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 >

第5章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第5章

小说: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大区别是有自主权。内地因袭传统,管得很死,大小事报请审批。他们只管用人、指标,企业自已经营。利润企业可留70%。上头交通部开明,钱永昌叫不要管。这样下边积极性就高了。仓码公司下边有个贸易公司,只有几个人,却信息灵敏,能量很大。他们来看我,听说国内马口铁缺,就说为什么不进口?可以以货换货,山东大蒜出去,他们买马口铁进来。他们就这样一心想着国家的需要,四化的需要。这在招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没有这种劲头打不进国际市场。 
  “招商作为窗口,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在香港站住脚,逐步扩大,是国家在港经济成分的骨干力量。应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大企业都像招商,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国家就不像现在这样了。一汽、二汽就没它办得好,不然早出口汽车了。 
  “1985年我到苏联访问。他们不进口,彩电、收录机都不进口。保护民族工业是对的,但是重工业占75%,轻工业占25%,军事工业为主,现在他们搞不下去了,也要改革了。改革也是世界潮流。”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王乐梅站在国家经委机关的高度,把招商和国内大企业比,和国外企业比,招商的价值就看得更清楚了。 
  “您对袁庚的作用怎么看?” 
  我知道,对袁庚的看法是有分歧的。1984年我在蛇口采访过一位退居二线的领导同志。他主张“要退大家一起退,袁庚也退”。在他的办公室里,他以老政工干部的严肃性,极其认真地对我说:“蛇口有今天的成就,第一归功于三中全会路线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第二归功于省市委的正确领导;第三归功于全体干部工人的团结奋斗;第四归功于蛇口地区农民渔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至于个人的作用嘛,就不必多说了。”滴水不漏,完全正确。但那言外之意,我是听得明白的。 
  王乐梅直截了当地说: 
  “帅是主要的。招商没有袁庚不会这样。他有远见,有头脑,谦虚,是个企业家。我们国家多一些这样的企业家就好了。” 

             “蛇回收入最高的人” 

  我在蛇口,偶然听说郑奕成了“蛇口收入最高的人”,颇感意外。 
  郑奕就是我在《热血男儿》中写的那位“年轻的总经理”。当时他24岁,我感到他既有朝气又有傲气,就说他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物”,也写下了袁庚对他说过的话:“我们对你,既信任又不信任。信任你,所以叫你当总经理;不信任你,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当好,所以要监督你,考察你。” 
  后来,郑奕领导的“海上世界”参与了倒卖汽车的活动,发了点不义之财,他因此而下台。下台后,和袁庚有过一次谈话。袁庚在一次支部书记和助理经理会议上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干部的成长是有个过程的,不经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就不能很好地去接受经验和教训,不能很快地成长。我和郑奕同志在一次谈话中,他问我:袁庚同志,你年青的时候犯过错误吗?我说犯过,但起码我还能作点检查,在党的领导下我愿意改正。在‘文革’期间坐牢时,有人让我写材料,揭发我生平的情况,记得我写了一句话:屡错屡改。专案组的人说我要滑头。其实我是向古人学来的。古时有位将军,老是打败仗,皇帝要杀他,他就写表章给皇帝道:‘臣屡败屡战。’皇帝一看,龙颜大悦。如果写屡战屡败就保不住命了。希望大家共同关心那些犯过错误的同志,不要看不起他们,应该更加热情地帮助他们,使这些同志在什么地方摔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站起来,有错就改,继续为党工作。” 
  郑奕说过,干部真正能上能下,是一种改革。轮到他来实践这种改革了。 
  他从“海上世界”的总经理变成了外国石油公司的小车司机,可以说“一橹到底”了。没想到,给美国人开车,却使他成了“蛇口收入最高的人”。美国人付美金,他车开得好,又会英语,美金当然给得多。人家是不管你什么级别的。 
  不过,有关方面也说,不能者让他开车,准备派他去香港酒店实习,将来仍叫他管理酒店。 
  听到这一切,实在为郑奕高兴。一次在工业区办公室遇到他,我说:“听说你成了蛇口收入最高的人?”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别听他们瞎说。”“咱们约个时间谈谈,好吗?”“好。”接着说了他的新住址。 
  由于各自都忙,约了两次,未能谈成。不过凭着短暂的接触,我感到他身上的傲气已经不易觉察了,更像个普通的青年人了。这值得祝贺。 
  年轻经理的错误,使袁庚想得很深很远。他在一次培训中心全体师生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他曾经强调过的观点。 
  “现在内地一直在说要给厂长、经理松绑,我说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现在经理的权力特别大,我主张要削弱经理的权力。因为,一个企业是谁的?全民的!但权力却是个人的。按理说,有绝对权力就有绝对责任。香港谢利源金铺是个有50多年历史的大企业,一旦宣布破产,老板吃150多片安眠药自杀了。还有个妙丽集团宣布破产后,不仅老板自己,连老婆、孩子、全体家属都不知所终。为什么?因为财产不是全民的,是个人的,因而权力也是个人的,他对公司拥有充分的权力,但他也负有绝对的法律和经济责任,破产了用生命补偿。我们也这样能行吗?不行!我们的经济法规远不健全。有些年轻同志当上经理,简直威风八面,权力相当大,但亏本的时候,他工资照发,责任负得很小很小。所以我说,经济立法很重要,没有这个就搞不好。” 

                政治透明度 

  袁庚常常对人说:“基度山伯爵报复仇人的办法还不够厉害,最厉害的办法是给他很大的权力而不监督他,让他自己烂掉。”他用这种给人以强烈印象的语言强调监督的重要。这是他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积几十年政治生活的经验而发出的肺腑之言。失去监督的权力腐蚀人的历史教训,多么惊心动魄呵! 
  因此,他提倡监督,包括对自己的监督;呼吁批评,包括对自己的批评。《蛇口通讯报》收到指名批评他的文章,总编辑向他请示,他叫原文照登,只建议把“袁庚先生”改为“袁庚同志”。他主张宪法范围内的言论自由,多次强调只要不是反对共产党和人身攻击,任何人可以对任何领导干部公开批评,绝不允许打击报复。 
  有一次,一个干部从香港回来,违反海关规定带了黄色刊物,海关查出,罚款、批评。袁庚很生气,在内部会议上也点了这位干部的名。这事传了开来,有两位同志在一个会议上说:袁庚想整人了,一场政治风暴又要开始了,但是用不了十年八年,又得为人家平反。 
  应当说,这两位同志对袁庚的批评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他们是在正式的会议上讲出来的。袁庚看了会议记录,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在1985年9月10日蛇口教师节大会上讲话时,公开表扬了这两位同志,说他们“能够鲜明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肝胆照人”,“这里不是评价他们当时的讲话内容是否正确,而是肯定他们这种光明磊落,不畏‘高官权贵’的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他进而提出,要提倡肝胆相照,提倡政治的透明度,使所有的同志免除发表政治意见的恐惧心理。“罗斯福四十多年前提出,要使人民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今天对我们仍然是适用的。” 
  从此,“政治透明度”成为蛇口人很自豪的一个词。 
  《蛇口通讯报》是一张四开周报,篇幅虽小,却办得尖锐泼辣,生动活泼,议政、议经、议文,时有高见,批评意见是家常便饭。对袁庚本人的批评议论多次见诸版面。笔者便是这张小报的热心读者之一,认为它比许多板起面孔的大报可亲多了。 
  领导班子内部自然也有矛盾,也有同志对袁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有人说他是政治家而不是企业家,有人说他用人不当,如此等等。袁庚不一定完全同意和接受,他也会对别人提出批评。但这一切都是在党的组织原则之内进行的。他不搞以人划线,对干部该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他手里既没有帽子也没有小鞋,保险柜里也没有。 
  党委副书记虞德海,对某些干部的看法和袁庚不一致。但当深圳市委要蛇口推荐一位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的时候,袁庚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虞德海。他对李灏同志说:“虞德海忠实可靠,担任常委兼组织部长最合适了。” 
  我也听袁庚讲过:“在蛇口的领导层中,虞德海的家庭最艰苦。他儿子有重病,经济负担很重,但也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真是一位好同志。” 

              “试管”的新发展 

  1986年,袁庚在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题为《蛇口——中国开放与改革的试管》,引起强烈反响。一位台湾来的博士先生,与国内派往香港的人员素无来往,听了袁庚的演讲,主动上前与袁庚握手,并合影留念。 
  “试管”一词,从此不胜而走。它形象地概括了蛇口的一切试验。“我们希望人们把蛇口看作一根试管。一根注入外来有益的经济因素对传统式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试管。大家知道有‘试管婴儿’。六七十年代,世界出口加工区盛行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试管经济’这个名词。”“蛇口,弹丸之地,又是由一个企业开发的,如果着眼于它每年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那何足挂齿。如果把它看作一根试管,也许会引人关注。如果孤立地研究这个区域的经济模式,未免小题大做。如果把它放在周围开放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里来考察,那就有所不同了。” 
  在所有的改革试验中,袁庚最看重的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他认为,没有政治民主,一切都是空话。即使有人因此批评他“是政治家而不是企业家”,他也毫不动摇。 
  当蛇口这个“试管婴儿”年满八岁的时候,政治体制的改革又迈进了一步。群众议论已久的蛇口工业区管委会改为董事会的问题,经过将近半年的准备,1987年5月付诸实施了。 
  工业区领导机关,由最初的指挥部变为管委会,如今又变为董事会,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真正实质性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监督权与执行权分开,更加强化了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的企业化形象,特别是工业区七名董事的民主选举,意义深远。 
  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十一名,四名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指派,七名由工业区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的一个星期,是今年以来蛇口工业区这个“试管”最活跃的时期。首先由选民无记名投票选出十四名候选人,然后候选人与工业区干部群众直接见面,发表竞选演说,接受质询,进行答辩。演讲答辩会场场爆满,气氛热烈。 
  蛇口的民主选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美国权威性杂志《新闻周刊》载文评述蛇口的民主尝试说:“他们以真正民主选举候选人的身份在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