登到第二级台阶时,举起袖子一挥,严肃的对齐景公说:“这是百姓在迷惑、戏弄诸侯,论罪当斩!请您命令官员去执行!”齐景公无奈,只得将这些人斩首。齐景公大为恐惧,深受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回国以后,景公非常恐慌,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的大臣用君子的道理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这帮无能之辈,却用夷狄的办法辅佐寡人,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如何是好?”有位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过错,就用实际行动向人家道歉认错;普通人有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于是,齐景公就把先前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等土地归还给鲁国,以此向鲁国道歉。

  第4节:新读史记(下卷)(4)

  孔子改革
  孔子为了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威,抑制季孙、孟孙、叔孙三家的势力,决定拆除他们多年在封地营造的城堡。鲁定公十三年的夏天,孔子向定公进谏说:“大臣不准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准营建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定公欣然准奏,派仲由去当季氏的管家,打算逐步拆掉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不久,叔孙氏先把郈城的城墙拆掉了。季孙氏将要拆毁费城的城墙,公山不丑和叔孙辄便率领费城的人袭击公室。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几人进入季氏的住宅,登上季武子修建的高台。费城人对季氏的住宅发起了进攻,双方战斗惨烈,死伤无数。虽然未能打进去,但是有人已经逼近了定公所在的高台。形势危急之下,孔子果断地命令随行的勇士下台反击费城人,费城人被杀个措手不及,败退下来。定公的军队便乘胜追击,在姑蔑这个地方把他们打败。公山不丑和叔孙辄逃往齐国,费城的城墙被拆除掉。接着,孔子准备拆毁成城的城墙。成邑的长官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成城的城墙如果被拆毁,齐国人一定会进逼我国的北大门。况且,成城是孟孙氏的屏障,没有它就等于没有孟孙氏。因此,我不会让人拆毁它。”几个月后,定公率军围攻成城,小小的成城固若金汤,他们连续攻了好几个月,死伤惨重,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朝,孔子拆毁三家城墙的计划最终失败。
  定公十四年,孔子已经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的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的弟子对他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时不恐惧,大福降临也不喜形于色。”孔子回答说:“确实如此。但是,还有另外一句话,‘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于是,孔子就把扰乱国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处死了。孔子主政三个月以后,商人们不敢哄抬物价,男女异路行走,路不拾遗;而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再向有关官员求情送礼,便能受到优质的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终于,孔子毕生的目标与追求就要实现了。
  圣人离职
  孔子治理鲁国颇有成效,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它的国君齐景公和大臣们感到害怕。有个齐国大臣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而我国离它最近,会被最先吞并。我国为什么不先送给鲁国一些土地呢?这样,我国可以讨好它,或许还可以继续存在。”大臣黎锄则对齐景公说:“请您先试着阻止鲁国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也不算迟啊。”于是,齐景公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从国内共挑选了十八名漂亮的少女,给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了表演《康乐》之舞,并且附带上身上装饰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彩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故意没有将其带入城内。一天晚上,月明星稀,十八位美女在鼓乐的伴奏下,舒展腰肢,翩翩起舞,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季桓子得知了这个消息,非常兴奋,身着便装再三前去偷看。齐使告诉他这是齐王送给他的礼物。他更是喜不自胜,打算接受这些礼物,便告诉国君要外出巡游。他们以此为名,整日在城南观赏齐国美女和纹马的表演,连国家政事都懒得管了。子路见此情形,对孔子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郊祭了,当政者如果能够按照礼法把祭肉分给诸位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不久,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的礼物,竟然一连三天不过问政务;郊祭结束,他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见鲁国已经无药可救,便忍痛离开了鲁国,在屯这个地方住宿过夜。鲁国的大夫师己赶来为孔子送行,安慰孔子说:“先生您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他便开口唱到:“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让人国破身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晚年!”师己回去以后,季桓子问他说:“孔子都对您说了些什么?”师己如实地回答。季桓子长叹一声,说到:“孔先生是在怪罪我接受齐国的那一群女乐啊!”

  第5节:新读史记(下卷)(5)

  周游列国(一)
  孔子离开鲁国以后,先是到了卫国,住在子路的大舅子颜浊邹的家里。不久,卫灵公接见了孔子,问他说:“先生在鲁国的俸禄是多少啊?”孔子回答说:“俸禄是六万小斗的粟米。”于是卫灵公也给孔子六万小斗粟米的俸禄,任用他为官,但是没有实权。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诽谤孔子,卫灵公开始怀疑孔子,便派人监视孔子的出入往来。孔子害怕无端获罪,在卫国居住了十个月以后便离开了。
  孔子打算去陈国,途经匡城,弟子颜刻为他赶车。颜刻用马鞭指着城墙的一处,对孔子说:“从前,我来此城,是从那个缺口进入的。”该城的人听到了他的话,都十分惊恐,误以为来的人是鲁国的阳虎。因为在此之前,阳虎残害过该地的人,所以当地人为了报仇,再加上孔子的长相颇似阳虎,将孔子一行人围困了起来。因此他们对当地人解释不清楚,被围困了整整五天,面临粮水断绝,处境十分危险。后来,弟子颜渊及时赶到,孔子悲喜交加,激动地对他说:“怎么现在才来啊!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赶忙回答说:“老师健在,弟子怎么敢轻易的去死呢!”当地人的包围越发危急,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孔子的弟子们都感到害怕,以为这下死定了。孔子镇定地对他们说:“各位不要慌张,周文王去世以后,周代的礼乐制度不是由我们来传承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种制度,就不应当让后人认识到它并且承担维护它的责任。上天既然没有意思要毁灭这种制度,匡地的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孔子派弟子到了卫国的权贵宁武子那里,向他称臣,然后,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
  离开匡城以后,孔子来到了蒲地,一个多月以后,他又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的家里。卫灵公有位夫人,名叫南子,她知道孔子的大名,很想见见他,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国国君,想要和我国国君建立兄弟情谊的,必定要来拜见南子夫人。南子夫人久仰您的大名,愿意会见您。”开始的时候,孔子推辞不去,最后,孔子迫不得已才去拜见这位夫人。南子夫人坐在细葛布的帷帐中等待孔子,孔子进门以后,面向北跪拜行礼。夫人在帷帐中两次回拜答礼,她披戴的玉器、首饰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事后,孔子无奈地说:“我本来不愿意见她,但是既然见了,就要按礼节行事。”对此,学生子路还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的不对,上天一定厌弃我!”一个多月以后,卫灵公和夫人同坐一辆车出行,宦官雍渠在车上陪同。出宫后,卫灵公让孔子乘坐第二辆车跟随。灵公的车队大摇大摆的从街市上驶过。孔子说:“我所见过的人,对美色的喜好总是超过了对德行的喜好。”他很厌恶灵公的作为,不想在这里再继续待下去,便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了。
  孔子后来又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害孔子,便派人把大树砍了,想要砸死孔子。孔子躲闪及时,大难不死,逃过此劫,但是只好再次离去。弟子们都催促他快点走,孔子则坦然说:“上天既然赋予了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
  周游列国(二)
  孔子到达郑国以后,与弟子们走散了,便独自一人站在外城的东门旁。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旁有个人,长相非常奇特,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这个人从腰部以下比禹要短三寸,狼狈的像一只丧家犬。”等到与孔子重逢以后,子贡把这话如实地告诉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