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聖僧鐵記 >

第8章

聖僧鐵記-第8章

小说: 聖僧鐵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渡十五良晨而為灌頂、打七,余見壇中出諸拢常绷_相,有佛來潮。後又十五,余赴嘎丹山灰岩金剛堡,蒙受仰諤大寶密乘總持大法王悲憫開壇示法。上師威威而於金剛幼粳F法力,三洲感應,所取金剛瑜伽圓滿法本,由一二兩許金剛杵壓於法本之上,未過關者重以萬斤,威然不動,同參取法者活佛,搶前取之不成,有索朗丹珠取之,頓然三昧而燒其手,火入心肝慘叫失禮,泣泣均未過關。余復頂禮連透三關,如飲甘露,杵量無斤,清涼殊勝而加持,透三關中三昧火光頓然授記,法力顯現難以詞表,實相如是而無妄語。余修持七十春秋,首遇真實至高法王無上正法,此乃眾生福報,諸佛菩薩加持自他。 

 

回上頁 




  全剛瑜伽圓滿法 上卷 

金剛總持 

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  轉造 

記實禮贊 

密乘總持大法王仰諤大師無垢三昧,菩提拢谋瘧懕娚栋闳艋酆8械帽娚鷮W佛修行者成就甚微,其因之故主在未解佛示真義,多在高談空見,或作世相潮流,铡詡鞒袨檎鎸嵎鸱ǖ臉藴剩灰哉鎸嵎鸱樗罉藴剩瑢Ψx盲解觀修,不犯越罪即犯輕罪,反之不生菩提之心,不以大悲為基,誓為修行舉動造業,多辱我佛八萬四千法門之真諦。今修行者流弊頗盛,仰諤不忍眾生一心學佛而入铡畯剑瑸楹険P釋迦正法,大師特示以我佛密傳金剛部瑜伽圓滿成就法。爾時示法之期魔宮震動,魔子魔孫大失道行,魔王悲怒欲絕,正於古年五月初二,大師示法圓滿正文之日,魔王惱怒欲滅此法。先滅仰諤以斷大師次日安咒語圓滿法義後,將此法傳授大德活佛法師,而為灌頂宏揚成就眾生。當日申時魔王於無明中,以雷電不接之速,突施無上魔力,空茫無相而來,一時護法難敵,大師頓斷氣息而死。死後肉體色如粉玉,身冷如冰,茫ūM無,離別人間轉入中陰。爾時護法急呼空行瘢剑荦R抄,此本法要,仰諤住空寂中亦顯是法。頓然觀音威神示現,魔王敗陣而逃,大師終轉人間。五月初三日修定此記,得諸佛加持,突嗅異香撲鼻,頗為濃烈,非凡香可比其殊勝,空行與護法均一復受用。 

仰諤今說四條語證而為誓願: 

'一'示法圓滿正文日期古年五月初二,五月初三安入咒語圓滿功德。 

'二'魔害時間古年五月初二申時,治我於死地。 

'三'得救我返轉人間是觀音威神示現。 

'四'次日上午修定紀實此文時,傳來異香撲鼻。 

所言四條若是妄語虛造,我仰諤入無間地獄,若是真實不虛,我與眾生福慧齊生,早證無上菩提,三身四智。 

大師悲憫眾生之故而表誓願,可見此法乃死敵之王,渡生之無上圓滿金剛部法,故使得魔王震怒,欲治仰諤大師於死地輪迴,斷此無上法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法招大魔,小法招小魔。世尊在世,魔軍亦常與佛長鬥,佛之大弟子舍利弗,亦招到利色魔重擊,幾乎打掉道行。觀音法大成就者白尊者,能感諸天護法,七龍朝拜於南海,於北京亦招魔王之擊,而佛救還生。 

行者凡遇魔來,一心持咒此法心要,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魔王無以於傷。大師已度中陰,為此法捷要亦返人間,實見觀音此法威神之力如是,何況小魔者也。 

  

是故應頂禮  觀世音菩薩 

侍者按: 

大師乃深通顯密、妙諳五明,對密宗金剛乘四部瑜伽圓滿無缺,而且他是密乘總持大法王。他說:「佛法修學不可分大小,唯在法完整、法器相應則是大法,有阿闍黎將法作成大小分別是不應該的。」又說:「我曾修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最高尊、上樂金剛、大圓勝慧、妥噶以及五部大手印,乃至七日成就等法,應是密宗最高無上之王法,當然威力感應無窮,但均未使得魔王震怒。今日示法魔軍慌神前來滅法,由此鑒知此法不愧大法中大,金剛瑜伽圓滿成就法中之拢玻史鹆榻饎偝藷o等等法,今見因緣實相如是。」大師之言行者靜思。大修行者不妄語,何況大師起誓明心,悲心無量,我等不虔涨蠓ǎ婪ǘ蓿螘r?雖一時無緣求得內密灌頂,亦應及時求得顯密灌頂,取得合法因緣而修此法。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無時待懀А!

記明 

此法為金剛乘無上部觀音菩薩成就密法,是經仰諤益西諾布大師與傳自十五世紀的西藏佛教拢鹛礈聽柌ù髱熀厦荑べしx傳承,依法次第而修持成就者比比皆是,萬無一失。檀湯嘎爾波生於一二六一年,轉世於一四八九年,現在繼續在西藏轉世,世世為至高拢甙㈥A黎,世人稱為大成就者,一生多受觀音菩薩親教。仰諤大師授金剛阿闍黎無上部內密法,本身持灌無上內密五頂(五頂屬內密,均得壇場三洲感應),顯密俱通,妙諳五明而無缺。他是未來雍鸱鸬幕恚孛茏罡叱删偷呐}母金剛亥母阿王諾布帕母也在她的《子必依論》中讚嘆仰諤大師為當今最高大法王。大師卻對他的弟子們講:我非菩薩化身,我乃一普通眾生,因依師佛之法而修生得智慧,今日才能作你們之師,所以普通眾生只要依法修持,四寶加持,一旦夙障消除,即能成就無疑,故當知心佛眾生,法性平等,三無差別。 

'一'修瑜伽法之前,先依法修四加行圓滿,結合修學阿王諾布帕母之系列論著,然後經顯密俱通、五明俱足之法王灌以內密之頂,於其灌頂壇中護法佐證,傳以三密,授是此法,而隨入修方可相應,是為上妙圓滿殊勝因緣之修。 

'二'對根器緣起殊勝者,在學習帕母論著時同時勤行四加行期,或發大乘菩提心,奮修六度萬行者,在未遇內密灌頂之法王上師緣法前,只要認真修學,仰諤法王會於三昧中為之灌頂,此為合法因緣之修。 

成就綱要 

'三'此法真假修別 

修此金剛瑜伽圓滿法,有假修與真修之別,其它任何佛法一復如是。假修容易真修難,真修易者持恆難。何為假修?不將加行實用於處事接物、日常生活、有為法相無為見中,是為假修。於正行中持咒修觀即是攝心,上座時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時口持而心不持,修觀時聲誦而意不觀,亦名假修。有行無功步不前,有功無行如無腳。只修加行不修正行,如人無腳不能行走一步,只修正行不修加行,不能走到目的地,故單修一亦名假修。假修不得收益。何為真修?真修者鑒於決心學佛,永恆不生退悔,世間法中出世法見,三業應照加行付之實邸谧蠒r身心俱坐,持咒時心口同持,修觀時意隨文入,三業打成一片,始終如一,乃為真修。真修者即能相應,成就有餘。

回上頁




金剛瑜伽圓滿法 下卷 

儀軌 

凡修下法必須熟讀上卷,並認真修學阿王諾布帕母的系列論著,否則犯未習論戒。 

  

頂禮密乘諸教金剛上師 

頂禮十方諸佛菩薩 

金剛總持 

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  轉造 

一、加行 

'一' 皈依發心:首先得明了修行學佛為了何因,故當解行以下四句: 

諸佛正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資糧   為利眾生願成佛 

'二' 觀無常 

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我體四大合,一復如是義。應於靜處前思後想,親友離別、事時推歲,乃至青越壯,由壯歸老,將入其土。觀聲響、觀流水,一去不回頭,觀當下念頭言語已成無常,而吾將接近亡故,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世間諸有無從帶去,當下肉體一復如是。意念觀成實相則生怖畏,此時出離心進入生起次第,四部瑜伽一復相應,諸有法門一復如是。 

'三' 三聚淨戒 

(一) 攝律儀戒,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 

(二) 攝善法戒,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 

(三) 攝眾生戒,誓渡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渡。 

於此當靜觀我既發心學佛、解脫輪迴,故當嚴守三聚淨戒,不可有犯。 

'四' 十善                                   

我於靜觀深思十善,若如佛所云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 

(一) 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 不偷盜而行施捨; 

(三) 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 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 不綺語而說伲闭Z; 

(六) 不兩舌而說眨庹Z; 

(七) 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 不貪而修不淨觀; 

(九) 不瞋而修慈悲觀; 

(十) 不痴而修因緣觀。 

'五'四無量心 (唸四次) 

願諸眾生   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   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   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   遠離貪瞋之心住平等捨 

隨意即觀慈悲喜捨,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四無量心,爾時當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及法界一切眾。對諸有情,觀如往昔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實則如是,故當三業相應於慈悲喜捨,落實於眾生三業。爾時,自觀次第而進,若於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均未相應,口言行於眾生則為假相,故行者於此多思。四無量心生起實相,而後勤修六度萬行,則念念不忘自覺覺他,故當發大乘菩提心,渡眾生脫離輪迴,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渡。發此菩提心,由行者自立願心,言出必行,不可三業有異。若口言渡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渡生則無實相,若未三業相應,縱能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終歸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凡與教摺斚抡ㄎ恼b至此,靜而思之)。透關之法,立而除根。以上是為修行之要,建立加行生起次第,方入正行解脫無疑。 

'六'六度 

(一) 布施度慳貪; 

(二) 持戒度毀犯; 

(三) 忍辱度瞋恚; 

(四) 精進度懈怠; 

(五) 禪定度散亂; 

(六) 般若度愚痴。 

修觀音法,成觀音境(成就於觀音),故當行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於利樂有情。大行大慈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廢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則不能攝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禪定而無智慧則固執不通;智慧而無禪定則凡情易動。因此我們要大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圓成佛果。諸佛菩薩均依六度及諸法而成正覺,故我等若成觀音正覺,必依行入法,方可與佛同處法性合一。 

此時:行者靜思三業今晝之日可否上應 

'七'金剛薩埵 (修咒七遍) ‥ ‥ ‥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嗡   班雜爾   薩埵薩麻雅 麻努巴那雅 

班雜爾  薩埵得羅巴帝叉  只卓美巴瓦 

蘇埵卡約美巴瓦  蘇波卡約美巴瓦  阿努 

拉埵美巴瓦  薩瓦期地美布拉雅叉  薩瓦 

噶麻蘇咱麥  資當洗央古嚕吽  哈哈哈哈 

火  班噶灣薩瓦答他噶答  班雜麻美木雜  

班雜巴瓦  麻哈薩麻雅  薩埵阿  吽呸 

Om  Ban Tzar  Sa Do Sa Ma Ya  Ma Nu Ba Na Ya 

Ban  Tzar  Satt Do De Lo Ba Di Tsa  Tzu Tzo Me Ba Wa 

Sutt Do Ka Yo Me Ba Wa  Su Bo Ka Y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