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白话治世经典 >

第55章

白话治世经典-第55章

小说: 白话治世经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泽于是派人拿了太子的信函,带着厚礼,恭敬客气地迎接商山四皓来到宫廷。接着设宴置酒招待,太子陪侍。这四位贤人年纪都已八十好几,胡须眉毛是银白色的,仪态雍容尊贵。高祖很惊讶地请问姓名,这四位各自做了介绍。
  高祖吃惊地说,“我招聘各位,各位都逃避我,现在却怎么跟我儿子在一起呢?”
  四皓回答说:“陛下看轻士人,又喜欢谩骂,我们不愿受辱,所以我们心怀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慈孝顺,待人恭敬,又重视士人,天下人都盼望能为太子奉献,所以我们就来了,”
  高祖说:“请各位多调教太子吧!”
  高祖召见戚夫人,指着商山四皓给夫人看,并且说道:“我想撤换太子,这四位贤人却辅佐他,看来羽翼已成,难以动摇了。”
  最后还是没有撤换太子,这是张良的功劳。
  335 不听小子言,吃亏在眼前
  汉朝时吴王刘鼻造反,吴国一位年轻的桓将军建议吴王说:“吴国多步兵,在地形险恶的地方作战比较有利,而汉朝王室较多战车和骑兵,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作战比较有利。希望大王一路上经过城镇的时候,如攻不下,就直接放弃,赶紧往西占据锥阳储备物资的武库,用敖仓的粮食作军粮,隔着山,占据险要的地势,来号令诸侯;如此虽没有入关;天下大局却定下了。大王如果慢慢行军,滞留部队,攻打城镇,一旦汉军战车、骑兵到来,长驱直入梁、楚的郊野,大事就不妙了。”
  吴王于是征询其他老将领的意见,老将领都说:“这位将军年纪轻,对敌时能挫杀敌人的锐气,却怎么会有什么大谋略呢?”
  吴王因此不用桓将军的计策,最后失败了。
  336 李邰洞见窦宪必危
  后汉时李邰当汉中的户曹吏,当时朝中大臣窦宪纳娶妻妾,各地的显要都送贺仪。季邰规劝汉中太守,认为窦宪的处境随时可能发生危险,不能和他来往。
  但太守不听规劝。
  于是李邰就请求回任所,太守答应他回任所观察情况的变化。
  李邰来到扶风时,窦宪被封为完军侯,但就任时,被迫自杀,窦宪的党羽也都被杀,与他有交往的人都被免除官职,只有汉中不受牵连。
  337 连坐不如饶赦
  曹操任命高柔为理曹掾。依照旧有法令,军中士兵逃亡,妻、子要受连坐处分,然而士兵还是不断逃亡。
  曹操于是想再加刑罚,让逃亡者的父母兄弟也受连坐处分。高柔报告说:“士兵逃亡,实在可恨,然而我听说当中常有人后悔。所以我认为应当饶赦逃亡的妻、子,希望藉此能诱导他们有回到军中的意愿。我很担心现在军中的人,一看有人逃亡,怕会连累自己,于是也跟着逃亡,这样一来,即使判了死也杀不到人。这种重刑,没有办法阻止逃亡,甚至会促使士兵逃亡。”
  曹操说:“说得好!”
  就下令废除逃亡者的死刑。
  338 孙策放饵,刘勋上钩
  庐江太守刘勋在长江、淮河一带拥有强兵。
  孙策很厌恶他,于是派人带着厚礼及一封信游说他说:“上缭的宗民,常欺侮我们东吴小国,我痛恨以久。想攻找他,路途又不便,希望你们大国能讨伐他,上僚相当庶,攻下以后,我痛恨已久。想攻打他,路途又不便,希望你们大国能讨伐他。上缭相当富庶,攻下以后可以增强国力,请出兵吧!”
  刘勋听信孙策的话,府内府外的人都来祝贺,只有刘晔不以为然。
  刘勋问他缘故,刘晔回答说:“上缭虽然是小地方,但城池坚固,我们
  攻起来难,他守起却容易,如果十天攻不下,那我们将兵力疲惫,而国内更是空虚,孙策如果乘虚而入,那将军必然进则受制于敌人,退却无路了。”
  但刘勋不听他的话,带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袭击他的后方,刘勋受困,只好投奔曹操。
  339 贾诩一言安储
  魏国贾诩服侍曹操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当五官中郎将,另一个儿子曹植身为临溜侯,才名正盛;他们各有拥护的人。
  曹丕派人请教贾诩巩固自己势力的计策。
  贾诩说:“希望将军能恢宏度量,尊崇德行,实践素士之本份,日夜不倦,坚守为人子的道理。”
  曹操也曾经摒退左右亲信,请教贾诩应当立什么人为太子。
  贾诩沉默不语。
  曹操就说:“先生为何不回答呢?”
  贾诩说:“属下正想到一些事。”
  曹操说:“想什么?”
  贾诩说:“想到袁本初(袁绍)及刘景升(刘表)他们你子的关系。”
  曹操于是会意而笑,太子入选也就确定了。
  340 公翟黑子黑白不分
  高允,字伯恭,在北魏太武帝(公元 42~452 年)朝廷当官,受封为汶阳子,兼任着作郎。
  辽东公翟黑子,颇受大武帝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收了一千疋布的厚礼。
  这件事被发觉后,公翟黑子问高允:“如国君问起这件事,是承认好呢?还是隐瞒好?
  “高允说:“您府内受宠的内臣要是犯过失,如果坦白承认,几乎都会获得原谅,希望您也不要欺瞒。”
  但中书侍郎崔鉴、公孙质等人却都认为应该隐瞒。公翟黑子就认定崔鉴公孙质等人才亲近自己,于是生气地与高允绝交。最后并未坦白承认,竟因此获罪被杀。
  341 太子监国,杜绝流言
  唐朝张说,字道济,受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
  景云二年(公元 711 年),皇帝告诉左右臣子说:“算命的人说五天之内会有急兵攻入宫廷,要我防备。”
  左右臣子都无法应对,只有张说进言:“这是谗人想动东宫太子的脑筋。陛下如果下令太子监理国政,那么太子名份一确定,好人自然吓破胆子,流言之祸也就杜绝了。”
  皇帝有所领悟,于是照张说的活颁布诏书。
  342 钱谬谏阻董昌僭号
  唐朝董昌僭号称帝,要钱谬当西浙都指挥使。
  钱谬写信给董昌说:“与其关起门来当天子,让亲戚九族及百姓跟着受灾殃,不如敞开大门当个节度使,还能终身享受富贵呢!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董昌不听劝告。钱谬于是带兵三万,来到赵州城下,进迎恩门拜见董昌,恭敬地说:“大王身兼将相之高位,为何会舍安而就危呢?钱谬带兵来到这里,是等候大王改过啊!纵使大王不爱惜自己,乡里的士人、民众又有何罪过,要随着大王被灭族呢?”
  董昌心生恐惧,送了劳军钱两百万,绑着首谋的人吴谣以及几个神棍,送给钱谬,另外又向天子请罪。钱谬于是率兵回去,并做奏书向朝廷报告。
  343 曾王皋骑招降
  唐朝王国良怕被辛京果陷害,就占据县城造反,朝廷下令各道(行政区)出兵合力讨伐,但连着几年却无法攻下。
  庚申年(公元 900 年)七月,曾王皋当湖南观察使,上书说:“驱策疲民去讨伐反贼,不是办法。”
  于是派人送信写王国良说:“将军恐怕不敢叛乱,只是想保住性命罢了。我与将军一样,都被辛京杲陷害。而我已承蒙朝廷洗刷冤情,怎么会再出兵讨伐将军呢?但是,将军如果遇到我不快投降的话,恐怕后悔都会来不及呢!”
  国良看了信,一边高兴一边害怕,虽然先派人求降,心里却还是犹豫不决。
  曾王皋于是伪装做使者,带着一个侍从,骑马横赵五百里,来到王国良的军营,敲着门大叫说:“我是曾王皋,来接受投降的。”
  王国良整个营区大起恐慌,王国良也出来迎接、跪拜请罪。
  曾王皋握着他的手,相约结盟为兄弟,将攻守用的装备、武器都焚毁,然后遣散所有部下。要他们回去种田。朝廷也颁下诏书,赦免王国良的罪,并赐名维新。
  344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
  五代时晋王(李存勖)因将领们及各地藩镇劝进,不得已,就下令给官吏去买玉,要刻登基用的玉玺,当时有人找到了传国之宝,而且也奉献给朝廷。
  张丞业一听到这件事,急忙赶到魏州,劝谏晋王说:
  “大王世世代代忠于唐朝宗室,如今河北刚刚平定,但朱氏还在,而大王就急着登上王位,实在不合向来南征北讨的本意,大王何不先消灭朱氏,为唐朝宗室的几位先帝报仇,然后寻找唐朝宗氏的后代,辅佐他登基。再南征吴国,西取巴蜀,平定天下。这时,即使唐高祖、太宗复生,又有谁敢占大王上头的地位?登基的事,只要大王谦让得愈久,地位自然越巩固。老奴没别的用意,只是因为受了先王的大恩,所以希望为大王建立可以流传万代的根基罢了。”
  晋王不听从,张丞业只有大哭而回。
  345 扫兴雨变及时雨
  赵普与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大开宴席,突然下起大雨,太祖心中很不高兴,然而雨又下个不停,左右陪恃的臣子都很担心。
  赵普就说道:“宫外百姓都盼望能下雨,这场及时雨实在难得,陛下不妨让乐官在雨中奏乐,以示庆祝。”
  太祖听了很高兴,宴席才得以圆满结果。
  346 吕端留母降子
  宋朝时西夏李继迁扰乱西部边隆,当地保安军奏报说逮捕到李母,宋太宗(公元 976~997 年)当时想将她杀了以惩诫李继迁。
  吕端听了,说:“如果一定要这么办,恐怕不好。”
  就入宫奏报说:“以前项羽抓到刘邦的父亲,想将他烹煮,刘邦说:“煮后请分我一杯羹汤吧!”创大事业的人,并不会顾及自己的亲人,何况像李继迁这种叛逆?陛下现在杀了李母,是不是马上就可以抓到李继迁呢?如果抓不到,杀了李母,只会结下更深的仇恨,更坚定李继迁叛逆的意图罢了。”
  太宗说:“那如何是好呢?”
  吕端说:“依臣的浅见,应当将她拘留在延州,好好对待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会立刻投降,终究可以牵伴他的心,因为他母亲的生死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太宗拍着大腿称赞说:“没有你的话,几乎误了大事。”
  后来,李母在延州过世。在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竟然输诚纳献,这都是吕端的功劳。
  347 为杀叛逆损国体
  宋朝赵元昊造反,朝廷下命削除赵元昊一切的官职、爵位,并悬赏活捉赵元昊;如果能杀赵元昊,就可以当节度使,并赏赐万贯钱财。
  吕夷简当时正在大名,一听说这件事,吃惊地说:“计策失误了。”
  马上上奏说:“前代发生方镇叛乱造反的事,朝廷颁布这样的命令是有的,但这并不是抵御戎狄的好办法。万一在造反之后,说了什么不客气的话,岂不有损国体吗?”
  348 爱母又爱妻
  明朝陈邦佐,因为妻子与母亲不和,考虑休妻。找唐一庵商量。
  唐一庵:“大孝是爱妻子也爱母亲,时下人情喜怒无常,怎可因为妻子一时失去母亲的欢心,便认为是妻子的大错?要是将来母亲后悔了,你怎么办?这时候,只能委曲求全,好好调解,将来才不至于埋怨。”
  不久,婆媳果然相处融洽。陈邦佐后来很早过世,他的妻子虽然贫困,却织布缝衣,侍奉婆婆,坚守贞节。 
第十二章  外交长才(贤使类)
  [开宗明义]大臣出使,若能达成任务,不但可以提振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