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172章

史记译注-第172章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汗呕指戳税捕ā
  赵国派人对魏王说:“为我杀了范痤,我们愿意献出七十里土地。”魏王说:“好。”于是派官吏去逮捕范痤,包围了他的家但还没有杀他。范痤因而上了屋顶骑在屋脊上,对使臣说:“与其用死范痤去作交易,不如用活范痤去作交易。如果把我范痤杀死了,赵国却不给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将怎么办呢?所以不如与赵国先把割让的土地划定了,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很好。”范痤于是给信陵君上书说:“范痤是过去魏国免职的宰相,赵国用割地为条件要求杀我,而魏王竟听从了,如果强秦沿用赵国的办法对待您,那么您将怎么办?”信陵君向赵王进谏之后范痤被释放了。
  魏王因为秦国曾经援救的缘故,想要亲近秦国,攻伐韩国,以便收回原来的土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说:
  秦人和狄戎的习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凶狠,好利而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如果有利,连亲戚兄弟也不顾,好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不曾施厚恩,积大德。所以太后本是秦王的母亲,却由于忧愁而死去,穰(ráng,阳平“让”)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比他大的,可是竟然把他驱逐了;秦王两个弟弟没有罪过,却一再被削夺封地。这是对亲戚尚且如此,何况对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与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就会更加接近秦国的祸害,臣特别感到迷惑不解。大王不懂此理就是不明,君臣没有来向您奏闻此理就是不忠。
  如今韩国靠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幼弱的君主,国内有大乱,外边要与秦魏的强兵交战,大王以为它还会不亡吗?韩国灭亡后,秦国将要占有原来郑国的土地,与大梁相邻,大王以为能安宁吗?大王想得到原来的土地,就要依靠和强秦的亲近,大王以为这会有利吗?
  秦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必定要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必定不去找楚国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去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那一仗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这样的。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决战于邯郸郊外,这就会遇到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进攻楚国,要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阨关塞,走的路太远,攻打的地方太难,秦国也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卫国和齐国了。
  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的时候,除去魏国就没有可进攻的了。秦国本来已占有怀邑、茅邑、邢丘,如在垝津筑城逼近河内,河内的共城、汲邑必定危险;秦国据有郑国故地,得到垣雍城,决开荧泽,水淹大梁,大梁必定失陷。大王的使臣去秦已成过失,而又在秦国毁谤安陵氏,秦国早就想诛灭它了。秦国的叶阳、昆阳与魏国的舞阳相邻,听任使臣毁谤安陵氏,听任安陵氏被灭亡,秦军就会绕过舞阳北边,从东边逼近许国故地,这样南方一定危急,这对魏国无害吗?
  憎恶韩国、不喜爱安陵氏是可以的,可是不担心秦国不爱南方那就错了。从前,秦国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有千里之远,有黄河及高山阻挡,有周与韩把它隔开。自从林乡一战到现在,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囿中,边境城邑都被攻陷,文台被毁,垂都被烧,林木被砍伐,麋鹿被猎尽,国都接着被围。秦军又长驱到大梁以北,东边打到陶、卫两城的郊外,北边打到平监。丧失给秦国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几十个,名都几百个。秦国还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一千里的时候,祸患就已经如此了。又何况让秦国灭了韩国,据有郑国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没有周和韩间隔它,离大梁只有一百里,大祸必定由此开始的。
  从前,合纵汉有成功,是由于楚、魏互相猜疑,而韩国又不可能参加盟约。如今韩国遭受战祸已有三年,秦国使它屈从同它媾和,韩国知道要亡了可是不肯听从,反而送人质到赵国,表示愿做天下诸侯的先锋与秦国死战。楚国、赵国必定集结军队,他们都知道秦国的贪欲是无穷的,除非把天下各诸侯国完全灭亡,使海内之民都臣服于秦国,它是绝不会罢休的。因此臣愿意用合纵的主张报效大王,大王应尽快接受楚国和赵国的盟约,挟持韩国的人质来保全韩国,然后再索取个地,韩国一定会送还。这样做军民不受劳苦就可得回旧地,其功效要超过与秦国一起去进攻韩国,而且没有与强秦为邻的祸害。
  保存韩国、安定魏国而有利于天下,这也是上天赐给大王的良机。开通共城、宁邑到韩国上党的道路,让这条路经过安成,进出的商贾都要纳税,这就等于魏国又把韩国的上党做为抵押。如果有了这些税收就足能使国家富足。韩国必定要感激魏国、爱戴魏国、尊崇魏国、尊崇魏国、惧怕魏国,韩国一定不敢反叛魏国,这样,韩国就成为魏国的郡县了。魏国得到韩国作为郡县,卫、大梁、河外必然能安定。如果不保存韩国,东西二周、安陵必定危险,楚国、赵国大败之后,卫国、齐国就很害怕,天下诸侯都向西奔赴秦国去朝拜称臣的日子没多久了。
  安釐王二十年,秦军围困邯郸,信陵君无忌假传王命夺得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赵国得到保全,无忌也因此留在赵国。二十六年,秦昭王去世。
  安釐王三十年,无忌返回魏国,率领五国军队进攻秦国,在河外打败秦军,赶跑了秦将蒙骜。那时魏国太子增在秦国作人质,秦王发怒,要囚禁魏太子增。有人替太子增对秦王说:“公孙喜本来对魏相说过:‘请用魏军快速攻秦,秦王一怒,必定要囚禁太子增。这又会使魏王发怒,再攻打秦国,秦国必定要伤害太子增。’现在大王要囚禁太子增,这是公孙喜的计谋得逞了。所以不如厚待太子增而与魏国交好,让齐国、韩国去猜疑魏国。”秦王这才取消了囚禁太子增的打算。
  安釐王三十一年(前246),秦王政开始即位。
  安釐王三十四年,安釐王去世,太子增即位,这就是景湣王。信陵君无忌去世。
  景湣王元年(前242),秦军攻下魏国二十座城,设置为秦国的东郡。二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朝歌。卫国迁到野王。三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汲邑。五年,秦军攻下魏国的垣地、蒲阳、衍邑。十五年,景湣王去世,他的儿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被秦王发觉了。
  魏王假三年(前225),秦军水淹大梁,俘虏了魏王假,终于灭了魏国,设置为郡县。
  太史公说:我曾到过大梁的旧城址,那里的人说:“秦军攻破大梁,是引鸿沟之水淹灌大梁,经过三个月城被毁坏,魏王请求投降,于是灭亡了魏国。”议论的人都说,由于魏王不重用信陵君的缘故,国家削弱以至于灭亡。我认为不是这样。天意正是让秦国平定海内,它的功业尚未成,魏国即使得到像阿衡一样的贤臣辅佐,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注解】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毕公高与周同隆①。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②,为庶人,或在中国③,或在夷狄④。其苗裔曰毕万⑤,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⑥,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⑦;魏,大名也⑧。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⑨。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⑩,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①这句是指毕公高与周天子同出一祖,故同姓。《索隐》认为,按《左传》的说法,毕公是周文王之子。 ②绝封: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封爵被中断。 ③中国:指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 ④夷狄:古代称东部的少数民族为夷,称北部的少数民族为狄。这里是泛指外族所居之地。 ⑤苗裔:后代,子孙。 ⑥右:指车右。古代战车上乘三人,御者在中,尊者在左,护卫者在右。 ⑦满数:古代计数以万为满数。 ⑧魏:通“巍”,所以下文云“大名地”。名,名称,名词。 ⑨《屯》之《比》:《屯》封变为《比》卦。古代的占筮方法中的一种方式,先求出本卦,然后改变其中一爻,即变为另一卦,称为“变卦”,或称“之卦”。《屯》卦的卦画是,把最下面的阳爻(—)变为阴爻(--),即变为《比》卦。 ⑩屯固比入:“屯”的义是草木萌生之艰难。草木长成后则坚实牢固,所以说“屯固”;“比”有顺从、亲近、依附等义,所以说“比入”。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①,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②,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③。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④。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绛。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⑤。魏绛僇辱杨干⑥。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⑦,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⑧,然后受之。徙治安邑⑨。魏绛卒,谥为昭子。生魏赢。赢生魏献子。
  ①四子:指晋献公的四个儿子奚齐、悼子(或称卓子)、夷吾和重耳。四子争立事详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②世:后代。弥:更加。 ③诸子:儿子们,子弟们。 ④重耳出亡事详见卷三十九《晋世家》,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⑤乱行:搞乱了军队的行列。 ⑥僇辱:侮辱,羞辱。“僇”通“戮”。这一句《左传·襄公三年》和《晋世家》的记载都是“魏绛戮其仆”。当时魏绛任军司马,杀杨干的仆从等于羞辱杨于。 ⑦翟:通“狄”。 ⑧三让: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受封赏都要行三让之礼以示谦逊。 ⑨治:王都、诸侯府第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强,公室卑①。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②,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③,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④。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
  ①公室:春秋战国时诸侯家族或诸侯国的政权称为“公室”。 ②老:告老,退休。 ③晋阳之乱:晋定公十五年(前497),中行寅、范吉射攻赵鞅,赵鞅退保晋阳,晋军包围晋阳。后来晋定公又派人攻中行氏和范氏,最后中行寅、范吉射败逃。其事详见卷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