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英、法、美、日等国敌视、不满、惧怕苏维埃政权,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措施:①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a.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c.取消——切商品贸易;d.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e.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斗。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背景: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加上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2)途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②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④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
(3)评价: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苏联的成立:
①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简称苏联。
②1924年初,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规定苏联是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
☆关于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历史条件
①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因实力不足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经过1905年革命的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前列,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了列宁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理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流血事件反映出革命已不可能和平发展,粉碎科尔尼洛夫的阴谋使党的威信空前提高,彼得格勒起义成功,十月革命胜利。
☆关于战时共产义政策的实施及其成效问题
残酷的战争形势、环境破坏和物质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习惯上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天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1921年取消。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从19”年到1920年,红军粉碎了协约国策划的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如何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胜利
十月革命中坚持了暴力革命的原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实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想,这些都是《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体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例证。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
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第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时间——战后初期。
2、原因:(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一些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有所增长。
(2)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等国家成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国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得以建立和发展。
(3)“一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3、主要运动: (1)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
(2)朝鲜“三一”运动:①原因: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朝鲜国王突然暴亡。
②经过a.1919年3月1日,汉城青年学生和群众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b.几天后发动武装起义,又发展为反日民族大起义;有200万人参加。c.当年下半年起义被日本殖民者镇压。 ③意义:体现了朝鲜人民争取独立、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有力打击了日本殖民统治。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经过:1920年,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了“一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 1922年,群众突破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不合作运动”的措施:a.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c.号召家家产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d.逐步进行抗税斗争。③分析: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运功的指导思想是甘地主义。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
④结果:1922年,甘地和国大党停止这——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c
(4)土耳其凯末尔革命:①经过:a.1920年土耳其素丹政府与协约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凯末尔领导人民同素丹政府决裂,建立了新议会和临时政府。 b.凯末尔政府打败了英国支持的素丹政府军和人侵的希腊军队.迫使协约国于1923年同它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厂土耳其本土的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废除了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规定海峡地区中立化。在取得民族独立的基础卜,土耳其成立了共和国。凯末尔当选为总统。②凯末尔政府的改革措施:a.政治:废除素丹制,实行政教分离。b,经济:采取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措施。废除封建的什一税。c.文化教育:扩大世俗教育,实行文字改革。d.社会生活:废除陈规陋习。e.作用:巩固了国家独立,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道路。 ③革命意义:土耳其结束了历时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统治.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5)埃及“华大脱运动”:①“一战”时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坚持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②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谋求埃及的独立。
③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起了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④1922年2月.英国政府不得不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关于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宗主国为了稳定后方,对殖民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使亚非一些国家新兴的民族工业得以加快发展。中国和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分别进入“大创业时期”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帝国主义的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民族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阶级队伍的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宗主国的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建立独立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它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影响,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从向西方学习转向向苏俄学习,这是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新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变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共产党组织的纷纷建立,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另一个新特点。由于殖民当局残酷镇压等原因,它们的活动受到各种限制,但仍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如何评价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国大党采纳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不合作运动在全印度展开。以“不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表明印度资产阶级具有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尤其是群众运动出现高潮时,甘地马上作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都是不妥当的。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工业化:①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②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农业集体化:①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②评价: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
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