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四书集注 >

第24章

四书集注-第24章

小说: 四书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 

       其子路之谓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1〕”子曰:“沽之 
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 

        〔1〕韫,纡粉反,藏也。椟,徒木反,匮也。贾,音嫁。沽,卖也。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 

       故设此二端以问也。 〔3〕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范氏曰:“君子未尝 

       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 

       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衒玉而求售也。” 

子欲居九夷 〔1〕。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 

        〔1〕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2〕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 

        〔1〕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 

       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1〕 

        〔1〕说见第七篇,然此则其事愈卑而意愈切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 

        〔1〕夫,音扶。舍,上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 

       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髮之间断也。程子曰, 

       “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住则月来,寒在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 

       运平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自汉以 

       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 

       道,其要只在谨独。”愚按:自此至终篇,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 

        〔1〕好,去声。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 

        《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醜之,故有是 

       言。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2〕一 
篑,进,吾往也。” 〔3〕 

… 页面 74…

        〔1〕篑,求位反,土笼也。 〔2〕覆,芳服反。  〔3〕《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 

       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 

       也。 

子曰:“语之而不情者,其回也与!〔1〕” 

        〔1〕语,去声。惰,懈怠也。与,平声。范氏曰:“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 

       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1〕 

        〔1〕进、止二字,说见上章。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1〕 

        〔1〕夫,音扶。榖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穀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 

       子贵自勉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1〕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 
不足畏也已。” 〔2〕 

        〔1〕“焉知”之焉,於虔反。〔2〕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 

       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 

       学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 

       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子曰:“法语〔1〕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乎? 
绎 〔3〕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4〕” 

        〔1〕法语者,正言之也。 〔2〕巽言者,婉而导之也。〔3〕绎,寻其绪也。 〔4〕法言人所 

       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 

       之所在也。杨氏曰:“法言,若孟子论行王政之类是也。巽言,若其论好货、好色之类是也。 

       语之而不达,拒之而不受,犹之可也。其或喻焉,则尚庶幾其能改、绎矣。从且说矣,而不改、 

       绎焉,则是终不改、绎也已,虽圣人其如之何哉?”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1〕重出而逸某半。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 

        〔1〕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 

       之志矢。” 

子曰:“衣敝缊袍〔1〕,与衣狐貉〔2〕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3〕?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4〕”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 
臧?” 〔5〕 

        〔1〕衣,去声。敝,坏也。缊,纡粉反,枲著也。袍,衣有著者也,盖衣之贱者。〔2〕貉, 

       胡各反。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 〔3〕与,平声。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 

       动其心,而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 〔4〕忮,之豉反,害也。求,贪也。臧,善也。言 

       能不忮不求,则何为不善乎?此《卫风·雄雉》之诗,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吕氏曰:“贫 

… 页面 75…

       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 〔5〕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夫子 

       复言此以警之。谢氏曰:“耻恶衣恶食,学者之大病。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此, 

       其过人远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 

      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1〕 

        〔1〕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谢氏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周于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1〕 

        〔1〕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 

子曰:“可与〔1〕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权。” 〔2〕 

        〔1〕可与者,言其可与共为此事也。 〔2〕程子曰:“可与共学,知所以求之也。可与适道, 

       知所往也。可与立者,笃志固执而不变也。权,称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者也。可与权,谓 

       能权轻重,使合义也。”杨氏曰:“知为己,则可与共学矣。学足以明善,然后可与適道。信 

       道笃,然后可与立。知时措之宜,然后可与权。”洪氏曰:“《易》九卦,终于《巽》以行权。 

       权者,圣人之大用。未能立而言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鲜不仆矣。”程子曰:“汉儒以反经 

       合道为权,故有 ‘权变’、‘权術’之论,術旨非也。权只是经也。自汉以下,无人识权字。” 

       愚按:先儒误以此章连下文“偏其反而”为一章,故有反经合道之说。程子非之,是矣。然以 

        《孟子》“嫂溺,援之以手”之义推之,则权与经亦当有辨。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 
之思也。夫 〔4〕何远之有?”〔5〕 

        〔1〕棣,大计反。唐棣,郁李也。〔2〕偏,《晋书》作翩。然则反亦当与翻同,言华之摇动 

       也。而,语助也。 〔3〕此逸诗也,于六义属兴。上两句无意义,但以起下两句之辞耳。其所 

       谓“尔”,亦不知其何所捐也。〔4〕夫,音扶。〔5〕夫子借其言而反之,盖前篇“仁远乎哉” 

       之意。程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但曰:‘未之思也,夫 

       何远之有?’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 页面 76…

                                       乡党第十 

      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 

      记之。”尹氏曰:“甚矣,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以贻 

      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圣人岂拘拘而为之者哉?盖盛德之至, 

      动容周旋,自中平礼耳。学者欲潜心于圣人,宜于此求焉。”旧说凡一章,今分为十七节。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1〕。其在宗庙朝〔2〕廷,便便〔3〕 
言,唯谨尔。 〔4〕 

        〔1〕恂,相伦反。恂恂,信实之貌。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 

      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 〔2〕朝,直遥反,下同。〔3〕便,旁连反。便 

      便,辩也。 〔4〕宗庙,礼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不可以不明辩,故必详问而极言 

      之,但谨而不放尔。此一节,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侃侃如也〔1〕。君在,訚訚如也, 
与与如也。 〔2〕〔1〕此君未视朝时也。《王制》:诸侯上大夫卿,下大夫五人。侃,苦旦反。 

       訚,鱼巾反。许氏《说文》:侃侃,刚直也。訚訚,和悦而诤也。〔2〕君在,视朝也。踧, 

      子六反。踖,子亦反。踧踖,恭敬不宁之貌。与,平声,或如字。与与,威仪中適之貌。张子 

       曰:“与与,不忘向君也。”亦通。此一节,记孔子在朝廷事上接下之不同也。 

君召使摈 〔1〕,色勃如也,足躩如也〔2〕。揖所与立,左右手〔3〕。衣前 
后,躩 〔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6〕 

        〔1〕摈,必刃反,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