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政府打算在远东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的远东政治新平衡。
远东地区就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潜在的危险。
远东的秩序应建立在“蓝—白联盟”的基础之上。
英国从欧洲战事中摆脱后,开始更多地关注于远东,东盟是一个小范围的政治结盟,而韩国、北越对远东的构局影响不大,但是美国的介入将彻底打破平衡。美国及其菲律宾加入东盟,引起了英、法的关注。对日本而言,打破“蓝—白联盟”的包围网,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其中。在六个成员国中,“蓝—白联盟”占有五席,日本明显处于劣势,日本开始说服英、法加入东盟,继续发挥两国在远东的作用。
英、法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决定加入东盟。美国在华势力增长,已经让英国产生了危机感。法国担心美国介入东南亚事务,威胁到他们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美国人的那套民主、自由的思想对殖民地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是即便英、法加入,也不过是三席,仍无法主导东盟的主张的运作。缅甸、印度、尼泊尔等英属保护国纷纷申请加入东盟。法国认为,北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只是法属殖民地下的一个自治政府,既然东盟开始逐渐正规化,那么北越不应单独加入东盟。
这完全就是国际联盟的远东缩小版。美国国会在3月否决了威尔逊提出加入国际联盟的提案,其要原因是,总统威尔逊想借助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成为世界领袖,但英国提出附属国及自治领都享有投票权,这样对于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英国是非常有利的,巴黎和会结果对于美国不利,美国明显处于劣势,与威尔逊所提出的世界领袖的目标差距太远,所以不管威尔逊怎么努力说服国会也没有用。
国府鉴于中、美之间的紧密关系,最终宣布退出了国际联盟。
和会期间中、美虽有不快,但中国需要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给予扶持。
美国不加入国际联盟,导致国府在心理上失去了依靠,如果美国加入国际联盟,那么未来还有一个为中国说上话的人。现在国际联盟完全处于英、法的操作之中,而英国是日本的盟国,国府担心在未来的中、日事务中,中国将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比起美国国会否决了加入国际联盟提案,中国退出国际联盟的影响更大。
在全球事务可以将中国忽略掉,但在远东事务中他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英、法想要控制东盟的举动,遭到了中、美,甚至日本的反对,殖民地政府被东盟拒之门外,可是英、法并不甘心,在法国人努力下北越退出了东盟,这样正式的东盟成员确定为美、英、法、日、中、菲、韩七国,英国在东盟中就算得到法、日的支持,也只有三席,很快在英、法合作下,荷兰也加入了东盟,这样就现成了四比四的局面,考虑到日本人并不可靠,英、法又将东南亚泰国拉了进来,这样东盟的成员国在短短几天之内,再次发生变化由七国变成美、英、法、日、中、荷、泰、菲、韩九国。
成员国增加,东盟的章程也要随之增加,由于目前东盟的主席是中国人,所以新任的主席不应继续由中国担任,中国方面提出以一年为期,各国轮流担任东盟主席,这得了英、法之外其它国家的支持。当各国代表同意轮流担任主席后,新的问题出现了,按照什么顺序轮流,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后任主席,那么这个顺序要理清。美、英、法、日作为第一集团,中、荷作为第二集团,泰、菲、韩作为第三集团。由于中国担任了第一任主席,那么第二任主席是从荷兰开始,还是重新转从美国开始。英、法支持由荷兰出任第二任主席,日本希望通过支持荷兰来换取更多的石油配额,美、英、法经过磋商,东盟第二任主席自1920年9月起由荷兰人巴鲁斯担任,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仍然继续由中国担任,而东盟总部最终敲定在中国上海。一切皆大欢喜,各国代表举杯欢庆。
这是东盟历史发展的新时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东盟促成了远东的新的政治构局,而中、日之间也加快了政治、经济、外交正常的进程。
孙中山由于推行“亲日”政策,其民意支持率下降,根据上海××调查机构摸底,两江地区80%的人反对与日本建交,5%的人表示在新形势下应当努力实现中、日和平共处,另外15%的选择了弃权。
在调查中民主党领袖黎元洪的支持有所上升,他反对派的主要支持者。
“我们这是在帮助日本,这是在养虎为患。”
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均无好感,甚至抱有敌意,对于“亲日”政策充满疑虑。
孙中山提出大东亚共荣的构思,杨洪森加以完善和推动,这一理论在日本很有市场。
“为了加快中、日经济的发展,扩大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中、日两国应当加大社会化分工,通过不断革新,增加两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日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经济应当在更高的平台,加强合作和交流。”
中国访日代表不断提出与日本增进经济合作,这让某些日本经济专家感到担忧,因为中国的身后是美国,而杨洪森的身边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外国金融家,专家们提醒政府应谨慎对待中国的抛来的橄榄枝。
1920年以来中、日之间的高层互访增多,这标志着中、日外交关系的解冻。
中、日之间太过亲密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中、日贸易的增加,尤其是中国对日纺织品进口的增长,导致了美国纺织品的竞争压力增大。日、美在华的竞争中,日本占据着地理方面的优势,这势必会造成日本对华影响的扩大。
美国高估了日本对华的影响力,其实影响力这东西是相互的,日本可以影响中国,中国也同样可以日本。中国现在对日本的出口由最初的原料向半成品发展,比如在钢铁领域,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钢铁进口国,中国钢铁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革新,在成本下降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919年中国钢铁达到了132万吨,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大量的向日本出口。
随着中、日关系的迅速升温,日本所需要的资源在中国都可以购买到。
日本通过与国府修订关税,实现了从中国原油进口,打破了美、英、荷在能源领域的封锁。
继江苏油田、陕北油田、甘肃油田之后,中国石化按照杨洪森的秘密指示,完成了对河南预定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杨洪森已经着手开发河南,通过新型的石油产业来推进河南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九章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产油国,在江苏、陕西、甘肃均发现了石油,1919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54。09万吨。
随着玉门石油的全面投产,1920年中国石油产量有望突破75万吨。中国石油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正在大量的出口。
中、日停战后,中国向日本大量输入原油,苏俄政府是仅次于日本的进口国。
俄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是因为内战俄国石油生产基本处于停产中,加之经济封琐,所需的汽油、柴油、煤油依赖中国进口。
美、英、法对俄国的军事干涉,都是因为巴库的油田闹的。
十月革命爆发后,惊恐的俄国石油大亨逃至西欧将手中的石油开采权卖了英美商人,巴库油田对于这些商人来说是个无比巨大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们判定,俄国的革命必将失败,正是基于革命必将失败这一点,商人们开始大肆投机,因为投资成功他们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收益。
在这些商人的推动下,政府中那些仇视布尔什维克的议员成为了他们合伙人。
就如同历史上“中国鸦片战争”、“南非布尔战争”一样。
很显然他们的投资目前遇到了一点小问题,苏俄政府并没有被镇压下去,他们反而越来越强大,几乎在所有的战线上,干涉军都在后撤。
对于遥远的巴库油田杨洪森都没有兴趣,他的眼光正放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想要从苏俄政府手中取得石油开采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进入伟大斯大林时代,投资俄国不如投资中东。不过西伯利亚的石油还是要挖,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能用别人的就不要用自己的。
中国政府在与驻华大使契夫科就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归还事宜进行磋商,杨洪森顺带提到了西伯利亚石油合作开发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谈这个问题过早。”
“在我看红军完全可以在二、三年之前打败白匪和帝国主义干涉军,俄政府的工作中心必将转向全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西伯利亚的石油的整个勘探工作我认为需要二、三年的时间,如果西伯利亚存在油田,那么到时候对于俄国的经济,乃至远东经济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会将您的意思传达到莫斯科。”
在乌克兰苏俄红军长驱直入,将波兰干涉军打的溃不成军。正因为波兰军队溃不成军,莫斯科存在着普遍乐观的情绪,所以杨洪森希望将沙俄侵占的44万平方公里领土那茬彻底明确一下。
在南京驻华大使契夫科与中华民国总理杨洪森就44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归还正式签订文本。
这样沙俄侵占的144万平方公里领土,苏俄政府已经全数归还。
文本签订后,莫斯科方面对华发表了第四次《宣言》。
南京政府针对莫斯科方面的《宣言》做出回应,首先宣布退出干涉军,同时承认苏俄政府的合法性,并且建立中俄上大使级关系。
当然,这一些都是杨洪森做给人看的。因为每当莫斯科方面对华发表《宣言》的时候,美、英等代表都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中。
……,……,……,……
接着,……
“干杯”
他们有理由庆祝,即使这是中国人的日子,但是他们也为会中国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们见证一个民主、自由,热爱和平的中国,逐渐走向和平、统一,实现领土完整的全过程
“自由万岁,民主万岁,美国万岁。“
英、法也向中国发表了祝贺。万恶的布尔什维克正是美、英、法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威胁下才做出了让步,中国的领土的才得以归还。这不单单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美、英、法以及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正义力量的伟大胜利。既然美、英、法对中国的领土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有些表示,比如说将那些伤害友谊的要求撤回。
在与西方各国中,中、英之间存大多处领土纠纷,由于英国政府蛮横无理的要求,导致了边境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边境地区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西藏地区,中国军队进藏驻守以来,逃亡的农奴主在英国的支持不断的在边境袭击中国边防军,遭到反击打不过的时候就逃入英属殖民地。中国政府就此事多次与英国政府交涉未果。英国搞的西藏地区边境的不稳定,杨洪森则在滇缅边境大做文章。
滇缅边境曾经一度太平无事,英属殖民地军队与中国边防军相处的很友好,但由于西藏边境问题,双方一度发展到大规模武装交火。后在法国殖民地政府的干涉下双方暂时停火,但其后的小规模在这里不断爆发。在泰国、老挝、缅甸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有支颇为强大的武装活动其中,他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