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立志传 >

第170章

民国立志传-第170章

小说: 民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了东京与南京关系破裂,即便事实如此,松浦也不会承认这些。

“如果南京真的有诚意,应当表现做出进一步的表示。”

“在进一步表示之前,杨洪森先生想知道贵国的态度。”

“杨洪森,你难道不是代表南京政府?”

“我仅代表杨洪森在授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

松浦不敢小看李德尔斯这个私人顾问,在巴黎和会期间,正是由于他在中间穿针引线,最终促进了中日多个问题的解决。

“你所带的复兴计划我看过了,但我甚至不知道你们的这个复兴计划说的什么?”

李德尔斯惊讶的看着松浦,疑惑的问道,“你真的仔细看了这份计划吗?”

“当然”。

即便李德尔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能看出松浦在撒谎,他可以肯定眼前这个装腔作势的日本官员,也许翻了几页纸,又或者压根就没有看。

“松浦先生,面对经济衰退日本政府有什么更好的措施,难道连日本政府的经济专家们都认为这种经济衰退只是短期现象吗?”

“日本的不存在任何经济衰退。”

李德尔斯苦笑,日本的经济如同跳水般的衰退,而眼前的这位内阁大臣却否认眼前的一切,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同时希望日本经济能挨过将要到来的冬季。”

全球经济目前都处于战后的衰退期,因为地域的原因,表现的不相一致罢了。日本经济战前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13%,平均在7%。

在结束了欧战,经历了米骚动之后,日本经济增长率仅2%,乡村到处是破产的农民,城市内到处是实业的工人,对政府不满的下层人士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如果不能有效的阻经济衰退,减少破产和失业人口,政府将会破产。南京方面所提出的复兴计划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计划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振兴,而同时也必将增强南京的经济实力。

日本1918年财政收入约11亿美元,中国1919年财政收入约8亿美元,日本预计1919年财政收入约在11亿美元左右,而中国1919年财政收入提出翻一翻的口号。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科收集的情报,中国1918年钢铁产量为61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2。8倍,1919年南京政府提出钢铁翻二翻的目标。与之相比,日本1918年的钢铁产量下降至55万吨。除了钢铁业,中国的纺织、水泥、面积等发展迅猛,如此下去,中国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赶超日本。看看那些骄傲的中国人,生产的钢铁只是比他们日本多了那么一点点,立马就将自己吹成了亚洲第一钢铁大国,如果不是美国搞配额,中国搞禁运,日本的钢铁生产中国拍马也赶不上。

内阁中的争论仍在在持续着,某些人希望通过区域性合作使日本经济摆脱困境的同时,又能扼制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过军方认为这种一想情愿的想法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现在英国和法国都在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日本凭什么单方面能扼制住中国的经济增长。

合作,寻求共同的发展,成为大部分成员共同的心声。

天皇下令从远东撤军的命令,第一批1。5万乘船朝鲜返回日本,中、日军队“友好”换防。作为对日本的回应,中国也摆出了高姿态。

继李德尔斯之后,南京政府派出了正式的商贸代表团赴日就双方经济合作框架进一步磋商。

美、英、法三国对于中、日国政府积极、务实的外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日两个远东大国的和解,有利于远东的和平和持续平衡的发展。

英、法的态度并没有换取中国在苏俄态度的转变。莫斯科政府的严酷的冬季就要过去了。邓尼金和高尔察克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苏军一部正在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东追杀高尔察克,这个可怜的海军上将在车里雅宾斯克带着残兵败将撤至鄂木斯克,在这里他与谢苗诺夫的西伯利亚军团完成汇合,对于西伯利亚军团高尔察克感到无比的亲切,他准备带着这群儿郎对身后的苏军展开反击,高尔察克再次失败了,他与谢苗诺夫一起只得继续向东撤退。

高尔察克想要卷土重来,就必须依靠西伯利亚共和国的力量。

乔斯特罗夫总统没有声望,缺乏能力,英、法只好将布列拉夫斯基给请了出来,同时要求中国派兵。杨洪森要求英、法给予必要的军事援助,表面上中国军队正在漫不经心的准备着,实际上中国军队早已行动了起来,杨洪森如此积极行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钱,很多,很多的钱。

大约1929万盎司的黄金正在高尔察克的保护下运往伊尔库斯克,杨洪森并不清楚这些黄金从什么地方来的,重要的是他想得到这笔巨额财富,而这批黄金足以让杨洪森与列宁翻脸,中国军队果断出击,夺取了伊尔库斯克,驻守的4000多名西伯利亚共和军士兵多数选择了投降。

高尔察克、谢苗诺夫都不知道伊尔库斯克的情况,他们乘坐火车就这样一头冲了进去。

火车站变成了坟场,惊恐的士兵位被交叉火力压制在了车厢内,士兵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高尔察克爬在车厢内,直到周围的一切又重新安静了下来。高尔察克选择了无条件投降,他让派人树起了白旗。

车厢内1929万盎司黄金被放置在近百个木箱内。在一位政治指导师员的指挥下,中国士兵将沉重的木箱装运到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上,士兵们被告知箱子里装的全是化学武器。

高尔察克本准备与这些中国人商量一下,却招来了一顿痛打。

解除武装的俄军被分别带到木屋内等待枪决,不过让高尔察克没想到的是,他和几位军官不在名单之内。那位懂得俄语的军官走到了他的面前,“你是高尔察克吗?”

“我就是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上将。”

军官将左手的证件与右手上的照片比对着,“您自由了,这是您的枪。”

高尔察克握着手枪看着转身而去了中国军官没有说话,在不远处又是一阵惊人枪响,一排捷克士兵倒上血泊中,他看到捷克兵团的日·盖达将领在站在一栋房子前面吼叫着,接着一声枪响,日·盖达将领倒在了血泊中。至于那些法国人,他们正用英语、法语、俄语,向这些中国军人解释他们是盟友,但是那些中国军人根本就没有听懂,他们过高地估计了中国士兵的文化素质,中国士兵机械地执行着枪决的命令。

那些感到上当受骗的士兵,开始反抗,开始逃亡,他们很快发现根本就无处可逃。

在马克沁每分钟高达600分的射速下,缴械的士兵整片地倒在俄国的土地上。

高尔察克不清楚为什么这些中国人会放过他,他的脑子一片空白,神情麻木地走进了车厢,来到了熟悉的车厢,将身边的俄国女人紧紧地抱在了怀里,幸福地看着她,从容地举起手枪

“砰”……

   第二十一章

在上海,中国迎来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德国柏林大学的爱因斯坦教授,他是应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进行为期四个星期的讲学。此前爱因斯坦应日本东京大学邀请在日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讲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日为爱因斯坦教授远东讲学活动曾展开过激烈地竞争,其焦点就是爱因斯坦是先到中国还是先到日本讲学。

为此,爱因斯坦的薪酬由2000美金炒到了12000美金,最后东京大学在日本财团的暗中支持下压过了南京国立大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爱因斯坦在华讲学的出场费最终敲定在8000美金,时间由最初的二周延长四周。

完成了日本的讲学后,爱因斯坦乘船来到中国,受到上海犹太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欢迎,其程度不下了外国元首来华访问。

由于在日本讲学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所以爱因斯坦刚到中国就已家喻户晓。

在东京,日本人为欢迎爱因斯坦排出了强大的阵容。

在上海,中国人为了欢迎爱因斯坦国府排出了人海阵。总之,怎么样都要盖过日本人一头。

爱因斯坦远东讲学的薪金十分满意,接到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南京国立大学邀请时,他被上面提到的薪酬吓了一跳,合计2万美金,这在德国那可是一笔难以相像的巨额财富。通过中介人询问进一步确定了这并不是某人的恶作剧,而是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斗争的延伸。

不管是东京大学也好,还是南京国立大学也好,他们的背后都有大财团做经济后盾。

上海的繁华让爱国斯坦仿佛到了巴黎,如果他早半年到上海,那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为了迎接爱因斯坦来宁,国府特意派出总统专列,教育部长蔡元培来沪。爱因斯坦在上海逗留三天,期间在上海大学开始了来华后的第一次讲学,受到了中国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到达南京后,杨洪森抽出时间来到南京国立大学听取了爱因斯坦的教学,杨洪森的物理知识有限,在核物理方面更是空白。坐在那里貌似专心听讲的杨洪森,实际上已经神游太虚,为了与大师产生互动,杨洪森还提出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大师就是大师,忽悠的本领就是不一样,尤其是在这一专业领域,反正杨洪森是压根没有听懂。

等到讲学结束后,爱因斯坦才知道原来他是中国的总理。

年轻是爱因斯坦的对杨洪森第一印象,第二印象就是站、坐、行的军人气质。

核物理学目前处于广泛的研究中,杨洪森最想知道的是爱因斯坦研究到了何种程度,在某些方面杨洪森还能发挥一下非专业人士的余热,但是在这一领域他无能为力。

“核物理的研究真的是前景广阔。”

“是的,总理先生。”爱因斯坦用通俗语言讲述着。

“那么运用研究方面进展如何,比如核原料的提炼方面。”

“核原料的提炼困难重重,目前学术界仍然研究当中。”

爱因斯坦从杨洪森略带失望的表情洞悉了其真实的目的,爱因斯坦并不是那种一头栽进学术中不能自拔的那种人。

“爱因斯坦先生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不知道爱因斯坦先生是否愿意在中国从事教学活动,我愿意为你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提供所需要全部经费。”

爱因斯坦笑着说道,“目前,我对柏林大学的工作十分满意,感谢总理对我的邀请。”

杨洪森笑着说道,“如果爱因斯坦先生决心离开德国的话,请你务必优先考虑中国。”

离开德国,爱因斯坦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德国,“我为什么要离开德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不明白杨洪森话从何说起,“只要接受到邀请我愿意再次造访中国。”

目前,核材料的提炼都还在攻关阶段,更不要说造原子弹了,让他们慢慢研究吧!杨洪森陪同爱因斯坦参观了南京故宫等多处名胜古迹,在总统府孙中山、杨洪森、爱因斯坦与国内众多学者合影留恋。

爱因斯坦在华讲学并不是重点,他一路从上海、南京、武汉最后到达北京,沿途中国政府对他的生活起居作了无微不至的安排。

拉拢爱因斯坦的失败并没有让杨洪森感到任何失落,实际上他看到了希望。

现在的杨洪森资金充裕,“沙皇黄金”全部落入了他的口袋,现正被关押在中央银行内,这笔巨款让杨洪森实现的1919年财政收入翻三翻的目标。

苏俄政府是否知道这批黄金落入杨洪森之手呢?

莫斯科方面只能确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