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注聊斋志异 中册-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7'怏怏 (yàng…yàng样样):抑郁不乐。
'38'质对参差(cēn—cī):意谓经过质询在问,发现了破绽。参差,不
齐,喻破绽。
'39'隔帘:在帘外。封建礼俗男女有别,故甘玉在弟妇室外,隔帘相
'40'劝驾:古时举送贤者出仕,且为之备车驾,称“劝驾”。此指劝促
阿英去甘家完婚。
'41'投饵:喂食。投,送。
'42'粤:广东广西地区,古为“百粤”之地,故名。司李:即“司理”,
… Page 223…
各州主管狱讼之宫。明代也称推官为“司理”。
'43'叔:丈夫的弟弟。《尔雅·释亲》:“夫之弟为叔”。
'44'细匀铅黄:细心地为她搽匀脂粉。铅和黄,都是化妆品。铅,铅粉。
黄,雄黄之类的染料。六朝以来女子有黄额妆,在额间涂黄为饰。
'45'暇: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假”。
'46'宜男相:生育男孩的相貌。旧时祝颂妇人多子为“宜男”。
'47'面色: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面赤”。
'48'非桃非李:犹言不伦不类;谓处境尴尬。
'49'东粤:指广东。
'50'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
'51'秦吉了:鸟名,即■哥,钳黑色,红嘴黄爪,能学人言,类似鹦鹉。
'52'要遮:拦截。
'53'造物:创造万物者,指天。
'54'沐 (mù木):洗头发。
'55'奄存徐息,仅存一点微弱气息。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56'喙: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啄”。
… Page 224…
橘树
陕西刘公'1',为兴化令'2'。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裁如
指'3',摈弗受'4'。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此不足供
大人清玩'5',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闼
'6',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
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之曰:“暂去,且将复来'7'。”女信之,
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8',立视家人移栽墀下,乃行。女归,受庄
氏聘。庄丙戌登进士'9',释褐为兴化令'10'。夫人大喜。窃意十余年,橘不
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
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
悴无少华'11'。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至秋,果解任。异史氏曰:“橘
共有夙缘于女与'12'?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13',其不华也似伤离。
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陕西:陕西省,辖境与今省区略同。
'2'兴化令:兴化县令。兴化,明、清县名,治在今福建莆田县。
'3'裁:才。
'4'摈弗受,拒绝不受。
'5'清玩:称对方玩赏的敬词。清,清雅。
'6'闺闼:未嫁女子的居室。
'7'“暂去,且将复来”:此据青柯亭刻本,原作“几日而不复来”。
'8'大力者:力气大的人。
'9'丙戌:当指康熙四十五年 (1706)。
'10'释褐为兴化令:一入仕即为兴化县令。释褐,谓脱去布衣,换上官
服,为入仕的雅称。兴化令,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兴令”,脱化字。
'11'华:花。
'12'夙缘:前世的因缘。夙,通“宿”。
'13'实:果实。
… Page 225…
赤字
顺治乙未冬夜'1',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顺治乙未,清世祖 (福临)顺洽十二年,即公元一六五五年。
… Page 226…
牛成章
牛成章,江西之布商也'1'。娶郑氏,生子、女各一。牛三十三岁病死。
子名忠,时方十二;女八九岁而已。母不能贞'2',货产入囊,改醮而去'3'。
遗两孤,难以存济。有牛从嫂'4',年已六■'5',贫寡无归,遂与居处'6'。
数年,妪死,家益替'7'。而忠渐长,思继父业而苦无资。妹适毛姓,毛
富贾也。女哀婿假数十金付兄。兄从人适金陵'8',途中遇寇,资斧尽丧,飘
荡不能归。偶趋典肆'9',见主肆者绝类其父;出而潜察之,姓字皆符。骇异
不谕其故'10'。惟日流连其傍,以窥意旨,而其人亦略不顾问。如此三日,
觇其言笑举止,真父无讹。即又不敢拜识;乃自陈于群小'11',求以同乡之
故,进身为佣。立券已'12',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
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久之,问:“而母无恙乎'13'?”忠又不敢谓
父死,婉应曰:“我父六年前经商不返'14',母醮而去。幸有伯母抚育,不
然,葬沟渎久矣。”主人惨然曰:“我即是汝父也。”于是握手悲哀。又导
入参其后母'15'。后母姬,年三十余,无出,得忠喜,设宴寝门。牛终欷■
不乐,即欲一归故里。妻虑肆中乏人,故止之。牛乃率子纪理肆务;居之三
月,乃以诸籍委子'16',取装西归。
既别,忠实以父死告母。姬乃大惊,言:“彼负贩于此,曩所与交好者,
留作当商;娶我已六年矣。何言死耶?”忠又细述之。相与疑念,不谕共由。
逾一昼夜,而牛已返,携一妇人,头如蓬葆'17'。忠视之,则其所生母也。
牛摘耳顿骂:“何弃吾儿!”妇慑伏不敢少动。牛以口■其项。妇呼忠曰:
“儿救吾!儿救吾!”忠大不忍,横身蔽鬲其间'18'。牛犹忿怒,妇已不见。
众大惊,相哗以鬼。旋视牛,颜色惨变,委衣于地,化为黑气,亦寻灭矣。
母子骇叹,举衣冠而瘗之。忠席父业'19',富有万金。后归家问之,则嫁母
于是日死,一家皆见牛成章云。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江西:江西省,清时辖境与今省区约略相同。
'2'不能贞:谓不能守节寡居。
'3'改醮:改嫁。
'4'从嫂:叔伯嫂。
'5'六■ (zhì秩),六十岁。|,通“秩”。十年为一|。
'6'遂: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送”。
'7'家益替,家业更加衰败。替,衰败。
'8'适金陵:往金陵去。金陵,指令江苏南京市。
'9'典肆:典押衣物的商店,即当铺。
'10'不谕,不明白。
'11'自陈于群小:向其仆自我介绍。群小,此指仆人。
'12'立券,订立契约文书。
'13'而:同“尔”,你。
'14'六年: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六”字。
'15'参:拜见。
'16'以诸籍委子:把各类账册交付其子。
'17'头如蓬葆:犹言头发如乱草。《汉书·燕王旦传》。“当此之时头
… Page 227…
如蓬葆,勤苦至矣。”颜师古注:“草丛生日葆。”蓬,蓬草。
'18'蔽鬲:遮挡。鬲,隔。
'19'席:因,凭借,犹言承受。
… Page 228…
青娥
霍恒,字匡九,晋人也。父官县尉'1',早卒。遗生最幼,聪惠绝人。十
一岁,以神童入泮'2'。而母过于爱惜,禁不令出庭户,年十三尚不能辨叔伯
甥舅焉。同里有武评事者'3',好道,入山不返。有女青娥,年十四,美异常
伦。幼时窃读父书,慕何仙姑之为人'4'。父既隐,立志不嫁。母无奈之。一
日,生于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只觉爱之极,而不能言;直告母,使委
禽焉'5'。母知其不可,故难之。生郁郁不自得。母恐拂儿意,遂托往来者致
意武,果不谐。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会有一道士在门,手握小■'6',长裁尺许。生借阅一过,问:“将何用?”
答云:“此剧药之具'7';物虽微,坚石可入。”生未深信。道士即以斫墙上
石,应手落如腐。生大异之,把玩不择于手。道士笑曰:“公子爱之,即以
奉赠。”生大喜,酬之以钱,不受而去。持归,历试砖石,略无隔阂。顿念
穴墙则美人可见'8',而不知其非法也。更定,逾垣而出,直至武第;凡穴两
重垣,始达中庭'9'。见小厢中'10',尚有灯火,伏窥之,则青娥卸晚装矣。
少顷,烛灭,寂无声。穿墉入'11',女已熟眠。轻解双履,悄然登榻;又恐
女郎惊觉,必遭呵逐,遂潜伏绣被之侧,略闻香息,心愿窃慰。而半夜经营,
疲殆颇甚,少一合眸,不觉睡去。女醒,闻鼻气休休;开目,见穴隙亮入。
大骇,暗摇婢醒,拔关轻出'12',敲窗唤家人妇,共■火操杖以往。则见一
总角书生'13',酣眠绣榻;细审,识为霍生。■之始觉'14',遽起,目灼灼
如流星,似亦不大畏惧,但■然不作一语。众指为贼,恐呵之。始出涕曰:
“我非贼,实以爱娘子故,愿以近芳泽耳'15'。”众又疑穴数重垣,非童子
所能者。生出■以言异。共试之,骇绝,讶为神授。将共告诸夫人。女俯首
沉思,意似不以为可。众窥知女意,因曰:“此子声名门第,殊不辱玷。不
如纵之使去,俾复求媒焉。诘旦,假盗以告夫人,如何也?”女不答。众乃
促生行。生素■。共笑曰:“■儿童!犹不忘凶器耶?”生觑枕边,有凤钗
一股,阴纳袖中。已为婢子所窥,急白之。女不言亦不怒。一媪拍颈曰:“莫
道他■,若小意念乖绝也'16'。”乃曳之,仍自窦中出。既归,不敢实告母,
但嘱母复媒致之。母不忍显拒,惟遍托媒氏,急为别觅良姻。青娥知之,中
情皇急,阴使腹心者风示媪。媪说,托媒往。会小婢漏泄前事,武夫人辱之,
不胜恚愤。媒至,益触其怒,以杖画地'17',骂生并及其母。媒惧窜归,具
述其状。生母亦怒曰:“不肖儿所为,我都梦梦'18'。何遂以无礼相加!当
交股时,何不将荡儿淫女一并杀却?”由是见其亲属,辄便披诉'19'。女闻,
愧欲死。武夫人大悔,而不能禁之使勿言也。女阴使人婉致生母,且矢之以
不他'20',其词悲切。母感之,乃不复言;而论亲之媒,亦遂辍矣。会秦中
欧公宰是邑'21',见生文,深器之'22',时召入内署,极意优宠。一日,问
生:“婚乎?”答言:“未。”细诘之,对曰:“夙与故武评事女小有盟约;
后以微嫌'23',遂致中寝。”问:“犹愿之否'24'?”生■然不言。公笑曰:
“我当为子成之。”即委县尉、教谕'25',纳币于武'26'。夫人喜,婚乃定。
逾岁,娶归。女入门,乃以■掷地曰:“此寇盗物,可将去!”生笑曰:“勿
忘媒妁。”珍佩之,恒不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