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译注-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①须臾:片刻。 ②勃然:发怒变色。 ③容:或许,大概。 ④浊:形容琴声宽缓。以:而。 ⑤廉折:指乐声高亢,节奏明快。 ⑥攫:用手指勾拨琴统,是古琴弹奏的指法。 ⑦(shì,士):通“释”。指放开琴弦。愉:《索隐》:“音舒也。” ⑧钧谐:调谐,和谐。 ⑨相益:互相补助,引申为互相增色。 ⑩回邪:不正,曲折。害:妨害。 (11)弭:顺服,安定。 (12)五音: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五音常为音乐的代称。纪:调理。 (13)丝桐:指古琴。古琴琴体多用桐木,弦用丝弦,故称丝桐。 (14)连:连贯。径:快捷。 (15)存亡:使将亡或已亡之国得以复存。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①,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②,请谨毋离前③。”淳于髡曰:“狶膏棘轴④,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⑤。’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⑥,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⑦。”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译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⑧,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⑨,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⑩,其应我若响之应声(11),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朞年(12),封以下邳,号曰成侯。
①得全全昌:据《索隐》注解,得全,指人臣事君之礼周全无失;全昌,指身与名都能昌盛。 ②令:命令,这里是指教的意思。 ③谨毋离前:据《索隐》,这是指谨记指教,不离心目之前。 ④狶膏:猪油。狶,同“豨”。猪。棘轴:棘木制作的车轴。 ⑤运:运转。方穿:方形的轴孔。穿,孔。以上三句以方圆之不合喻君臣不合。 ⑥胶:用胶粘。昔干:放旧的弓干。 ⑦傅:通“附”。附着。罅(xià,下):裂缝。 ⑧较:同“校”。校正。 ⑨趋:小步快走。 ⑩微言:隐微之言,隐语。 (11)响:回声。 (12)朞年:周年。朞,同“期”。
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①。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②。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③,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④,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⑤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 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⑥,邯郸拔而乘魏之弊⑦。”威王从其计。
①魏王:指魏惠王,又称梁惠王。田:打猪。 ②泗上十二诸侯:指泗水之滨的一些小诸侯国,如邹、鲁、宋等。 ③以上两句,《集解》引贾逵曰:“齐之北门西门也。言燕赵之人畏见侵伐,故祭以求福。” ④备:戒备,防范。 ⑤怿:喜欢,高兴。 ⑥弊:疲困。 ⑦乘:利用。
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谓成侯忌曰①:“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②,而命在公矣。”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③。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④。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⑤,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之所⑥。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犇⑦。
三十六年, 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⑧。
①公孙阅:《战国策·齐策一》作公孙(hàn,汉)。 ②前死:向前死战。北:败北,败逃。 ③田忌、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解救了赵国,在桂陵大败魏军,这是古著名战例之一。详见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参见卷四十三《赵世家》、卷四十四《魏世家》。 ④大夫:《集解》、《索隐》及清梁玉绳《史记志疑》都认为“大夫”似应作“夫人”。 ⑤大事:这里指夺取权位。 ⑥验:验证。 ⑦犇:同“奔”。《史记志疑》认为,田忌出奔在宣王二年马陵之战以后,司马迁在这里是因袭了《战国策》记载的错误。 ⑧辟彊:《史记》中“彊”字经常出现,大多同“强”字。这里作为人名,音义同“疆”。按,据《竹书纪年》,威王卒,宣王立应在前319年。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①。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②。宣王召田忌复故位③。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④:“不如勿救。”田忌曰⑤:“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⑥:“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⑦。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⑧。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⑨,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帅)〔师〕⑩,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11),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于博望,盟而去。
①致:送。伯:通“霸”。诸侯的盟主。 ②魏伐赵……战于南梁: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这几句记述有误,应改为“魏伐韩,赵与魏亲,共击韩。赵不利,则于南梁。韩氏请救于齐。” ③召田忌复故位:《史记志疑》认为,前有田忌出奔的误记,因而这里又出现复位的误记。 ④驺忌子曰:《战国策·齐策一》记载的这段文字中没有驺忌子。又《索陷》引王劭说,此时驺忌已死去四年。 ⑤田忌:《战国策》作张(同“丐”)。 ⑥孙子:即孙膑。《战国策》作田臣思。 ⑦顾:回头,反而。 ⑧愬(sù,诉):告诉,诉说。 ⑨承:通“乘”。趁,利用。 ⑩师:军师。 (11)大败之马陵:孙膑用计,在马陵大败魏军。详见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①。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②,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③。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④,且数百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⑤。
①魏惠王卒年,史书所记不一,详卷四十四《魏世家》襄王十六年注。 ②列第:不同等级的住宅。 ③不治:不理政事。 ④稷下学士复盛:桓公午开始在稷下设学宫,招纳学士。到宣王时最盛,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中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⑤湣王地:或名遂。按,据《竹书纪年》,宣王卒,湣王立应在前301年。
湣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三年,封田婴于薛。四年,迎妇于秦。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
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秦败屈丐。苏代谓田轸曰①:“臣愿有谒于公,其为事甚完②,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张仪曰:‘煮枣将拔③,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④。’此特转辞也⑤。秦、韩之兵毋东,旬余,则魏氏转韩从秦⑥,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⑦,此公之事成也。”田轸曰:“奈何使无东?”对曰:“韩冯之救委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⑧,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⑨,此王业也’。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⑩,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11),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12),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13)’。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14),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15),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16)。”
①苏代谓田轸:以下这段谈话又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整理小组定为《苏秦谓陈轸章》,文字略有出入。陈轸,即田轸。 ②完:圆满。 ③煮枣:地名。 ④弗能拔:无法制止被攻陷。帛书“拔”作“枝(支)”。 ⑤转辞:宛转之辞。 ⑥魏氏转:魏国转变策略。 ⑦交臂:拱手。 ⑧抟:统率。 ⑨三川:指韩国,因其境内有黄河、伊水、洛水,故称。 ⑩制和:控制两国议和。 (11)施:施威。 (12)案:同“按”。抑止。 (13)资:本钱。 (14)劫:威胁。徇(xún,旬):顺从。 (15)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片,左片称左券,由债权人收执,作为索偿的凭据。后常用“执左券”比喻有成功的把握。 (16)张子:张仪。
十三年,秦惠王卒。二十三年,与秦击败楚于重丘。二十四年,秦使泾阳君质于齐①。二十五年,归泾阳君于秦。孟尝君薛文入秦,即相秦。文亡去。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②,兵罢。二十九年,赵杀其主父③。齐佐赵灭中山。
①质:作人质。 ②河外:战国时一般指黄河以南为河外。 ③主父: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儿子后,自称主父。后游沙丘,被公子成围困,饿死。详见卷四十三《赵世家》。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②,而患之所从来微③,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④。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