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

第3章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3章

小说: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龄也作了不留情的笔伐。《仙人岛》里的王勉,目空一切,却又文才鄙陋,

受尽了一个少女的嘲讪和藐视。《狐联》讽刺了读书人的迂腐。《嘉平公子》

则通过温姬错爱嘉平公子的故事,讽刺了读书人的不通文墨。而在《苗生》

里,三四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读书人得意地朗读着自己的文章,互相阿谀称颂。

苗生厉声大叫:“此等文只宜向床头对婆子读耳,广众中刺刺者,可厌也!”

当他们不听劝阻的时候,苗生就大吼一声,变作老虎,扑杀了他们。这里已

经不是冷静的批判,而是愤世嫉俗的感情的爆发了。

在这类作品中,还有一些是以批判某些男性在恋爱、婚姻问题上表现出
来的恶劣品质为题材的。它们塑造了一系列的丑恶的形象,其中有《毛狐》
里的马天荣,他贪金而得锡,贪国色而得大足驼背的女人;有《丑狐》里的
穆生,他因狐女赂遗渐少而背德负心;有《武孝廉》里的石某,他趁着恩人
酒醉,想杀死她;有《云翠仙》里的梁有才,他为了贪图金钱,装腔作势地
要鬻妻为娼。梁有才,这是一个和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李甲相似
的人物,但写来极有个性。

我们可以说,蒲松龄通过这些作品里面关于群丑的描写,在客观上抨击
了他们所赖以存在的封建社会。

(五)

毛主席说过:“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①。《聊斋志异》正是这样

的情形。
我们已经说过,蒲松龄对当时的现状不满,对封建社会的某些方面不满。

一方面,他把他感到不满的丑恶现实给予尖锐的揭露,无情的鞭挞。另一方

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893 页。

面,冷酷的人生并没有使他绝望,也没有使他因此产生消沉颓废的情绪。他
用一种执着的态度,坚持着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注视着那些在人民群众生活
中涌现出来的美好事物,加以热情的歌颂,把它们作为封建社会所固有的丑
恶现象的对立面,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作实际上也是
表现了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这一方面,《聊斋志异》最突出的内容就是对真挚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属于这类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它们动人地描写了痴心的恋爱的故事,塑造
了种种可爱的青年男女的性格。它们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
当时社会上的广大青年男女在重重的压抑和摧残下所产生的冲破樊笼、打碎
桎梏的愿望和行动。

《阿宝》塑造了一个情种的形象:孙子楚。他生有六个手指。当他向富
翁的女儿阿宝求婚的时候,阿宝不过是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渠去其枝指,
余当归之。”他不顾疼痛,用斧砍去枝指。不久,他在清明节出游,路遇意
中人,不觉痴立,魂随阿宝而去,同居三天,才被女巫招回。后来,他们无
缘再见一面。孙子楚瞧着一只刚刚死去的鹦鹉,心里想:“倘得身为鹦鹉,
振翼可达女室。”还没有想完,他就真的变作鹦鹉飞去了。这篇驰骋着美丽
幻想的作品歌颂了和封建礼教势不相容的真挚的爱情。男主角孙子楚是个有
真性情的人,可是当时有人把他看作呆子,时加嘲笑,称为“孙痴”。这不
正是可以看出蒲松龄在有意识地把他的性格和行动从封建社会的一般庸夫俗
子中间区别出来吗?

《连城》里的乔生、《香玉》里的黄生同样也是感情真挚的男子。乔生
为了医疗意中人的瘵病,不惜到膺割肉。黄生以白牡丹幻化的香玉为“爱妻”,
以耐冬花幻化的绛雪为“良友”,为了朝夕相从,殉情而死,死后也变成一
株花,茁生在她们的近侧。

如同我国的文学传统所表现的那样,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更大
的贡献也还是在一系列可爱的女性性格的塑造上。我们可以指出一些带有光
彩的名字:含笑捻花、憨态可掬的婴宁,“弱态生娇,秋波流慧”的青凤,
爽朗豪迈的莲香和羞涩怯弱的李女,受妖物威胁去迷人而又心地善良的聂小
倩,处处不脱冤苦之色的公孙九娘,自叹命薄的巧娘,低首哀吟以寄幽恨的
连琐,温柔而勤俭洒脱的辛十四娘,有“寄慧于憨,寄情于恝”的花姑子,
用镜中人影来督促爱人读书上进的凤仙,时而恶作剧、时而一本正经学写字、
但又彼此怀有稚意的妒嫉、常常耍小心眼的秋容和小谢。。。她们都是美丽、
聪明、多情的女性形象,大多对封建礼教的教条抱着蔑视的态度,甚至把它
践踏在脚底,积极地为自己争取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婴宁更是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一个女性的形象。和其他一些女
性比较起来,除了美丽、聪明、多情等共同点之外,她还天真乐观,而且带
有一点娇惰,但是那经常不停的憨笑,却成为她的性格牲征的主要表现之一。
关于这一点的描写,从她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封建社会对一般妇女的要求是矜持、娴静。婴宁形象的出现正好是
多少挣脱了这些强加的枷锁的反映。蒲松龄在篇末亲腻地称之为“我婴宁”,
表现了他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热爱。他选择了这样的形象来作为女主角,显然
是有其用意的。

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在处理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的时候,行
动上处处表现了出自内心而不加掩饰的主动性。外界的任何压力改变不了她


们的决心。《湘裙》里的女鬼看中了晏仲。她的姐夫晏伯曾指出“以巨针刺
入,迎血出不止者,乃可为生人妻”。其妻握针出门,见到湘裙,“急捉其
腕,则血痕犹湿,盖闻伯言,早自试之矣”。这个意志坚强的女性为自己选
择配偶,何等有主张,又何等妩媚可爱。《菱角》里的画工的女儿菱角也是
一个这样的形象。少年胡大成在观音祠问她:“我为若婿,好否?”她难为
情地回答:“我不能自主”。一时的少女的羞惭无法掩盖住她那心已许之的
喜悦。胡大成走远了,她追上去细心地告诉他:“崔尔成吾父所善,用为媒,
无不谐。”尽管她的思想最终没有越出封建礼教的范畴,她的自动示婚的行
动却是封建礼教所禁锢不住的。

噬人的封建势力在当时的广大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途程
上遍设了形形色色的障碍。它的体现者用尽一切伎俩,或干涉在初恋之前,
或破坏在成婚之后。蒲松龄在许多场合对这种罪恶行为进行了谴责。与此同
时,他又塑造了一些向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并且取得最终胜利的女性的形
象,例如《鸦头》里的鸦头,她是孤女而又是娼妓。卑贱的职业却培养了她
的勇烈的个性。鸦头男装私奔,被捉回后,受尽千折百磨,矢志不二。她的
个性是十分勇敢和坚强的。

这些青年男女的故事在《聊斋志异》里构成了许多不同的绚丽的而富于
诗意的画面。他们抵抗住封建社会所给予的各式各样的压力,坚强勇敢地行
动着。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地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他们的恋
爱和结合并不完全是出于猎奇的心理或对美艳的形貌的倾倒。像《瑞云》里
的贺生,把“人生所重者知己”作为衡量爱情的重要标准。尽管意中人后来
在脸上布满了墨痕,像鬼怪一般的丑陋,而且还被迫从事一些不堪驱使的差
役,他却不因对方的美丑、盛衰的转移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像《连城》里的
乔生坚持着自己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的信念,他和连城两人
生不能成夫妻,就死去而成夫妻,再回到人世。共同的爱好往往使这些一对
一对的互不认识的青年男女变成了终身的伴侣。我们读了《连琐》、《白秋
练》、《绿衣女》以后,可以看出,他们的爱情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吟诗、
下棋、弹曲等等对艺术的共同爱好。《竹青》、《青凤》等篇更着重地写出
了他们在患难中的互助精神。蒲松龄在这些优美动人的恋爱故事里处处表现
了类似这样的思想,使它们的内容丰富起来,深刻起来,从而发射出璨烂夺
目的光采。

(六)

和爱情一样,友谊也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所歌颂的一个重要的主
题。

有的作品,例如《雷曹》描写了人与神交友的故事,但更多的作品描写
了人与狐之间的友谊。《酒友》写出了车生和狐的结交是由于对饮酒的共同
的爱好。这些作品中所写的狐的性格大都很可爱。他们执着于人间的生活,
在人间寻找知心的朋友。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只感到亲切,一点也看不出异
类的可怕。也许是因为蒲松龄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内所能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
真诚的友谊太少了,相反,倒是后期封建社会的尔虞我诈的风气遍处可见,
所以他才把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去化费在这些描写异类的作品上。《封三娘》
写范十一娘和狐女封三娘两个女伴的故事。范十一娘是一个被封建礼教禁锢


在深闺之内的少女,她那天真活泼的心灵遭受着沉重的压抑。封三娘的来临,
使她得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心事、解除精神苦闷的伴侣。封三娘替他物色称心
的丈夫,又帮助他们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没有封三娘的帮助,范十一娘不
可能在生活中向前跨进一大步。所以,封三娘这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她是作
为一个冲破精神樊笼、开辟道路的形象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田七郎》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武承休的好交游,田七郎的爽朗、
侠义,促使他们二人在内心上逐渐接近。全篇通过他们的交往表现了这样的
侠义思想:一钱不轻受,一饭不忘;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尽管其中还有
狭隘的报恩观念的成分,更重要的积极意义却在于强调相互的帮助和救援。

这样的思想意义在《娇娜》里也有所表现。它写孔雪笠和松娘结为夫妇,
和皇甫公子、娇娜兄妹结为良友的故事。从全篇来看,前半部主要写孔雪笠
和皇甫公子的交谊,后半部主要在写孔雪笠和娇娜二人在危难的时刻互相救
援。至于孔雪笠和松娘的婚姻,只不过是中间的穿插事件而已。在我国古典
小说中间,像《娇娜》这样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成为纯洁的“腻友”的作品几
乎是没有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观念像一堵高墙
似的竖立着。不少人到了这堵墙的临近就知难而退。蒲松龄却在这篇著名的
作品里大胆地把它推倒了。我们不能不钦佩他的反封建的巨大勇气。

《乔女》也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作品。主人公是一个面貌丑陋而品格崇高
的妇女。她的行动并不是一开始就放射出思想的光辉的。作一个顺从的封建
妇女,也曾经是她努力的方向,那是在她丈夫死了以后。有一个男子敬重她,
钟情于她,前来求婚,她虽已心许,在口头上却没有应允,因为她想守“节”。
这个男子就立志不另娶,不久死去。留下的孤儿不断地受人欺凌,她的正义
感不禁燃烧了起来。尤其是在一个虽然生疏但是知己的人的后代身上,她怎
么能够容忍发生这种情况呢?这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外界的非议,这一切
都对她失去了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