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495章

史记译注-第495章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居民间闭口不言,有隐居卜筮间以全身者⑧。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⑨,术黄帝⑩、老子,博闻远见。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11)。及卜筮立名声千里者,各往往而在(12)。传曰(13):“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14)。”黄直,大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留长孺以相彘立名(15)。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16),何可胜言。故曰:“非其地,树之不生(17);非其意,教不之成。”夫家之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18),好含苟生活之道(19),因而成之。故曰:“制宅命子(20),足以观士(21);子有处所(22),可谓贤人。”
  ①自动:自主行动。意为自然得体。②誓:谨慎。正:端正、整理。③性好解妇:指性情喜爱解疑的妇人。即乐于卜筮的妇人。④严振:严肃。⑤见齿:露出牙齿。见,同“现”。⑥避世:脱离现实生活。意为避开官场。⑦舞泽:荒芜的洼地。舞,据《考证》,“舞”读为“蕪(芜)”。芜,荒芜。⑧全身:保全性命。⑨《易经》:即《周易》。儒家经典著作。⑩术:据《史记会注考证》,“术,读为述”。陈述。(11)固:原本。小数:小术。数,技艺,方术。(12)往往:常常,到处。(13)传:文字记载。此指古代的有关典籍。(14)伎:通“技”。技艺、技能。(15)彘:猪。(16)绝人:超出常人。(17)树:种植。(18)好:喜爱、爱好。(19)好含苟生活之道:爱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含,包容,包含。苟,如果,假如。(20)制宅命子:建造住宅,为子取名。命,取名。(21)足以观士: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22)处所:安身之处。意为职业。
  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①,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②,某日可取妇乎③?五行家曰可④,堪舆家曰不可⑤,建除家曰不吉⑥,丛辰家曰大凶⑦,历家曰小凶⑧,天人家曰小吉⑨,太一家曰大吉⑩。辩讼不决(11),以状闻(12)。制曰(13):‘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14)。’”人取于五行者也(15)。
  ①署:衙门。官吏办公的地方。②占家:会占卜的专家。③取:同“娶”。④五行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以此迷信活动为业的人。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⑤堪舆家:以审察住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即相宅、相墓为业的人,即今所谓“风水先生”。⑥建除家:术数家之一种,古代占卜迷信派别之一。它以建除十二辰定日之吉凶。建,北斗的斗柄所指曰“建”。建除,以十二地支定方位岁月,以占吉凶。十二方位之首二字为“建、除”,故名。⑦丛辰家:以分辨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所随属为善神或恶煞为业的人。⑧历家:研究历术、历法,推算日月星辰运行及季节时令的方法的专门家。⑨天人家:研究天和人、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世关系的专门家。《荀子·天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⑩太一家:道家别名。太一,中国哲学术语。“太”是至高至极,“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庄子·天下》称老子之学“主之以太一”。“太一”是老子之“道”的别名。《吕氏春秋·大乐》更指出:“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并指出:“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的说话。“太一”又和“太极”意义相近。(11)辩讼:辩论争议。(12)以状闻:将有关情形奏明皇帝。状:情形。(13)制:帝王的命令。(14)以五行为主:以五行家的意见为依据。(15)人取于五行者也:这就是人们采用五行家的意见的原因。取:采取,选取。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范君石 译注
  【说明】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钱钟书在论及司马迁这篇《货殖列传》时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乎辟鸿濛矣。”(《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总之,史学界公认:“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这十分明确而简要地道出了写作本篇的动机与主旨。全文主要是为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作传。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以便“后世得以观择”。太史公认为,自然界的物产是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业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是自然趋势,人们没有不追求富足的。“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所以,他主张应根据实际情况,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同他们争利。这集中反映了他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农工商虞并重,强调工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其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肯定工商业者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突出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最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而经济的发展则关乎到国家盛衰等经济思想和物质观。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迁就能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认识到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传记天时、地理、人物、风情,历历如画。虽属说理文章,读来却颇有兴味。方家学者对此有口皆碑。潘吟阁赞曰:“《货殖传》一篇,讲的是种种社会的情形,且一一说明它的原理。所写的人物,又是上起春秋,下至汉代。所写的地理,又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而且各人有各人的脚色,各地有各地的环境。可当游侠读,可当小说读。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传》,可算未读《史记》。美哉《货殖传》!”(《史记货殖列传新诠·编者弁言》)李景星评本传为:“举生财之法,图利之人,无贵无贱,无大无小,无远无近,无男无女,都纳之一篇之中,使上下数百年之贩夫竖子,伧父财奴,皆赖以传,几令人莫名其用意所在。……盖财货者,天地之精华,生民之命脉,困迫豪杰,颠倒众生,胥是物也。”(《史记评议》卷四)这些赞语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史公之识,卓绝千古;史公之笔,精妙绝伦。总揽全文可见,传中人物各具特色,各怀其才;篇中叙事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文中说理鞭辟入里,无懈可击;全篇辞章奇传雄浑,波澜壮阔。可谓博大精深,浑然一体,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光辉篇章。
  【译文】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农、工、商、虞这四个方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小则贫困;来源大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聚集于此。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天下所用,东海、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整理衣袖去朝拜齐国。后来,齐国中途衰落,管仲重新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管理财政的九个官府,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多次以霸主身份会合诸侯,使天下政治得到匡正;而管仲本人也有了三归台,官位虽只是陪臣,却比各国的君主还要富有。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之时。
  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